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在治疗局限性肾癌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该术式的大量开展,其取得了与传统根治性肾切除术相似的癌特异性存活率和控瘤效果。此外,它还可以尽可能地保留患侧肾功能,减少术后急慢性肾脏疾病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NSS逐渐成为治疗肿瘤直径<4 cm肾癌的标准术式。同时,随着对NSS研究的越来越广泛和深入,其手术疗效也得到了改善。该文总结NSS的研究现状及其存在的优点和不足,以为其今后的改善和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保留肾单位手术(NSS)和肾癌根治手术(RN)对局限性肾癌的临床应用可行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济南军区总医院收治的124例局限性肾癌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术式分为保留肾单位手术61例(NSS组)和肾癌根治手术63例(RN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以及远期预后效果。结果 RN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均高于NSS组[(142±32)min比(104±22)min,(302±128)m L比(165±87)m L,(14±4)d比(9±4)d,P<0.05或P<0.01],两组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远期并发症发生率、肿瘤复发率、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两种术式治疗局限性肾衰竭的临床效果肯定,保留肾单位手术较肾癌根治手术具有微创、恢复快、住院短、复发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2例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采用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32例肾癌的临床资料,并进行总结分析。结果:32例手术均成功,术中均无明显出血。术后未发生肾创面出血、渗尿、感染等并发症,无明显肾缺血性损伤。结论: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最大限度地保留了肾单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适当的手术切缘.是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48例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向阳 《广西医学》2009,31(10):1498-1499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NSS)治疗小肾癌的疗效。方法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48例,其中单侧肾癌42例,双侧肾癌2例,孤立肾肾癌4例,肿瘤直径1~4cm。结果48例患者手术均成功,平均随访3—48个月,均为无瘤生存,无术后出血、肾衰竭、感染、漏尿等并发症。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小肾癌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
刁春华  王军  马跃  于燕 《中外医疗》2010,29(12):74-74
近年,笔者发现小肾癌及偶发癌病例患者对侧肾大多正常的,于是对此类患者采取NSS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的疗效差异.方法:2000年1月至2006年1月诊治的80例局限性肾癌患者分为开放保留肾单位手术组(NSS组)和开放肾癌根治术组(ORN组),比较两组患者在手术疗效和手术前后生存质量的差异.结果:NSS组手术时间、肾蒂阻断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和术后引流时间均显著高于ORN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血清肌酐无明显差异(P>0.05),NSS组术后1个月、1年、2年和3年的血清肌酐均显著低于ORN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随访3年提示两组患者在复发、远处转移、复发+转移、肿瘤致死率及3年无瘤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两组患者手术前的生存质量无明显差异(P>0.05),NSS组患者术后生存质量改善程度显著高于ORN组(P<0.05).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与肾癌根治术治疗局限性肾癌术术后并发症及肿瘤复发无明显差异,但保留肾单位手术能更好地保留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附11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治疗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993年2月-2003年2月共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为肾细胞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双侧肾癌3例,孤立肾癌5例,对侧肾有病变或潜在功能受损的肾癌2例,对侧肾正常肾癌1例;11例中6例行肿瘤剜除术,5例行肾部分切除术。结果:本组术后无外科并发症,平均随访40个月,无局部复发和肿瘤转移。结论:对经选择的患者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安全可靠,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局部性肾癌采用肾癌根治术与保留肾单位手术的效果。方法将我院2009年1月-2012年12月局限性肾癌患者8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肾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回顾两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各项手术操作及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及1年随访观察组血清肌酐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率、远期复发率及转移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局限性肾癌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可较好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着重于探讨局限性肾癌患者运用肾癌根治手术与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对80例该院2014年2月至2016年5月期间收治的局限性肾癌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字法分组,因而实验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肾癌根治手术,实验组采用保留肾单位手术,比较两组临床指标、血清肌酐与无瘤存活率.结果:实验组住院时间为(15.4±2.6)d,手术时间为(149.2±26.3) min,术后引流为(5.3±1.3)d,术中出血量为(486.5±113.2)ml,均较对照组多(P<0.05),有显著性差异;实验组术后1个月、术后1年肌酐水平以及无瘤存活率分别为(84.2±5.3)μmol、(95.4±5.3) μmol、100%,均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虽然肾癌根治手术临床指标较好,但与保留肾单位手术相比,后者无瘤存活率较高,血清肌酐水平较优,具有更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0.
龚百生  闫洪涛  王佳霜 《四川医学》2005,26(10):1112-1113
目的总结保留肾脏手术治疗肾癌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行保留肾脏的肾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楔形切除9例,上下极肾部分切除7例.结果术后出现切口漏尿1例,经保守治愈,无其他并发症,随访4~60个月,平均36.8个月,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癌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局限性,体积小和低肿瘤分期肾癌患者.  相似文献   

11.
