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7年Rixxetto等在观察慢性乙型肝炎的肝组织的过程中,在用荧光抗体法和电子显微镜都看不到HBc抗原和core颗粒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细胞核内,发现有显示荧光的HBc抗体阳性血清,由于证实了它是在细胞核内,并有与HBc抗原抗体系统不同的抗原特异性,所以把这种存在于肝细胞核内的物质命名为δ抗原,并把与它发生反应的抗体命名为δ抗体。迄今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作为同乙型肝炎病毒(HBV)有关抗原抗体之一的IgM 型的HBc 抗体(IgMclass anti—HBc),应用放射免疫测定(RIA)与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对于诊断急性乙型肝炎,认为很有用处。同时由于提高了测定方法的敏感程度,在HBV 持续感染者病例中,也能检查出来。一、对象和方法对象:HBs 抗原阳性群:无症状病原携带者(AsC)79例,急性肝炎(AHB)6例,慢性肝炎(CHB)80例,肝硬化症(LCB)12例。HBs 抗原阴性群:急性肝炎(AHNB)8例,慢性肝炎(CHNB)23例,肝硬化症  相似文献   

3.
肝脏疾病     
一、肝炎1.肝炎病毒自由地利用各型肝炎病毒的种种标记,在临床诊断上是非常有用的。根据单份血清测定IgM型抗HAV抗体便可确定急性甲型肝炎的诊断。在急性乙型肝炎急性期,HBs抗原和HBe抗原未必经常阳性,此间如不注意观察HBc抗体则易误诊为非甲非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时,较早出现IgM型HBc抗体,其滴度逐渐降低。因此,对于急性期查不到抗原的急性乙型肝炎病例,通过检测IgM型HBc抗体,使早期诊断成为可能,而且还可以作为急性肝炎与慢急肝炎恶化的鉴别。  相似文献   

4.
B型肝炎病毒 ( HBV)感染的诊断依靠 HBs抗原、抗体检测 ,HBV增殖程度则以 HBe抗原、抗体、HBVDNA多聚酶、HBV DNA量来判定。但是 ,随着病程的自然过程和治疗的进行 ,不能产生 HBe抗原的突变株已显现 ,而且 ,因 HBV DNA的量变动较大 ,依靠现有敏感度的 HBV DNA检测法 ,则难以正确把握 HBV的增殖状况。作者采用高敏感度可定量的实时 PCR( realtime PCR)法 ,研究 HBV携带者的病况与 HBV增殖的关系。对象为 1HBe抗体阳性无症状者 ( ABC) ,为本院接受普查的 HBs抗原 ( EIA法 )阳性者中 ,HBe抗体阳性 5年以上、AL T正…  相似文献   

5.
肝脏疾病     
一、病毒性肝炎1.乙型肝炎(1)乙型肝炎病毒(HBV)的变异HBV虽然是脱氧核糖核酸病毒,但在它复制过程中通过逆转录容易发生变异。其中不能产生或分泌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的基因变异,一种是前核心抗体(precore)领域产生终止密码(stopcode)者;另一种是在核心抗体启动子  相似文献   

6.
91、同种红细胞凝集素  红细胞表面带有阴电荷 ,相互排斥而不凝集。因为A型和B型血型抗原密度高 ,其抗体主要为IgM类 ,在生理盐水中能出现凝集 ,称为完全抗体。然而 ,Rh型血型抗原密度低 ,其抗体主要为IgG类 ,在生理盐水中不出现凝集 ,称为不完全抗体。如在溶液中加入白蛋白或者将红细胞用神经氨酸酶处理后 ,消除阴电荷 ,即或是不完全抗体也能引起凝集。人与人之间属于同一种属。同一种属中某个机体有的抗原 ,而另一机体没有的抗原则称为同种抗原。当没有某一同种抗原的个体移植他人的细胞时 ,可产生针对这种细胞抗原的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7.
一、发病机理及基础研究(一)HBV标志物的肝内定位与免疫应答观察乙肝不同病态过程的HBV标志物特异性免疫应答及肝内定位状态和免疫细胞功能是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1.肝维织内HBV抗原与免疫细胞各务等(1989)利用多克隆抗体技术发现HBcAg的检出率高,细胞浆中的核心抗原与肝炎的活动程度相关。又发现,前S_1及前S_2的检出情况大致与HBsAg同,前S_1存在于细胞浆;前S_2则存在于细胞浆和膜,前S的膜表达与HBV增殖相关而与肝损伤无关。Arao的报道指出,慢乙肝时Tc细胞清除感染HBV肝细胞不完全,可能为持续性炎症和坏死的原因,此亦与细胞膜HLA·Ⅰ类抗原表达相关,并同干扰素(IFN)相关,即乙肝患者依HBV增殖及组织学改变活动程度而主要于汇管区出现IFNα或γ阳性细胞浸润(表1)。  相似文献   

