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和MRI资料。结果肿瘤呈圆形或分叶状软组织肿块,CT平扫多呈稍高或高密度,MRI多表现为T1WI等信号、T2WI等高信号,除1例因肿瘤坏死致信号和强化不均匀外,余7例肿瘤密度、信号及强化较均匀;周围脑组织可见不同程度水肿。1例肿瘤稍向周围脑组织呈浸润性生长,病理诊断为恶性脑膜瘤。结论侧脑室内脑膜瘤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2.
侧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诊断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侧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表现及与其它脑室内肿瘤的鉴别诊断。方法 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侧脑室内脑膜瘤的临床、病理及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术前MRI诊断定位正确率为100%,定性正确率为66.7%(4/6)。其MRI特征性表现为:(1)肿瘤呈类圆形,边界清楚,在T1WI上为等低信号,T2WI为等高信号。(2)侧脑室扩大不明显,脑积水程度较轻。(3)增强后,均存在中至高度强化。结论 侧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其病理基础是在胚胎发育形成脉络丛及血管膜的过程中,部分蛛网膜被带入脑室后发展而来;MRI可以对其进行诊断并和脑室内的其它肿瘤进行鉴别。  相似文献   

3.
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特点,以提高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侧脑室脑膜瘤的MRI表现,8例全部行MRU平扫与增强.其中男3例,女5例.患者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42岁.结果:8例侧脑室脑膜瘤多呈类圆形或略呈分叶状肿块,边界较清;T1WI表现为等(6/8)和稍低(2/8)信号,T2WI呈等(6/8)和稍高(2/8)信号,信号比较均匀;增强扫描多数(6/8)呈明显均匀强化;其中6例(6/8)位于侧脑室三角区;其中1例系神经纤维瘤病(Ⅱ型)合并右侧脑室脑膜瘤.结论:侧脑室脑膜瘤有一定MRI表现特点,结合其好发部位、发病年龄等可以提高其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恶性脑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1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恶性脑膜瘤病例资料.结果:肿瘤边缘多不规则(11/14),T1WI呈等、低信号9例,等、高信号2例,较均匀信号3例;T2WI像呈不均匀信号12例,呈较均匀信号2例;增强扫描均呈不均匀强化.结论:恶性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但需注意和良性脑膜瘤鉴别.  相似文献   

5.
特殊部位的脑膜瘤CT、MRI影像表现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特殊部位脑膜瘤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 11例手术和病理证实的特殊部位 (侧脑室、鞍隔、额窦 )脑膜瘤的MRI、CT表现。其中MRI检查 8例 ,CT检查 3例。结果  11例均为单发。位于侧脑室 4例 ,鞍隔 4例 ,额窦 3例。T1WI加权像上脑膜瘤信号主要为等信号和略低信号。T2 WI加权像上脑膜瘤信号主要为等信号、略高信号、略低信号。MR增强为均匀强化或不均匀强化。CT平扫 :表现为均匀等密度和稍高密度 ,均未做强化。病理分型 :纤维母细胞型 4例 ,血管母细胞型 3例 ,合体细胞型 1例 ,砂粒体型 3例。 11例脑膜瘤中有 9例误诊。结论 提高特殊部位脑膜瘤影像学诊断正确率 ,对临床确定正确手术入路、提高肿瘤手术治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室内脑膜瘤MRI表现及与其它脑室内肿瘤的鉴别诊断,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对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脑室内脑膜瘤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脑室内脑膜瘤好发于侧脑室(10例),次为三脑室(1例)和四脑室(1例),多表现为圆形、类圆形(8例)或分叶状(4例)肿块。T1WI呈稍低信号(10例)或等信号(2例),T2WI呈稍高信号(9例)或等信号3例),7例见不同程度的瘤周水肿。增强扫描多明显均匀强化(9例),3例见斑片状低信号。结论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临床资料可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筛窦脑膜瘤影像诊断误诊病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筛窦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例筛窦脑膜瘤平片、CT及MRI表现。结果:CT表现:3例呈巨大囊性肿块;2例呈巨大囊、实性肿块;1例呈巨大实质性肿块;囊性部分囊壁周围骨质硬化;实性部分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可有钙化和囊变区,明显增强。MRI表现(1例):囊、实性肿块,囊性部分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实性部分T1WI与T2WI均为等信号,有增强。平片表现(3例):均见筛窦密度增高,体积变大,窦壁光整。结论:筛窦脑膜瘤CT表现颇具特征性;MRI对鉴别诊断有帮助;平片定性诊断较困难。  相似文献   

