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评价骶管阻滞复合浅全麻和单纯全麻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根治术的效果.方法:40例择期行先天性巨结肠手术的小儿,随机分A、B两组,每组20例.A组在骶管阻滞后进行全麻诱导气管插管,B组行单纯全麻气管插管,记录麻醉后各时点的MAP、HR、SpO2、PETCO2变化情况;全麻药和肌松药的使用量、肌松效果、苏醒时间、苏醒期情况等.结果:与B组相比,A组血流动力学平稳,全麻药和肌松药使用量少,肌松满意,苏醒时间短,苏醒期不良反应少.结论: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改良Soave根治术中使用骶管阻滞复合浅全麻较单纯全麻具有镇痛完善、肌松满意、血流动力学稳定、苏醒快、苏醒质量高的优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经肛门一期根治术的麻醉方法。方法:20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采用骶管阻滞联合浅全身麻醉,观察麻醉前、气管插管后、骶管阻滞后10min、手术开始、分离结肠时各时点的HR、PETCO2变化。结果:全部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各项生命体征在各时点表现平稳。结论:骶管阻滞联合浅全麻是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3.
李爱军  樊娟  孙传玮  杨忠刚 《广东医学》2012,33(9):1252-1253
目的 观察气管插管、喉罩和面罩通气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用于经肛门直肠内拖出术的临床效果,为小儿经肛门直肠内拖出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婴幼儿常见型先天性巨结肠症患儿60例,分为气管插管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组(A组)、喉罩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组(B组)和面罩吸氧下氯胺酮静脉麻醉联合骶管阻滞组(C组).观察3组患儿诱导前、切皮时、手术开始后20 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苏醒时间及术后不良反应.结果 B组各时点MAP、HR与诱导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术毕时MAP、HR较诱导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各时点MAP、HR较诱导前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儿各时点SpO2均为100%,苏醒时间较A、C组明显缩短(P<0.05),且苏醒期无不良反应.结论 喉罩通气下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对循环影响小,术后苏醒时间短、术后不良反应少,较气管内全麻和传统氯胺酮静脉麻醉效果更优,可以安全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症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全麻联合骶管阻滞用于小儿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麻醉的合理性。方法:选择择期于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A、B两组,A组用单纯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B组用舒芬太尼静脉复合全麻+骶管阻滞,各20例,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两组麻醉效果均良好,B组在麻醉过程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明显平稳,全麻及肌松药的用量明显少于A组,术后苏醒时间、拔管后的恶心、呕吐、烦躁等不良反应明显少于A组。两组间观测指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腹腔镜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麻醉采用舒芬太尼全麻联合骶管阻滞是一种较好的麻醉方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檀文好  韦有全  黄光俊 《广西医学》2011,33(11):1459-1461
目的 观察全身麻醉联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巨结肠症(HD)经肛门根治术中的麻醉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 40例施行经肛门改良Soave根治术的HD小儿,随机分为全麻联合骶管阻滞麻醉组20例(A组)和全身麻醉组20例(B组).比较两组麻醉效果、静脉麻醉药用量,记录麻醉诱导前、气管插管后3 min、骶管阻滞后3 min、骶...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Soave手术时舒芬太尼用于骶管阻滞的麻醉及镇痛效果.方法 40例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C组:0.8%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和舒芬太尼组(S组:0.8%利多卡因+0.25%罗哌卡因+舒芬太尼0.5μg/kg),气管插管后行单次骶管阻滞,异氟醚吸入维持.观察两组气管插管前(T0)、骶管阻滞后(T1)、扩张肛门(T2)、游离肠管(T3)及拔管后5 min(T,)患儿的心率(HR)和平均动脉压(MAP)变化,比较术中异氟醚维持值、肛门松驰程度及苏醒时间,术后2、4、8、16和24h镇痛、镇静评分及不良反应.结果 S组与C组比较:T2、T3、T4患儿HR、MAP低(P<0.05),术中异氟醚维持值低(P<0.05),苏醒时间短(P<0.05),术后2、4、8 h' Ramsay镇静评分高(P<0.05),FLACC镇痛评分各时点低(P<0.05).两组术后尿潴留、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差异.结论 舒芬太尼配伍利多卡因、罗哌卡因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Soave 手术,可提供良好的术中麻醉及手术后镇痛、镇静效果.  相似文献   

7.
