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琼  郭蒙  叶华  朱宇珍  郑学宝 《海南医学》2013,24(19):2880-2883
在化学诱导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模型中,氧化偶氮甲烷(Azoxymethane,AOM)/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可以大大缩短结肠炎诱导癌变的时间,重现人类结直肠癌隐窝病灶-腺瘤-腺癌发展顺序.由于AOM/DSS模型重现率高,以及简单的造模方法,已成为化学预防研究的典型造模方法.本文从AOM/DSS动物模型、炎症相关性癌症及结直肠癌中AOM/DSS模型的应用、结直肠癌组织学三个方面对炎症相关性结直肠癌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片仔癀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4只BALB/c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各8只,采用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DSS)的方法建立UC小鼠模型。治疗组给予234 mg/kg的片仔癀溶液灌胃,正常组和模型组均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测量小鼠的体重、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长度和形态病理变化情况,采用ELISA检测小鼠血清中干扰素-γ(IFN-γ)、白介素6(IL-6)和钙卫蛋白(CP)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的体重明显减轻,DAI明显增加,结肠明显缩短(P均<0.05);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小鼠体重明显增加,DAI明显减轻,结肠明显变长(P均<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中IFN-γ、IL-6和CP的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中IFN-γ、IL-6和CP的含量显著降低(P<0.05)。结论片仔癀对UC有显著的治疗作用,降低血清中IFN-γ、IL-6和CP含量可能是片仔癀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结直肠癌占全国肿瘤死亡人数的第5位。奥沙利铂是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一线药物,但它有神经毒性,会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常常被迫终止化疗。因此,研究开发毒副作用小的中草药来预防和减缓结直肠癌的生长具有重要的意义。苦参常用于治疗消化道炎症,并且国内有苦参和奥沙利铂联合用药治疗结直肠癌的报道。但是还未见苦参对体内结直肠肿瘤生长影响的研究,其作用机理也不清楚。本研究利用氧化偶氮甲烷(AOM)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直肠肿瘤模型,探索中草药苦参对结直肠肿瘤发生的影响。 【方法】 0 周龄雌性C57Bl/6J 小鼠分为3组,即I组:苦参组;II组:奥沙利铂组;III组:对照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AOM(12 mg/kg),记为第1天,正常饮水5 d后,小鼠自由饮用含 2% DSS 的去离子水5 d,继而饮用正常水 10 d,这种方式再重复2 次,但在后2次DSS浓度改为3%,诱导结直肠肿瘤。苦参碾碎后按 100 g:1000 mL去离子水混匀,煮沸30 min。冷却后,减压蒸馏浓缩到生药1 g/mL。按每天每千克小鼠10 g生药量灌胃给药。苦参组自第31天起,每天灌胃苦参液1次;奥沙利铂组在第70天起按每次6 mg/kg腹腔注射奥沙利铂,每4 d注射一次。至第100天时处死所有小鼠,分离结直肠统计肿瘤数量,并进行相关机理研究。 【结果】 苦参组结直肠肿瘤总数为18.0±1.85,与对照组(24.63±1.73)差异显著(P<0.05);其中大肿瘤(直径> 3 mm)数为0,与对照组(3.75±0.90)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大肿瘤发生率为0,与对照组90%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奥沙利铂组肿瘤总数为14.4±2.31,与对照组(24.63±1.73)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中等大小肿瘤(3 mm>直径>1 mm)数为8.2±1.33,与对照组(14.63±1.29)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 【结论】 苦参能抑制DSS诱导的小鼠结直肠肿瘤的生长,其效果与奥沙利铂接近。特别应该注意的是,苦参能完全抑制结直肠中大肿瘤的发生。苦参的这种作用机理及有效的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我们正在进一步研究中。结果对人结直肠肿瘤的防治及中草药的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为提高高原部队医疗服务效能、充分利用卫生资源提供依据。方法总结2011年西藏那曲175名军官的健康查体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前八位主要疾病谱为:高原红细胞增多症,高尿酸血症,高脂血症,脂肪肝,心电图及心脏彩超异常,脾脏增大,肺气肿,高血压,部分疾病与年龄及入藏时间有相关性。体检正常者仅12例,检出阳性率为93.1%;检出2种及以上疾病者116例,占66.3%。结论西藏那曲驻军军官的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而加强对高原疾病的预防和高原疾病的诊治研究,是该地区卫生勤务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6.
7.
