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 在牙周炎大鼠正畸牙移动后保持阶段,观察辛伐他汀对牙周组织中MMP-1表达的影响.方法 55只4周龄牙周炎大鼠分为11组,每组5只,近中移动双侧上颌第一磨牙21天后,分为空白对照组(1组,加力后直接处死),阴性对照组(5组),实验组(5组).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内各小组分别保持1、3、7、14、21天,阴性对照组于保持前一天开始每天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实验组每天注射辛伐他汀.免疫组化染色定量检测大鼠第一磨牙牙周组织中的MMP-1的表达.结果 各组近中侧牙周组织中MMP-1的表达量,早期呈逐渐增加的趋势,7天后逐渐减少.各组远中侧未保持者表达量在加力结束7天后逐渐增加,14天后开始减少.在同一时间点,实验组MMP-1表达量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牙周炎大鼠正畸保持阶段,全身给予辛伐他汀能降低炎症反应,抑制牙周膜纤维的降解,可能缩短正畸牙移动后的保持时间.  相似文献   

2.
选用雄性Wistar大鼠65只,随机分组。1)空白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置。2)阴性对照组和实验组:根据Fishcer等人的方法,在大鼠上颌第一磨牙牙颈部用3~0丝线龈缘水平进行结扎,28d后诱导形成大鼠牙周炎,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实验组在加力装置去除前1d开始,腹膜下注射辛伐他汀,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1次/d,分别保持1、3、7、14、21、28d后处死,免疫组化染色配合定量分析方法观察上颌第一磨牙牙根的近远中侧OPG的表达变化。结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在大鼠正畸牙移动中的表达分布,探讨eNOS在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中的意义。方法:通过正畸力牵引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加力0、3、6、12、24 h和3、5、7、14 d。大鼠右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设为自身对照组。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NOS表达分布。结果:对照组有少量eNOS表达,实验组张力区eNOS阳性表达,且随牙齿移动时间不同表达分布发生变化。3 h组eNOS即开始表达增强,5 d组eNOS阳性表达达到最高峰值,7 d组及14 d组eNOS表达值开始减少。结论:eNOS参与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局部注射黄芪多糖对大鼠正畸牙保持阶段牙周组织改建和骨形成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48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8组,每组6只,即空白对照组(1组),阴性对照组(1组),实验组(6组)。利用50 g牵引力近中移动右侧上颌第一磨牙,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加力21 d。实验组于拆除装置前1 d开始将10 mg/L黄芪多糖溶液局部注射于右上第一磨牙远中颊侧黏骨膜下,每1次/3 d,每次50 μL;阴性对照组每3 d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1、3、7、14、21、28 d后处死,测量正畸牙复发距离,采用HE染色观察牙周组织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检测牙周组织中BMP-2的表达。结果:实验组牙周膜宽度保持较好,除1 d组外,相同时间的实验组复发距离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保持阶段,对照组远中侧BMP-2表达强度逐渐减少,实验组远中侧BMP-2表达强度逐渐增大。除1 d组外,相同时间的实验组BMP-2表达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鼠正畸牙保持阶段,局部注射黄芪多糖能够增加牙周组织中BMP-2的表达,从而加速牙槽骨的改建,有利于正畸后牙齿的保持。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大鼠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膜内转录因子Osterix(Osx)的表达,初步探讨Osx与正畸矫治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关系。方法:将5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6只,即正畸加力0、3、6、12、24 h和3、5、7、14 d组,以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为自身对照组,左侧上颌第一磨牙为实验组,使用自制的加力装置移动磨牙并制备组织标本。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实验性大鼠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Osx的表达。结果:对照组大鼠牙周组织中Osx低表达,实验组于加力5 d时Osx表达水平达到最高,且张力区整体上比压力区阳性染色深。结论:正畸力作用下Osx参与牙周组织的改建,是正畸成骨的调控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6.
