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的早期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纯  姚聪  贺西京  李浩鹏 《中国骨伤》2013,26(10):853-856
目的:探讨腰椎疾患术后化脓性感染的病因、诊断和早期治疗方法。方法:对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7例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男6例,女1例;年龄42-62岁,平均46.5岁。其中合并椎管内感染并-侧肢体短暂瘫痪1例,其余为椎管外化脓性感染。均给予早期手术干预,术中采用持续低压脉冲生理盐水灌洗引流,术后行抗感染治疗。抗生素应用时间为4-6周,停药指征是血沉和C-反应蛋白完全正常,合并颅内化脓性感染者则必须脑脊液生化和常规检查结果完全正常。结果:7例患者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3个月,出院时无任何神经系统残余症状。结论: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旦发生就属于骨科急重症,容易误诊,必须早期诊断。早期手术清创引流是挽救患者生命的惟-措施,而持续低压脉冲冲洗可以很好的清除深部组织间隙的残存感染灶,果断去除内固定可以一次性确保腰椎术后化脓性感染的根本控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腰椎后路术后感染的原因、临床表现及诊治过程,总结腰椎后路术后感染的诊治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3-01—2015-06诊治的7例腰椎后路术后感染。对于切口渗出或有明确脓性分泌物者,诊断后即行切口清创及对流冲洗处理,彻底清除坏死组织及脓性分泌物,对于横突间植骨融合者去除植骨粒,视情况保留或取出内固定物。结果 1例经敏感抗生素治疗后感染控制,4例清创及对流冲洗后感染控制。1例清创及对流冲洗后感染未能控制,取出内固定清创后感染控制。1例先后2次扩创后取出内固定物感染仍未控制,给予抗生素骨水泥链置入后感染逐渐控制。7例均获得9~16个月随访,平均12.8个月。末次随访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重度功能障碍1例,中度功能障碍1例,轻度功能障碍5例。结论对腰椎后路术后早期深部感染患者进行彻底清创并保留内固定,术后采用闭式冲洗引流,并选用敏感抗生素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一旦感染时间较长,则应取出内固定物。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伤口早期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7例腰椎术后伤口感染病例拆除伤口部分缝线、及时换药,3例未形成窦道患者肉芽组织生长后清创缝合,4例形成窦道患者术前准备后行伤口切开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横突间植骨块,伤口一期闭合。结果除1例患者术中清创不彻底导致再次清创外,其余伤口感染患者清创后均一期愈合,随访未见感染复发。结论对早期深部感染需及时处理伤口、使用敏感抗生素,彻底清创,创口可以一期愈合,并可以保留内固定。  相似文献   

5.
骁悉对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骁悉(MMF)对肾移植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将90例肾移植术后患者分为两组.1997年以前手术的56例为硫唑嘌呤(Aza)组,免疫抑制剂为环孢素A(CsA)加Aza加泼尼松;1998~1999年1月手术的34例为MMF组,免疫抑制剂为CsA加MMF加泼尼松。Aza组CsA起始用量为6mg/(kg·d-1),MMF组为5mg/(kg·d-1),以后根据血药浓度进行调整。结果90例肾移植患者术后总的感染率为17.8%,其中Aza组为21.4%(12/56),2例死亡;MMF组为11.8%(4/34),无死亡病例。两者之间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用MMF代替Aza可以减少肾移植术后的感染率,并提高移植肾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治疗腰椎间隙术后感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 (PLD)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之一 ,在许多医院得到开展。作者对 6例腰椎间隙术后感染病例早期应用PLD进行病灶清除、置管、抗生素生理盐水冲吸 ,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6例均为腰椎间盘术后感染 ,男性 5例 ,女性 1例。年龄 2 3~ 6 7岁 ,平均 32岁。病程 2~ 4d ,平均 3d。均为L4/ 5椎间隙。均有低热、剧烈腰背疼痛及腰背叩击痛。血象白细胞 (5 2 0 0~ 930 0 ) ,血沉增快 (6 8~ 88mm/h) ,C 反应蛋白增高 (14~ 5 2mg/L) ,X线片可见肠管扩张积气表现。6例病人一经确诊 ,即于X线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术后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的影响。