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9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干扰素(IFN)α/β受体蛋白在慢性丙型肝病患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ELISA)方法,测定健康人、HCV-RNA阳性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HCV-RNA阳性健康携带者及接受IFN-α/β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 清IFN-α/β受体蛋白浓度。结果:血清中IFN-α/β受体蛋白浓度丙型肝炎肝硬化组为(5.0± 1.8)μg·L-1、慢性丙型肝炎组为(3.4±1.5)μg·L-1、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组为(2.3±0.9)μg·L-1、健康对照组为(1.75±0.56)μg·L-1,各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丙型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程度及炎症活动不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 P<0.01);在接受IFN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中与IFN疗效无关(P>0.05),治疗后不同时间点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血清IFN-α/β受体蛋白浓度可以反映肝纤维化及炎症活动度,其表达不受体外 给予IFN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 Toll 样受体7(TLR7)在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 A549细胞诱导产生 I 型干扰素(IFN)抗病毒免疫反应中的作用。方法实验分正常对照组、RSV 感染组、TLR7 siRNA 沉默组,分别于感染的4、8、12、24 h 后收集各组细胞以及培养上清液。TLR7 siRNA 通过瞬时转染 A549细胞,半定量 RT-PCR 法检测 TLR7基因沉默效果;TRIzol 试剂提取细胞总 RNA,检测 TLR7、干扰素调节因子7(IRF7)、IFN-α、IFN-β的 mRNA 表达量变化;通过 Western blot 法检测 TLR7蛋白表达量;ELISA 法检测感染不同时间点 A549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IFNα/β含量的变化。结果①转染24 h 后 TLR7 siRNA-2有效抑制 TLR7 mRNA 表达;② RSV 感染A549细胞后,TLR7、IRF7、IFN-α/β的 mRNA 以及 TLR7蛋白的表达量均升高,并与 RSV 感染之间存在时间依赖性关系;沉默 TLR7后,TLR7、IRF7、IFN-α/β的 mRNA 以及 TLR7蛋白的表达量较感染组均有明显下降;③ RSV 感染 A549细胞后,明显上调细胞培养上清液中 IFN-α/β的水平,TLR7 siRNA 沉默组 IFN-α/β的表达水平较 RSV 感染组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 IFN-α的表达量下调更为显著。结论RSV 感染A549细胞后,TLR7被活化能够诱导产生I 型IFN,发挥抗病毒作用,且TLR7诱导产生的I 型IFN 以IFN-α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 用干扰素β-1a(IFN-β-1a)单独或联合利巴韦林(RBV)治疗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比较治疗前后的肝组织学的变化.方法 慢性丙型肝炎患者21例,其中男14例、女7例,平均年龄(50±7)岁,随机分入IFN-β-1a单独治疗组(13例)和IFN-β-1a联合RBV治疗组(8例).共治疗24周,停药后观察24周.治疗前1年内行第1次肝组织活检,最后1次随访时(第48周)行第2次肝组织活检.对治疗前后的肝活检组织进行炎症坏死(HAI)积分、纤维化评分以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Ⅲ型胶原的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1)21例患者7例获得了持续病毒学应答(SVR).(2)21例患者治疗前HAI(6.6±2.2)分,治疗后(4.3±2.2)分,治疗后HAI积分有明显改善(t=4.77,P<0.01);SVR组与非SVR组患者的HAI改善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4,P<0.05).(3)治疗前纤维化评分为(1.7±1.2)分,治疗后(1.1±1.1)分,治疗后纤维化评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t=1.92,P<0.05).SVR中有71.40%的患者获得了肝纤维化改善,未获得SVR的患者中有42.96%获得了肝纤维化改善.(4)21例患者治疗前后α-SMA和Ⅲ型胶原的表达有差异(t值分别为2.15、1.83,均P<0.05).(5)联合治疗的患者肝组织学评分更易获得改善.(6)肝组织纤维化评分与肝组织HAI积分、α-SMA评分和Ⅲ型胶原积分光密度值之间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05、0.942、0.949,均P<0.01).结论 无论患者是否获得了病毒学应答,IFN-β-1a能有效改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的肝组织情况.α-SMA评分和Ⅲ型胶原积分光密度值能较好地反映肝纤维化程度.IFN-β-1a不仅能抗丙型肝炎病毒,还能直接抑制和扭转肝纤维化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干扰素-α(interferonα,IFN-α)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45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15)、模型组(n=15)、IFN-α治疗组(n=15)。正常组大鼠予以橄榄油2 mL/kg腹腔注射,每周注射2次,共8周;模型组及IFN-α治疗组大鼠予以50%CCl4 2 mL/kg腹腔注射造模,每周注射2次,共8周;IFN-α治疗组于第9周予以IFN-α每日10万U/只,皮下注射,共治疗3周。11周末处死所有大鼠。取肝组织进行炎症活动度半定量评分、纤维化半定量评分,检测羟脯氨酸含量,Ⅰ型和Ⅲ型胶原、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CTGF)、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s)及组织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 of metalloproteinase,TIMP-1)mRNA表达量,以及MMP-9和TIMP-1蛋白表达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FN-α治疗组肝组织炎症活动度半定量评分、纤维化半定量评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羟脯氨酸含量及Ⅰ型、Ⅲ型胶原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GF-β1,CTGF,α-SMA,TIMP-1 mRNA表达量及TIMP-1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蛋白及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FN-α可明显减轻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及肝脏炎症反应,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促肝纤维化因子TGF-β1和CTGF的表达,抑制肝星状细胞的活化,减少细胞外基质的合成;抑制肝纤维化降解因子TIMP-1的表达,调节细胞外基质的降解。  相似文献   

5.
