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探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联合应用ZEEK血栓抽吸导管和替罗非班对心肌组织灌注及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84例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42例(A组)和标准PCI 42例(B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即刻梗死相关动脉(IRA)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心肌灌注分级(MBG)、心电图ST段回落百分比、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A组术后即刻TIMI血流、MBG、ST段抬高回落百分比及LVEF均明显优于B组(P〈0.05),两组住院期间的MACE发生率及出血并发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联合使用ZEEK导管血栓抽吸和替罗非班安全可行,可有效清除冠状动脉内血栓,改善心肌组织灌注和术后心脏功能,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在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半剂量替罗非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63例老年STEMI患者随机分为血栓抽吸+替罗非班组(观察组)和标准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组(对照组)。观察两组术后TIMI血流、心电图ST段回落〉50%、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术后4周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并发症。结果观察组TIMI 3级血流、心电图ST段回落〉50%的发生率及LVEF高于对照组,心肌酶达峰时间和LVDd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和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抽吸导管联合半剂量替罗非班治疗老年STEMI有效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对青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冠脉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115例STEMI患者,年龄均≤40岁;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替罗非班+PCI)58例及对照组(PCI)57例。比较两组行PCI后的血流TIMI分级、心肌组织灌注分级(TMPG)、校正的TIMI帧数(c TFC),以及30 d内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如再发心绞痛、再发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死亡)及严重出血的发生率。结果 PCI后,两组TIMI 3级分级、TMPG及c TFC比较,P〈0.05或〈0.01;两组住院期间MACE和严重出血发生率比较,P均〉0.05,但观察组30 d随访期间总MACE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替罗非班能降低青年STEMI患者行PCI后的冠脉无复流及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n=30)患者给予DIVERCE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对照组(n=30)患者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术后1周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试验组患者住院期间总MACE发生率(3.3%)低于对照组(13.3%),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TIMIⅢ级比例与出院前LVEF值试验组略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两组间LVEDD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DIVERCE血栓抽吸导管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 84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高龄ST段抬高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常规冠脉内注射的治疗组(42例)和出现无复流、慢血流时替罗非班冠脉内注射的对照组(42例).观察住院期间及随访3个月主要心血管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发生率;比较PCI术前后冠状动脉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和出血情况.结果 PCI术后,治疗组和对照组均能明显改善冠脉灌注(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冠状动脉前向血流TIMI 3级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TFC、TMPG 2~3级比例治疗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显著差异,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比较,治疗组总体要高于对照组.结论 急诊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老年STEMI时,替罗非班常规冠脉内注射可改善冠状动脉梗死相关动脉前向血流,不能降低30 d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非主要的出血并发症有增高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在高血栓负荷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A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7年5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收治的高血栓负荷ASTEMI患者100例,根据药物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50例。两组患者均行急诊PCI并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患者急诊PCI中给予替罗非班治疗,治疗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重组人尿激酶原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后TIMI血流分级、校正的TIMI血流帧数(CTFC)、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急诊PCI后1周心功能指标,记录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用药前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CTFC、TM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患者TIMI血流分级、TMPG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组患者CTFC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急诊PCI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住院期间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用替罗非班相比,重组人尿激酶原联合替罗非班虽能降低高血栓负荷ASTEMI患者急诊PCI后CTFC,但对冠状动脉血流、心肌灌注及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有限,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血栓病变患者心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北京市延庆县医院收治的372例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83例)和对照组(189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基础上采用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PCI,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术后并发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中术后TIMI血流分级Ⅲ级患者152例(83.1%),高于对照组的140例(74.1%),观察组血流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7、30 