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皮下化疗泵硬膜外给药用于中晚期癌症疼痛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15例晚期癌痛患者采用皮下植入化疗泵连接硬膜外导管经硬膜外腔注药治疗。结果 15例患者全部1次注药后疼痛即明显缓解;第1次镇痛时间最长为12 h,最短时间为8 h。结论这种给药途径能使患者的疼痛得到充分的缓解,副作用少,是一种值得推广的给药方式。  相似文献   

2.
持续泵注与多次注药法用于硬膜外麻醉比较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微量泵持续输注法与分次注药法用于硬膜外麻醉的麻醉效果比较。方法:60例骨科下肢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微量泵持续输注组(A组)和常规分次注药组(B组),每组30例,硬膜外用药均为2%利多卡因先注入实验量3ml,观察5min,无全脊麻征象后,A组以0.13—0.15ml·kg^-1·h^-1速度持续输注药物至手术结束;B组10—12ml,2—3min内分次注完,术中未再追加药物。观察镇痛起效时间、麻醉平面、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BP、HR、SPO2和用药总量。结果:麻醉平面、镇痛效果、运动阻滞程度、SPO2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用药总量显著减少(P〈0.01)BP波动显著降低(P〈0.01)。结论:微量泵持续输注法与分次注药法用于硬膜外麻醉比较麻醉效果可靠,BP平稳,用药量少。  相似文献   

3.
时辰化疗是建立在时辰生物学和时辰药理学的基础上,根据人体24h内生物节律变化而选择不同给药时间进行的个体化治疗。以达到最佳化疗效果和最小毒副作用的目的。心理因素是影响癌症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社会因素在癌症患者治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医学界的重视。通过对186例癌症患者在时辰化疗过程中加强了心理护理,减少了患者紧张、焦虑、抑郁等负性情绪,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保证了化疗的顺利进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时辰化疗是建立在时辰生物学和时辰药物学的基础上,根据人体24 h内生物节律变化而选择不同给药时间进行的个体化治疗[1],以达到最佳化疗效果和最小毒副作用的目的。口腔炎是肿瘤患者化疗时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患者不能正常进食,严重影响了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我们采用预防为主及不同药物含漱的方法治疗口腔炎,并与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对比观察及应用分析,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收集了2003-05~2005-05间我科收治的经病理组织学证实为恶性肿瘤患者102例,其中,男性73例,女性29例,年龄13~76岁,平均57.7岁。其中,肺癌36…  相似文献   

5.
时辰化疗期间患者的膳食营养指导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时辰化疗是建立在时辰生物学和时辰药理学的基础上 ,根据人体 2 4h内生物节律变化而选择不同给药时间进行的个体化治疗[1] 。以达到最佳化疗效果和最小毒副作用的目的。近年来 ,对恶性肿瘤患者化疗中的营养问题已在临床上逐步引起重视。我科自 1999- 10开始临床应用时辰化疗方法 ,并根据时辰化疗的特殊性 ,制定指导患者在化疗期间合理进行营养及饮食调整方面具体措施及实施方法 ,其目的为保证化疗顺利进行 ,提高患者对化疗药物耐受性和改善生活质量。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本组收集了 1999- 10~ 2 0 0 3- 10间 ,我科收治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硬膜外持续泵注局麻药用于子宫全切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40例拟行子宫全切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持续泵入给药组(A组)和间断给药组(B组)。每组20例,硬膜外用药均为0.2%丁卡因+1.6%利多卡因。两组均在L2~3硬膜外穿刺成功并给予实验量后,A组(20例)硬膜外先予以1ml/min速度注入,10~15min后以0.15~0.17ml·kg-1·h-1速度持续输注药物至手术结束 B组(20例)初量注入10~15ml,间隔5~10min分次注完,每小时追加5~8ml。分别测定麻醉前及硬膜外给药后的血压(BP)、心率(HR)、SpO2、镇痛起效时间和用药总量 首次注药后至手术结束时针刺皮肤测阻滞平面,同时记录改良Bromage评分,术中肌松质量由手术者评定(手术者为同一组人),分为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结果A组血压波动显著降低,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皮肤阻滞平面、用药总量、Bromage评分和术中肌松情况及SpO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镇痛起效时间B组比A组短。结论硬膜外微泵持续泵入给药方法用于子宫全切术可以达到间断给药法同样的麻醉效果,血压、心率平稳,用药量少,是一种较为安全的给药方法。  相似文献   