方法 :研究对象包括2014年9月~2015年7月因腰椎管狭窄症在我院行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手术的患者91例。根据缝合方式分为两组,不缝合皮下脂肪组(A组)63例,其中男34例,女29例,年龄54.7±12.4岁(27~72岁);分层缝合组(B组)28例,其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53.2±14.4岁(25~79岁)。两组病例平均年龄、性别构成比、吸烟饮酒史患者所占比、平均固定节段、平均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比较两组病例切口缝合所需时间和愈合情况。结果:A组患者缝合时间为16.4±1.8min(15~25min),切口全部一期愈合,无切口皮缘红肿和脂肪液化发生。B组患者缝合时间25.7±5.7min(20~40min),6例切口皮缘红肿,其中3例发生脂肪液化。B组患者切口平均缝合时间显著长于A组(P0.05)且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显著高于A组(P0.05)。结论:对腰椎后路减压内固定患者,不缝合皮下脂肪层可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术后腰椎间隙感染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严重并发症,其发生率为0.73%~4%[1、2]。1990年7月~2001年4月我院共收治9例,对其进行分析,探讨其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22~59岁。全椎板切除髓核摘除5例,开窗髓核摘除4例。L3/41例,L4/55例,L5/S13例。感染发生时间为术后7d~1个月,平均15d。表现为术后原有腰椎间盘突出症症状消失后7~30d再次出现难以忍受的阵发性剧烈痉挛性腰痛,夜间尤甚,常因床铺震动、翻身、咳嗽诱发或加重,可放射至臀部、会阴部及大腿。查体:原切口均无炎症表现,腰肌痉挛,呈硬板状,病变腰椎部位有深压痛和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腰椎后路术后切口感染的治疗策略。方法选择自2004-04-2015-01,已随访的患者25例,男15例,女10例;年龄35~68岁,平均51岁。早期感染20例,迟发性感染5例。分别采用单纯清创(13例)、清创后置管间断冲洗(5例)、放置负压封闭引流(10例)等方法处理胸腰椎后路术后切口感染。术中将万古霉素粉剂1.0 g溶于500 ml 0.9%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在缝合前将万古霉素粉剂1.0 g置入切口。结果 13例采用单纯清创者中,有2例疗效不佳后改为放置VSD的方法治疗并痊愈。5例清创后置管间断冲洗有1例也改为放置VSD。10例放置VSD的患者经1-3次创面处理而治愈。1例患者取出钉棒结构保留Cage,1例取出一侧的钉棒结构保留Cage,3例取出横联装置。无一例取出Cage。随访时间为5~49个月,平均11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临床治愈。结论对于脊柱术后早期深部感染,不伴糖尿病和脑脊液漏者三种方法皆可,合并糖尿病的患者主张使用VSD。葡萄球菌系及多重耐药菌系使用VSD疗效更为肯定。合并脑脊液漏者VSD慎用。迟发性感染应选择VSD;VSD尽量用双腔管的以方便疏通和冲洗。术中使用万古霉素粉剂有利于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原因、诊断与处理对策。方法对810例脊柱后路内固定术后17例感染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细菌学检查及治疗方案、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年龄:〈40岁、40~55岁、〉55岁的感染率分别为0、1.58%、3.59%(P〈0.05);手术时间:〈90min、90—180min、〉180min的感染率分别为0.73%、2.03%、4.62%(P〈0.05);出血量:〈300ml、300~600ml、〉600ml的感染率分别为1.08%、2.63%、3.80%(P〈0.05);基础疾病:无、合并1~2种、〉2种的感染率分别为1.03%、1.87%、4.09%(P〈0.05);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24h、24~72h、〉72h的感染率分别为2.39%、2.04%、2.07%(P〉0.05)。结论年龄〉55岁、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手术时〉180min、出血量〉600ml是腰椎内固定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病灶扩创引流结合足量长程敏感的抗生素静脉输入,辅以全身营养支持治疗腰椎后路内固定术后感染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明胶海绵是否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出现异常并发症的原因。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7-01—2022-08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治疗的361例退行性腰椎疾病患者,其中18例因术中使用多量明胶海绵填塞后出现发热、切口渗液,再次手术方式主要根据首次手术减压范围、术中使用明胶海绵数量、切口渗液情况决定,采用非手术治疗、VSD直接覆盖引流、清创术治疗。