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肺纤维化动物模型肺组织形态定量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采用光镜组织病理学检查及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仪形态定量分析,更客观地评价肺纤维化形成的过程。方法:气管内一次注入博莱霉素A5(BLMA5)制成肺纤维化动物模型,于第7、14、28、42、56天分批处死动物,光镜下依据Szapiel等的方法测定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同时采用电子计算机图像分析仪测算肺泡腔、肺泡炎及肺纤维化所占面积。结果:注入BLM A5第7天肺泡炎最重,第28天肺纤维化最明显。结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实验性肺纤维化过程中血清脂质过氧化物(sLPO)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细胞学的动态变化,以探讨肺纤维化的发病机理。方法:以博莱霉素A5气管内一次注入法复制小白鼠肺纤维化模型,以生理盐水气管内注入作为对照,于注药后第3、7、14、28天分四批处死动物,进行sLPO测定(TBA比色法)、BALF细胞计数、分类及肺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气管内注入博莱霉素A5后第3天sLPO即显著升高,于第7天达高峰,而后渐降至正常;BALF中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比例、淋巴细胞比例及嗜酸性粒细胞比例亦显著增高,其变化与sLPO变化相一致;肺组织病理学第3~7天表现为急性肺泡炎,第28天肺纤维化形成。结论:脂质过氧化及炎症细胞在肺纤维化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肺纤维化肺成纤维细胞产生透明质酸的实验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阐明肺纤维化过程中肺成纤维细胞(LF)产生透明质酸(HA)的动态变化及作用。方法:检测和对比博莱霉素(BLM)致大鼠肺纤维化不同时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LF培养上清中HA水平。结果:(1)BLM组LF培养上清中HA水平于第1天明显升高,第3天达高峰,第14~28天时降至正常。(2)BLM组BALF中HA水平于第3天明显升高,第7天达高峰,随后下降,但至第14天时仍高于正常水平,第28天降至正常。(3)BLM组BALF和LF上清中HA水平与BALF细胞成分之间均具有明显的正相关;BALF和LF培养上清中HA水平之间也有明显的相关性。结论:LF在肺纤维化的早期肺泡炎阶段就处于活化状态,产生HA增多,导致肺内HA的过多聚积;LF产生HA增多和BALF中HA水平的增高可反映肺泡炎的强度和疾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动态观察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纤维连接蛋白(FN)、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其与肺内胶原沉积的关系。方法:FN和HA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BALF中FN 在早期(第1~7 天)显著增高,第7 天达高峰,14 天后逐渐下降,至第28 天为0;BALF中HA 在第3~7 天明显增高,后逐渐降至正常;BALF中FN、HA 增加先于肺内胶原合成。结论:BALF中FN、HA增高可作为肺泡炎期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动态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纤维连接蛋白(FN)、透明质酸(HA)的变化及其与肺内胶原沉积的关系。方法:FN和HA测定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BALF中FND早期,显著增高,第7天达高峰,14天后逐渐下降,至第28天为0;BALF中HA在第3 ̄7天明显增高,后逐渐降至正常;BALF中FN、HA增加先天肺内胶原合成,结论:BALF中FN、HA增主岢作为肺泡  相似文献   

6.
肺纤维化大鼠BALF中细胞成分与肺组织病理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为模型,动态观察肺组织病理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所见,探讨支气管肺泡灌洗的临床评价及炎性细胞在肺纤维化中的动态变化和作用。结果:肺组织病理所见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的细胞成份变化在炎症过程中有其一致性;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首先出现于肺内,而淋巴细胞则继其后;给予博莱霉素后第1~7天(早期)的肺部病变以肺泡炎为主,而第14天以后则进入慢性纤维化阶段。提示:BALF细胞学改变能较准确地反映肺内细胞成分的变化,BAL可作为一项重要的检测手段;中性粒细胞主要在急性肺损伤/肺泡炎期起作用,而淋巴细胞则在慢性纤维化阶段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7.
为阐明在肺纤维化过程中肺成纤维细胞(LF)产生白介素-8(IL-8)的动态变化及作用,动态观察并对比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LF培养上清中IL-8活性。结果:①LF上清中IL-8活性于第1天明显增高,第7天达高峰,随后降低,第28天降到正常。②BALF中IL-8活性也于第1天明显升高,但第3天达峰值,随后降低,第28天降到正常。③BALF和LF上清中IL-8活性之间以及二者与BALF中细胞总数及分数之间均有明显的正相关。证明LF在肺纤维化早期产生IL-8明显增多,是肺内IL-8活性的主要来源之一。BALF和LF上清中IL-8活性的水平反映了肺泡炎的强度和疾病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8.
