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 毫秒
1.
2.
目的:评价转移性骨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20例转移性骨肿瘤的x线、CT和MRI表现,所有的病例均摄x线平片,其中CT检查16例,MRI检查4例。结果:脊椎8例,表现为骨松质中多发或单发的斑片状、大片状溶骨性骨质破坏,边缘模糊,无硬化,椎体压缩变形,椎间隙仍存在。少数病例表现为骨松质中多发斑点状、片状、棉絮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边缘较清,骨皮质完整,轮廓多无改变;肋骨5例,多发或单发溶骨性或膨胀性骨质破坏,周围软组织肿块;骨盆3例,多发或单发斑片状、片状骨质破坏及片状、棉絮状或结节状高密度影;颅骨l例,表现为多发或单发斑片状骨质破坏,形态不规则。颅板内外无软组织肿块;股骨3例,表现为局限性骨皮质缺损或虫蚀样骨质破坏伴骨膜反应。MRI表现为T1WI呈低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可有不同程度的硬化。20例中正确诊断12例。诊断准确率60%。结论:通过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大部分转移性骨肿瘤术前能够正确诊断;CT较x线平片能够更好的显示病变结构及邻近软组织改变;MRI能够精确显示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3.
借鉴误诊病例的经验教训,提高骨肿瘤的CT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骨肿瘤的比较影像学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事物之间的同一性和差异性是比较方法的客观基础 ,不同影像技术各有其特点 ,但可互相补充 ,彼此印证 ,扬长避短 ,保证了对疾病快捷而全面性的认识。随着影像技术的日臻完善和经验的积累 ,有可能对各种影像技术进行比较归纳 ,可对在不同疾病中的诊断作用和限度进行综合评价 ,使比较影像的研究由可能变为现实。骨肿瘤以其多样性、复杂性和易变性成为临床、影像甚至病理诊断的难题。骨肿瘤种类繁多 (病理分类5 0余种 ) ,同一组织类型的肿瘤 ,因其生长部位、生长时间、病理环境的不同 ,可有不同的影像学表现 ;而不同组织类型的肿瘤 ,亦可显示为…  相似文献   

5.
重视CT、MR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虽比其他系统的肿瘤和肿瘤样病变发病率低,但无论良性骨肿瘤、原发性恶性骨肿瘤还是肿瘤样病变均好发于青少年,近年来发病率还有上升的趋势。恶性骨肿瘤往往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导致死亡。恶性骨肿瘤的诊断一直是肌肉骨骼系统影像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随着骨科学的发展,保肢手术、化疗、放疗和介入治疗已在骨肿瘤的治疗中广泛应用,对影像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诊断中我们不仅要回答是不是骨肿瘤、是良性骨肿瘤还是恶性骨肿瘤、是原发瘤还是转移瘤,以及肿瘤的细胞学类型这些老问题,而且要明确肿瘤在骨内和邻近组…  相似文献   

6.
转移性骨肿瘤X线定性与鉴别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转移性骨肿瘤在恶性骨肿瘤中最为常见(1-7)近年来虽采用了放射性同位素骨扫描的诊断方法(8),但X线检查仍是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主要手段(9,10),本文通过107例转移性骨肿瘤与3例原发性多发性骨肿瘤的X线分析,初步总结转移性骨肿瘤的X线表现,并根据X线表现试图推论原发肿瘤的性质。  相似文献   