结果 2例非手术治疗后切口顺利愈合,2例采用VSD直接覆盖引流后愈合,其余14例清创1次后愈合3例,清创2次后愈合9例,清创3次及以上愈合2例。1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56个月,平均42个月。根据体温、切口渗液、手术次数、切口愈合时间以及感染指标等方面评定治疗效果:优7例,良9例,可2例,无内固定取出患者。结论 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后出现发热、切口渗液不一定就是感染,还需考虑是否系留置的明胶海绵所致。建议明胶海绵数量应小于6片,或者术后酌情取出非必要留置的明胶海绵,再者可选用带凝血酶的明胶海绵以增强凝血效果,减少明胶海绵填塞数量,防止机体出现排异反应及细胞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2.
肺癌术后胸腔感染对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人们发现术后胸腔严重感染后 ,可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现将我院自 196 2年以来肺癌术后并发胸腔感染并得到随访的 14例患者的生存情况报道如下 ,并对其机理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 :196 2~ 1994年在我院确诊为肺癌行手术切除 ,术后并发脓胸的患者 14例 ,其中男 10例 ,女 4例 ;年龄 35~ 70岁。全肺切除 7例 ,肺叶切除7例。鳞癌 10例 ,腺癌 3例 ,小细胞未分化癌 1例。按 1996年UICC肺癌分期标准 ,Ⅰ期 3例 ,Ⅱ期 3例 ,Ⅲ期 8例。2 .感染原因、处理及预后 :支气管胸膜瘘 8例 ,残腔感染 6例。胸膜内胸廓改形术 6例 ,其中 1例失败 …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腰椎退行性疾病术后切口感染的风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6年1月~2021年6月在本院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翻阅患者病历,提取患者性别、年龄、脊柱疾病病程、糖尿病病程、身高、体重、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手术方式、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ASA)、营养状态,术前血糖、血脂、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aemoglobin A1c, HbA1c)、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水平,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节段、术后ICU等资料;平衡其他因素后,分析HbA1c及BMI与术后切口感染的关系。结果 674例中,有23例发生切口感染,发生率为3.41%。单因素分析显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的BMI、糖尿病病程、ASA分级、手术方式、营养不良、血糖、HbA1c、Alb、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手术节段数等临床资料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平衡其他因素后,BMI≥28 kg/m2、HbA1c≥7%是影响术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腰椎术后手术部位深部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7月我院骨科收治的14例腰椎术后深部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诊疗方法、随访结果。其中男性9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53.0±13.1岁(19~73岁);早期感染(30d)13例,迟发感染(≥30d)1例;应用内固定物13例,未应用内固定物1例。患者出现感染征象后,立即留取标本送检并经验性静脉应用抗生素,随后根据细菌培养结果与病情变化调整抗生素种类,待主要炎症指标正常后改为口服抗生素。12例单纯抗生素治疗后病情未见改善者,予全麻下彻底清创;其中4例清创术后采用对口持续灌洗引流,另8例清创术后采用VSD负压引流,随访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本组共7例患者细菌培养结果阳性,其中单一细菌感染6例,混合感染1例。所有患者均应用抗生素治疗;静脉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39.7±13.2d(24~77d),口服抗生素使用时间平均32.9±3.1d(28~38d)。13例内固定置入术后感染患者中11例内固定物得以保留,2例因多次清创无效后移除部分内固定物。14例患者均逐渐好转、最终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1.4±13.1d。所有患者经平均32.4±18.6个月(4~67个月)随访,至末次随访时未见感染复发,且均主诉满意。结论:抗生素治疗、外科彻底清创是腰椎术后深部感染的有效治疗手段;对于有内固定物者,早期感染获得积极治疗后可保留内固定。  相似文献   

15.
