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P53基因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生长的影响。方法以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SACC-LM、ACC-2、ACC-M和NACC为实验对象,将载有人野生型P53cDNA的重组腺病毒(Ad5CMV-P53)感染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观察Ad5CMV-P53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5种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转染Ad5CMV-P53病毒后,均可以诱导其发生凋亡,使细胞系生长受到明显的抑制。结论Ad5CMV-P53介导的野生型P53基因,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小白菊内酯(Par)对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的增殖抑制作用,并阐明其相关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5.0、7.5、15.0、30.0、40.0和80.0 mg·L-1)Par作用于体外培养的SACC-83细胞系,同时设空白对照组;MTT比色法观察Par对SACC-83细胞系的生长抑制情况;流式细胞...  相似文献   

3.
转化生长因子α(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α,TGFα)是由50个氨基酸组成,分子量为6 KD的多肽生长因子,它与细胞的转化及癌瘤细胞的恶性生长关系密切。在人、鼠等多种癌瘤组织及转化细胞的培养液中均有TGFα的存在。但对于涎腺常见的恶性肿瘤——涎腺腺样囊性癌中TGFα却未见报道。为了探讨涎腺腺样囊性癌与TGFα的关系,并进一步确定我国首次建立的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83细胞株的生物学特性,本实验应用放射免疫方法和斑点杂交技术对SACC-83细胞的TGF_α表达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蛋白激酶CK2-α′在腺样囊性癌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检测蛋白激酶CK2-α′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分布特征,探讨蛋白激酶CK2-α′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关系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荧光技术对蛋白激酶CK2-α′在同一来源不同转移能力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SACC-83)及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细胞(SACC-LM)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蛋白激酶CK2-α′在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及涎腺腺样囊性癌肺转移细胞中都存在高表达,并且细胞核中的表达都高于在细胞质中的表达.结论 蛋白激酶CK2-α′的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的肺转移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应用人涎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建立了人涎腺腺样囊性癌的细胞集落,所采用的实验方法为双层软琼脂培养法,所形成的集落数目稳定,形态清晰,为深入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提供了模型。  相似文献   

6.
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蓉 《海南医学》2003,14(10):17-18
目的 分析涎腺腺样囊性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166例涎腺腺样囊性癌行临床资料总结和HE组织学观察。结果 本组腺样囊性癌占涎腺上皮性肿瘤的11.5%,占涎腺癌的27.0%;男性略多于女性;中年以上好发;发生于小涎腺者多于大涎腺,以腭部为最常见;腺样型103例,管状型42例,实性型2l例;Ⅰ级17例,Ⅱ级128例,Ⅲ级2l例。结论 需与基底细胞腺癌、涎腺导管癌、多形性低度恶性腺癌、上皮-肌上皮癌鉴别诊断;浸润性极强是其显著特点,手术治疗以局部大块切除为主要原则。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紫杉醇对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的抑制增殖作用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为化疗与生物治疗联合应用治疗腺样囊性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和对照组原代培养鼠肺成纤维细胞根据不同药物浓度分为9组,药物作用72 h。3H-TDR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改变;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L929细胞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低于SACC-83细胞(P<0.05)。结论:TNF-α联合紫杉醇对SACC-8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诱导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联合紫杉醇对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的抑制增殖作用、作用机制以及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为化疗与生物治疗联合应用治疗腺样囊性癌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人腺样囊性癌细胞系SACC-83和对照组原代培养鼠肺成纤维细胞根据不同药物浓度分为9组,药物作用72 h。