7.
转移性骨肿瘤是由原发于骨外的恶性肿瘤,通过血液、淋巴系统播散到骨骼系统的继发性恶性肿瘤,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患者。最易发生骨转移的肿瘤有前列腺癌、肺癌、乳腺癌、甲状腺癌和肾癌等。骨转移瘤的存在与否对肿瘤分期及制定最佳治疗方案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早期发现并及时有效的治疗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影像学检查是目前临床诊断骨转移瘤最常用的一种手段,检查方法主要包括X线、CT、磁共振成像(MRI)及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转移性骨肿瘤的治疗效果. 资料与方法一侧股动脉穿刺插管至相应的靶动脉并行血管造影,明确骨转移灶供血来源,对原发灶及转移灶分别行动脉内灌注化疗.间隔25天~1个月复查X线片、血管造影再次介入治疗. 结果本组20例共行56次介入治疗.治疗后局部疼痛减轻,软组织肿块消失,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成骨性转移灶密度变淡或完全消失,溶骨性转移灶逐渐出现骨增生修复,肿瘤范围缩小,供血动脉变细,血管减少.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结论血管内介入治疗对转移性骨肿瘤具有十分重要的治疗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借鉴漏误诊病例的经验教训,提高对本病的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影像漏误诊骨转移瘤。结果骨转移瘤病例以多发,溶骨为主。影像检查漏误诊分别为:X线8例,CT2例。结论X线、CT是检查骨转移瘤重要手段,但有一定限度,条件许可时应尽早做MRI检查,并做必要的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核素骨显像诊断转移性骨肿瘤的价值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的骨嗜酸性肉芽肿18例,其中X线平片检查16例,CT检查10例,MRI检查4例。结果 颅骨6例,表现为圆形。类圆形骨质破坏伴颅板内外软组织肿块;脊椎5例,椎体不规则破坏,边缘硬化,楔形变,椎旁软组织肿块。严重者椎体压缩呈盘状;肋骨2例,穿凿样或膨胀性骨质破坏;肩胛骨1例,斑片状骨质破坏伴周围广泛增生,有骨膜反应;股骨4例,膨胀性或溶骨性骨质破坏伴骨膜反应。MRI表现,T1WI呈低或等信号,STIR高信号,增强明显强化,18例中正确诊断12例,诊断准确率66.7%。结论 通过影像学检查,并结合临床,大部分骨嗜酸性肉芽肿术前能够正确诊断。CT较X线平片能更好的显示病变结构及邻近软组织的改变。MRI能够精确显示病变的范围。  相似文献   

12.
颅内三叉神经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提高对颅内三叉神经肿瘤的影像学认识。资料与方法分析25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三叉神经肿瘤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探讨其分型、各型特点及有关鉴别诊断。结果中颅窝型多呈类圆形伴分叶状突起;后颅窝型多呈梨形或圆形,易突入Meckel腔;骑跨型多呈哑铃形。神经鞘瘤多伴囊变;神经纤维瘤常并发于神经纤维瘤病;恶性周围神经鞘膜肿瘤形态不规则。结论特定部位、形态及结构特征,伴Meckel腔扩大,神经增粗及咀嚼肌萎缩等对诊断三叉神经肿瘤有一定特异性。正确分型对手术方法的选择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非骨化性纤维瘤的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非骨化性纤维瘤(NOF)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以提高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分析经病理证实的NOF14例,所有病例均作X线平片检查,3例同时作CT检查。结果 临床症状轻,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区或骨干;股骨5例,胫骨8例,胫腓骨同时发生1例。皮质型12例,表现为皮质内或紧贴皮质下的单房或多房透亮区,病变向骨内发展突人髓腔,周围有致密的硬化带环绕,以髓腔侧明显;髓质型2例,病灶在骨内呈中央性发展,显示为单房或多房透亮区,边缘有硬化。骨皮质变薄,轻微向周围膨隆。9例准确诊断,诊断准确率64.29%,3例未定性,误诊2例。结论 NOF术前大部分能够正确诊断;典型病例X线平片即可明确诊断;不典型者需进一步CT检查,更好地显示病变内部结构及向髓腔发展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脑淋巴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分析颅内原发性淋巴瘤CT和MRI的影像学表现,旨在提高对该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率。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颅内原发性淋巴瘤的CT与MRI表现。结果 单发6例,多发4例,共计15个病灶,病理类型均为B细胞型非霍奇金淋巴瘤。CT表现等密度或稍高密度实质性肿块,无钙化,瘤周水肿相对较轻,占位效应轻,增强后瘤体呈均匀性轻、中度强化,无囊变及环表强化。MRI显示为长T1、长T2信号,增强后病灶明显强化。结论 原发性淋巴瘤的影像学征象、发生部位无特征性,但以实质性均匀性强化多见,且对室管膜下转移灶的检测,MRI优于CT。  相似文献   