为阐明在肺纤维化过程中肺成纤维细胞(LF)产生白介素-8(IL-8)的动态变化及作用,动态观察并对比博莱霉素(BLM)致肺纤维化大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和LF培养上清中IL-8活性。结果:①LF上清中IL-8活性于第1天明显增高,第7天达高峰,随后降低,第28天降到正常。②BALF中IL-8活性也于第1天明显升高,但第3天达峰值,随后降低,第28天降到正常。③BALF和LF上清中IL-8活  相似文献   

9.
肺纤维化大鼠BALF中细胞中分与肺组织病理的动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博莱毒素致大鼠肺纤维化的模型,动态观察肺组织病理与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细胞学所见,探讨敢管肺泡灌洗的临床评价及炎性细胞在肺纤维化中的动态变化和作用。结果:肺组织病理所见与支气管肺泡灌洗中的细胞成份变化在炎症过程中有其一致性;巨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首先出现于肺内,而淋巴细胞则继其后;给予博莱霉素后第1-7天(早期)的肺部病变以肺泡炎为主,而第14天以后则进行慢性纤维化阶段。提示:BALF细胞学改变能较准  相似文献   

10.
肺纤维化大鼠细胞外基质蛋白的变化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目的:阐明细胞外基质(ECM)蛋白在实验性肺纤维化发病中的作用。方法:以大鼠气管内灌注博莱霉素(BLM)和生理盐水分为两组,采用放免法和间接免疫荧光法观察纤维联结蛋白(FN)和层粘连蛋白(LN)的变化。结果:(1)BLM组于灌注后第3~14天,肺泡巨噬细胞(AM)分泌FN增加(P<0.01),肺泡隔内FN荧光增宽、紊乱;(2)灌注后第3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LN增加,呈渐进性升高,第28天达峰值(P<0.01),3~7天肺泡隔内LN荧光增强,晚期明显增粗、紊乱。结论:活化的AM分泌FN、LN,FN主要参与肺纤维化早期病变的发生与发展,LN参与了BLM肺纤维化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1.
氨溴索对实验性肺纤维化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氨溴索对博莱霉素所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健康雌性 SD大鼠 45只,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15只,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莱霉素5 mg·kg-1,当日予氨溴索20 mg·kg-1灌胃,每日一次,于第7,14和28 d各处死5只;模型组:15只,以生理盐水代替氨溴索灌胃,余同治疗组;对照组:15 只,大鼠气管内注入生理盐水0.2~0.3 ml,于第7,14和28 d各处死5只。各组动物处死后提取肺组织,作HE染色,进行病理分析,并测定肺匀浆中谷胱甘肽(GSH)、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羟脯氨酸(HYP)的含量。结果:对照组无明显病理改变;治疗组7 d时肺泡炎较模型组减轻,28 d时纤维化病变较模型组好转。模型组 7 d肺匀浆中 GSH含量和14 d SOD含量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上述指标较模型组升高(P<0.05, P<0.01)。模型组 28 d时肺匀浆HYP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和治疗组(P<0.05)。结论: 氨溴索能通过增强肺局部抗氧化能力,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是治疗肺纤维化的可能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丹参联合川芎嗪腹腔注射对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蛋白酪氨酸激酶1(JAK1)、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1(STAT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将9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以下6组:生理盐水(NS)组、BLM组、地塞米松(DM)组、小剂量中药(A)组、中剂量中药(B)组、大剂量中药(C)组,每组大鼠各15只。BLM组、DM组、A组、B组、C组气管内灌注BLM复制大鼠肺纤维化模型,NS组气管内灌注等体积的NS,造模成功24h后各组大鼠给予药物腹腔注射。NS组和BLM组每日给予腹腔注射NS,DM组每日给予腹腔注射DM,A组、B组及C组每日给予不同剂量丹参和川芎嗪复合制剂腹腔注射,分别于造模后第7天,第14天和第28天处死每组大鼠各5只,肺组织多聚甲醛固定后行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肺组织中JAK1、STAT1、ICAM-1的表达;血清用于肝肾功能的检测以评价药物安全性。结果:①大鼠血清肝肾功能检测结果显示各组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NS组大鼠各时间点肺组织未发现肺泡间隔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及纤维化的形成。BLM组大鼠第7天时肺泡腔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第14天时炎性细胞减少,肺泡间隔内成纤维细胞显著增多,肺泡结构破坏,第28天时肺纤维化程度进一步加重,形成广泛纤维化。与BLM组比较,DM组大鼠各时间点肺泡炎及纤维化程度减轻(P<0.05)。A组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与BLM组类似。B组、C组第14天肺泡炎及肺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BLM组(P<0.05)。B组、C组第28天肺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BLM组(P<0.05)。③与NS组比较,BLM组、DM组、A组、B组、C组肺组织中JAK1、STAT1、I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④与BLM组比较,DM组及B组、C组肺组织中JAK1、STAT1、ICAM-1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⑤肺组织JAK1、STAT1、ICAM-1的表达与肺泡炎及肺纤维化评分呈正相关。结论:丹参联合川芎嗪腹腔注射能减轻BLM致肺纤维化大鼠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肺组织JAK1、STAT1、ICAM-1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3.