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周期改变;观察凋亡细胞形态变化。结果联合用药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单独用药组(P<0.05)。L929细胞各组的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低于SACC-83细胞(P<0.05)。结论TNF-α联合紫杉醇对SACC-83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以及诱导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腺样囊性癌是头颈部较少见的肿瘤,大涎腺样囊性癌以腮腺、颌下腺多见,小黏液腺腺样囊性癌以腭部多见,上颌窦、气管较少见,咽鼓管口腺样囊性癌更为少见,未曾见报道。我院于2005年4月1日收住咽鼓管口腺样囊性癌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克隆涎腺腺样囊性癌转移相关的基因。方法:应用mRNA抑制性消减杂交技术,研究涎腺腺样囊性癌高、低转移细胞系基因表达上的差异。结果:以高转移细胞ACC-M为测试子,低转移细胞ACC-2为驱赶子,获得高表达的基因序列有7个,均为已知序列同源基因。其中XAGE-1b基因为肿瘤睾丸抗原家族中的一个重要基因。结论:与ACC-2相比ACC-M中部分基因的高表达与涎腺腺样囊性癌高转移特性的获得有关,此结果为进一步探索腺样囊性癌肿瘤转移分子机理以及肿瘤转移控制和基因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青蒿琥酯对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系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ART)对人腭部小涎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体外增殖抑制和诱导凋亡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经不同浓度ART处理体外NACC细胞株后,噻唑蓝法、克隆形成实验检测ART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在倒置显微镜及电镜下观察细胞形态学的改变;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RT对细胞迁移能力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ART对NACC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结果 (1)ART对体外NACC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P<0.05),这种作用呈明显的时间、剂量依赖性(P<0.05),24 h、48 h、72 h ART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13.09、74.80、35.61μg/ml;(2)ART处理后的NACC细胞出现形态和结构的改变;(3)ART可以明显地抑制NACC细胞的迁移(P<0.05);(4)不同浓度ART均能促进NACC细胞凋亡,随着ART浓度的增加,NACC细胞凋亡率逐渐升高(P<0.05);(5)低浓度ART可将细胞阻滞在G1期,当浓度达到50.0μg/ml时,ART可将细胞阻滞于G2期。结论 ART对人腺样囊性癌NACC细胞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能调整细胞周期,诱导其凋亡。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端粒酶在涎腺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为早期诊断和开展涎腺肿瘤的基因治疗奠定实验基础。方法 :用PCR TRAP法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及银染色法分析PCR产物 ,对人体涎腺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 M和 2 0例涎腺肿瘤组织的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 ,并与自身正常涎腺组织相对照。结果 :腺样囊性癌细胞株ACC M的端粒酶活性为阳性 ,相对端粒酶活性为 82 % ,涎腺恶性肿瘤端粒酶活性阳性率最高 (14/ 15 ) ,瘤旁组织次之 (4/ 2 0 ) ,正常对照及良性肿瘤组织最低 (2 / 2 5 )。其相对端粒酶活性 ,涎腺鳞癌端粒酶活性值最高 (87% ) ,涎腺恶性肿瘤明显高于自身正常对照和瘤旁组织以及良性肿瘤 (P <0 .0 1) ,而瘤旁组织也高于相邻的正常组织 (P <0 .0 5 )。结论 :端粒酶可作为涎腺恶性肿瘤诊断的分子指标 ,也可作为阻断恶性转化形成的靶分子  相似文献   

14.
通过改良方法建立人口腔癌细胞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癌细胞系是非常困难的工作,通常需要经过多次失败才能成功,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传统建立癌细胞系方法的改进以探讨一种容易建立癌细胞系的方法。方法:将获取的癌瘤标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按传统的方法直接培养,另一部分首先将肿瘤标本接种在裸小鼠皮下形成皮下移植瘤,当移植瘤直径达到1cm时,取出肿瘤再在裸小鼠体内连续传代,从第3代开始将移植瘤的一部分做细胞培养。结果:按传统方法培养没有获得所需要的癌细胞,经过裸小鼠传代后的肿瘤组织再做培养很容易获得第1代肿瘤细胞,并且培养周期较短。利用这种方法我们成功地建立了一株舌癌细胞系TSCCa。结论:经过裸小鼠体内连续传代后的肿瘤组织较其原肿瘤组织容易建立癌细胞系。  相似文献   

15.
