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足跟痛为一临床症状,主要为局部慢性损伤所致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常见疾病有跟骨下脂肪炎、跟骨下滑囊炎,跖腱起点筋膜炎、跟骨骨刺。因肿胀和疼痛,走路时疼痛加重,影响日常生活,我院门诊自2002年3月-2003年5月应用曲安奈德治疗足跟痛30例,临床疗效高长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跟痛症是指人体足跟部涉及各个侧面的疼痛,多发的有跖腱起点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脂肪垫炎、跟后滑囊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骨骺炎等多种疾病[1]。2006年2月-2008年6月,笔者采用小针刀松解术治疗跟痛症104例,并与局部封闭疗法进行比较,现总结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正>跟痛症是骨伤科常见病和多发病,表现为足跟跖面疼痛、肿胀和压痛,走路时加重,或静息性疼痛。本病多发于中老年患者,男性多于女性,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多数为慢性起病,跟痛症是由多种慢性疾患所致,常见的病因有:跖腱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脂肪垫炎、跟骨后滑囊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骨刺、跟骨高压症  相似文献   

4.
何志军 《西部中医药》2009,22(12):36-36
跟痛症是目前临床的常见病,足跟痛分为跖腱起点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等,其发病机制多为局部慢性损伤后的无菌性炎症反应.常因疼痛或肿胀、行走跛行而影响日常工作和生活.笔者自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用中药内服配合熏洗治疗跟痛症6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针刺单穴三阴交治疗跟痛症2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跟痛症是以足跟部疼痛而命名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中老年发病率最高,根据病因、病理及发病部位之别,在临床上分为三型。Ⅰ型:后跟型,发病部位及疼痛局限于足跟部,主要见于跟骨滑囊炎、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骨骺炎等。Ⅱ型:跟下型,发病部位及疼痛多局限于足跟底部,多见于跖肌腱起点筋膜炎(X光片多呈现跖腱骨化,俗称跟骨骨刺)、跟骨下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肾虚性跟骨痛等。Ⅲ型:全跟型,其特征多为全跟骨疼痛,病因为跟骨硬骨质的损害,如跟骨骨髓炎、骨结核等。笔者近年来采用针刺单穴三阴交治疗跟下痛,取得了明显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跟痛症主要有跟底痛和跟后痛,跟后痛包括跟腱炎、滑囊炎、跟骨骨垢炎、跖腱膜炎等。跟底痛常见病因有跟底脂肪垫萎缩、跟底脂肪垫挫伤、跟底滑囊炎和跖腱滑膜炎。跖腱滑膜炎发展到钙化或骨化时,就形成骨刺。临床上跟骨痛以跟骨骨刺多见。1临床资料跟痛患者102例,男性40例,女性62例,年龄最大68岁,最小41岁,单侧74例,双侧28例,有骨刺者84例,无骨刺者18例。  相似文献   

7.
跟痛症是一种常见骨科病症,常因跟后滑囊炎、跖腱起点筋膜炎、跟下滑囊炎、跟后脂肪垫炎、痹症性跟痛症、跟骨骨刺等引发。我们于1994年11月-2000年5月运用验方熏洗治疗跟痛症,取得很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方药与用法 处方:透骨草、威灵仙、穿山甲、苦参、香附、当归尾、红花各30g。加水3500ml。煎取3000ml,加入陈醋50ml,盛于盆内。患者足跟伸向盆内,用湿毛巾覆盖盆口,先用蒸气熏蒸,待温度适宜后将全足浸泡,约30分钟。每天1剂,早晚各1次,7天为1疗程。治疗期间患足尽量少负重。 病案举例 …  相似文献   

8.
足跟痛症的原因很多,常伴有跟骨结节前缘骨刺,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主要包括跟骨下滑囊炎、跖肌腱起点筋膜炎、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下脂肪垫炎等疾病。笔者自2005年2-月2007年8月运用针刀微创松解术治疗足跟痛,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王芳 《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9(10):519-519
足跟痛大多由于跟骨骨刺 ,跟腱滑囊炎 ,跟腱周围炎 ,跟骨脂肪垫炎 ,跖筋膜炎 ,跟骨压缩性骨折 ,跗管综合征等病引起 ,笔者近 7年来采用中药外敷配合理疗治疗足跟痛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共 2 54例 ,均为门诊病人 ,男 1 4 7例 ,女 1 0 7例 ;年龄最小 2 3岁 ,最大 75岁 ;病程最短 3个月 ,最长1 0年。均经 X线检查 ,诊断为骨质增生 ,或局部炎性改变。治疗组 1 31例 ,对照组 1 2 3例。症状为足跟痛 ,行走站立时间过长或负重时加重 ,休息时减轻。跖筋膜炎常伴有足心放射痛 ,胀裂感。跟腱周围炎则伴有肿胀及压痛 ,伴跟骨滑囊炎者滑囊…  相似文献   