许文军 《中外医疗》2010,29(36):37-38
目的观察喉罩浅全麻联合骶管阻滞在婴幼儿腹部以下手术应用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选择我院腹部以下手术患儿300例,随机分为A组进行喉罩联合骶管阻滞,B组为单纯全麻。对其血流动力学和氧饱和度的改变做比较分析。结果 2组体重、年龄和手术时间无显著差异。2组患儿术中呼吸道保持通畅,A、B组与麻醉前基础值相比SpO2显著上升(P〈0.01)。与A组相比,B组诱导后HR、MAP呈显著差异(P〈0.01)。术后至能睁眼,哭吵时间A组比较短,进腹探查时B组患儿牵拉反应明显。A组并发症比B组明显少而轻。结论喉罩联合骶管阻滞与气管插管全麻一样,同样能安全应用于婴幼儿腹部以下手术,且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骶管阻滞复合气管内麻醉应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症(HD)经肛门根治术的麻醉方法.方法:40例经肛门行改良SOAVE根治术的HD婴幼儿,随机分为骶管阻滞复合气管内麻醉组(A组)20例和单纯气管内麻醉组(B组)20例.两组术前30分钟均肌注阿托品0.02mg/kg、地西泮0.02mg/kg,A组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1mg/kg、氯胺酮2mg/kg,入睡后行骶管穿刺,注药观察5分钟无局麻药中毒及全脊麻征后行气管内复合全麻;B组单用气管内麻醉,诱导维持同A组.术中观察麻醉效果,连续监测HR、ECG、NBP、SpO2及PetCO2.结果:全部病例麻醉效果满意,各项生命体征在各时点表现平稳;B组SBP、DBP和HR手术开始和拔管时明显高于A组(P<0.05).结论:全麻复合骶管阻滞是经肛门行婴幼儿巨结肠根治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与全身麻醉+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后对麻醉复苏过程的影响.方法 选年龄3个月至1岁拟择期行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小儿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麻组(Ⅰ组,n=20),全麻+骶管阻滞组(Ⅱ组,n=20).Ⅰ组给予氯胺酮、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 Ⅱ组给予氯胺酮、芬太尼、异丙酚和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辅予0.5%利多卡因溶液行单次骶管阻滞.结果 两组麻醉效果均满意,生命体征平稳,术后躁动、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围术期平均体温Ⅰ组比Ⅱ组高,全麻用药量Ⅰ组比Ⅱ组多,术后清醒、拔管时间Ⅰ组明显短于Ⅱ组.结论 单纯全麻比全麻复合骶管阻滞麻醉用于小儿经肛门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有利于小儿术中保暖,更有利于术后复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连续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在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效果与安全性.方法 选择80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患儿,随机分为全麻插管组(A组)和连续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组(B组),每组40例,观察不同麻醉方法下小儿在切皮前、切皮时、气腹时、气腹后20 min、术毕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同时记录患儿麻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入PACU滞留的时间.结果 与切皮前相比,切皮时、气腹时、气腹后20 min的MAP和HR波动幅度A组较B组大(P<0.05),术后A组较B组在PACU滞留的时间长,麻醉并发症的发生率高,术后躁动发生明显增加(P<0.05).结论 连续骶管阻滞复合静脉麻醉用于腹腔镜下小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效果确切,术后恢复快而平稳,并发症的发生减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选择经腹腔镜行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组(S组)和基础+全麻组(K组),每组2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诱导、术中维持、麻醉苏醒各时期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不良反应,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诱导时间S组明显短于K组(P〈0.05);静脉穿刺时40例患儿均配合,S组无一例出现逃避、肢体运动,K组有1例患儿有肢体运动;K组8例患儿有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现象,S组无此现象;两组患儿术中镇痛均较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恢复期S组不良反应明显少于K组。结论:吸入七氟醚复合骶管阻滞有利于呼吸、循环的管理及术后苏醒,是一种安全有效、方便快捷的技术,是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较为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维库溴铵4~8μg/kg,静脉麻醉诱导,充分吸氧去氮后经口明视插入我院应用静脉复合气管插管全麻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手术,效果满意,安全可靠,现将手术麻醉处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全麻气管插管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做小儿腹部手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腹部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全麻气管插管组(C组30例)和全麻气管插管复合骶管阻滞组(F组30例)。观察两组患儿的各项情况。结果 C组HR、MAP在手术10分钟T1、停药5分钟T2、苏醒T3时高于F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瑞芬太尼、丙泊酚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麻气管插管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做小儿腹部手术,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无不良反应发生,安全可行,优于单纯全麻气管插管麻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经肛门与经腹Soave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创伤大小和治疗效果。方法:将2005年12月-2010年10月本院收治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并经手术治疗的35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分别行经肛门或经腹传统Soave巨结肠根治术,比较两组的创伤大小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A组在术中出血量、术后禁食时间、平均住院日、术后小肠结肠炎和术后肠粘连发生率等方面明显优于B组,两组在手术时间、吻合口瘘与狭窄方面的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经肛门Soave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在手术创伤、美观和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15.