Du SL  Wang JY  Pan H  Lu WY  Wang J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5):1015-1020
目的探讨通过构建针对大鼠肝星状细胞(HSC)受体介导的靶向脂质体(RGD—SSL),观察包裹重组人干扰素α1b(IFN—α1b)的长循环脂质体(SSL)对胆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方法实验大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肝硬化模型组(BDL组)、IFN—SSL治疗(BDL IFN—SSL)组、1FN-配基-SSL治疗(BDL 1FN—RGD—SSL)组,每组10只。构建包裹IFN—d1b的SSL,通过聚乙二醇(PEG)将能与HSC特异性结合的配基[cyclo(RGD)]连接于脂质体的表面,观察对胆管结扎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肝功能、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肝脏组织学的变化,运用RT-PCR法检测肝脏Ⅰ型胶原的表达。分离HSC,用Western印迹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结果IFN-RGD—SSL治疗组大鼠肝纤维化程度均明显低于IFN—SSL治疗组,肝功能指标、血清肝纤维化指标、肝羟脯氨酸含量和肝脏组织学改变较IFN—SSL治疗组明显改善;肝脏Ⅰ型胶原mRNA和HSC的α—SMA表达量明显下降。结论构建的受体介导的长循环脂质体对大鼠胆管结扎肝纤维化具有靶向性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6.
干扰素( IFN)是免疫反应中重要的细胞因子.根据IFN作用受体的不同,IFN通常分为Ⅰ型IFN(主要包括IFN-α、IFN-β)和Ⅱ型IFN(IFN-γ),Ⅰ型IFN主要通过IFN受体A(IFNAR)介导机体抗病毒反应.近年研究表明,Ⅰ型IFN在机体抗细菌感染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文中着重对Ⅰ型IFN信号通路介导的宿主免疫在利斯特菌、链球菌、结核杆菌、炭疽芽孢杆菌、军团菌、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感染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疗效.方法 104例慢性丙肝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应用PEG-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对照组应用IFNα-2a联合利巴韦林,疗程均为48周.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ALT复常率及HCV RNA转阴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不良应.结论 PEG-IFNα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疗效优于IFNα联合利巴韦林,是一种理想的慢性丙肝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5,(7):638-641
目的观察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AS)基础活性对干扰素(IFN)信号分子改变的影响,探讨IFN-α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60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抽取外周血分离出PBMC,每份标本进行2-5AS基础活性测定后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PBMC体外培养时不加IFN-α,实验组PBMC体外培养时加入IFN-α。培养24 h后,测定PBMC中2-5AS活性、IFN-α受体(IFN-αR)、信号传导及转录激活因子(Stat)1、Stat2、两面神激酶1(Jak1)和酪氨酸激酶2(Tyk2)等指标。结果实验组PBMC培养24 h后2-5AS活性、Jak1、Stat1、Stat2和Tyk2等表达明显增高(P<0.05),IFN-αR表达降低(P<0.05)。2-5AS基础活性与IFN-α刺激下PBMC中2-5AS、Tyk2和Stat1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而与IFN-αR、Jak1和Stat2的表达无相关性(P>0.05)。结论 2-5AS基础活性可下调PBMC对外源性IFN-α的敏感性,Stat1、Tyk2表达降低可能是下调机制发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纤愈方联合γ-干扰素(Gamma-Interferon,IFN-γ)对四氯化碳(CCl4)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80只大鼠,设正常对照组10只,余70只大鼠用四氯化碳(CCl4)诱导致肝纤维化后,取大鼠10只处死验证造模成功。余60只大鼠随机分成4组(模型组、联合用药组、纤愈方治疗组、IFN-γ治疗组),连续用药12周,观察肝功能、肝组织病理、血清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 1,TGF-β1)、肝组织切片中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Ⅰ型受体(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Receptor,TβR-Ⅰ)、Smad2/3的表达。[结果]①肝组织病理:各治疗组纤维化程度较模型组显著改善,联合用药组纤维化程度较IFN-γ治疗组轻,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但纤愈方治疗组与IFN-γ治疗组之间以及联合治疗组与纤愈方治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统计学意义;②肝纤维化指标(HA、TGF-β1):各治疗组大鼠HA较模型组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联合用药组较纤愈方治疗组与IFN-γ治疗组低,纤愈方治疗组和IFN-γ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各治疗组大鼠TGF-β1较模型组都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纤愈方治疗组、IFN-γ治疗组及联合用药组TGF-β1均无显著性意义。③TGF-β1/Smad基因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与模型组相比,各治疗组大鼠肝脏中TGF-β1、TβR-Ⅰ和Smad2/3蛋白表达均显著减弱。联合用药组TGF-β1、TβR-Ⅰ、Smad2/3蛋白表达的面积和强度较纤愈方治疗组和IFN-γ治疗组均减弱,纤愈方组和IFN-γ治疗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联合用药组具有显著抗肝纤维化作用,对TGF-β1/Smad信号转导通路的影响可能为其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0.