7.
化疗泵在肿瘤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化疗药物对敏感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主要取决于药物浓度和有效的接触时间,因此设法使药物在肿瘤病灶局部尽可能地高浓度、长时间的存在,是提高局部治疗效果的关键。经皮下埋植化疗泵系统(SIPS)重复地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可大大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部分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肝癌治疗目前仍以手术切除为主。但在临床上有相当多的病人已是中晚期,失去手术切除的机会。近年来国内外开展肝动脉、门静脉注药泵皮下埋植注药治疗肝癌。为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开辟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我们从1992年5月起至1995年1月应用这一新技术、新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癌14例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性9例女性5例,年龄32~67岁。14例均为原发性肝癌,经手术及病理证实。14例AFP均阳性,最高2000μg/L。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均阳性。  相似文献   

9.
化疗药物对敏感肿瘤细胞的杀伤效果主要取决于药物浓度和有效的接触时间,因此设法使药物在肿瘤病灶局部尽可能地高浓度、长时间的存在,是提高局部治疗效果的关键.经皮下埋植化疗泵系统(SIPS)重复地进行化疗药物灌注,可大大提高局部的药物浓度,从而可以进一步提高部分肿瘤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
我们采用皮下埋植式给药装置,对73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术后区域化疗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63例,女10例,年龄27~76岁,平均52.4岁(27~39岁6例,40~49岁17例,50~59岁34例,60~69岁15例,70岁以上1例)。其中胃癌59例,Ⅱb期2例,Ⅲa期11例,Ⅲb期20例,Ⅳ期26例,伴肝转移5例,第3站淋巴转移19例,病变部位在贲门胃体部25例,胃窦部24例,全胃10例。结肠癌14例DukesB期2例,C1期4例,C2期6例,D期2例(其中病变位于回盲部及升结肠5例,横结肠1例,降结肠及乙状结肠8例),均无远处转移,73例病检均为腺癌。1.…  相似文献   

11.
探讨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的预防方法,将54例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32例)门静脉插管灌注化疗,B组(22例)外周静脉化疗。两组病人术前检查术中探查均未发现肝转移灶。结果显示,肝转移率A组为15.4%(5例),B组为36.4%(8例)。1、2、3年生存率A级分别为98%、83%、61%,B组为90%、68%、42%。提示门静脉置泵化疗对预防大肠癌根治术后肝转移有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药泵置入联合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治疗浸润性膀胱癌的有效方法。方法:对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并获随访的浸润性膀胱癌患者分为A、B两组,A组30例为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药泵置入后手术治疗组,B组30例为单纯手术治疗组,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复发率、病死率的差异,了解介入联合手术治疗的效应。结果:A组患者术前髂内动脉化疗栓塞后完全缓解率(CR)为16.7%(5/30),部分缓解率(PR)为70%(21/30),有效率(CR+PR)为86.7%。术后切除标本病理检查光镜下可见大片状癌细胞变性坏死,间质见炎细胞浸润。A组死亡4例(13.3%),B组死亡8例(26.7%)。A组复发6例(20%),B组复发14例(46.7%)。结论:髂内动脉化疗栓塞药泵置人后手术治疗浸润性膀胱癌,安全有效,能显著提高膀胱癌的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便携式注药泵在肝动脉灌注化疗(HAIC)中应用的安全性及对患者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选取符合标准的肝恶性肿瘤患者,按照入院单双日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使用便携式电子注药泵和传统悬挂式输液泵进行HAIC,观察其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Christenson标准改良法对术侧肢体出血情况评价,采用Kolcaba的舒适状况量表(GCQ)、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I)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入组70例患者,原发性肝癌42例,结直肠癌肝转移肿瘤28例。观察组50例,对照组20例,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HAIC。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导管断裂问题;术后穿刺点血肿形成各1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穿刺点出血3例(6.0%),对照组1例(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8例(16.0%)术后排便不畅,对照组8例(4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食欲减退9例(9/50,18.0%),对照组10例(10/20,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灌注化疗期间两组患者舒适状况(G...  相似文献   