Objective To compare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MRA) with traditional angiography and doppler ultrasonography (DUS) in the assessment of portal venous anatomy and its hemodynamics. Methods Three dimensional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 3 D-DCE) MRA and two dimensional phase-contrast (2D-PC) MR were used for the study of portal venous system in the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and those without liver cirrhosis. The comparison of the portal blood flow (PBF) measured with 2D-PC MR and DUS was made. Results The portal vein, splenic vein,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 cephalic collateral veins and anastomotic stoma of surgical shunting were clearly displayed in 3D-DCE MRA. 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PBF measured with 2D-PC MR and DUS. Conclusion The results of present study indicate that the anatomical imaging of the portal venous system can be dearly revealed in MRA and the PBF can be accurately measured with 2D-PC MR. It is believed that MRA is a useful tool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相似文献   

12.
①目的 探讨螺旋CT血管造(SCTA)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②方法 对20例主动脉夹层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评价SCTA诊断主动脉夹层的优缺点。③结果 SCTA扫描快,图像直观,不受金属植入物及病情的限制且微创。④结论 SCTA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分型、术前模拟等方面较其他影像检查方法有明显优势,可作为主动脉夹层诊断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64SCTCA)对老年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入选46例北京安贞医院老年可疑冠心病住院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并在CT检查后两周内接受传统的冠状动脉造影(CAG)。识别狭窄≥50%所有冠状动脉,并将其与CAG结果对比。结果:CAG结果作为金标准,64SCTCA诊断老年冠心病的敏感度为:82.05%,特异度为:85.72%,准确度为:82.61%,阳性预测值:96.97%,假阳性率:14.29%。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诊断冠心病具有安全、无创、快捷等优点,对老年冠心病诊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对肺动静瘘(P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近4年经64层螺旋CT增强三维血管重组技术证实肺动静瘘患者3例,比较与普通增强CT诊断肺动静瘘的一致性、优越性。结果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清楚显示了3例患者全部5个肺动静瘘囊瘤的大小、形态,从不同角度完整显示出病灶血管的三维空间结构。结论多层螺旋技术的发展成为诊断PAVF首选的非创伤性影像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心电图编辑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异常患者26例,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对原始心电图进行编辑,比较编辑前后重建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心电编辑前,由于心律失常,造成重建的冠脉图像模糊、缺失、显著的阶梯状伪影,可评估的冠脉节段为51.1%;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改善,可评估的冠脉节段达到98.2%。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电图编辑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心律失常及心电图异常患者26例,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对原始心电图进行编辑,比较编辑前后重建的冠状动脉图像质量。结果心电编辑前,由于心律失常,造成重建的冠脉图像模糊、缺失、显著的阶梯状伪影,可评估的冠脉节段为51.1%;心电编辑后图像质量改善,可评估的冠脉节段达到98.2%。二者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中,使用心电图编辑功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8例主动脉夹层病人进行了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采用多层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容积再现(V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并结合原始横断增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结果:MSCTA共显示主动脉夹层58例,可以准确评估主动脉夹层的分型及范围、内膜剥离、破口位置、真假腔及血栓情况、主要分支血管开口等,符合临床诊断要求.结论: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术对主动脉夹层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可作为目前对临床疑似主动脉夹层筛查的首选影像诊断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主动脉夹层病例的CT横轴位及后处理图像表现,后处理技术包括MPR、MIP、CPR、VR、CTVE等。结果在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上,以轴位增强图像最重要,是所有后处理的基础图像,显示的图像信息最可靠,MPR、MIP、VR、CTVE为主要后处理成像方法 ,在原始轴位增强图像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各种重建方法可以清晰显示主动脉夹层的类型、病变范围、真假腔、破口、内膜片等解剖细节及其与主要分支血管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是诊断与评价主动脉夹层较有效的无创性检查方法之一,对于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64 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造影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起源异常的临床价值。 材料与方法 回 顾性分析2011-06 ~ 2011-12 行64 层螺旋 CT 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 1000 例病人的 CTA 图像,对图像分别行多 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重现(VR)法重建图像,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总结。 结果:1000 例 完整冠状动脉 CTA 结果中,诊断冠状动脉先天性异常起源者共36 例,发生率为3. 6%。 其中男 16 例,女 20 例, 年龄36 ~ 74 岁,平均52. 2岁。 其中左冠优势型2 例,均衡型5 例,右冠优势型29 例。 发现的冠状动脉起源异常 种类有:右冠状动脉变异 12 例(33. 3%);左冠状动脉变异 19 例(52. 8%);冠状动脉其他分支起源异常 5 例 (13. 9%)。 所有图像通过不同的重建方法可以清晰直观地显示异常血管的起始和行程。 结论:64 层螺旋 CT 冠 状动脉成像可清晰显示冠状动脉异常起源,可为心血管医师提供有价值的影像,为一种无创、安全、有效的检查 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以DSA结果为金标准,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0例经DSA检查证实的颈动脉狭窄病人的CTA检查结果,以双侧颈动脉为观察对象,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结果: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敏感度为96.5%,特异度为92.7%,阳性预测值为95.3%,阴性预测值为94.4%,准确度为95.0%。结论: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颈动脉狭窄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是诊断颈动脉狭窄较理想的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