灌服川续断水煎液对大鼠正畸牙移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梅银生  靳淑梅  颜淑云  张君 《口腔医学》2010,30(11):649-651,678
目的 研究灌服川续断水煎液对大鼠正畸牙移动的影响。方法 选择48只SPF级Wistar大鼠,随机分2组,每组24只,于上颌一侧第一磨牙与上切牙之间结扎正畸螺旋弹簧,建立大鼠正畸牙齿移动实验模型。实验组每日灌服6g/kg川续断水煎液;对照组每日灌服3ml生理盐水。两组动物于正畸加力7、14、21、28d后分批处死,取上颌磨牙及牙周组织,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正畸加力7d,实验组大鼠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正畸加力14、21、28d,实验组大鼠第一磨牙近中移动距离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川续断能够加速正畸牙齿的移动速度。  相似文献   

7.
侯伟  李琥  陈彬  穆超  陈文静  李媛 《口腔医学》2011,31(10):592-595
[摘要] 目的 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si,NOS)在大鼠正畸牙移动牙周膜中的表达分布,探讨iNOS在正畸牙牙周组织改建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正畸力牵引大鼠左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建立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加力0 h、3 h、6 h、12 h2、4 h和3 d5、d7、d1、4 d。大鼠右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设为自身对照组。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iNOS表达分布。结果对照组有少量iNOS表达,实验组压力区iNOS阳性表达大于张力区,且随牙齿移动时间不同表达分布发生变化。3 d时iNOS即开始表达增强,7 d时iNOS阳性表达达到最高峰值1,4 d时iNOS表达值开始减少。结论 iNOS参与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低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1α的表达变化及作用。方法:将4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9组,每组5只,分别为:实验加力0、3、6、12、24h和3、5、7、14d组。选择左上第一磨牙作为实验牙,右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设为自身对照。制备大鼠正畸牙移动不同时间牙周组织切片,进行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内HIF-1α表达发生改变。HIF-1α表达量在正畸模型加载后迅速上调,实验组于5d、对照组于1d时表达水平达到最高,所有观察区域牙周膜内HIF-1α表达显著增加,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结论:HIF-1α在正畸牙移动过程中牙周组织改建的多个阶段起作用,参与了牙周膜早期的炎症反应及修复和晚期的改建。  相似文献   

9.
段颖莹  张苗苗 《口腔医学》2015,35(11):907-910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Wnt10b和β-catenin在大鼠正畸牙齿移动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初步探讨Wnt10b和β-catenin在正畸牙齿移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作用。方法:建立30只雄性SD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近中移动模型。右侧上颌第一磨牙不加力作为自身对照。分别在牙齿移动1d、3d、5d、7d、10d、14d时处死动物,制取上颌标本。进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结果:对照组大鼠牙周组织中,Wnt10b和β-catenin低表达。实验组牙周组织中,β-catenin表达增加在各时间点均有显著差异,Wnt10b仅在5d、7d、10d时有显著差异。结论:Wnt10b和β-catenin参与了正畸牙齿移动中牙周组织改建。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构建大鼠正畸牙移动模型探究大鼠牙移动过程中坏死性凋亡对牙周膜中IL?1β、IL?17表达的影响.方法 8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空白对照组、抑制剂组、加力组、加力+抑制剂组,各组分别根据建模时间再随机分为1、3、5、7、14 d五个亚组,建立大鼠左侧上颌第一磨牙正畸模型,游标卡尺测量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的距离,取压力侧牙周组织,HE染色观察压力侧牙周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IL?1β、IL?17的表达.结果 IL?1β、IL?17的表达均随加力时间推移呈先增高后降低趋势(P<0.05).与加力组相比较,加力+抑制剂组牙周组织中IL?1β、IL?17表达下调(P<0.05).结论 抑制坏死性凋亡会下调炎性因子分泌水平,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坏死性凋亡可能参与压力侧牙周组织细胞死亡,影响破骨细胞分化,影响正畸牙齿移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在大鼠处于正畸牙保持期时,以全身施药辛伐他汀的方法,来研究其对牙周组织中骨形成蛋白2(bonemorphogenetieprotein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78只8周龄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3组。1)空白对照组:将大鼠的前牙实施连轧,将其作为支抗,向近中的方向牵移上颌两侧的第-磨牙,持续进行21d之后将其处死。2)构建牙移动模型的对照组,21d之后,在左侧的上颌安装相应的保持装置,各保持1、3、7、14、21、28d,在保持期内,给予注射腹腔生理盐水。