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槲皮素对LPS延迟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效应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研究槲皮素对接受细菌脂多糖(LPS)刺激的中性粒细胞(PMN)自发性凋亡的影响,探讨槲皮素的抗炎作用机制。方法:以人外周血PMN为研究对象,选择光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对裂解的片段化DNA进行定量(二苯胺测定法)和定性(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槲皮素(1~100μmol/L)对PMN的自发性凋亡率并无影响,但却能部分恢复由LFS所延迟的PMN自发性凋亡进程。当槲皮素的浓度为40μmol/L时,其恢复作用达到最大。结论:槲皮素对LPS延迟PMN自发性凋亡的效应产生了抑制作用,减轻了因预激因子活化PMN而加重的炎症反应,部分揭示了槲皮素的抗炎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毒源性大肠杆菌(VETC)O-157产生的外毒素-VT2对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的影响,探索VET感染后并发的溶血性尿毒症(HUS)及相关疾病的发病机理。方法 运用形态学观察、流式细胞仪(FACS)技术和DNA分离技术进行研究。结果 在无VT2存在的情况下,经过24h体外培养,65%左右的中性粒细胞发生了凋亡,而浓度为10^-6M的VT2使其凋亡发生率降至20%左右。结论 VT2延长了中性粒细胞的功能性生命期限,使其胞浆内细胞毒性物质有更多的机会损伤肾小球血管内皮细胞,促进微血栓的形成,因而中性粒细胞可能参与了HUS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3.
探讨结核杆菌抗原(Mtb-Ag)对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的影响。取健康成人外周血分离中性粒细胞,加Mtb-Ag培养24 h,或用Mek抑制剂PD98059预处理30 min,Annexin V染色流式细胞术观察细胞凋亡;并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Mek活化情况。与中性粒细胞体外培养24 h后自发凋亡(55%±6%)相比,加入Mtb-Ag(1.125 mg/ml)后,中性粒细胞凋亡率(31%±3%)明显降低;并且Mtb-Ag可诱导Mek的激活;而PD98059(50μmol/L)预处理可阻断Mtb-Ag的抑制凋亡作用。Mtb-Ag对中性粒细胞自发凋亡有抑制作用,这一作用涉及Mek-Erk途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poptosis-associated speck-like protein,ASC)在ONO-AE-248所诱发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TUNEL法标记凋亡细胞,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细胞核形态以及DNA片段化发生的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药物刺激组(LPS延迟凋亡组、TNF-α促进凋亡组、ONO-AE-248刺激组以及自发性凋亡组)的ASC蛋白的表达差异性.结果:TUNEL法检测ONO-AE-248培养12小时后的中性粒细胞,未见TUNEL阳性细胞.Western blot结果显示ONO-AE-248刺激后中性粒细胞ASC蛋白的表达一直处于下调状态.结论:ONO-AE-248诱导人中性粒细胞死亡过程中细胞核DNA断裂方式明显不同于自发性凋亡组,核内染色体可能只发生DNA较大片段的断裂,而没有发生小片段化.ONO-AE-248引起的ASC表达的下调可能是这种新型细胞死亡方式区别于自发性凋亡的重要差异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离体培养的人中性粒细胞在被LPS激活的情况下,槲皮素对中性粒细胞产生IL-6的影响。方法 运用ELISA法检测槲皮素对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分泌IL-6的影响;运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槲皮素对LPS活化的中性粒细胞内IL-6的蛋白水平的影响;运用逆转录PCR(RT-PCR)技术检测槲皮素对LPS活化的中性粒细胞表达IL-6 mRNA的影响。结果 在无刺激的情况下中性粒细胞不产生IL-6,LPS(1μg/mL)以时间依赖性的方式诱导中性粒细胞表达IL-6 mRNA,合成并分泌IL-6,并在16h达到高峰。然而,预先用槲皮素(40μmol/L)处理中性粒细胞30min后,LPS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表达IL-6 mRNA,合成并分泌IL-6则受到了抑制。结论IL-6是炎症早期重要的促炎症因子。