8.
Rizzetto 等于1977年首次在肝细胞核中发现δ抗原作为与HBV 具有关联性的一个标志,已得到广泛承认。在流行病学方面δ抗体阳性率虽然在南意大利HBsAg 阳性人群中高达59%,但其他欧洲各国仅占1~9%,美国0~32.5%,台湾7.5%,在日本也只有1.3%。含有δ抗原的核心由HBsAg 构成的被膜覆盖,形成了直径约35~37nm 的粒子。δ染色体组是分子量为5.5×10~5道尔顿的RNA。δ因子是一种缺损病毒,  相似文献   

9.
1972年Masgnius等发现了HBe抗原抗体系统。他们用免疫扩散法,看到在HBe抗原和HBe抗体之间有一条明显的沉淀线。同时还观察到有两条较弱的沉淀线。对这两条e抗原与e抗体之间形成的沉淀线,以后由Williams等命名为e_1、e_2。Ohori等报告,在HBs抗原阳性的献血者中,多数只能检出e_1抗原,而在HBs抗原阳性的肾透析患者中则多数可检出e_1、e_2抗原,而且有报道说在e_1、e_2抗原都呈阳性的血液中,发现来自Dane颗粒的HBc抗原的检出率也很高。但对e_1、e_2抗原所具有的临床意义,还不能说已经十分清楚了。这次我们将报告通过  相似文献   

10.
红细胞表面带有阴电荷,相互排斥而不凝集.因为A型和B型血型抗原密度高,其抗体主要为IgM类,在生理盐水中能出现凝集,称为完全抗体.然而,Rb型血型抗原密度低,其抗体主要为IgG类,在生理盐水中不出现凝集,称为不完全抗体.如在溶液中加入白蛋白或者将红细胞用神经氨酸酶处理后,消除阴电荷,即或是不完全抗体也能引起凝集.  相似文献   

11.
重症肝炎就是在急剧而广泛的肝细胞坏死或高度肝功低下基础上,出现以肝性昏迷为主要表现等肝功不全症状的肝炎。日本的重症肝炎有90%以上为病毒性的。本病的生存率依然很低,1986年全国统计仅为25.5%。本文概述目前重症肝炎的治疗方法及今后展望。一、重症肝炎的原因病毒近年来,通过IgM型HA及HBc抗体的测定,已经确立了甲型、乙型重症肝炎的血清学诊断。据高桥的全国统计资料,在日本占90%以上的病毒性重症肝炎原因病毒的发生频率为:在除外14例药物性的196例中,甲型11例,gM型HBc抗体阳性(确定为乙型)49例,HBs抗原阳性的IgM型HBc抗体不明者40例,乙不属于上述各型者96例,其中认为属于非甲非  相似文献   

12.
一、输血后肝炎的主要问题日本红十字会血液中心,为防止发生输血后肝炎,凡HBs抗原阳性血及sGPT35KU以上者均不采用。在1987年全国血液中心接受的献血8217340单位中,sGPT35KU以上者约占2.1%,用RPHA法测定,HBs抗原的阳性率达1.3%,为防止发生输血后肝炎,从供血者中,将他们去掉了。但据厚生省输血后肝炎研究班(片出透班长)的调查资料,在过去的12年间约有18%非甲非乙型肝炎、0.3%乙型肝炎是由输血引起的。输血及血液制剂的使用同其他所有的医疗手段一样,作为医师的原则是要权衡对患者的利弊,我们的目标是尽可能使危险率接近于零。对乙型肝炎采取的对策是,经过现行的筛选法之后,再测定HBc抗体,把显示有高效价HBc抗体,而  相似文献   

13.
乙型肝炎病毒(HBV)与人的肝细胞癌发生之间的密切关系,无论在流行病学上或在临床都是众所周知的,特别是包括日本在内的东南亚和非洲这些所谓肝细胞癌的高发地区,这种认识尤为突出。据报道,日本的肝细胞癌近40%的病例为血清HBs 抗原阳性,而且如果把含有其他某些HBV 相关抗原抗体阳性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现将近期日本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几种新疗法的研究情况,综合介绍如下。一、抗病毒剂[1~8、19、20] 抗病毒剂的应用,旨在清除体内的HBV以切断体内的持续感染。然而,至今尚无针对HSV的特异疗法。已知HBe抗体阳性的慢性肝炎患者较HBe抗原阳性者的预后好得多,且HBe抗体阳性的母亲不导致母婴垂直感染,据此可认为促使慢性肝炎患者HBe抗原向HBe抗体转变是治疗的直接目标。临床实践证明,干扰素和阿糖腺苷能促使这种血清学转变,并能降低与Dane颗粒有关的DNA聚合酶(DNAP)活  相似文献   