目的:为了对小鼠H22肝癌细胞中高表达膜蛋白进行初步的分析并探索其与肿瘤细胞恶性行为的相关关系。方法:分别培养并裂解小鼠正常旰细胞及H22肝癌细胞株,采用疏水性裂解液分步提取膜蛋白,双向电泳分离。ImageMaster 2D Platinum软件对电泳图谱进行对比分析,选择在H22细胞中典型的高表达膜蛋白并采用MALDI-TOF—MS进行鉴定。结果:从H22细胞中提取的膜蛋白约60%表现为高表达。8个典型的在H22细胞中高表达的膜蛋白被鉴定为紧联蛋白ZO-2、HMG—CoA还原酶、囊泡蛋白分选相关蛋白52、分选和装配结构组分50、巨噬细胞清道夫受体Ⅰ/Ⅱ型、硫酸酯酶修饰因子2、PKC和CKU底物蛋白3和C90rf135蛋白。结论:H22肝癌细胞中大多数膜蛋白表现为高表达。从已鉴定的膜蛋白推测,H22细胞功能改蛮可能涉及细胞迁移、膜融合、信号转导、基因表达调摔及能量代谢等.这种改变可能与肿瘤细胞的恶性行为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建立兔色素性脉络膜黑素瘤动物模型的方法.方法4种黑素瘤细胞株(B16F10,RPMI 1846,IIB,OCM1)种植于206只大白兔眼中以建立脉络膜黑素瘤,其中172只动物注射环孢菌素A(Cyclosporine)进行免疫抑制,34只作为对照.肿瘤碎片(或细胞悬液)经巩膜种植于兔眼脉络膜下腔,用间接眼底镜、超声和眼底照像进行观察.结果4种黑素瘤细胞株中,B16F10和RPMI 1846生长较快,典型肿瘤生长3~4mm需2~3w,OCM1和IIB生长缓慢.肿瘤生长的位置和形状与种植的肿瘤碎片或细胞悬液有密切关系.结论采用B16F10细胞株以肿瘤碎片种植建立的兔色素性脉络膜黑素瘤模型,其肿瘤形状和生长速度有利于临床对眼黑素瘤新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颅咽管瘤(Craniopharyngioma,CP)的细胞体系,观察、研究并评估其生物学特点,为在细胞水平研究颅咽管瘤提供实验资料和理论基础。方法利用特殊培养基对人颅咽管瘤细胞体外原代培养,并进行传代培养,建立肿瘤细胞系,同时观察、检测细胞系的生物学特点。结果通过消化法并采用特殊的培养基可以成功进行颅咽管瘤细胞的原代培养,通过特殊的培养条件可以使细胞得到纯化并传代培养。原代颅咽管瘤细胞呈多角形,光镜下呈典型的铺路石样表现,胞浆丰富,并可进行传代培养,最多可达8代,免疫细胞化学检测显示角蛋白7阳性。肿瘤细胞生长曲线提示细胞生长稳定,倍增时间约为3天左右。结论利用CP患者的新鲜肿瘤组织,采用酶消化法并用特殊的培养基进行培养,可以成功地进行颅咽管瘤细胞的原代培养并可在特殊条件下进行传代培养。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利用鸡胚尿囊膜建立人移植瘤模型并观察其生物学行为和组织学形态已有报道。但是,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因此,通过改良的方法,获得简单,快捷,可重复的动物模型。方法将人胶质瘤SWO-38细胞滴加到鸡胚尿囊膜上,观察影响鸡胚的存活和成瘤的可能因素、移植瘤的生长特性和形态学特征。结果利用改良的方法成功建立胶质瘤鸡胚尿囊膜的模型;肿瘤组织能够诱导血管生成,镜下形态符合恶性胶质瘤的形态学特征。结论该模型简单,快捷,易于建立。便于观察肿瘤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可用于抗肿瘤的药物筛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腺样囊性癌(ACC)肿瘤细胞来源的外泌体对自身肿瘤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ACC细胞株SACC- 83,采用超滤管浓缩与试剂盒提取相结合的方法从SACC-83的培养上清中提取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及蛋白免疫印迹法对所 提取的外泌体进行鉴定;将SACC-83来源的外泌体用荧光染料PKH67标记后与其分泌细胞共培养,采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 镜(LSCM)观察SACC-83对于自身来源的外泌体的摄取情况;采用MTT细胞增殖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及Western blot 法检测 SACC-83经自身外泌体作用后,其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情况以及ERK/P-ERK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透射电镜及Western blot 的检测结果显示,SACC-83培养上清中所提取到的微囊泡直径为30~100 nm,且外泌体蛋白标记物CD9、CD63和TSG101的表 达为阳性;携带PKH67荧光标记的外泌体可被SACC-83摄取。MTT及细胞划痕实验结果示SACC-83来源的外泌体可促进自 身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结果显示P-ERK的表达上调,ImageJ软件行蛋白条带灰度值分析并统计显示实验组与对 照组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SACC-83来源的外泌体可被自身肿瘤细胞摄取,并可显著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能 力,上调P-ERK的表达。该结果提示ACC可能通过外泌体途径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且ERK的活化以及MAPK/ERK信 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是其促细胞增殖的潜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 T N F)及其与阿霉素( A D M )共同作用对骨肉瘤 O S 732及耐药模型 R O S 732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应用阿霉素诱导建立 R O S 732,用 M T T 法测定 T N F 及其与 A D M 共同作用下 O S 732及 R O S 732细胞的存活率( C S R)。结果: R O S 732细胞表现出明显耐药,对 A D M 耐药倍数达30以上,且耐药表型 P 170蛋白、 G S T、 T O P O Ⅱ呈强阳性表达。 T H F 单独作用,无论是 O S 732还是 R O S 732细胞,在100 k U/m l内 C S R 均在100% , T N F 与 A D M 共同作用后的 C S R 明显低于 A D M 单独作用组,在 R O S 732细胞更明显( P< 0005)。结论:单独应用 T N F在100 k U/m l内对骨肉瘤细胞活性无影响,而与 A D M 联合应用则明显增加 A D M 的抗肿瘤效应,在耐药细胞中表现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