14.
自1985年3月~1997年12月,我科为40例中晚期肝癌病人进行了129次超声引导下肿瘤局部穿刺注射化疗药物或无水酒精的治疗。部分病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发热、疼痛和胃肠道反应及呼吸道症状,由于采取了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保证了治疗的最佳效果。其中20例肿瘤缩小30%,24例生命延长1~4年。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男性32例,女性8例。年龄20~77岁,平均54岁。15例治疗中及治疗后出现可忍受的腹痛,9例出现低热,6  相似文献   

15.
葛杰 《武警医学》2007,18(6):436-436
颈肩腰腿痛是一组多见的临床症状,其病因复杂,发病率各家报道差异较大。我院驻地发病率较高,自1989年成立软伤科以来,诊治各种颈肩腰腿痛患者2万多例,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住院患者48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近年发病有增高趋势。该病多采用传统综合疗法治疗,本文通过观察在传统综合疗法基础上加用骶管注药,研究骶管注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次性静脉留置针或留置导管被广泛应用于化疗患者 ,既减少了反复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 ,又减轻了护士的工作量 ,但同时也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副反应。本文以乳癌患者为研究对象 ,对 4种不同留置导管或留置针在静脉炎反应、导管堵塞情况、留置时间等方面进行了观察与分析 ,旨在为肿瘤患者的化疗寻求一种安全、舒适的给药途径。1 临床资料1.1 对象1998年 1月至 2 0 0 2年 1月女性乳癌患者 12 9例 ,年龄在2 8~ 78岁 ,血管条件差 ,且需使用表阿霉素、长春瑞宾 (诺维本 )、多西紫杉醇 (泰索帝 )、5_氟尿嘧啶等化疗药物。1.2 方法4种置管方法分…  相似文献   

17.
皮下植入式微泵在肝癌化疗中的应用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皮下植入式输注泵于七十年代初开始应用于肝癌区域性化疗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此泵具有可控性,可重复地(间断或持续地)向肿瘤区释放化疗药,同时又不增加全身药物浓度,此外还可经泵作栓塞治疗。特别是最近应用的微泵更进一步显示了它在恶性肿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浮针结合椎管内注药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浮针结合椎管内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8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患者分为4组,I、Ⅱ、Ⅲ组各22例为治疗组,Ⅳ组22例为对照组。I组术后3d行椎管内注药;Ⅱ组术后3d行浮针治疗,1次/d,持续1w;Ⅲ组术后3d行浮针治疗,并行椎管内注药。观察各组术后3d和10dVAS评分。结果:治疗组I、Ⅱ、Ⅲ组术后3dVAS评分分别为2.6&#177;O.9、5.2&#177;1.1和2.5&#177;O.5,术后10dVAS评分分别为1.1&#177;O.4、1.2&#177;0.6和0.5&#177;O.3;对照组术后3d和10dVAS评分分别为6.9&#177;O.7和4.8&#177;1.1。疼痛程度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O.01)。结论:浮针结合椎管内注药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腰腿痛有很好疗效。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冠状动脉血供突然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发生缺血坏死.AMI是心血管内科的急危重症,因患者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常常需使用多种药物.微量泵具有使用方便、剂量准确、微量持续、给药均匀等特点,临床上常用于注射各类血管活性药、强心药、抗心律失常药等.运用微量泵注射进行治疗,能减轻护士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准确、安全、有效地配合医师的救治[1,2].我科于2008-01至2009-04共收治AMI患者85例,现就微量泵在AMI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99mTcMAA灌注显像在输注泵导管注入化疗中的价值李方周前李冬晶经皮下植入式输注泵导管注入动脉内化疗是选择性或区域性化疗的一种,具有化疗首过效应高,全身毒性小的优点。利用所植入的泵经导管输入99mTc大颗粒聚合人血清白蛋白(MAA)进行灌注显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