15.
一、HBV和HBV相关标记物在感染了肝炎病毒的人和黑猩猩的血液中存在3种颗粒:HBV的颗粒是被称作Dane颗粒的直径42nm的球型颗粒,双层构造;内部核心的core颗粒,直径27nm,显示HBc抗原活性。将此颗粒用2ME(2巯基乙醇)和SDS(十二烷基硫酸纳)处理后,可产生新的HBe抗原活性,包含核心的衣壳所显示的抗原活性称HBs活性。当HBV在肝细胞中增殖时,这个衣壳部分即产生过量,以管型颗粒和小球型颗粒状和Dane颗粒的几十倍到几千倍的量释放入循环血液中。构成HBs抗原的多肽能分解为数条,其中p22’gp27两条是主要的,它们同时在HBVDNA的S基因架编码,由226个氨基酸残基构成。p22和gp27在分子量上的差别是由于N末端第146位天门冬酰氨残基上结合的糖链不同,gp31,gp35是gp27、p22N末端第55个氨基酸所结合的,已明确,  相似文献   

16.
HBe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中的重要意义,正日益增加。已经知道HBe抗原阳性血中含有大量的HBV而且感染性强,加上最近又弄清了HBV持续感染的病理状态与HBe抗原的关系,使HBe抗原受到了新的重视。这里试对HBe抗原的意义,整理如下: 1.作为感染性的标记日本通过对黑猩猩的感染性试验,弄清了HBe抗原阳性血清的感染力,比HBe抗体血清约强10~8倍。已经知道在母婴感染时,HBe抗原阳性病毒携带者母亲所生的婴儿,有80~90%成为携带者。关于婴儿的携带者形成率问题,需详细说明。如果母体血的HBe抗原是用灵敏度低的方法调查的,结果是当母亲为HBe抗原阳性时,婴儿成为携带者的比率很高,但  相似文献   

17.
美国Chiron公司开发的C-100-3抗体系针对C型肝炎病毒(HCV)非结构区域(NS)的C-100-3抗原的(现称第一代HCV抗体),已由很多临床结果确定HCV抗体为显示HCV存在的有力指标。其后,又证实了HCV基因的全部碱基排列,并通过基因工程制备了各部位的抗原,使各种第2代抗体的测定成为可能。1.第2代HCV抗体的定义及优点第2代抗体一般系指C-100抗体以后发展的、针对NS4以外抗原的HCV抗体总称,特别指对HCV中心部核区域成分的抗体。做为核区域成分,已制备C22-3、PHCV34、N14、CP9、CP10、JCC、C11等,以分别测定  相似文献   

18.
作者在明确乙型肝炎(HB)时出现IgA 型HBc 抗体这个问题后,进一步明确了这种抗体活性的主体在乙型急性肝炎(AH)是聚合体型IgA(P-IgA),在慢性肝炎(CH)是单体型IgA(m-IgA)。此次为了从乙肝病毒感染形式来解明IgA 型HBc 抗体的分子性状之不同点,对患者末梢血淋巴细胞(PBL)的IgA 型HBc 抗  相似文献   

19.
据推测,目前在日本 HBV 携带者有200~300万人,其中,约10%为慢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细胞癌等肝病患者,其余90%为无症状HBs 抗原携带者(AsC)。据有价值的流行病学资料表明,包括母婴感染的婴幼儿期感染,在HBV 携带者的成因方面最为重要。最近,在日本正在大规模地探讨着有关预防感染的对策。HBV 携带者的自然经过一般认为,由包括母婴感染的婴幼儿期感染形成的 HBV 携带者,引起肝损害的机会有3次。即感染形成时、HBe 抗原进入人体 HBe 抗体形成前后、HBV 从体内被清除时。因 HBV携带者的肝损害而引起临床症状者,为第二种  相似文献   

20.
自身抗体引起的自身免疫性肝病的检查方法在肝脏疾病,出现多种自身抗体。多数为脏器的非特异性抗体,对肝细胞无直接损害。在病毒性肝炎,已明确靶抗原为出现在肝细胞膜上的病毒相关抗原。在10~20%的患者中可检测出抗核抗体、风湿因子等。它们为脏器的非特异性抗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