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缺氧诱导因子-1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一种由缺氧诱导细胞产生的调节细胞氧平衡和缺氧反应基因表达的核转录因子。缺氧条件下,细胞核产生HIF-1与靶基因结合,促进靶基因转录,引起一系列细胞对缺氧的反应,在促进糖酵解、促进血管生成、红细胞生成及调节血管舒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HIF-1的表达增加可能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调控糖酵解代谢,从而启动并持续炎症反应,上调转录因子Ets-1的表达,激活CXCL12/CXCR4通路,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相互作用及影响细胞凋亡等机制参与RA的发病。HIF-1为RA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缺氧诱导因子-1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氧诱导因子 1(HIF -1)是一种主要由缺氧诱导细胞产生的重要的转录因子。HIF- 1的表达水平与糖酵解、细胞周期阻滞、细胞生存与增殖、血管新生、血管舒缩、红细胞生成、肿瘤生长,转移以及肿瘤多药耐药等许多生命活动密切相关。HIF- 1通过调控凋亡相关基因的转录在促细胞凋亡和抗细胞凋亡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VEGF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VEGF基因的表达受多种细胞因子、瘤基因、抑瘤基因产物及缺氧等因素的调控。不同细胞因子诱导VEGF表达的信号通路与特定的转录因子有关 ,这些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位于VEGF启动子附近的区域 ;瘤基因和抑瘤基因产物对VEGF基因的表达调控作用是通过直接或间接作用于VEGF基因启动子来实现的 ,前者可激活VEGF启动子诱导VEGF基因表达 ,后者通过抑制VEGF启动子的活性使VEGF的表达水平下降 ;缺氧上调VEGF基因表达的作用与一种缺氧诱导的特异性的DNA结合蛋白—缺氧诱导因子 1(HIF 1 )有关。  相似文献   

4.
缺氧诱导因子-1 (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一种依赖于氧调控的转录因子,其在维持氧稳态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缺氧时,缺氧诱导因子-1可以稳定地表达,从而调控一系列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其诱导表达的基因与能量代谢、细胞生存与增殖、血管新生、红细胞生成、肿瘤生长以及肿瘤多药耐药等相关。许多心脏疾病都有不同程度的缺氧,机体可对其产生一定程度的代偿。HIF-1是在心肌缺氧中起代偿作用的重要因素,其机制可能涉及缺血缺氧时HIF-1能够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血红素氧合酶-1、内皮素-1和心房钠尿肽等基因的表达,从而发挥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低氧诱导因子-1(HIF-1)是普遍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细胞中的低氧应答词控因子,通过调控一系列与缺氧适应有关基因的表达以维持机体氧稳态。在低氧条件下,HIF—1表达上调并与靶基因结合,促进靶基因转录,引起一系列细胞对低氧的反应。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HIF-1表达增加,并通过促进滑膜血管生成、抑制细胞凋亡、调节糖酵解等途径调控RA的发生发展。基于抗HIF-1的靶向治疗可为RA开辟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6.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一种由缺氧诱导细胞产生的调节细胞氧平衡和缺氧反应基因表达的核转录因子。缺氧条件下,细胞核产生HIF-1与靶基因结合,促进靶基因转录,引起一系列细胞对缺氧的反应,在促进糖酵解、促进血管生成、红细胞生成及调节血管舒缩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类风湿关节炎(RA)中,HIF-1的表达增加可能通过上调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其受体表达调控糖酵解代谢,从而启动并持续炎症反应,上调转录因子Ets-1的表达,激活CXCL12/CXCR4通路,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相互作用及影响细胞凋亡等机制参与RA的发病。HIF-1为RA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TIF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表达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缺氧诱导因子(HIF)在脑弥漫性轴索损伤中表达的意义。方法 利用大鼠头颅瞬间侧向旋转模型造成弥漫性脑损伤,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HIF-1α的表达,并用TUNEL和免疫组化双重标记法,以及双酶免疫组化法,研究HIF-1α表达与神经细胞凋亡的关系。结果 弥漫性轴索损伤后,HIF-1α在丘脑,海马和基底核区神经细胞中呈高表达,并可诱发c-myc和Fas基因表达,启动神经细胞凋亡。结论 HIF-1α可能是参与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后神经细胞凋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氧消耗过多或供给不足造成的低氧分压状态,即缺氧,是一种常见的病理状态,尤其在一些炎症发生的细胞组织中。缺氧状态下,机体通过各种机制激活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HIF),HIF 入核后转录调控下游靶基因,使细胞适应缺氧应激。研究发现,HIF 在炎症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关于缺氧诱导因子HIF-α在固有免疫细胞参与的炎症相关疾病中的调控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低氧生理及病理过程中起作用的重要转录调控因子,由HIF-1α和HIF-1β两个亚单位组成。HIF-1调控的基因在能量代谢、红细胞生成、血管生成、血管扩张,细胞存活与凋亡中起一定作用。在大鼠缺血性脑损伤中,由于缺血时间和程度的不同,HIF-1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和诱导凋亡的双重作用。