目的:采用硫酸葡聚糖(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建立大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观察苍防汤对其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用5%的DSS水溶液连续喂养3月龄雄性SD大鼠5d,建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模型.建模成功后灌胃给予低剂量(1.0g·kg-1 ·d-1)和高剂量(10.0 g· kg-1·d-1)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四神丸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和低分子量硫酸葡聚糖钠(DS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结肠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小鼠麻醉后直肠内灌注含1.5 mg TNBS的50%乙醇溶液制备TNBS结肠炎模型;小鼠自由饮用含3% DSS的蒸馏水5d制备DSS结肠炎模型.各模型均在造模第2天开始灌胃给四神丸,连续8d.观察小鼠的一般状态和结肠炎疾病活动度指数(DAI)评分、结肠组织学及结肠中髓过氧物酶(MPO)变化.结果 TNBS及DSS模型小鼠DAI评分及结肠组织中MPO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模型小鼠可见结肠黏膜上皮脱落、大量炎细胞浸润及腺管扭曲等.经四神丸治疗后能显著改善TNBS及DSS结肠炎小鼠的一般状况及DAI评分,并能改善结肠的组织学损伤、减轻炎细胞的浸润.结论 四神丸对TNBS及DSS所诱导的小鼠结肠炎均有显著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B7分子在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症中的作用。方法 用免疫组化法检测急、慢性DSS小鼠结肠炎模型中结肠粘膜B7-1和B7-2的表达。结果 结肠组织中B7-1、B7-2均为胞浆阳性。急性、慢性模型组肠粘膜B7-1 细胞百分比均高于对照组,而急性组与慢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急性组肠粘膜B7-2 细胞百分率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而慢性组肠粘膜B7-2 细胞百分比高于急性组和对照组。结论 B7-1、B7-2异常表达可能均与DSS模型继发的肠粘膜免疫紊乱和肠组织病损有关。  相似文献   

10.
钟刚  何双艳 《四川医学》2016,(4):387-389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葡聚糖硫酸钠(DSS)所致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C)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DSS制备UC小鼠模型,将BALB/c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A、模型组B、地塞米松组C(1.5mg/kg·d)、姜黄素低剂量组D(15mg/kg·d)、姜黄素高剂量组E(60mg/kg·d),每组10只。7d后,进行组织学损伤评分,并检测结肠组织中IL-1、TNF-α含量及TNF-αmRNA表达。结果 D组的组织学损伤评分、结肠组织中IL-1、TNF-α含量及TNF-αmRNA的表达均高于C组及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与E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剂量姜黄素能降低小鼠组织学评分,降低结肠组织IL-1、TNF-α的含量,降低结肠黏膜TNF-αmRNA的表达,对溃疡性结肠炎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量肝素对DSS诱导小鼠结肠炎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评价低分子量肝素预防及治疗 DSS结肠炎小鼠的有效性。方法  2 0只正常小鼠随机分成两组 ,饮用 DSS 7d,预防组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 ,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另取 2 0只 DSS诱导的结肠炎小鼠随机分成两组 ,治疗组皮下注射低分子量肝素 ,对照组皮下注射生理盐水 7d。用疾病活动指数 (DAI)、组织学评分和MSB纤维素染色检测微血栓以评价疗效。结果 低分子量肝素预防组与对照组的 DAI、直肠、横结肠组织学评分分别为 2 .4 0、2 .5 2 (P>0 .0 5 ) ,1.6 5、1.85 (P>0 .0 5 ) ,1.5 5、1.72 (P>0 .0 5 )。低分子量肝素在预防组降低微血栓的形成 ,对照组 10例有 6例微血栓阳性 ,预防组 1例阳性 ,P=0 .0 2 9。低分子量肝素治疗组与对照组的 DAI、直肠、横结肠组织学评分分别为 0 .4 2、0 .4 4 (P>0 .0 5 ) ,1.36、1.75 (P<0 .0 5 ) ,1.30、1.6 5 (P<0 .0 5 )。对照组 10例有 3例微血栓阳性 ,治疗组 1例阳性 ,P=0 .2 91。结论 低分子量肝素可预防 DSS结肠炎小鼠微血栓形成和抑制结肠炎症 ,提示低分子量肝素用于难治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也可能有效  相似文献   

12.