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是一种少见的严重并发症,在基层医院中往往因认识不足、诊断不及时而延误治疗。1995年1月~2004年5月,我科收治1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椎间隙感染患者,分析如下。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13例,男8例,女5例,年龄23~57岁。L3~42例,L4~57例,L5~S14例,出现症状时间:术后5d2例,7d3例,9d2例,14d6例,平均12d。保守治疗9例,手术治疗4例(3例发病2周后、1例发病3周后从外院转入)。患者多数是原有腰腿痛症状在术后均明显减轻及消失后突然出现难以忍受的腰部剧痛,常强迫体位,轻微震动可诱发,生活不能自理。腰背肌痉挛,…  相似文献   

16.
腰椎板减压术后对脊柱稳定影响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8年2月至1994年5月,作者采用椎板减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48例,对46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平均随访时间3年2月。4例原有滑脱范围增加,5例发生滑脱,但术后症状均有改善,手术效果同无滑脱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因此认为对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做充分后路减压的同时应尽量保留外侧半小关节,常规植骨融合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17.
腰背肌功能锻炼对腰椎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 观察腰背肌功能锻炼对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术后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分别对1998年以后(观察组)及1997年以前(对照组)LDH术后随访,手术方法及用药均相同。观察组128例术后进行系统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对照组109例术后卧床1-3个月。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腰部疼痛消失率、下肢功能恢复率比较差异呈显著性,(P<0.01),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系统的腰背肌功能锻炼对LDH术后腰背肌功能及下肢功能的恢复均有明显提高,并对腰背肌衰弱综合征及腰椎不稳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结合闭式灌洗引流术(closed continuous douche,CCD)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骨科2007年1月至2012年12月,分别采用VSD和VSD+CCD治疗76例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的病例,其中男26例,女50例;年龄23~59岁,平均年龄42.4岁。通过比较抗生素应用时间、VSD治疗时间及更换次数、创口愈合情况、引流管阻塞情况及副反应等指标来评估疗效。结果 VSD+CCD组抗生素应用时间明显较VSD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CCD组更换VSD次数明显较VSD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CCD组安置VSD负压吸引治疗创口时间明显较VSD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引流管阻塞41次(41/125),VSD+CCD组引流管阻塞10次(10/1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创口愈合26例(26/31),有5例形成窦道出院,经2~3个月院外换药愈合;VSD+CCD组创口45例完全愈合(45/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SD组出现皮肤发红、发痒6例,皮疹3例,皮肤溃烂1例,混合感染2例;VSD+CCD组出现皮肤发红、发痒5例,皮疹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结合闭式灌洗引术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切口感染能有效减少并发症,缩短感染伤口治疗时间,促进创口愈合。  相似文献   

19.
影响术后切口感染的因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伤口感染仍然是外科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生率各家报遭不尽相同。不同类型的切口,其感染率有明显的差异。根据我院1984年统计:Ⅰ、Ⅱ和Ⅲ类切口的感染率分别为2.2%.14.74%和40%,总感染率为11%[1]。  相似文献   

20.
输血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输血对乳腺癌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方法 选择 3 11例乳腺癌手术患者进行临床观察 ,其中 10 9例患者术中输注浓缩红细胞 ,112例输注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 ,90例未输血 ,对三组患者术后感染率进行比较。结果 浓缩红细胞输血组术后感染率为 5 .5 0 % ,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输血组术后感染率为 0 .89% ,与浓缩红细胞输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未输血组患者术后感染率为 1.11% ,与浓缩红细胞输血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而与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输血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乳腺癌患者术中输注浓缩红细胞较输注去白细胞浓缩红细胞患者及未输血患者术后感染率高 ,且术后感染率与浓缩红细胞输注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