它可以通过诱导靶基因如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促红细胞生成素(EPO)、葡萄糖转移蛋白-1(GLU-1)及葡萄糖合成酶的生成对缺血后脑细胞产生保护作用。然而,在严重缺氧条件下,HIF可以通过与肿瘤抑制蛋白p53结合、诱导bcl-2家族中的凋亡前基因BNIP3和NIX的表达以及促进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的生成而诱导细胞凋亡。特异性激活促进存活的基因或者抑制HIF-1的表达都可能成为临床治疗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即早基因表达与惊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细胞外刺激能够诱导细胞内即早基因快速一过性表达,其表达产物包括转录因子和细胞因子(cytokine)。即早基因c-fos、c-jun和fos、jun相关基因的表达产物是转录因子AP-1的组成成分。一般认为即早基因参与偶联神经元的兴奋性和细胞的应答反应。本文综述了惊厥后神经元兴奋一转录偶联的有关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11.
人GM-CSF基因调控及其功能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hGM-CSF)在调节机体的重要功能中有重要作用,其基因表达受一系列正、负调控元件及多种转录因子的调控,它的5’侧翼区及3’侧翼区对其表达有重要作用。基因的表达水平受转录及转录后调控,且显示有组织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缺氧诱导因子-1在缺氧诱导环氧合酶-2基因表达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缺氧诱导因子-1在缺氧诱导环氧合酶-2基因表达中的作用同济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武汉430030)于江洲潘德顺金咸郝天玲王迪浔目前认为缺氧诱导因子-1(HIF-1)是细胞在感受缺氧刺激后缺氧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一个中心环节,本实验将合成的具有HIF-...  相似文献   

13.
真核基因的表达受到顺式作用元件和反式作用因子的调控。阴阳因子-1(YinYang-1,YY1)是一类新的反式作用因子的代表,它具有转录激活功能、转录阻遏功能,可作为一个起始子结合蛋白因子,同时它又是核基质结合蛋白,阴阳因子-1可与其他蛋白发生作用,其结合基序的多样性可能是其功能多样性的基础,据信,阴阳因子-1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4.
背景:缺氧可以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泌细胞因子,其机制可能是通过缺氧诱导因子1α起作用的。目的:观察缺氧诱导因子1αRNA干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缺氧诱导因子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贴壁法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3~5代细胞用于实验,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表面标志物CD34、CD44、CD90表达。将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四组:常氧对照组(无干预因素)、缺氧组(缺氧24h)、脂质体对照组(转染空载脂质体后缺氧24h)、RNA干扰组(转染脂质体介导的RNA干扰序列后缺氧24h)。RT-PCR法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缺氧诱导因子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清缺氧诱导因子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结论:同常氧对照组比较,缺氧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增高(P0.05);同脂质体对照组比较,RNA干扰组缺氧诱导因子1α、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基因及蛋白表达降低(P0.05)。证实了缺氧条件可以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表达增加,抑制缺氧诱导因子1α的表达可以使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α的表达减少,缺氧诱导因子1α很可能是干细胞移植细胞因子分泌的调控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体外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UG1)靶向Zeste同源物增强子2(EZH2)对缺氧心肌细胞的影响。方法:缺氧诱导HL-1细胞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构建沉默质粒(siTUG1)和阴性对照(siNC)并分别转染至HL-1细胞内,随机分成常氧(normoxia)组、低氧(hypoxia)组、hypoxia+siNC组和hypoxia+si-TUG1组。采用RT-qPCR检测lncRNA-TUG1在各模型组中的表达。通过CCK-8分析细胞活力。ELISA检测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症因子水平。RT-qPCR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转录调节基因和炎症因子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转录调节蛋白的表达。通过染色质沉淀(ChIP)检测lncRNA-TUG1、EZH2、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间的互作关系。结果:与normoxia组相比,hypoxia组和hypoxia+siNC组细胞的活力、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转录调节基因的表达均显著降低(P<0.05),而心肌损伤标志物和炎症因子水平均显著升高(P<...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生长因子和原癌基因在缺氧所致肺血管结构重建中的作用,我们选用Wistar大鼠,置于低压仓内模拟海拔5000米高度持续缺氧7天和14天。与平原对照组相比,缺氧7天时肺动脉血小板源生长因子A链(PDGF-A)基因表达水平略有升高,而后有下降趋势;缺氧14天时PDGF-B链3.5kbmRNA表达显著升高。点杂交结果显示:c-myc原癌基因正常时表达水平很低。Northernblot可见缺氧7天时有2.2kbmRNA转录,缺氧14天时其含量进一步增加为正常的6倍。结果表明,缺氧过程中,PDGF-A链和B链是顺序表达的,其表达水平与缺氧性肺血管结构重组过程有一定相关。PDGF的促增殖作用是通过c-myc基因产物实现的。  相似文献   

17.