3)实验组:改组的保持及加力措施与对照组相同,在保持期期间,给予注射腹腔辛伐他汀。在保持期结束之后,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并结合定量分析法,对移动牙的牙周组织内的BMP-2水平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在整个保持期,对照组的BMP-2量逐渐减少,实验组呈逐渐增加的趋势。相同时间的实验用药组与实验对照组比较,实验组的BMP-2量较于对照组普遍要高。除了对照组中的第28天组之外,其余各小组BMP-2的表达强度均强于空白对照组(P〈0.01)。结论:腹腔注射辛伐他汀能够增加大鼠实验性牙移动后保持阶段牙周组织中BMP-2的表达,从而促进骨细胞的生成、骨质矿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精氨酸酶(arginase,Arg)在不同时期、不同严重程度大鼠实验性牙周炎牙周组织中表达的变化,探讨Arg与牙周炎的相关性。方法:选用40只Wistar雄性大鼠,每只大鼠均用丝线结扎右下颌第一磨牙(实验组),左下颌第一磨牙不做处理(对照组),喂以高糖饮食。分别于结扎后1、2、4、6周,经临床和组织学(HE染色)观察确认大鼠牙龈炎、不同程度牙周炎模型建立成功后,取大鼠下颌骨连同受试牙和牙周组织,制备切片,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正常对照组、牙龈炎组、不同程度牙周炎组大鼠牙周组织中Arg的表达,并进行图像定量分析。结果:在正常牙周组织中,偶有表达;而各实验组牙周组织中Arg主要在巨噬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中表达,其表达阳性细胞数随炎症程度加重而增加,结扎4周(重度牙周炎)时达到高峰,到慢性牙周炎时期(结扎6周),表达较急性期有所降低,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牙周组织内Arg的表达与牙周炎炎症程度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畸牙齿复发后牙周组织改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实验性大鼠牙齿移动后复发的基本规律,并探讨BMP-2、RANKL和OPG在复发前后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Wistar大白鼠10只,建立正畸牙齿移动的动物模型(双侧),加力21d时去除加力装置,在大鼠去除加力装置时及其后每周(连续4周),取模型,测量复发距离。4周后,取组织块,行HE染色及免疫组化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定量分析。结果:第一磨牙复发移动的程度以第1周最多,2、3周程度缓慢,第4周几乎完全复发。复发4周时,BMP-2、OPG、RANKL的表达,压力区和张力区均明显低于加力21d时(P〈0.01和P〈0.05);OPG/RANKL比值仍小于1。结论:加力装置去除后的第1周是牙齿复发移动的最活跃期。BMP-2、OPG、RANKL仍然参与复发能量作用下的骨改建,OPG/RANKL途径可能在复发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明确全身给予辛伐他汀对大鼠牙齿移动后复发的影响,探讨辛伐他汀促进牙齿稳定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用32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0.9%NaCl)、低剂量组(2.5 mg·kg-1 辛伐他汀)、中剂量组(5.0 mg·kg-1 辛伐他汀)、高剂量组(10.0 mg·kg-1辛伐他汀),牵引其上颌第一磨牙向近中移动,持续21 d.实验组在加力装置去除前1 d开始,腹膜下注射辛伐他汀,阴性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4周.分别在加力装置去除时及其后1、4周,测量上颌第一、第二磨牙间距离.取上颌第一磨牙及其牙周组织行组织学切片,HE染色及骨形成蛋白2(BMP-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进行图像分析和统计.结果 ①低、中、高剂量组大鼠牙齿移动复发距离均小于对照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且剂量越小复发程度越小,低剂量组复发率最低(1、4周的复发率分别为26.81%、53.38%);②牙周组织中BMP-2表达量,低、中、高剂量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低剂量组灰度积分增高最明显(P<0.001);牙周组织中BMP-2表达,张力区略高于压力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正畸牙齿移动后复发的过程中,辛伐他汀能有效抑制实验性牙移动后牙齿复发的程度,低剂量的辛伐他汀效果最明显.其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牙周组织中BMP-2蛋白的表达,加速成骨细胞活动,促进骨形成,促进移动后的牙齿稳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大鼠牙周组织中转录因子NFKB受体活化剂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kB ligand/RANKL)的表达及定位,进一步探讨RANKL的来源、作用机制以及与正畸牙齿移动中骨改建的关系。方法 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RANKL在正畸大鼠牙周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的方法对各组RANKL的表达强度进行半定量分析。结果 实验性正畸牙齿移动过程中:①RANKL主要表达于牙槽骨表达的成骨细胞、破骨细胞和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胞浆和胞膜中。②RANKL在牙周组织内的表达和分布在时间上是不均衡的,随时间的增加呈先增高后回降的趋势,峰值在第5天。③RANKL在牙周组织内的表达和分布在部位上是不均衡的,压力侧的表达量高于张力侧,牙槽骨表面的表达量高于近牙骨质侧的牙周膜。结论 RANKL的表达与正畸牙槽骨改建过程中破骨细胞的生命过程密切相关,RANKL通过旁分泌、自分泌机制作用于破骨细胞前体、成熟破骨细胞膜表达的受体RANKL,促进破骨细胞前体的分化、成熟,激活成熟破骨细胞的功能,加速骨改建。  相似文献   

16.