d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分别为(60.4±6.1)%、(64.3±5.6)%,高于对照组的(52.4±5.9)%、(55.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出血36例(19.7%),对照组患者中出血26例(13.8%),两组患者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30 d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10例(5.5%),对照组30 d内MACE 22例(11.6%),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血小板减少症。结论血栓抽吸联合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血栓病变PCI中,可显著改善术后冠状动脉的血流灌注,提高近期左心室射血功能,降低30 d内MACE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AMI)患者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方法 154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AMI患者,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66例和对照组88例。对照组未使用替罗非班,替罗非班组在急诊室即给予静脉应用替罗非班。比较两组治疗后梗死相关动脉(IRA)TIMI血流分级及血流速度、校正的TIMI帧数(CTFC)、术后心肌灌注分级(TMPG)及住院期间出血和主要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术后替罗非班组中IRA的TIMI 3级复流出现率明显增高,血流速度明显增快,CTFC减小,TMPG 3级获得率高;两组以上观察指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MACE和出血发生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STEAMI患者急诊行PCI早期使用替罗非班能显著提高IRA的前向血流,改善术后心肌灌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过程中联合应用ZEEKTM血栓抽吸导管与血小板糖蛋白Ⅱ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择2007年2月—2008年3月符合急诊PCI治疗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共68例。其中36例患者(A组)经冠脉造影证实为血栓负荷病变,给予ZEEK^TM 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另外32例(B组)患者按常规方法完成PCI术。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的发生率,手术前后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变化和出血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在住院期间MACE的发生率低于B组(P〈0.05),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高于B组,而且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结论在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ZEEK^TM血栓抽吸导管与替罗非班安全可行,操作简单,能够明显减少冠状动脉内血栓,降低无复流和住院期间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无致命性出血并发症,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50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PCI,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替罗非班。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术后48 h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6个月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即刻TIMI血流改善率、ST段回落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48 h MACE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术后6个月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PCI中应用替罗非班安全有效,其可有效改善患者TIMI血流及心肌灌注,且并不增加MACE、出血事件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血栓抽吸导管联合硝普钠预防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无复流的作用。方法连续人选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于我院就诊行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的STEMI患者,初始血管造影TIMI血流≤2级,行血栓抽吸之后,随机分配到A组(经血栓抽吸导管先注射固定剂量100ug硝普钠,然后注射替罗非班10I-Lg/kg)和B组(经血栓抽吸导管注射替罗非班10ug/kg)。主要终点为术后校正TIMI计帧数(cTFC)、心肌呈色分级(MBG)、完全sT段回落率(sTR)。二级终点包括TIMI血流分级、CK—MB峰值、6个月随访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靶血管重建、再次心梗、死亡)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累计人选病例121例,A组60例,B组61例。两组之间的基本临床情况和血管造影特征无明显差异。A组与B组比较:①术后cTFC水平明显低(22~6比28~7,P=-O.01);②STR明显高(75.0%比55.7%,P=O.04);③MBG2~3级比例较高(70.O%比52.6%,P=-O.03);④CK—MB峰值明显低(169±55比208±49,P=0.01);⑤随访6个月LVEF水平明显高(62±4比54±5,P〈0.0001)。胸痛到PCI时间、入门至PCI时间、支架直径、支架长度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应用硝普钠治疗期间无严重并发症。A组6个月的MACE事件发病率显示出降低趋势,但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结论在直接PCI术中经血栓抽吸导管预防性注射硝普钠.