华蟾素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转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观察华蟾素对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增殖、迁移的影响,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常规体外培养结肠癌细胞HCT116细胞系,采用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华蟾素作用不同时间对HCT116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华蟾素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MMP)-9、MMP-2、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水平。结果:CCK-8法检测结果表明,华蟾素对HCT116细胞的生长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随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强(P0.05);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法结果显示,随华蟾素药物浓度的增加,HCT116细胞迁移能力下降(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华蟾素能够明显抑制HCT116细胞MMP-9的蛋白表达并上调E-Cadherin的蛋白表达(P0.01),但对MMP-2蛋白的表达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华蟾素能够抑制人结肠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MMP-9和上调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蚕梅方(由僵蚕、乌梅组成)提取物对AOM/DSS诱发小鼠腺瘤性肠息肉的防治作用。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阿司匹林组)、蚕梅低剂量组(0.65 g/ml)、蚕梅高剂量组(2.6 g/ml)。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种采用AOM/DSS诱发小鼠结直肠腺瘤性息肉模型,并于造模过程中各药物组予相应的药物灌胃干预。实验结束,比较各组结直肠腺瘤个数及抑瘤率,并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黏膜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表达水平;应用ELISA检测小鼠血浆白介素-6(IL-6)表达水平。结果:经93 d灌胃给药,阳性对照组、蚕梅高剂量组、蚕梅低剂量组腺瘤抑制率分别为14.49%、70.45%、8.78%,与阳性对照组比较蚕梅高剂量组有显著抑制腺瘤作用(P0.05),且蚕梅高剂量组能显著降低Cyclin D1阳性发生率(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和阳性对照组IL-6高表达,蚕梅方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可显著下调IL-6表达(P0.05)。结论:蚕梅方提取物能显著降低AOM/DSS小鼠腺瘤性息肉的发生率,且有明显的量效关系;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Cyclin D1、显著下调IL-6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CRF及其受体在实验性DSS结肠炎中的表达,探讨其在肠道炎症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将6~8周的雌性BALB/c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实验组,建立DS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小鼠进行DAI和组织病理学评分。免疫荧光检测小鼠肠黏膜组织中CRF1受体和CRF2受体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肠黏膜组织中CRF、CRF1和CRF2受体的表达。结果 根据肠黏膜DAI评分和组织学评分提示DSS组肠黏膜组织炎症明显,造模成功。免疫荧光检测显示CRF1受体在DSS组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SS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CRF2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主要分布在肠上皮细胞和固有层单个核细胞中。Western blot法检测显示CRF1受体在DSS组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SS组小鼠肠黏膜组织中CRF和CRF2受体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DSS结肠炎模型周围肠黏膜炎症组织中存在着CRF和CRF2受体的表达增高,而这种增高可能与肠道炎症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粪菌移植(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 FMT)对葡聚糖硫酸钠(DSS)所致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免疫学机制。方法 60只C57BL/6J小鼠,其中选取10只小鼠收集粪便(不参与后续实验),其余5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空白组(n=10)、模型组(n=20)、研究组(n=20)。空白组自分组首日起自由饮用灭菌蒸馏水,模型组和研究组自分组首日起自由饮用2%葡聚糖硫酸钠(DSS)溶液,诱导形成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小鼠模型建立成功后,模型组予以生理盐水灌肠,研究组予以正常小鼠粪便混悬液生理盐水混合物灌肠,每3天灌肠1次,共2次。待第2次灌肠完成后的第2天处死所有小鼠,采集血清样本。ELISA法检测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白介素-35(IL-35)、白介素-22(IL-22)、白介素-17(IL-17)与可溶性Fas等细胞因子水平;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病理形态表现;光冈氏肠内细菌群分析法定量检测肠道菌群值及双歧杆菌与肠杆菌的数量比值(B/E值)。结果 ELISA检测结果显示,与空白组比较...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结直肠癌占全国肿瘤发病人数的第三位。一些研究表明,白花蛇舌草对结直肠癌细胞系具有抑制作用,并能够防治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但还未见有关白花蛇舌草对体内结直肠肿瘤作用的研究报道。本研究利用氧化偶氮甲烷(AOM)联合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小鼠结直肠肿瘤模型,研究中草药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对小鼠结直肠瘤发生的影响。 