8.
张静  郑君惠  黄飚 《放射学实践》2019,34(3):270-276
【摘要】目的:探讨松果体区实性肿瘤的CT及MRI影像特点及诊断要点。方法:搜集本院43例松果体区实性肿瘤的CT及MRI资料,生殖细胞瘤经手术病理及临床放疗后随访证实,其余病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结果:生殖细胞瘤25例(手术病理证实18例,临床放疗后随访证实7例);松果体实质细胞肿瘤10例;神经上皮源性肿瘤4例;脑膜瘤4例。生殖细胞瘤表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边界清楚,密度/信号均匀,CT呈等或稍高密度,钙化的松果体被肿瘤包裹或位于肿瘤周边;MRI呈T1WI等低信号,T2WI等/稍低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松果体细胞瘤表现为松果体区圆形或类圆形、浅分叶、边界清楚的肿块,CT呈稍高密度,MRI呈T1WI低信号,T2WI稍高信号,增强扫描一般均匀强化,部分不均匀强化。松果体母细胞瘤肿瘤呈深分叶状,形态不规则,肿瘤内部可见出血、囊变、坏死,增强扫描明显不均匀强化,中间分化的松果体实质细胞瘤影像学表现介于松果体细胞瘤及松果体母细胞瘤之间。脑膜瘤呈圆形或类圆形,形态规则,边界清楚,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CT呈稍高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稍低信号,信号/密度均匀,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并可见“脑膜尾征”。结论:松果体区域组织成分较复杂,肿瘤种类较多,影像学表现多种多样;需结合影像学表现(肿瘤形态、边界、其与周围组织关系、强化特点)及临床资料(患者年龄、性别、实验室检查等)综合考虑做出诊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纤维型脑(脊)膜瘤的MRI影像特征。方法 10例手术病理证实的纤维型脑 (脊)膜瘤,位于颅内7例(大脑镰旁、后颅窝各2例,右颞部、侧脑室及前颅窝嗅沟各1例),颅颈交界区1例,胸椎管2例,于静脉注射造影剂前后,均经FSE序列T1加权和T2加权磁共振成像,并分析其MRI影像表现。结果 5例颅内脑膜瘤与1例颅颈交界区脑(脊)膜瘤T1WI呈等信号,T2WI中央极低信号,周围等信号,增强扫描中央轻度强化,周围明显强化;2例颅内脑膜瘤(其中1例位于右侧侧脑室)与2例胸椎管内脊膜瘤T1WI与T2WI均呈等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除1例侧脑室脑膜瘤外所有肿瘤以宽基底贴敷于硬脑(脊)膜,其中,3例增强扫描可见“脑(脊)膜尾征”。结论 纤维型脑(脊)膜瘤有典型的MRI特征,MRI对其诊断有较高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颅内多发性脑膜瘤的CT和MRI特征.资料与方法 对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多发性脑膜瘤的CT和MRI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多发性脑膜瘤双发16例,多发7例(平均4.7个),共61个肿瘤.CT平扫为颅内多发的等或略高密度病灶,MRI T1WI病灶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增强扫描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CT和MRI对颅内多发性脑膜瘤有重要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脑室内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病理基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室内脑膜瘤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基础。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脑室内脑膜瘤的CT、MRI表现,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基础。结果本组11例患者,其中8例位于侧脑室,3例位于三脑室。除1例与瘤周脑组织分界不清、浸润性生长、水肿较明显外,余肿瘤呈不规则形分叶状(7例)或类圆形(3例)、边界较清,相应脑室不同程度扩大,邻近脑实质轻度水肿。MRI表现为T1WI等(2例)或稍低信号(9例),T2WI表现为等、稍高或混杂高信号,增强扫描呈显著不均匀强化。CT平扫表现为均匀或不均匀略高密度影。结论脑室内脑膜瘤的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I结合CT能较好地显示肿瘤的病理解剖特征。  相似文献   

12.
脑室内脑膜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分析脑室内脑膜瘤的MRI特点,提高诊断准确性.资料与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室内脑膜瘤10例,其中9例位于侧脑室,1例位于四脑室.10例均行MR平扫及增强扫描.结果 脑室内脑膜瘤具有典型的MRI表现:(1) 病灶大多为类圆形(8/10),边界规则、清晰.T1WI呈等信号(8/10)、稍低信号(2/10),T2WI呈略高信号(5/10)、等信号(2/10)、低信号(3/10),增强扫描大部分呈中到重度均匀强化(8/10),少数不均匀强化(1/10)和轻度强化(1/10).部分瘤内可见粗大血管影(2/10),可有小囊变、坏死(4/10)及瘤周脑实质水肿(2/10).(2) 脑室内脑膜瘤以成年女性多见(8/10).好发于侧脑室(9/10)及四脑室(1/10).所有病例的病理类型均为纤维型.结论 脑室内脑膜瘤有较典型的MRI特点,结合其发病部位和患者性别,可以提高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CT、MRI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CT、MRI对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11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患者 ,对其CT、MRI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11例CT平扫多呈高密度肿块 ,增强扫描呈明显均一强化 ;其MRI表现为 :(1)T1 WI等或稍低信号 ,T2 WI等或稍高信号 ,肿瘤无水肿 ;(2 )Gd -DTPA增强扫描肿瘤呈不均匀或均匀明显强化。结论 CT和MRI的多轴位成像及Gd-DTPA应用有助于松果体区生殖细胞瘤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人性别和肿瘤部位具有一定特点  相似文献   