10.
笔者采用针刺、手法及魏氏四肢洗方外治综合治疗跟痛症12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小结如下。  一、临床资料  本组124例均见跟部跖面行走痛,足跟跖面压痛,作X线摄片排除骨肿瘤、骨结核、骨髓炎。124例中男性68例,女性56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42岁。临床分型[1]:跟后痛24例(跟后滑囊炎12例,跟腱止撕裂伤2例,痹症性跟痛症10例),跟下痛52例(跖腱起点筋膜炎10例,跟骨下滑囊炎16例,跟下脂肪垫炎14例,肾虚跟痛症12例),跟骨病48例(跟骨骨刺36例,跟骨骨骺炎8例,跟距关节炎4例)。中医辨证分型[1]:肝肾亏虚型32例,瘀血阻滞型92例。  二、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1.
足跟痛是骨伤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多为局部慢性损伤后的无菌性炎性反应,常见的疾病类型有跖腱筋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和跟骨骨刺。共同病理变化为慢性损伤后局部充血、水肿、渗出,或部分机化、钙化形成骨刺[1]。足跟痛患者常因疼痛或肿胀影响日常生活。我科2010年1月~2013年12月用中药熏洗加穴位注射法对33例足跟痛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一般资料  相似文献   

12.
足跟痛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的跟骨跖面疼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男性肥胖者,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每于上下楼或活动时疼痛加剧。由于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下滑囊炎、跟骨骨刺等引起。笔者近年来采用多种药物治疗足跟痛效果不错,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针刀松解术治疗足跟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足跟痛的原因很多,常伴有跟骨结节前缘骨刺.多见于40岁以上中老年人。主要包括跟骨下滑囊炎、跖肌腱起点筋膜炎、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下脂肪垫炎等疾病。笔者自1998年起,运用针刀微创松解术治疗足跟痛76例,同时与单纯药物封闭组进行了对照观察,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跟痛症即足跟痛 ,是足跟部疼痛的综合征候群的总称 ,临床上多好发于 40~ 60岁的中老年人 ,笔者从 1 992年来有完整资料的患者 1 1 8例 ,治疗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1 1 8例患者中 ,男性 82例 ,女性 36例 ,40岁以下 3例 ,40~ 45岁之间 72例 ,46~ 60岁 33例 ,60岁以上的 1 0例 ,其中跟后滑囊炎 1 5例 ,跟腱撕裂伤 8例 ,痹症性跟痛症 2 3例 ,腱起点筋膜炎 2 1例 ,跟下滑囊炎 1 6例 ,跟下脂肪垫炎 1 5例 ,肾虚性跟痛症 1 8例 ,跟骨骨刺 2例 ,病程最长的6年 ,最短的 7天 ,疗程最长 2周 ,最短 5天。2 治疗方法 …  相似文献   

15.
正足跟疼痛是中老年的常见病。大多是由于跟骨骨质增生或骨刺形成而刺激肌腱滑膜等软组织导致,或因跟腱炎、跟骨及下滑囊炎、跖腱膜炎以及滑囊增厚、跟骨脂肪垫变性等疾病而引起足跟疼痛,影响站立,行走困难。日常可运用锤击法治疗跟骨骨刺的足跟疼痛,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16.
跟痛症是以跟部跖测疼痛为特征的临床综合症而非一独立的疾病,它包括了跟骨骨刺、跟骨下滑囊炎、跟下脂肪垫损伤、跟骨骨膜炎、类风湿性跟骨炎及腱周炎等疾病。中西医均各有一些治疗方法,现结合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正>足跟痛为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是以足跟骨下疼痛为主的慢性周围软组织损伤性疾病,其中包括足底跖腱膜炎、跟骨下滑囊炎、跟骨脂肪垫炎、跟后滑囊炎、跟腱止点撕裂伤、跟骨骨骺炎、跟骨骨质增生等多种疾病,临床表现为站立或行走时足跟及足底部有酸胀疼痛感或针刺样痛,常影响正常的生活及活动。足跟痛在中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与体重超重、长途行走、久站久立、老年软组织退变、骨性关节炎等因素有关[1]。其病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跟骨周  相似文献   

18.
跟痛症又称足跟痛,即足跟底部局限性疼痛,临床上以中老年人多见,体形肥胖的妇女易患此症.引起跟痛症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见于跖筋膜炎、跟骨骨刺、跟腱止点滑囊炎、跟骨下脂肪垫炎等多种疾病.2006年6月-2009年12月,笔者采用针刀治疗跟痛症5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足跟痛中医外治三法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足跟痛,也称跟痛症,通常是趾跟骨跖下面局限性疼痛,是一组以足跟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疾病的总称,是临床常见足部疾病之一。多见于40岁~60岁的中老年人,体型肥胖者更易患。它包括跖筋膜炎、跟骨下脂肪垫炎、足跟滑囊炎、跟骨骨刺等。本病起病缓慢,少数可急性发作,多发于一侧,主要症状是足跟底部疼痛,以行走、站立为明显,部分患者踏地时局部有刺痛感,  相似文献   

20.
跟痛症是指多种慢性疾患所致的跟骨跖面疼痛,多发生于中年以后的男性肥胖者,一侧或两侧同时发病,每于上下楼或活动时疼痛加剧,它包括足跟脂肪垫炎或萎缩、跖筋膜炎、跟下滑囊炎、跟骨骨刺等。临床观察发现,一些中成药外治跟痛症显示了良好的治疗效果,介绍如下,供选用。 1 中华跌打丸 取跌打丸2枚,白酒适量。将跌打丸以酒适量蒸化成膏状备用。洗净患处,将药膏摊于纱布上外敷患处,以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