丙型肝炎是一种主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丙型肝炎病毒(HCV)慢性感染可导致肝脏慢性炎症坏死和纤维化,部分患者可发展为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HCC)。由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和传染病学与寄生虫学分会联合制订的第一个针对丙型肝炎的防治指南于2004年3月26日正式出台。指南明确指出PEG—IFN-α与利巴韦林联合应用是目前最有效的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方案,其次是普通IFN-α或复合IFN与利巴韦林联合疗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IgG抗-NS5抗体与α-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以重组HCV抗原及NS3、NS5区段多肽作为抗原,以ELISA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治疗前血清IgG抗-NS3、抗-NS5、抗-HCV抗体及其滴度。结果:α-干扰素治疗有效组的抗-NS5抗体的阳性率为80%(8/10),无效组为20%(2/1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效组抗-NS5抗体滴度显著性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抗-NS3、抗-HCV本阳性率及抗体的滴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治疗前血清IgG抗-NS5抗体可以作为α-干扰素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2.
钱留喜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0):603-603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含量与α干扰素治疗的关系. 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测定3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IFN-α)治疗前后血清中TGFβ1含量,并和30例健康成人作对照. 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干扰素治疗前血清TGFβ1含量为38.35±8.97ng/L,治疗6个月后下降到21.76±6.22ng/L,治疗前后比较t=9.15,P<0.01.健康对照组血清TGFβ1含量为21.32±3.81ng/L,与肝性乙型肝炎组干扰素治疗前比较t=11.97,P<0.01,差异有显著性;与干扰素治疗后比较(t=0.40,P>0.05)则无差异显著性.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中TGFβ1含量明显升高,α干扰素治疗可以有效抑制TGFβ1的表达,起到预防乙型炎肝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不同治疗效果组其肝组织中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变化。方法:23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采用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片治疗48周,据治疗结束和随访24周病毒学的结果分为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组和非SVR组。应用两步法对治疗前后肝组织中α-SMA及TIMP-1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对其结果采用BI-2000免疫组化图像分析系统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在SVR组,治疗后肝组织中的α-SMA及TIMP-1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在非SVR组,治疗后α-SMA及TIMP-1均较治疗前下降,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在SVR组和非SVR组之间,α-SMA及TIMP-1表达的下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可以通过降低α-SMA及TIMP-1的表达而具有抗纤维化的作用。获得SVR者其肝纤维化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的血清中干扰素(IFN-α)抗体的检出率及其意义。方法 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对照组,急、慢性乙肝及肝炎肝硬化组,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检测各组的血清IFN抗体阳性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性乙肝组IFN抗体检出率较对照组无显著变化.慢性乙肝和肝炎肝硬化组显著增高,用IFN-α治疗第3个月IFN抗体显并增加。结论 长期的乙肝病毒感染并存在免疫功能紊乱,lFN抗体可能是肝炎迁延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5.