静磁场对大鼠牙周膜组织中骨形成蛋白-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观察静磁场对大鼠牙周膜组织中骨形成蛋白(BMP-2)的影响,探讨磁场对牙周膜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35只健康雌性Wistet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实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大鼠双侧颊部,分别埋入未充磁的磁体和表面磁场强度为0.12 T的磁体,于术后第2、4、7天,切取双侧上颌磨牙及其周围牙周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局部牙周膜组织中BMP-2的变化。结果:牙周膜成纤维细胞、成骨细胞、成牙骨质细胞及胶原纤维中均可见BMP-2阳性染色。实验对照组与正常组的牙周膜BMP染色相似;静磁场作用后,实验组牙周膜组织中:BMP-2增多。统计学分析表明,在加磁场后的第4、7天,实验组与各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静磁场可促进牙周膜细胞分泌BMP-2,推测静磁场对牙槽骨的生长具有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比分析IGF-Ⅰ在静止期牙周炎牙移动和正常牙移动牙周组织改建中的表达变化.方法:72只wistar大鼠随机平分为牙周炎牙移动及正常牙移动1、3、7、14、21 d组及对照组,近中移动各组大鼠上颌第一磨牙,分别测量牙齿移动距离并进行IGF-Ⅰ免疫组化染色分析.结果:在既定时间内,牙周炎组大鼠牙移动距离大于正常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不同牙周状态正畸力作用下IL-23在牙周组织的表达变化,为牙周病正畸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大鼠牙周炎静止期、牙周炎活动期模型,以50克力移动牙周正常组、牙周炎静止期组、牙周炎活动期组的上颌磨牙.分别于牙齿移动的第3和7天处死大鼠.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荧光定量PCR定性定量分析各组IL-23在牙周组织的表达.结果 正常牙周移动组IL-23mRNA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静止期牙齿移动组IL-23mRNA在牙周组织的表达较正常牙周移动组增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较活动期移动组显著减小(P<0.01).牙周炎活动期牙齿移动组IL-23mRNA的表达较其他各组均高,且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 IL-23参与调节牙周炎正畸牙齿移动.牙周炎静止期正畸治疗不会导致IL-23的过度高表达,但要密切控制牙周易感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动态观察实验大鼠再植牙牙根吸收及愈合过程,辅助临床治疗及预防再植牙牙根吸收。方法:30只6周龄SPF级Wistar雄性大鼠,分为6组,每组5只,其中一组为空白对照组。实验组大鼠双侧上颌第一磨牙脱位后再植,每只大鼠随机选取一侧脱位牙齿即刻再植,对侧同名牙则于体外干燥保存30min后再植回牙槽窝。分别于术后1、3、7、14、21d处死,分离上颌骨,拍摄x线片,应用IPP软件测量上颌第一磨牙近中根根周透影面积。标本脱钙后制作切片、HE染色,进行组织学观察。结果:再植牙根尖周透影面积随时间延长而增大,干燥组表现尤其明显;组织学上表现为初期炎症反应较明显,随着炎症发展,牙根表面吸收陷窝逐渐增多、增大,后期即刻组牙髓及牙周膜修复反应明显,干燥组牙槽骨修复反应强烈,牙根、牙周膜逐渐被类骨质样组织替代。结论:再植牙初期以炎症反应为主,后期主要表现为修复反应,即刻与延迟再植导致牙周膜细胞活性不同决定了再植牙根吸收的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