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2.
目的 了解A、B、C、D、E、F等6试点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实施效果,并探讨影响城市医疗救助的因素.方法 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对1116名贫困市民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救助前后相比,市民就诊率、就诊次数、就医机构、患病采取的处理方式、应住院未住院5个方面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均医疗支出、两周家人患病次数、对救助政策知晓程度、门诊起付线高低、救助是否方便、家人健康状况是影响市民利用医疗救助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 尽快完善城市医疗救助制度,提高城市贫困人群卫生服务的可及性. 相似文献
3.
城市贫困人群获得医疗救助对医疗费用负担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当前的医疗救助政策是否能够减轻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负担,为调整医疗救助政策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入户调查,分析医疗救助对象的家庭费用情况、当年获得救助对象的费用情况、当年获得救助和未获得救助的被调查对象对医疗费用负担减轻评价和当年未获得救助原因等.结果 对贫困家庭实施医疗救助,可改变其由疾病所致的入不敷出的状况.获得和未获得医疗救助的人对医疗费用负担评价的比较也表明,实施医疗救助减轻了被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负担(X2=44.67,P=0.00).结论 医疗救助确实减轻了救助对象的医疗费用负担,但必须综合考虑救助病种范围、起付线、封顶线、救助比例等因素,合理确定医疗救助范围. 相似文献
4.
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需求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对城市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需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 在分层整群抽样的基础上,对6个典型试点城市共1116名救助对象进行了入户问卷调查.结果 影响医疗救助需求的主要因素有:家庭人均月收入水平、自觉健康状况、两周患病情况、对医疗救助的知晓情况以及当地医疗救助政策是否方便其利用等.结论 要进一步完善城市医疗救助政策,加大宣传力度,以提高贫困人群对医疗救助的利用,促进健康公平. 相似文献
5.
通过查阅国内外文献,综述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研究中应用到的统计学分析方法,找出分析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难点并指出应注意的问题,为类似相关课题的研究和系统分析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城市困难群体的健康状况和卫生服务可及性是衡量和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卫生政策和健康水平的重要内容。近些年来,我国一些地方对城市贫困人员进行医疗救助工作开始起步。1991年下半年国务院发出进一步加强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通知。1997年卫生部决定开展社区卫生服务,为卫生扶贫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与此同时,劳动社会保障部也实施了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目前正致力于为困难企业职工建立基本医疗保障。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实行对救助对象部分医疗费用减免政策,少数地方建立了城市医疗救助制度。 相似文献
7.
国内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研究表明,疾病是引发贫困的第二大原因,因病致贫、因贫致病、贫病交加的恶性循环不仅给贫困者的身心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打击,而且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对城市贫困人群进行医疗救助,已经成为稳定社会、防止因病致贫和返贫的重要措施之一。本文以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等关键词在维普期刊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检索到1999-2007年发表的相关文章30余篇,进而对此归纳、总结和评述,旨在为今后研究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提供借鉴参考的理论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试点城市不同贫困人群的疾病经济风险,为完善城市贫困人群医疗救助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利用多阶段抽样方法调查了1 116户城市贫困市民,对调查资料进行疾病家庭经济风险和特定人群疾病经济风险测量分析.结果 有240户家庭属于疾病经济高风险家庭:75岁以上的人群和月收入在200元以下的人群疾病经济风险度最高.结论 75岁以上的老人和月收入在200元以下的人群是城市医疗救助的重点对象.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完善我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建立面向全体城镇居民的医疗保障体系是实现全民医保、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文章以构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背景为出发点,对当前东北地区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时期健全完善城镇居民医疗保障体系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基于调查问卷原始资料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其中9项指标的代表性和适用性,以及technique for order preference by similarity to ideal solution(TOPSIS)法与秩和比(Rank sum ratio,RSR)法结合在城市医疗救助利用效果综合评价中的应用,为政府决策部门评价医疗救助利用的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6个城市1116户现况调查问卷的原始数据经过量化计算创建评价指标体系,并选取9个有代表性的指标,用TOPSIS法和RSR法结合进行综合评价。结果以6城市医疗救助利用累计频率所对应的概率单位值Probit为自变量,以相对接近程度系数Ci值为应变量求得的回归方程为:RSR=-1.263+0.301probit(r=0.891;t=3.922;P0.05),根据Ci值进行分档排序,经方差分析,3档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384;P0.05)。结论经综合评价分档排序B市为上等,A市和E市为中等,C市、D市和F市为下等。调查问卷原始资料创建评价指标可行适用,TOPSIS法和RSR法相结合使评价方法优势互补,评价结果更加准确、客观,为政府决策部门提供了简捷的评价依据,亦为类似调查资料的分析评价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医疗保险事业的逐步发展,国内一些发达城市正探索城市医疗救助制度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衔接的模式,广州市是先行城市之一.结合广州市的情况,比较其城镇医疗救助与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异同,分析两制度相结合的医疗救助模式的特点及成效,并针对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的思路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6城市低保对象对医疗救助的心理需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6城市低保对象对医疗救助的心理需求,为医疗救助模式的建立和改进提供合理的政策建议.方法 在分层抽样的基础上对1116名低保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其对医疗救助的期望情况.结果 低保对象最想了解的救助政策是救助的内容和救助的额度;理想的救助模式应该大小病兼顾;理想的门诊或住院救助模式是发放救助卡或医院垫付.结论 尚需进一步加强医疗救助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实施主动服务;在救助方案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特点,优先纳入最贫困的人群,解决其最迫切的疾病问题. 相似文献
16.
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7年国务院<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逐步试行门诊医疗费用统筹"以来,全国各地纷纷开始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缓解居民门诊就医负担.2009年7月24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又发布了<关于开展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的指导意见>,指出"根据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在重点保障参保居民住院和门诊大病医疗支出的基础上,逐步将门诊小病医疗费用纳入基金支付范围."文章描述了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建立的背景,从筹资、支付、结算等7个方面阐诉了如何构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制度,并提出了在构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城镇贫困居民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分析及将社区家庭病床纳入医疗救助体系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城镇社区人群卫生服务需要和利用的影响因素,卫生服务机构利用情况,以及医疗负担进行分析,旨在为各级卫生决策部门提供贫困居民医疗救助政策支持.方法: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问卷访谈,logistic回归和卡方检验.结果:影响两周患病的因素有家庭类型(P<0.05);影响慢性病患病率的因素有是否有医疗保障及家庭类型(P<0.05);在选择就诊机构上,困难居民到大医院的比例明显低于普通居民,困难居民及享受医疗救助的居民倾向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自付住院医疗费用的来源,有47.70%的困难居民需要依赖借贷或资助基金,这一比例远高于普通居民(14.80%)(χ^2=28.177,P<0.05).结论:困难人群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较高,利用却相对较低,迫切的需要一个良好的医疗救助体制的建立和实施,其实施过程需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家庭病床在医疗救助中的作用并规范家庭病床的管理.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