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基础和临床研究虽然近年来取得了显著进步,但到目前为止,机械通气仍然是ARDS治疗的基石。众所周知,机械通气是一把双刃剑,ARDS肺部病变不均一的特点使得机械通气更容易在这些患者中导致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为了减轻这些损伤,产生了小潮气量、高呼气末正压(PEEP)、允许性高二氧化碳血症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随着对病理生理认识逐步加深,关于传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争议也逐渐增加。肺超保护性通气策略、右心保护性的通气策略、肺-膈肌保护通气策略等理念被提出,文章综述了这些策略组成的历史沿革和进展,为促进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ARDS治疗的应用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2.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支持手段,为减少或避免机械通气所致的肺损伤,近年来逐步形成ARD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深刻认识ARDS病理生理特点,合理评价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提高ARDS患机械通气效果,改善ARDS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改良“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7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ARDS的婴幼儿采用新的通气模式:(1)低潮气量(6~8ml/kg);(2)高PEEP(6~12cmH_2O);(3)限制气道峰压(<30~35cmH_2O);(4)高呼吸频率(25~40次/分钟);(5)适当允许高碳酸血症(PaCO_2≤60mmHg)。同时注重液体限制、体位疗法等辅助措施,并在部分危重患儿及时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或)一氧化氮。结果:术后平均应用呼吸机时间12.73天。与以往同类病例的治疗结果相比,本组患儿无死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无明显后遗症,近远期随访均满意。结论:在改良的保护性肺机械通气的基础上,辅以液体限制、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一氧化氮等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明显提高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胸部创伤并发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辅助呼吸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选择52例以重症闭合性胸部创伤为主并ARD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通气组及保护性肺通气治疗组,每组各26例;均以PB760呼吸机辅助呼吸(SIMV+PVS+PEEP模式),分别记录机械通气前及通气后8、24h动脉血气分析PaO_2、PaCO_2及氧合指数(PaO_2/FiO_2);同时记录每组呼吸机辅助呼吸的时间、治疗有效和无效(死亡)例数。结果保护性肺通气组8、24h后氧合指数、PaO_2明显优于常规通气组(P0.01),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短于常规通气组(P0.01),病死率也低于常规通气组(P0.05)。结论保护性肺通气方式是治疗重症胸部创伤并发ARDS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5.
机械通气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重要支持手段,为减少或避免机械通气所致的肺损伤,近年来逐步形成ARDS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深刻认识ARDS病理生理特点,合理评价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对于提高ARDS患者机械通气效果,改善ARDS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肺复张和保护性肺通气策略是近10多年来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机械通气的重大突破,但是目前ARDS的病死率仍高达30%~40%〔1~3〕。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已作为ARDS重要的辅助通气方式〔4〕。本研究对36例常规肺保护性机械通气无效的ARDS患者分别予以手法肺复张结合小潮气量的常频机械通气(CMV)和换用HFOV治疗,比较其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保护性肺通气策略"的可行性,并评价其对婴幼儿体外循环术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效果. 方法对17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合并ARDS的婴幼儿采用新的通气模式(1)低潮气量(6~8ml/kg);(2)高PEEP(6~12cmH2O);(3)限制气道峰压(<30~35cmH2O);(4)高呼吸频率(25~40次/分钟);(5)适当允许高碳酸血症(PaCO2≤60mmHg).同时注重液体限制、体位疗法等辅助措施,并在部分危重患儿及时应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和(或)-氧化氮. 结果术后平均应用呼吸机时间12.73天.与以往同类病例的治疗结果相比,本组患儿无死亡,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无明显后遗症,近远期随访均满意. 结论在改良的保护性肺机械通气的基础上,辅以液体限制、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一氧化氮等综合治疗手段,可以明显提高体外循环术后ARDS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呼吸机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治疗意义。方法43例ARDS患者应用呼气末正压(PEEP)联合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进行呼吸机机械通气,监测呼吸参数、血气分析、血电解质、X线胸片等。结果28例患者痊愈出院,15例治疗失败,总成功率达65.1%。结论呼吸机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抢救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临床常见危重症,病死率较高,肺保护性机械通气仍然是ARDS患者治疗的基石,对于ARDS患者,保留自主呼吸是一把“双刃剑”,ARDS患者在机械通气过程中保持耐受良好的自主呼吸努力可以为患者带来益处,过强的自主呼吸努力则会加重肺损伤。临床医生应该在对患者呼吸驱动有效的评估下,允许患者对自主呼吸努力耐受良好的情况下保留适当自主呼吸努力,使患者从自主呼吸获益,同时避免机械通气相关性肺损伤和患者自身造成的肺损伤。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应用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预后情况。方法:ARDS患者80例,根据病床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采用小潮气量辅助/控制机械通气治疗,对照组采用肺复张/机械通气治疗,比较2组的疗效。结果:2组患者治疗前Pa O2、Pa O2/Fi O2和Pa CO2无明显差异,治疗后2 h、24 h、Pa O2和Pa O2/Fi O2值明显上升,Pa CO2值明显下降(P0.05),同一时间点2组间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的机械通气时间与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呼吸机相关肺炎、恶心呕吐和肺出血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小潮气量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应用于ARDS的治疗中,能有效保持患者动脉血气的稳定,加快患者的恢复,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