14.
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和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CT、MRI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29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颅内恶性淋巴瘤患者的CT、MRI检查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T平扫肿瘤呈边缘相对锐利的等、高密度灶;MR扫描T1WI呈等或稍低信号灶,T2WI呈等或稍高信号灶;增强扫描肿瘤常见均匀强化,呈“握拳样”或“团块样”;肿瘤常常位于脑表面或近中线部位;多数肿瘤轻至中度水肿,占位效应轻。结论:颅内原发性恶性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与某些神经系统病变有类似和重叠之处,但通过认真地分析影像表现并结合活检结果,CT、MR扫描有利于该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并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15.
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结果:单发病灶8例,1例为两个病灶,肿瘤常位于额叶或中线附近的脑白质,位于幕上8例,幕下1例。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边界较清,增强扫描呈均匀强化。MRI平扫T1WI呈稍低或等信号,T2WI呈等或高信号。肿瘤占位效应轻,轻中度水肿。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对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中央性神经细胞瘤的MRI诊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目的:分析中央性神经细胞瘤的MRI表现,探讨MRI对中央性神经细胞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和病理证实的8例中央性神经细胞瘤进行回顾性分析。8例均行MRI平扫 增强检查。结果:8例肿瘤均位于侧脑室前2/3处,向两侧侧脑室生长者3例,向右侧侧脑室生长者2例,向左侧侧脑室生长者3例。病灶体积平均33mmx36mmx47mm大小,形态不规则,有分叶,呈土豆状。平扫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信号不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强化。结论:中央性神经细胞瘤的Mill表现具有某些特征,可以提示本病的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垂体腺瘤的MRI表现与手术、病理关系.材料与方法对242例垂体腺瘤的MRI特征性表现进行分析,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大腺瘤(高度>10 mm)161例,MRI平扫T1WI等信号101例,略低信号21例,混合信号39例,T2WI等信号112例,高信号11例,混合信号38例,增强后肿瘤实质部分均有强化,出血、囊变、坏死和钙化区无强化,微腺瘤(高度<10mm)81例,MRI平扫表现为T1WI略低信号53例,等信号28例,T2WI等信号42例,高信号39例,注射Gd-DTPA后立即成像,77例呈相对低信号,4例呈等信号.手术和病理发现,T1WI等或略低信号区为肿瘤实质,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区为坏死或囊变区,T1WI、T2WI均呈高信号区为出血,手术和病理发现钙化6例,术前MRI未发现.结论MRI能清晰显示垂体瘤的大小、形态、轮廓和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可为制定手术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杨静  孙聚葆  詹浩辉  刘一靖  李新瑜   《放射学实践》2013,(11):1118-1122
目的:分析不同部位中枢神经细胞瘤(CNC)的MRI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ll例不同部位CNC的MRI表现,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其MRI特点。结果:11例CNC中,8例位于侧脑室体部,侧脑室显示不同程度脑积水,肿瘤呈类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实性部分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DWI呈高信号,瘤体内均见多发大小不等囊变区,增强后实性部分明显强化。1例位于侧脑室三角区,肿瘤沿侧脑室壁生长,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夹杂条状低信号影,DWI呈低信号,增强呈不规则环状强化。2例脑室外CNC,1例位于额叶,1例位于丘脑,肿瘤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T1WI呈不均匀低信号夹杂片状稍高信号,T2WI呈不均匀高信号夹杂多发低信号,轻度瘤周水肿,增强呈不均匀片状强化。结论:位于侧脑室体部CNC的MRI表现有一定特点,结合其好发部位、发病年龄,术前多能够做出正确诊断;而其它部位CNC的MRI表现缺乏特异性,术前诊断困难,需依靠病理及免疫组化确诊。  相似文献   

19.
潘锋  祝跃明  周林江  顾晓丽  沈健  黄小燕   《放射学实践》2012,27(11):1180-1182
目的:探讨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HPC)的CT及MRI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6例颅内血管外皮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平扫、MRI平扫、增强扫描及DWI检查,3例行MRA、MRV检查。结果:16例肿瘤均明显强化;15例有不同程度占位效应;14例外形波浪状分叶,2例呈类圆形;13例瘤内有囊变、坏死;10例可见瘤内血管流空信号。12例肿瘤T1WI上呈等低信号,4例呈高或略高信号;13例T2WI上呈混杂高信号,3例为等低信号;11例DWI上呈等低信号,5例为高信号。7例与脑膜以窄基底相连,9例与脑膜宽基底相连;4例邻近颅骨有破坏,4例可见脑膜尾征。结论:HPC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两种检查方法相结合有助于HPC的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