15.
颈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颈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33例颈部外周神经源性肿,包括神经鞘瘤28例,恶性神经鞘瘤2例,神经纤维瘤3例。26例行CT扫描,4例行MRI扫描,3例同时行MRI和CT扫描。结果:颈部外周神经源性肿瘤因发生在特定的解剖部位,易于辨认,依据肿瘤引起的骨质缺损或附近间隙,肌内,血管等移位方向,还可推测出它来自于哪一组神经。神经鞘瘤病理上有不同成分组成,故在影像学上多呈不均匀低密度(低信号)肿块,增强后不均匀现象更明显。根据这一现象可作出定性诊断。结论:CT和MRI扫描是诊断该肿瘤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骨盆部软骨肉瘤的X线平片及CT影像分析(附2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评价CT在骨盆部软骨肉瘤中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分析总结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20例骨盆部软骨肉瘤的平片及CT表现(包括7例复发)。结果:CT能显示所有病例中的软组织包块及肿块内的不同密度,而平片只能在14例中显示有肿块影。CT能显示全部病例的肿瘤内有不同形态的钙化,而平片只显示15例有钙化。CT能清楚显示肿瘤的范围,而平片显示不清楚。CT还能对7例术后复发做出可靠诊断。结论:在骨盆部软骨肉瘤中,CT对肿瘤的定位、瘤内密度的显示、病灶范围及毗邻关系的显示等方面均优于传统X线平片,而且CT对复发的判断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17.
1047例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目的:分析1047例骨转移瘤X线、放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CT及MRI表现,并比较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材料和方法:原发肿瘤主要为肺癌(28.75%),乳腺癌(12.03%)及鼻咽癌(5.06%)等,27.03%来源不明。X线诊断988例,ECT检查126例,CT扫描97例,MRI扫描47例。结果:X线显示骨转移部位为脊椎、肋骨、四肢近段及颅骨。ECT表现多骨多处浓集灶(82.54%)或单发浓集灶(16.67%),仅1例表现为稀疏病灶。MRIT1WI表现低信号(80.85%)或其他异常信号(19.15%);T2WI呈高信号(68.85%)或其他异常信号(31.15%)。结论:MRI及ECT敏感性高于CT和X线。MRI、CT及X线特异性高于ECT。骨转移瘤首选ECT并结合X线检查,必要时做CT或(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8.
MRI与同位素骨扫描对骨转移瘤诊断价值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比较MRI和同位素骨扫描对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4例同时进行了MRI和同位素骨扫描检查并确诊为骨转移瘤的病例,以MRI扫描野内脊柱和骨盆骨为观察目标,比较MRI与同位素骨扫描对该部位病变的显示情况。结果:64例患者,MRI共检查了73个部位(骨盆30,腰椎19,胸椎16,颈椎8),在MRI扫描范围内,以病灶数为统计单位,确诊为骨转移瘤的共201个病灶。在MRI上,真阳性198个,假阴性3个,无假阳性,其诊断敏感性为98.5%。在同位素骨扫描,真阳性154个,假阴性47个,假阳性48个,其诊断敏感性为76.6%。结论:在显示骨转移瘤方面,MRI较同位素骨扫描具有更高的敏感性,但受到扫描范围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的影像学分析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目的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的X线及CT表现。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SAPS患者的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有较完整的胸片资料,其中5例同时行CT检查。结果SARS的影像学表现形式多样,主要表现为肺实质渗出性病变和肺间质渗出性病变两大类型,根据病变早期及进展期表现,又可将其分为5型:(1)单纯局限型:32例,为肺内单一局限病灶,随后病变扩大或无明显增大;(2)局限-广泛型:20例,为肺内单一局限病灶迅速发展为弥漫分布;(3)多发型:28例,为早期即见肺内多发片状和/或结节状病灶;(4)间质-实质型:22例,早期为肺部间质性渗出,随后发展为肺实质渗出性病变;(5)单纯间质型:6例,主要表现为肺间质渗出性病变。结论X线检查是发现SARS的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CT能更好地显示病变。在SARS的诊治过程中,有必要了解本病的影像学分型和分期,这有助于判断病情,指导治疗,估计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