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体会:生娃前很佛系,生娃后很焦虑。面对教育焦虑,有的家庭蓄势扬帆,"狼爸""虎妈""鸡娃"成风;有的家庭转移注意力,降低期待,放弃攀比,佛系面对。身为爸爸妈妈的你们,是否正在经历着教育焦虑?面对教育焦虑,是选择"佛系养娃"还是加入"鸡娃大军"?又是通过什么方式来缓解这种焦虑?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作为家长,应该从小培养幼儿有爱心,爱父母、爱同伴、爱老师。在幼儿心中播下爱的种子,会对孩子的将来产生十分有益的影响。孩子从出生那一刻开始,就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在这个过程中,孩子的心灵开始被注入各种的情绪,如果积累正面的、积极的情绪比较多,孩子则会更阳光、乐观,自然更懂得爱自己,并学会爱别人。所以,作为父母,我们在教育孩子时应积极引导,让孩子学会表达爱,心里充满爱。  相似文献   

3.
随着电视剧《小舍得》的播放,"教育焦虑"被推向了高潮,大团圆的结局与现实家长的焦虑常态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内卷白热化的时代,孩子的教育被放在炙热的烤架上,焦虑的"糊味"已经让家长无所适从、甚至无法呼吸。  相似文献   

4.
正Q老师:您好!一篇《有一种奇特的生物叫别人家的孩子》的帖子曾经在微博、论坛里处处可见,虽然现在这篇热帖已悄然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别人家的孩子"依旧是我们的阴影。我是一名高中生,不管是老师还是父母,都会拿别的班的同学或者别人家的孩子跟我们比,比学习成绩、比学习习惯、比兴趣爱好,在这种比较下,只能让我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让人心烦,老师,您说,怎么样的比较才更合理呢?  相似文献   

5.
社会需要人才,人才必具备专业知识,但这些专业知识却不宜过早传授给孩子,教育孩子切忌"拔苗助长"。关于这一点,是我走过一段弯路后才明白的。像所有母亲一样,我也爱孩子。除了给孩子提供充足的衣食外,努力培养出成功的孩子也是我的心愿。我不希望看到孩子走一点弯路,所以,急不可耐地对她进行专业培养,然而结果却是拔苗助长。  相似文献   

6.
如何教育孩子是许多父母聚在一起常聊的话题。都说现在的孩子古灵精怪,不太好管,有的父母为了照顾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不惜放弃自己的高薪工作,专心做起“陪读家长”。但很多孩子似乎并不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他们用各种方式逃避父母的管制:上网,逃课,离家出走甚至自杀……于是,有人不禁要问:教育孩子究竟有没有规律可循?怎样培养孩子的责任心?如何才能让孩子生活得更加健康快乐?面对这一连串的问题,本期特意请几位心理专家,让他们谈谈自己的教子心得,可能并不能完全解答所有的疑问,但如果您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我们心里仍然感到很欣慰。  相似文献   

7.
说起父母在教育子女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中国人最爱使用的词就是“严父慈母”。这似乎给人以这样一种印象,母亲给予孩子更多的是爱,而父亲给予孩子更多的则是管教。推崇这种模式的人当然有其“根据”。有人说,在男性的性格特征中,理性的成分比较多,而在女性的性格特征中,感性的成分更占优势。女性心肠软,男性心肠硬,这似乎是人们的共识。 且不论这种说法是否绝对化,单说把一种教育模式贯穿于孩子成长的全过程,这种做法就不符合发展的原则。我们都知道,从幼儿园、小学、中学,直到大学,在教  相似文献   

8.
在现今社会里,亲子教育开始流行起“悬赏教育”。家长和孩子都盼望一个“双赢”的结果:一方拿到好成绩,面上有光;另一方获得金钱,笑逐颜开。但是,用金钱来鼓励孩子学习,这样的做法是对还是错?家庭、教育界都争论不休。于是,关于一场“悬赏教育”的辩论会上演了……  相似文献   

9.
刘卫 《心理与健康》2007,(10):42-43
在现代社会,孩子的教育问题成了许多家庭的"重中之重"。不少家长为了让孩子成龙成凤,或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事业,做孩子全天  相似文献   