王涛  江超  陈琳洁  谢长好  李志军 《重庆医学》2012,41(17):1701-1703
目的研究干扰素(IFN)-α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浆中的变化,探讨IFN-α在SLE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57例SLE患者(患者组)及31例健康人(对照组)血浆的IFN-α水平,比较两组的差异。再根据狼疮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将患者组分成低活动组、高活动组,比较不同活动组IFN-α表达水平的差异。分析IFN-α水平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SLE患者组血浆IFN-α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对照组、低活动组、高活动组三组IFN-α表达水平依次增高,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IFN-α水平与ANA半定量、抗ds-DNA抗体半定量、C3、Ig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ESR、C4、SLEDAI、24h尿蛋白定量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SLE患者中,血浆IFN-α表达水平在抗核小体抗体、抗U1snRNP抗体阳性组要分别高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肝酶升高组、有血液系统病变组要分别高于相应的无症状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LE患者血浆IFN-α表达水平比健康人高,与疾病活动程度及部分临床指标有一定的相关性。IFN-α在SLE的发病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患者IgG抗-NS5抗体与α-干扰素疗效的关系.方法以重组HCV抗原及NS3、NS5区段多肽作为抗原,以EHSA法检测丙型肝炎患者α-干扰素治疗前血清IgG抗-NS3、抗-NS5、抗-HCV抗体及其滴度.结果α-干扰素治疗有效组的抗-NS5抗体的阳性率为80%(8/10),无效组为20%(2/1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有效组抗-NS5抗体滴度显著性高于无效组(P<0.05);有效组和无效组抗-NS3、抗-HCV抗体阳性率及抗体的滴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治疗前血清IgG抗-NS5抗体可以作为α-干扰素疗效的一个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IFN-α对慢性乙型病毒肝炎抗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方法血清TGFβ1检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HA、LN和PCⅢ测定均采用放射免疫法.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TGFβ1、HA、LN和PCⅢ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后TGFβ1、HA、LN和PCⅢ都比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1),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统计学无意义(P>0.05).且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FN-α具有一定的抗肝纤维化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作者报告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IFN-α治疗过程中表现为肝炎发作并死亡。作者研究了与IFN-α治疗相关的致命性肝脏代偿失调的出现率及临床表现。作者向用IFN-α治疗病毒性肝炎相当有经验的19个欧洲医疗中心发送调查表,9个国家的16所医院作出回答,这些中心用IFN-α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2490例。作者研究的病例为在IFN-α治疗过程中或治疗后2个月内出现肝病致命性恶化的患者,5所医院报告8例,加作者的1例共9例。患者年龄36~62岁,男8例,女1例,7例为乙型肝炎(其中1例为变异型),1例丙型肝炎,1例乙型与丙型混合感染;所用IFN7例为重组(r)IFN-α-2b,1例为rIFN-α-2a,1例为淋巴细胞IFN。治疗前的组织学检查显示,所有病人均伴有肝硬化的慢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1b型基因高变区1(HVR1)、非结构5A(NS5A)区准种复杂性及与干扰素(IFN)疗效关系。方法:应用SSCP法检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IFN治疗前后HCV准种的动态变化。结果:治疗前IFN治疗有效组HCV HVR1准种的复杂性(SSCP条带数)明显低于无效组,NS5A区两组无差异。无效组在治疗过程中,大部分患者HVR1 SSCP条带数较治疗前有所减少。结论:HVRl准种的低复杂性预示对IFN治疗产生应答,可以进行疗效预测。NS5A区准种的复杂性与IFN疗效无关,不能用于疗效预测。  相似文献   

20.
吴慕青  葛军  李昂  吴涛 《中国热带医学》2023,(10):1011-1016
目的 研究直接抗病毒药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 agents, DAAs)治疗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感染不同临床转归患者Toll样受体(Toll like receptor, TLR)及干扰素α(interferon α, IFN-α)的表达变化情况,探索TLR3及IFN-α的表达水平与HCV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9月—2022年8月海南省人民医院门诊149例慢性HCV感染初治患者,分为慢性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C, CHC)组129例和肝硬化(liver cirrhosis, LC)组20例,同期选择28名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所有HCV感染患者首次给予索磷布韦/维帕他韦片治疗12周,分别收集治疗基线0、4、12、24、48周血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肝功能指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CR)检测TLR3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