不仅改善心肌水平灌注而且减少心梗面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早期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对介入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入选116例STEMI急诊介入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造影前给予阿司匹林300 mg、氯吡格雷600 mg,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大剂量替罗非班组(A组25μg/kg,负荷剂量静脉推注)39例,常规剂量组(B组10μg/kg,负荷剂量静脉推注)39例,替罗非班负荷剂量均于3 min内静脉推注,继之0.15μg·kg~(-1)·min~(-1)静脉维持泵入36 h。对照组(C组)38例。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术后即刻和24 h ST段完全回落率、术后1周左右(5~7 d)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1个月的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反复心绞痛发作)及TIMI出血事件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术前3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构成、危险因素、心功能Killip分级、治疗时间段、住院天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术后即刻TIMI 3级血流获得率A组(97.4%)和B组(89.7%)高于C组(7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A、B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I术后3组的TMPG 3级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82.1%,B组:69.2%,C组:47.4%,P<0.01)。术后24 h ST段完全回落率及1周左右的LVEF,A组显著高于C组(64.1%比42.2%,61%±9%比55%±9%,P<0.05)。术后1个月随访,3组在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仅A组术后1个月反复心绞痛的发作率明显低于C组(2.6%比13.2%,P=0.04)。3组在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对于急性STEMI患者,早期应用大剂量替罗非班可以获得更好的即刻造影结果,且并未明显增加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可提高临床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老年人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对术后无复流的影响。方法选择急性心肌梗死行急诊PCI患者163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83例)和对照组(80例)。替罗非班组在导丝通过病变后经导管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10μg/kg,之后予替罗非班0.15μg/(kg·min)持续静脉滴注24 h。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入院后30 d 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内径,心血管事件及出血并发症。结果替罗非班组TIMI血流3级和TMPG 2~3级比例较对照组明显升高,TIMI血流0~2级和TMPG 0~1级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替罗非班组LVEF较对照组明显改善,主要心血管事件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PCI术中冠状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减少无复流,改善心肌灌注和心功能,且不增加心血管事件和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中应用手动抽吸血栓后经抽吸导管在梗死相关动脉内应用替罗非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在我院行急诊PCI手术的心肌梗塞溶栓(TIMI)血栓积分3级以上的STEMI患者96例。随机分为血栓抽吸联合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组(研究组)46例,常规PCI及静脉滴注盐酸替罗非班组(常规治疗对照组)50例。分析术后两组间造影结果、ST段回落率、肌钙蛋白I(TnI)、左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和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与常规治疗对照组术后比较,研究组术后校正TIM/血流计帧(CTFC)达到正常血流率(78.0%比93.5%)、心肌染色分级(MBG)达到三级的比例(76.0%比95.7oA)和LVEF[(49.67±7.976)%比(57.01±7.484)%]明显升高(P〈0.05或〈0.01);cTnI峰值[(65.74土27.223)ng/m[比(49.91±19.442)ng/m1]、MACE发生率(22.0%比6.5%)明显降低(P〈O.01,d0.05)。两组住院期间均未发生出血事件。结论:急诊PCI术中应用手动血栓抽吸并在梗死相关动脉内注射替罗非班较常规治疗效果更好,而且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替罗非班冠状动脉给药联合血栓抽吸与替罗非班静脉给药对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冠脉灌注和心功能的疗效差异。方法纳入2008年2月~2012年4月STEMI患者86例(TIMI血流≤1级),随机分为实验组(n=43)和对照组(n=43)。对照组术前即开始静脉应用替罗非班,实验组则在PCI术中直接向梗死相关动脉(IRA)注射替罗非班并联合血栓抽吸。比较两组患者术后TIMI血流分级,检测术前、术后1周及6个月的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并采用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LVEDVI);评价心功能并观察术后6个月内两组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①实验组术后达到TIMI血流3级比例高于对照组(92.90%vs.66.17%,P〈0.05);②术后1周及术后6个月实验组和对照组比较,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LVEF显著升高(P〈0.05),LVESV、LVEDV、LVEDVI显著减少(P〈0.05);③术后6个月内实验组心绞痛、心力衰竭等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结论 PCI术中IRA注射替罗非班联合血栓抽吸较静脉注射替罗非班可降低急诊PCI术中无复流的发生,改善血流再灌注,提高整体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急诊PCI术后心肌灌注情况及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急诊PCI的AMI患者113例,随机分为:早期替罗非班组(60例),诊断明确后立即经静脉给予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继以0.15μg.kg-1.min-1维持泵入48h;常规治疗组(53例),于冠脉造影开始时给予替罗非班,用药方法及剂量同早期替罗非班组。比较PCI术前、术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情况,PCI术后TIMI心肌灌注分级(TMPG),ST段回落情况,术后心功能情况,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早期替罗非班组术前TIMI血流2级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13.3%比1.9%,P=0.037),术后即刻两组TIMI血流分级无显著性差异(P=0.188);术后早期替罗非班组TMPG 3级比例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88.3%比73.6%,P=0.034),术后2h心电图ST段回落>50%比例早期替罗非班组亦明显高于常规治疗组(78.3%比60.4%,P=0.038),术后7d两组LVEF水平及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可以改善TIMI血流和术后心肌灌注,并不增加住院期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冠脉内小剂量应用替罗非班对介入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入选77例STEMI急诊介入治疗患者,全部患者入院后立即给予阿司匹林300 mg嚼服,氯吡格雷300 mg口服,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试药组,39例)和对照组(38例,未用替罗非班)。