10.
张园 《心理与健康》2008,(10):55-55
一些做父母的肯定有过这样的体验:自己对孩子苦口婆心的一番教育,有时竞抵不上孩子的同学或小朋友的一句话管用。难道孩子不懂得父母在为他们好?难道自己的孩子就那么“孺子不可教”?  相似文献   

11.
正"这么重,你端不了。""我们两人端。"父亲问靓妹:"怎么老是帮爷爷奶奶干活呢?""爷爷奶奶老了,我来照顾你们。"女儿也许还不完全明白"照顾"两字的含意,但孩子的言行举止着实让家人感到欣喜。女儿靓妹从两岁多开始,便有了帮大人做家务的意识。虽然很多事孩子做不好或不懂如何做,却常常对大  相似文献   

12.
正从我们呱呱坠地来到这个世界开始,我们就会被比较,总是有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压过我们一头。而家长也会努力地把自己的孩子塑造成"别人家的孩子"那样。只是,"别人家的孩子"真的就像我们想象得那般轻松、自信、幸福吗?  相似文献   

13.
<正>长期以来,由于教育格局发展的不均衡,一些学校的寄宿条件已满足不了部分寄宿学生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越来越多的寄宿家庭出于各种原因,家长愿意让几个孩子拼租或独租自住在校园附近的一些出租屋中,以期让孩子有更满意的生活环境,由此产生了"宿外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笔者任教的学校是一所县区级半寄宿制独立高中校,校内有许多来自城乡的宿外生,这些孩子同样处于"心理断乳期",由于家庭、学校、及社会的监管盲区,宿外生在学习生活及人际交往  相似文献   

14.
正球球(化名)是一名三岁半的小男孩,被妈妈强行带进咨询中心,原因是妈妈认为孩子有多动症,需要咨询师给予"治疗"。老师,我这孩子可能有多动症,您帮我看看。"很显然,球球妈非常焦虑,一进门就将孩子推向我,言语中带着慌乱和不知所措。"您好,请问您是怎么知道孩子有多动症的呢,是否去专业的医院进行过诊断?我们这里是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指导中心,负责校"  相似文献   

15.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生活在我们中间,虽然和你近在咫尺,却让人觉得就像星星一样遥远。他或者对你视而不见,一天到晚拿着玩具车的轮子转啊转,对别的都不感兴趣;或者踮着脚尖走路,就像没有适应地球的重力,又怕发出响声把自己惊醒;  相似文献   

16.
正懂事的孩子,一直都是让父母深感欣慰和骄傲的。现代社会出现越来越多的全职妈妈,她们全程陪伴和参与孩子的成长,有的父母甚至煞费苦心,努力把孩子调教成"乖乖女"、"绅士男"。他们凡事都喜欢让孩子听从自己的意愿,还美其名曰"都是为了你好"!  相似文献   

17.
正几乎每个学校都有那么几个让老师们头疼的"捣蛋鬼":他们面对标准化的学校纪律,不会乖乖顺从,往往是百般抗争;他们无视老师的权威,轻慢老师的教诲;他们欺凌弱小,把同学的心爱之物据为已有;他们在课上大喊大叫,丝毫不顾及他人的感受……作为老师,遇到这样的孩子,我们又该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相似文献   

18.
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消息,乌鲁木齐市20多个被学校和家长放弃的“坏孩子”自动照顾一个流浪儿童,这让家长在震撼之余开始重新认识自己的孩子,寻找新的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9.
母爱不宜缺乏温度 法国导演马克?奥斯本执导的动画电影《小王子》塑造了一位每天穿梭在钢筋水泥的光影之间的母亲形象,按照社会既定法则亦步亦趋,俨然一位职场成功人士.正因为如此,母亲没有将小女孩视作孩子,而是以成年人的标准要求她,让她也按照社会既定法则行事,其严苛程度堪比"虎妈". 一方面,母亲总是忙于工作,没有时间陪伴小女...  相似文献   

20.
随着国家“双减”政策的推出,课外辅导机构的数量、培训时间得到限制,同时要求提高校内教育的质量和秩序,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希望孩子们少一些课外辅导,能够快乐成长。这也意味着孩子的周末时间就腾出来了。然而,在这样的背景下,家长依然希望填满孩子的周末时间,尽可能让自己孩子多学点东西,于是有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很多兴趣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