博莱霉素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的建立方法及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采用不同方法诱导博莱霉素(BLM)致大鼠肺纤维化的模型,探讨符合人类肺纤维化病程的动物模型。方法:分别经气管、腹腔给予BLM致大鼠肺纤维化模型,于第1、14、28天处死,取肺组织制备病理切片,行HE染色后评价两种动物模型各时间段肺组织形态学变化,测量肺泡壁和胸膜厚度;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羟脯氨酸(HYP)含量,对两种模型进行评价。结果:(1)气管内、腹腔内给药均可建立肺纤维化动物模型,但时间长短不一;(2)气管内给药大鼠肺内病灶分布以末梢细支气管为主,早期的肺内炎症变化较重,而腹腔内给药大鼠病灶分布以胸膜下、肺组织内为主,炎症反应相对较轻;(3)腹腔内给药大鼠第28天肺组织匀浆HYP含量明显高于气管内给药(P<0.05)。结论:腹腔内给药建立的大鼠肺纤维化模型可能较近似于人类特发性肺纤维化的病程及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肺纤方对博莱霉素致肺间质纤维化大鼠肺系数和肺组织病理的影响,研究肺纤方对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经气管插管灌注博莱霉素(1 mg/kg)复制大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泼尼松组和肺纤方组.造模后24 h开始常规每日1次灌胃给药.造模后第14、28、45天取材,计算肺系数,检测肺组织病理,进行肺组织病理学肺泡炎与肺间质纤维化分级;对Masson染色切片进行胶原纤维的面密度和数密度分析.结果 肺纤方组28 d和45 d时肺系数显著低于14 d(P<0.05),而其他各组不同时间点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模型组、泼尼松组、肺纤方组均有肺泡炎和肺间质纤维化改变,45 d时肺纤方组的肺间质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和泼尼松组轻.28 d时,肺纤方组肺泡炎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45 d时肺纤方组与模型组比较肺间质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P<0.05).定量分析显示胶原纤维的面密度和数密度在45 d时肺纤方组与模型组和泼尼松组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肺纤方有一定的减轻博莱霉素致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作用,并能在较短时间内降低博莱霉素致肺间质纤维化大鼠的肺系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川芎嗪对博莱霉素所致小鼠肺间质纤维化的治疗作用及机制。方法:博莱霉素(BLM)制成小鼠肺间质纤维化模型。各组动物处死后提取肺组织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进行病理半定量分析,检测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含量、BALF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水平。结果:NAC和川芎嗪治疗组肺泡炎、纤维化病变均较模型组减轻,7 d时肺组织GSH量较模型组高(P<0.05),MDA含量较模型组低(P<0.05),7、14 d时TGF-β蛋白水平较模型组低(P<0.05)。结论:NAC和川芎嗪可提高肺组织GSH含量,降低MDA生成,使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病变减轻。NAC和川芎嗪通过抗氧化作用,减少TGF-β产生,是其治疗肺纤维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观察丹参川芎嗪合剂腹腔注射给药对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致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健康成年SD雄性大鼠9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NS)组,BLM组,地塞米松(D)组,丹参川芎嗪合剂小剂量(S)组,合剂中剂量(M)组,合剂大剂量(L)组,每组15只,后五组按照BLM5mg/kg气管内给药制备肺纤维化大鼠模型,NS组气管内灌注同体积的NS。24小时后S组、M组、L组分别腹腔注射丹参川芎嗪合剂药物,NS组、BLM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的NS.