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自体骨粒植骨在老年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中的临床效果。方法:16例胸腰椎爆裂型骨折患者,平均年龄61.5岁,采用经椎弓根伤椎椎体内自体髂骨粒植骨同时采用后路短节段钉棒内固定系统复位固定。结果:术前、术后及随访时摄X线片及CT检查,随访平均11个月,植骨融合率为100%,未出现明显椎体高度再丢失,无1例发生内固定断裂、松动。结论:老年人胸腰椎爆裂型骨折经椎弓根伤椎自体骨植骨、短节段钉棒内固定后,可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前中柱的稳定性,促进伤椎骨愈合,防止术后椎体高度的再丢失和内固定器械的松动、断裂。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型骨折,在后路钉棒术中,于邻椎椎弓根钉牵引复位基础上,经伤椎椎弓根内置钉,并进行撬拨复位,观察对骨折复位效果。方法:自2006年2月~2010年10月,我们将83例患者分为2组:A组38例,采用后路短节段钉棒牵引复位。B组45例,采用后路短节段钉棒牵引复位+经伤椎椎弓根钉撬拨复位。术前、术后1周、术后12个月~15个月,测量侧位X片上伤椎Cobb角、前缘高度(前高)。分别计算伤椎前高压缩比,伤椎Cobb氏角丢失比;测量术前、复位固定后CT片上伤椎椎管中矢径,计算椎管侵占率。对所测数值进行比较分析,评估效果。结果:2组椎体前高压缩比、伤椎Cobb氏角丢失比、椎管平均侵占率术前比较差异无显著(P>0.5),术后1周、12个月后比较差异显著性(P<0.5)。结论:单节段胸腰椎压缩或爆裂型骨折,伤椎置入椎弓根钉,并对骨折进行撬拨复位,能更好的矫正伤椎前缘塌陷,使侵占椎管骨折块退出椎管,加强固定强度,提高了后路钉棒术对骨折的复位疗效。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减压、植骨治疗56例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术后刀口一期愈合。Cobb角由术前平均16.6°度矫正至术后平均2.6°;椎体前缘高度由术前平均54%恢复至术后平均98%。52例平均随访12(7~32)个月,椎体序列、伤椎高度、椎间隙及Cobb角恢复满意。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后路复位固定植骨,是治疗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崔文军  杨金峰  王道明 《吉林医学》2011,32(16):3294-3295
目的:观察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经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减压、植骨治疗20例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结果:20例随访6个月~2年,全部病例基本恢复了正常椎体序列、Cobb角及椎体高度。结论: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结合后路植骨融合,是治疗严重胸腰椎骨折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赵选尚 《吉林医学》2011,(5):962-963
目的:探讨和总结胸腰段椎体骨折应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脊柱后路正中切口,应用手法及椎弓根钉棒系统对伤椎复位、内固定并植骨融合,重建脊柱稳定性。结果:伤椎平均复位率在95%以上,脊柱损伤局部稳定性得以重建。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复位内固定并植骨治疗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具有手术操作简便,固定可靠,符合脊柱稳定的生物力学要求,是脊柱胸腰段椎体骨折非常好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后路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后路环椎管减压,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植骨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1996-2001年,环椎环椎管减压,结合具有钉杆角的椎弓根钉系统复位固定,并横突及小关节突间植骨或椎间植骨治疗128例病人,从伤椎椎体前后缘高度恢复,Cobb角矫正度及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评价疗效。结果:128例病人脊髓神经损害无加重,神经功能有不同程度恢复;伤椎高度恢复理想,Cobb角明显减少,植骨融合成功108例(占84.4%),术后部分病例出现伤椎复位度丢失现象。结论:后路环椎管减压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效果好,应重视植骨融合以获得良好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余雨  王娟 《海南医学》2010,21(6):29-30,37
目的探讨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重度骨折脱位的疗效。方法对18例胸腰段椎体Ⅵ-Ⅴ度骨折脱位的患者经后路行椎管减压、复位,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经椎间孔椎体间植骨治疗。Frankel分级:A级11例,B级7例。结果所有患者随访6个月-2年(平均10个月),骨折脱位椎体均获得完全复位,术后6个月椎间植骨均骨性融合,椎弓根螺钉无松动、脱落或断裂。术后6个月Frankel分级:A级10例,B级6例,C级2例。结论后路椎弓根钉棒系统治疗胸腰段椎体重度骨折脱位复位良好、固定牢固、融合率高,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胸腰椎爆裂骨折21例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胸腰椎爆裂骨折经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植骨治疗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 患椎后路全椎板切除减压,患椎相邻上下各一健康椎体经椎弓根植入椎弓根钉固定椎间植骨融合.评估手术前后椎体高度及脊髓损伤恢复情况.结果 椎体前缘高度、神经功能均较术前有恢复.结论 后路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椎骨折具有复位准确,固定牢靠,操作简单等优点,特别适合胸腰椎骨折后路减压和复位固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入路减压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行稚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腰段脊枉脊髓损伤的疗效。方法:后入路经伤椎弓根向伤椎椎体内植骨,同时行椎管环形或次环形减压、短节段或长节段椎弓根钉一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83例,其中59例获得随访。术前及随访时行X线和CT检查,测量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比较术后椎体高度的恢复程度,同时观察植骨融合情况。结果:全部病例均无植骨操作所致的神经血管损伤并发症,无感染。CT检查显示椎体内植骨块融合良好。结论:后路行椎管减压及内固定的同时,经伤椎椎弓根向椎体内植骨,能够恢复伤椎椎体高度,重建损伤阶段的前、中柱的稳定性,也能预防术后远期发生椎体塌陷。局部自体骨取材方便,较异体骨费用低廉,较取髂骨并发症少,有一定优越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无脊髓神经损伤伴有大骨块突入椎管的胸腰椎爆裂骨折后路间接减压与椎弓根固定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对42例无脊髓神经损伤伴有大骨块突入椎管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及后路间接减压术,未进行椎板切除,伤椎上下椎体与伤椎同时植钉进行撑开间接减压,术后随访观察伤椎椎体高度的恢复,节段后凸角的纠正,椎管内骨块复位情况以及有无神经损伤症状。结果 42例患者均获随访,术后平均随访30个月。间接减压患者伤椎前后缘高度分别是:术前53.8%、82.3%,术后91.7%、95.3%;节段后凸角分别是:术前27.1°,术后5.3°;椎管截面积术前平均51.2%,术后83.7%;术后各项指标与术前相比有差异(P<0.01)。患者术后随访均无迟发性神经损伤发生。结论对于椎管内骨块占位但无脊髓及神经损伤的胸腰椎爆裂骨折行后路间接减压椎弓根钉内固定可以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