因此,槲皮素抑制LPS诱导中性粒细胞产生IL-6,提示槲皮素可能通过对炎症因子负性调控而发挥其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红霉素(EM)及其衍生物对人T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红霉素衍生物抗炎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用MTT法检测4种无抗菌活性的红霉素衍生物对人T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从中选出活性突出的化合物,利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方法观察其对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红霉素衍生物-Ⅰ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优于红霉素,其IC50值分别为(425.6±32.1)μmol/L和(606.3±35.4)μmol/L(P<0.01);红霉素衍生物-Ⅰ(3-30 mg/L)和红霉素 (30-100 mg/L)可诱导T淋巴细胞凋亡,与剂量呈正相关。红霉素衍生物-Ⅰ在100 mg/L时引起细胞死亡。结论:无抗菌活性的红霉素衍生物的抗炎活性与其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和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可能有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非凋亡非坏死性死亡中没有出现DNA小片段的分子机制,为进一步确立这种新型细胞死亡形式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体外新鲜分离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ONO—AE-248共同培养,TUNEL法结合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检测凋亡细胞并观察细胞核形态;Westernblotting检测caspase-3的活性;RT—PCR检测DNA断裂因子(DFF40)的表达水平。实验中同时设立空白组、LPS抑制凋亡组和TNF—α.促进凋亡组为对照。结果ONO—AE-248刺激培养的中性粒细胞经TUNEL法检测未见阳性细胞,细胞核染色密度较低,边界不清,分叶不明显,核形较大;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ONO—AE-248对caspase一3前体裂解无显著影响;RT—PCR结果显示ONO—AE-248诱导了DFF40表达明显下调。结论ONO-AE-248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死亡过程中细胞核DNA断裂方式明显不同于自发性凋亡,DFF40表达下调可能是其没有出现DNA小片段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对胰腺癌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机制.方法:MTT法检测细胞活性确定给药浓度.对照组、淫羊藿苷12.5、25、50μmol/L组BxPC-3细胞用终浓度含有Icariin 0、12.5、25、50μmol/L培养基培养;顺铂10μmol/L组BxPC-3细胞用终浓度含有顺铂10μmol/L培养基培养;m...  相似文献   

9.
中性粒细胞凋亡的线粒体死亡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性粒细胞是血细胞中寿命最短的终末分化细胞,在炎症反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免疫防御系统的第一道防线。与其它的血细胞和组织细胞在凋亡的发生机制上有所不同,中性粒细胞从分化成熟开始,就启动它的自发性凋亡程序。中性粒细胞自发性凋亡涉及到许多复杂的生化过程,线粒体是细胞的一种重要的细胞器,也是真核生物能量代谢的中心、凋亡中心,其在中性粒细胞凋亡信号传导和病理生理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调节作用。因此,对线粒体途径的调控机制进行研究是非常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从微生物代谢产物中分离和纯化Aurora—B激酶抑制剂并检测其抗肿瘤活性。方法以野生型酵母菌Y300和ipZl-321温度敏感型突变株为模式菌跟踪活性组分;从阳性放线菌107A-01038发酵产物中分离纯化活性化合物并进行结构鉴定;体外酶学实验验证阳性化合物对Aurora—B激酶的抑制活性;MTT法检测阳性化合物对肿瘤细胞增殖的抑制活性;AnnexinV-FITC/PI双染法检测活性化合物对肿瘤细胞早期凋亡的诱导作用。结果从阳性放线菌107A-01038发酵产物中得到活性化合物酒渣碱甲酯(flazinmethylester),酒渣碱甲酯对咖11.321突变株具有特异性抑制作用,其在野生型酵母菌株Y300和突变株ipl1—321的Ic50分别为48μmol/L和24μmol/L;体外酶学实验证实其对Aurora—B激酶具有抑制作用,其IC50为10μmol/L(ATP=50gmol/L):酒渣碱甲酯对HepG2、A549、Hela肿瘤细胞均具有杀伤活性,IC50分别为13、11和10μmol/L。并能够诱导Hela细胞发生早期凋亡。结论得到-个微生物来源的具有抗肿瘤活性的Aurora—B激酶抑制剂-酒渣碱甲酯。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