PCI术后梗死相关血管的心肌梗死溶栓(TIMI)血流分级、术后24 h ST段完全回落率、术后1周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术后30 d主要心血管事件(死亡、再发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反复心绞痛发作)及TIMI出血事件作为评价指标。结果:术前两组患者基线资料(年龄、性别、危险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即刻TIMIⅢ级血流获得率试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24h ST段完全回落率及1周时LVEF试药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P0.01)。术后30 d随访两组主要心血管事件和主要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急性STEMI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时,冠脉内应用小剂量替罗非班可以获得较好的即刻造影结果,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单纯使用血栓抽吸导管“一抽一推(抽吸血栓,推注替罗非班)”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再灌注”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所收治因急性STEMI行急诊冠脉介入治疗,并符合纳入条件的梗死相关动脉(IRA)高血栓负荷患者,其中32例为导管抗栓组,均是经导管进行血栓抽吸并推注ⅡbIII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国产欣维宁)后IRA血流已达TIMI3级者;另28例为静脉抗栓组,是经使用血栓导管抽吸,同时经静脉通路推注IIbⅢ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即刻冠脉IRA血流也达到了TIMI3级者。观察两组术后即刻的MBG分级,以及两组术前及术后肌酸激酶一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高敏c反应蛋白(hs-CRP)、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的峰值,术后1.5h心电图sT段恢复(STR)比率,化验术前及术后1周的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比较术后10—14d(择期PCI之前)的心脏超声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变化;比较两组消化道出血及主要心『lIL管事件(MACE)发生率。结果冠脉造影MBG分级:2级所占比例导管抗栓组低于静脉抗栓组(P〈0.05),而3级所占比例导管抗栓组则高于静脉抗栓组(P〈0.05)。发病10-14d检查心脏超声指标LVEDd值导管组明显小于静脉抗栓组(P〈O.05),而LVEF值导管抗栓组则明显高于静脉抗栓组(P〈0.05)。术前CK—MB、NT—proBNP、hs—CRP及白细胞计数等指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心肌酶CK—MB、cTnT、NT—proBNP、hs—CRP、白细胞计数等指标,导管组均优于静脉抗栓组。术后消化道出m及MACE事件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血栓负荷的STEMI患者在进行急诊导管血栓抽吸即刻从中推注1Ibma受体拮抗剂替罗非班,即用“一抽一推”法能较好地恢复心肌再灌注,减轻心肌损伤,近期有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小板GPⅡb/Ⅲa受体拮抗剂国产替罗非班在急性STEMI患者急诊PCI术前应用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急救中心收入本科并确诊急性STEMI的12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急诊PCI术,治疗组于入院时即应用替罗非班,对照组未用.主要观察:①PCI手术前后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②术后相关导联抬高的ST段回落幅度;③术后4周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值;④住院期间出血并发症及继发的血小板减少症的发生率;⑤术后3个月的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MACE)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替罗非班组术前梗死相关动脉TIMI 0~1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0%比90.0%,P<0.05),两组PCI术前TIMI 3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3.3%比0,P>0.05),两组PCI术后TIMI 3级比较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6.7%比63.3%,P<0.05).替罗非班组术后2h心电图相关导联ST段完全回落幅度(STR≥70%)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提示对照组LVEF低于替罗非班组(P<0.05).术后替罗非班组轻度出血事件较对照组略有增多,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近期MA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急诊行PCI术前早期应用国产替罗非班能改善术后心肌再灌注,挽救濒死心肌,恢复存活心肌细胞功能,改善心功能;未明显增加出血事件及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早期应用替罗非班对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ST 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 自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将186例接受急诊PCI治疗的STEMI患者分为2组:A组为实验组,为早期应用替罗非班的患者共95例,均于PCI治疗前使用;B组为对照组,常规治疗组,未使用替罗非班的患者共91例.分析两组PCI治疗前、后的临床状况、造影血流情况[心肌梗死溶栓(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TIMI)血流分级、TIMI心肌灌注分级(TIMI myocardial perfusion,TMP)]及出血事件.记录住院期间及随访6个月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行急诊PCI治疗.两组间的基础临床情况及术前造影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PCI治疗后TIMIⅢ级血流的比例(96.5% vs.81.2%,P<0.05)、TMPⅡ级以上血流的比例(96.8% vs.84.2%,P<0.05)均明显增高,发生无复流现象的比例(5.6% vs.13.2%,P<0.05)则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住院期间主要心血管事件、出血事件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随访的6个月期间内,A组主要心血管事件较B组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STEMI急诊PCI治疗患者中,早期应用替罗非班能有效预防无复流现象的发生,改善靶血管前向血流,挽救更多存活心肌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