沈娟  陈利娟  何文学  王宇 《四川医学》2008,29(5):564-565
目的 观察气管插管静吸复合麻醉和气管插管全麻复合骶管阻滞麻醉在婴幼儿经腹腔镜腹股沟疝内环结扎术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A组:气管插管静吸复舍麻醉,以咪唑安定、雏库溴铵、芬太尼、异丙酚诱导插管,术中以异氟醚吸入,异丙酚和瑞芬太尼持续泵入维持.B组:全麻插管后行骶管阻滞麻醉,骶管用药:0.8%~1%利多卡因4~6mg/kg,0.2%~0.25%布比卡因2mg/kg,用注射用水稀释,1.25ml/kg.术中检测MAP,HR,SpO2,PetCO2.结果 术中患儿镇静镇痛肌松完善,PetCO2改变不明显,术中及术后苏醒平稳.结论 B组术中镇静镇痛肌松完善,对呼吸循环抑制较轻微,术中其他静脉麻醉药用量较少(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术毕能尽早清醒拔出气管导管,苏醒平稳无明显并发症,且术后的延续性镇痛作用使苏醒期平稳便于术后的护理,优于第一种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喉罩通气加骶管阻滞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5年8月英德市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腹腔镜疝气手术患儿,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将患者随机分成3组(n=20)。A组:喉罩+骶管阻滞联合全麻;B组:气管导管+骶管阻滞联合全麻;C组:气管导管全麻。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3组患儿HR、MAP、Sp O2的值在气腹后各时间点均高于气腹前(P<0.05),但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和C组(P<0.05)。A组镇痛评分优于B、C组(P<0.05)。结论针对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采用喉罩通气加骶管阻滞麻醉,操作简单,诱导平稳,呼吸循环稳定,可显著缩短苏醒时间,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是一种安全有效的麻醉技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比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和单纯气管内全麻应用于甲状腺手术的麻醉效果.方法 40例行双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手术的全麻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采用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B组采用单纯气管内全麻,常规麻醉诱导插管,麻醉维持A组用瑞芬太尼0.05~0.15μg/(kg·min),B组用瑞芬太尼0.1~0.2μg/(kg·min),两组均持续静脉输注异丙酚,记录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和气管拔管时血压和心率的变化,术后睁眼和气管拔管时间,以及术后是否需要镇痛.结果 A组气管插管、切皮、麻醉维持时浅麻醉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P<0.05),B组术后需要镇痛的人数明显多于A组(P<0.01).结论 气管内全麻合并颈丛阻滞在甲状腺手术时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方面明显优于单纯气管内全麻,并可减轻术后疼痛.  相似文献   

18.
付晖  刘涌  王阿琳 《中外医疗》2014,(16):121-122
目的探讨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应用腹腔镜治疗的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采用全凭静脉麻醉联合骶管阻滞麻醉;观察组30例,采用吸入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麻醉。比较两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醉效果、麻醉持续时间及不良反应等。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T2时段,两组MAP及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T5时段,两组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总满意率分别为76.6%和9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间及不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联合骶管阻滞用于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是一种麻醉效果显著、麻醉速度较快、恢复迅速,且安全性较高的麻醉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骶麻复合插管全麻在行腹腔镜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选择40例行腹腔镜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患儿,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n=20)。观察组采用骶麻复合插管全麻,对照组采用插管全麻。记录全部病例术前(T1),CO2气腹后5min(T2)、10min(T3),CO2气腹放气后5min(T4),经肛门操作后5min(T5)的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气道峰压(PIP);每个病例的芬太尼、维库溴铵、异丙酚的平均用量;拔管时间平均值。结果两组患儿与术前T1比较T2、T3、T4、T5时点的HR、SBP、DBP、PIP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中HR、SBP、DBP、PIP波动较小,芬太尼、异丙酚、维库溴铵的用量明显小于对照组,术毕至苏醒拔管时间的平均值亦小于对照组。结论骶麻复合插管全麻可用于腹腔镜婴幼儿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在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中的可行性、安全性。方法:选择1~5岁在腹腔镜下行疝囊高位结扎手术ASAⅠ~Ⅱ级患儿4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20例,基础麻醉后行骶管阻滞麻醉,术中持续低流量鼻导管吸氧;B组20例,常规全麻诱导气管插管后静吸复合麻醉;术中持续监测HR、MAP、SpO2、PETCO2、术毕苏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气腹后HR、MAP、SpO2、PETCO2均高于气腹前(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苏醒时间明显优于B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A组稍高于B组,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骶管阻滞复合基础麻醉用于小儿腹腔镜疝气手术效果确切,可以满足手术的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