连续给药至第7天.第14天,第28天后各组分别处死大鼠5只。取肺组织分别行HE和Masson染色,观察肺泡炎和肺纤维化情况并评分;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al Time PCR)测定肺组织Ⅰ、Ⅲ型胶原mRNA的表达;血清用于肝、肾功能检测。结果:(1)各组大鼠血清旰、肾功能测定结果两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肺组织病理学观察提示:NS组各时间点大鼠未发现肺泡间隔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及肺组织纤维化的形成;BLM组第7天大鼠肺泡炎症改变明显,肺组织纤维化不明显,BLM组第14天、第28天大鼠肺泡结构破坏、间质增生,形成广泛纤维化,同时存在肺泡炎;D组有肺泡炎症改变,但是炎性细胞浸润程度较BLM组轻,纤维化程度和肺泡结构破坏也较BLM组轻;S组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程度均与BLM组类似。M组、L组第7天大鼠肺组织改变与BLM组大致相同;M组、L组第14天肺泡炎程度明显低于BLM组。M组、L组第14天、第28天肺纤维化程度明显低于BLM组(P〈0.05)。(3)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肺组织I、Ⅲ型胶原mRNA表达:以NS组为参考标准,BLM组mRNA表达明显增多,D组相对于BLM组表达明显减少:S组与BLM组比较无明显差异,与D组比较其表达增多;M组、L组明显低于BLM组,与S组比较表达也明显减少(均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合剂腹腔注射能够改善肺纤维化,且对肝、肾功能无明显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环孢菌素A(CsA)对肺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应用博莱霉素(BLM)复制大鼠 肺纤维化模型,观察CsA对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成分、肺组织学变化以及应用SABC法检测肺组织中纤维连接蛋白(FN)和血小板衍化生长因子(PDGF)表达的作用。结果应用博莱霉素后第7天即有严重肺泡炎性改变,晚期有严重的肺纤维化,而CsA组,早期只有轻度炎性改变,BALF中细胞计数较BLM组低(P<0.001),FN及PDGF表达显著弱于BLM组(P<0.01)。结论CsA通过抑制FN及PDGF的表达治疗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肺叶切除的病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从病理角度探讨功能性肺叶切除的可行性。方法:经导管靶肺叶内注入平阳霉素碘油乳化剂及聚甲基丙烯酸甲脂支气管阻塞建立犬功能性肺叶切除的模型,于术后不同时间处死动物,按Szapiel方法测定肺泡炎和肺纤维化的程度,观察肺组织的病理变化。同时用点计数法并结合计算机图像自动分析技术观测肺血管体密度(Vvc)、肺间质体密度(Vvi)、肺泡体密度(Vva)。结果:模型组靶肺第1~7d以肺泡炎为主,第3d开始出现肺纤维化改变,第14d以后则进入慢性纤维化期,第28d完全纤维化。结论:功能性肺叶切除可使靶肺组织不张、纤维化,作为一种介入治疗肺部病变的微创、安全、有效的介入治疗方法,可望部分替代外科性肺叶切除。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吸入布地奈德(BUD)对肺纤维化大鼠肺组织细胞黏附因子-1(ICAM-1)、Janus激酶-1(JAK-1)、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1(STAT1)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博莱霉素(BLM)组、生理盐水(NS)组和BUD组,每组15只。BLM组、BUD组气管内灌注BLM,NS组气管内灌注NS,继之第0~6天每天雾化1次,BUD组雾化吸入BUD,BLM组和NS组雾化吸入NS,第7、14、28天分别处死3组大鼠各5只。用HE、Masson染色观察肺泡炎症和纤维化改变;免疫组化法测定肺组织中ICAM-1、JAK-1及STAT1的表达。结果第7、14天,BLM组肺泡炎程度重于BUD组(P<0.05);第7、14、28天,BLM组肺纤维化程度重于BUD组(P<0.05)。第7、14天,BUD组肺组织中ICAM-1、JAK-1、STAT1表达明显低于BLM组(P<0.05)。结论 JAK-1/STAT1信号途径参与了肺纤维化的发生发展,而吸入型BUD可分别通过抑制肺组织ICAM-1、JAK-1、STAT1的表达加强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