【方法】 10 周龄雌性C57Bl/6J 小鼠分为4组,即I组:白花蛇舌草组;II组:半枝莲组;III组: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联合组;IV组:对照组。每组10只。腹腔注射AOM(12 mg/kg),记为第1天,正常饮水5 d后,小鼠自由饮用含 2% DSS 的去离子水5 d,继而饮用正常水 10 d,这种方式再重复2 次,但是在后2次DSS浓度改为3%,以诱导结直肠肿瘤。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碾碎后按 100 g:1000 mL去离子水混匀,煮沸30 min。冷却后,减压蒸馏浓缩到生药1 g/mL。自第31天起,按每天每千克小鼠10 g生药量灌胃给药,每天1次,至第100天时处死小鼠,分离结直肠统计肿瘤数量,并进行相关机理研究。 【结果】 白花蛇舌草组结直肠肿瘤总数为16.22±1.88,与对照组(23.55±1.86)差异显著(P<0.05)。其中大肿瘤(直径>3 mm)和小肿瘤(直径<1 mm)数分别为0.78±0.36和3.78±0.36,与对照组(3.33±0.90和6.33±0.81)相比差异均显著(P<0.05)。半枝莲组肿瘤总数为21.0±1.57,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但其大肿瘤数与对照组差异显著(0.70±0.42 vs 3.33±0.90,P<0.05)。白花蛇舌草和半枝莲联合组肿瘤总数为16.0±1.71,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其中中等大小肿瘤(3 mm>直径>1 mm)数为8.33±1.29,与对照组(13.89±1.36)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但是,与白花蛇舌草组相比,肿瘤总数及不同大小的肿瘤数差异均不显著。 【结论】 白花蛇舌草能抑制DSS诱导的小鼠结直肠肿瘤的发展,半枝莲与白花蛇舌草对小鼠结直肠肿瘤的发展没有协同抑制效果。白花蛇舌草对结直肠肿瘤的抑制作用的机理及有效化学成分还不清楚,我们正在进一步研究之中。研究结果对人结直肠肿瘤的防治具有重要理论和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高分子量激肽原(HK)在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急性结肠炎中的作用。方法用含2.5%DSS的饮用水饲喂小鼠,构建急性结肠炎模型。通过检测体重百分比,临床评分与结肠长度比较野生型小鼠和HK基因敲除小鼠发病程度。应用ELISA的方法检测结肠组织研磨液中炎症因子的蛋白水平,应用实时定量PCR检测和比较结肠组织炎症因子的mRNA水平。制作末端结肠的石蜡切片,通过HE染色观察结肠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HK基因敲除小鼠体重失去百分比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HK基因敲除小鼠的疾病指数评分明显低于野生型小鼠(P0.05),HK基因敲除小鼠的结肠长度的缩短要明显少于野生型小鼠(P0.05)。HK基因敲除小鼠结肠组织中炎症因子的蛋白水平与mRNA水平均明显低于野生型发病小鼠(P0.05)。HK基因敲除发病小鼠结肠组织损伤程度明显低于野生型发病小鼠。结论血浆高分子量激肽原在炎症性肠病中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8.
消炎痛抑制人结肠癌细胞增殖和诱导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探讨消炎痛对人结肠癌细胞株的抗肿瘤效应,以阐明其抗肿瘤机理。方法:分别用消炎痛(终浓度100~800μm)或消炎痛+5-氟脲嘧啶(5-Fu)处理体外培养的人结肠癌细胞株RKO,采用DNA凝胶电泳,MTT法,流式细胞仪分析技术,检测消炎痛对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消炎痛可显著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并呈剂量———时间依赖性;消炎痛可协同5-Fu抗肿瘤细胞增殖效应。结论:消炎痛抑制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是其抗结肠癌作用机制的重要方面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氧化纳米铈-聚乙二醇(ceria nanoparticles-polyethylene glycol,CeNP-PEG)清除活性氧(reactive oxygenspecies, ROS)、改善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sulphatesodium, 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疾病活动度的效果。方法·首先应用醋酸铈的水合物、油胺与二甲苯等合成氧化纳米铈,经聚乙二醇-二硬脂酰磷脂酰乙醇胺(mPEG-DPSE)修饰并提纯后得到纯化的CeNP-PEG。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和动态光散射(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观察测定CeNP-PEG粒径和zeta电位等。体外培养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并诱导成为促炎表型(M1表型)。采用0.5μg/mL和1.0μg/mL CeNP-PEG分别处理M1表型巨噬细胞后应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核因子-κB (nuclear factors-κB,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构建DS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模型并在造模期...  相似文献   

20.
研究槲皮素(quercetin,Que)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T29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凋亡诱导效应,并通过Fas、Caspase-3蛋白的表达变化对其分子作用机制进行探讨。方法常规培养结肠癌HT29细胞,分别用40、80、120μmol.L-1 Que(Que1、Que2、Que3组)、4.02mmol.L-1苦参碱(Mat组,为阳性对照)作用于细胞,以未加药组为对照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透射电镜观察细胞的超微结构,流式细胞仪(FCM)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Fas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结果 Que能显著增加细胞增殖的抑制率(P<0.01),并呈剂量依赖关系;且Que2、Que3组的抑制率随着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升高,呈时间依赖关系。电镜下Que各组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凋亡特征形态变化:核固缩、染色质边集、并见核碎裂,凋亡小体出现。Que能明显增加细胞的凋亡率(P<0.01)、能显著增加Fas和Caspase-3的表达(P<0.01),并均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 Que对HT29细胞具有增殖抑制作用,并能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激活死亡受体Fas介导的Fas-Caspase-3凋亡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