缺氧诱导因子(HIF)是许多生物在缺氧条件下非常重要的一个转录调节因子,在缺氧耐受性产生中扮演关键角色。有必要建立一种相关缺氧模型,用于HIF和缺氧耐受性的研究。本实验旨在探讨水蚤作为一种动物模型在缺氧处理中的应用价值,通过建立水蚤缺氧预处理模型,发现两个时段的缺氧预处理可明显增加水蚤的缺氧耐受性,而其耐受性的产生与HIF相关。通过比较基因组学分析水蚤、果蝇和人类中HIF基因的同源性,发现水蚤适合作为模式动物用于人类缺氧损伤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NF-κB在人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与HBV X蛋白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核转录因子NF--κB在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乙型肝炎病毒(HBV )X蛋白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2例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核转录因子NF--κB及HBV X蛋白的表达;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法将HBV 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转染入人肝癌细胞系HCC-9204,检测肝癌细胞内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结果:52例人肝细胞肝癌组织均有核转录因子NF--κB的广泛表达,并且在11例HBV X蛋白阳性的肝癌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位于细胞胞质和胞核,而在41例HBV X蛋白阴性的肝癌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位于肝癌细胞的胞质。将HBV x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HBX转染 入人肝癌细胞系HCC-9204,并在稳定表达X蛋白 的肝癌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定位于其胞质和胞核,而未进行基因转染的亲体细胞,核转录因子NF--κB仅定位于细胞质,细胞核无核转录因子NF--κB的表达。结论:核转录因子NF--κB在人肝细胞肝癌组织中广泛表达,人肝细胞肝癌中存在着核转录因子NF--κB的异常激活,并且核转录因子NF--κB的异常激活与HBV X蛋白有关,X蛋白激活核转录因子NF--κB, 使其从细胞转位于细胞核,这可能在HBV相关的人原发性肝癌肝癌的发生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能T细胞IL-2产生的缺乏与转录因子AP-1和NF-kappaB的关系。方法:通过提取活化组和无能组T细胞的核蛋白,进行凝胶电泳迁移变动分析实验(EMSA),检测了转录因子AP-1和NF-kappaB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活化组相比,无能T细胞中AP-1不但表达水平下降,且出现组份缺失现象,转录因子NF-kappaB在无能T细胞中的表达则高于活化组,但均有三种复合物存在。结论:无能T细胞IL-2产生减少或缺乏可能与转录因子AP-1和NF-kappaB表达紊乱(减弱或增强)以及组份的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20.
肝癌细胞间隙连接蛋白Cx32,Cx43的流式细胞仪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胞间隙连接(gspjunction)基因是最近发现的另一类非突变型抑癌基因”’。通过该基因表达的蛋白产物一间隙连接蛋白(co。exin,Cx)所构成的间隙连接通道,进行相邻细胞间能量和信息的传递,在细胞生长、分化控制中起重要的作用“’。同时,CX表达的降低与多种肿店的形成及恶性程度相关”’。我们对其中CX32,Cx43与肝癌细胞发生的关系进行了研究。l材料和方法1.l细胞系人肝癌细胞系HHCC,SMMC-7721及正常人肝细胞系QZG,由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所提供。以含100ml/L热灭活胎牛血清(美国Gibco公司)、IXI0iii/L青霉素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