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并对根除效果进行分析,以降低Hp感染率。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9月在该院收治住院的消化性溃疡患者80例,将其中4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40例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Hp感染率,并在实施相应的常规治疗后对比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Hp阳性率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实施治疗后观察组Hp根除率为62.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9.5%;观察组Hp根除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Hp感染率高,在治疗后Hp根治效果不佳;因此,临床上应该根据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制定有效的治疗方案,减少对患者造成的伤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胃镜下的胃肠的病变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行胃镜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213例,根据是否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感染,分为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组(DM+Hp,96例)及单纯2型糖尿病组(DM,117例)。分析两组患者的胃镜下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球炎、慢性胃炎及胃肠息肉检出率情况,并比较两组不同消化性溃疡构成比、溃疡大小、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及糖尿病病程差别。结果 DM+Hp组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球炎、糜烂性胃炎及胃肠息肉检出率高于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慢性胃炎总体检出率均为100.00%,慢性浅表性胃炎及慢性萎缩性胃炎检出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M组胃溃疡检出比例高于DM+H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十二指肠溃疡及复合型溃疡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直径1.0 cm消化性溃疡比例DM+Hp组高于DM组(P0.05)。DM+HP组HbA1c高于DM组,但两组在糖尿病病程及合并疾病、口服阿司匹林比例上无差别(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消化性溃疡、反流性食管炎、十二指肠炎及糜烂性胃炎检出率高,且消化性溃疡面积较大。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患者血糖控制更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消化性溃疡的难治因素并观察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中的影响及作用。方法选取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45例设为观察组,并随机选择非糖尿病的消化性溃疡患者45例作为对照组。分析2组溃疡愈合率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阴转率。对45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有针对性的采取护理干预措施后,观察结果。结果观察组溃疡治愈率、Hp感染率及转阴率均差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到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多数以餐后上腹饱胀、胃溃疡多发、溃疡面大为主要的临床表现,在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仅1例因溃疡加重转入外科治疗,余44例均病情好转出院。结论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与单纯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溃疡愈合率和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及阴转率相比较,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各项数据均低于非糖尿病患者,在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后,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仅1例因溃疡加重转入外科治疗,余44例均病情好转出院,本研究证明了护理干预对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的治疗及康复具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明确其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确诊的112例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为观察组,同时选择肝硬化未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123例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与对照组进行幽门螺杆菌(Hp)检测及肝功能分级(Child分级),行胃镜检查了解两组静脉曲张的情况,分析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与Hp感染、Child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观察组Hp感染率67.9%,对照组Hp感染率72.4%,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A级合并消化性溃疡23例,B级合并消化性溃疡28例,C级合并消化性溃疡61例,两两组间比较,C级与A级、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无静脉曲张的合并消化性溃疡19例,轻度静脉曲张的合并消化性溃疡20例,中度静脉曲张的合并消化性溃疡29例,3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重度静脉曲张的合并消化性溃疡44例,与前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可能不是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主要病因,而肝硬化合并消化性溃疡的发生与肝功能分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消化性溃疡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案。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期间在该院住院部消化内科治疗的3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接受治疗的3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消化性溃疡的部位与大小,并对治疗后的疗效及Hp根除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3.33%、60.00%(P0.05);且对照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Hp根除率(80.00%),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消化性溃疡出血合并糖尿病患者,应适当延长治疗的时间,以提高临床疗效,更好的达到幽门螺杆菌根除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2型糖尿病对消化性溃疡出血的影响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4月收治的60例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合并23例糖尿病(糖尿病组),37例无糖尿病(非糖尿病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糖尿病组和非糖尿病组的平均年龄、经胃镜检查溃疡直径以及一周内再出血率对比(P0.05);两组的入院后最低血红蛋白值和死亡率对比(P0.05)。结论与未合并糖尿病的消化性溃疡出血患者相比,合并2型糖尿病的消化性溃疡患者具有平均年龄大、起病隐匿、再次出血率高以及溃疡面大的特点,需要临床医师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老年非甾体抗炎药(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323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临床完整资料,据患者发生消化性溃疡前10 d是否服用NSAIDs分为NSAIDs组(n=122)、非NSAIDs组(n=201)。设计一般情况调查表,仔细查阅患者病历资料,详细记录两组基线资料、症状、胃镜检查特点及NSAIDs患者用药情况,分析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临床特征及影响老年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发生的相关因素。结果NSAIDs组年龄、心脑血管例数均明显高于非NSAIDs组,腹痛发生率明显低于非NSAIDs组,无临床症状比例明显高于非NSAID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AIDs组溃疡多发于胃部,非NSAIDs组胃溃疡多发于十二指肠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AIDs组多发病灶占比高,非NSAIDs组单发病灶占比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SAIDs组122例患者服用阿司匹林74例,服用消炎药10例,止痛药38例,服用不同非甾体抗炎药患者胃镜下溃疡形态、大小、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多项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均可能是诱发NSAIDs相关性消化性溃疡发生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老年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发病年龄高于非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且多合并心脑血管疾病,多发于胃部,而胃溃疡中多累及胃窦位置,无显著临床症状,胃镜检查下溃疡多发占比高,服用不同种类NSAIDs药物在溃疡大小、形态等方面无显著差异,年龄、心脑血管疾病及Hp感染均是老年NSAIDs相关消化性溃疡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借鉴。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6月—2015年1月所收治的97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组,另在该院消化内科选取97例同时期单纯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恶心反酸、上腹疼痛、腹胀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次数及频率、溃疡部位、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发生率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恶心反酸、上腹疼痛、腹胀情况、溃疡面积及幽门螺杆菌感染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较单纯消化性溃疡面积更大,出血风险及H.pylori感染发生率更高,治疗难道更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特点,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帮助。方法选取该院在2013年5—9月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35例作为实验组,并且选取同期治疗的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患者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溃疡的位置。结果实验组患者容易发生复合型溃疡,对照组患者多发生十二指肠溃疡,两组患者均有恶心、反酸、呕吐等症状,实验组患者在食欲下降方面和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在患病部位和症状反应等都与非糖尿病消化性溃疡有着差别,在诊断时需要注意区别,从而保证诊断的准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四联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收治的180例幽门螺杆菌阳性感染的消化性溃疡患者,伴有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观察组,非2型糖尿病患者9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都给予四联疗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有效率、HP消除率及消除HP与2型糖尿病之间的关联。结果观察组溃疡愈合率为78.9%,低于对照组的98.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HP消除率为64.4%,低于对照组的9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b Alc在6.0%以下的,HP根除率为74.1%;6.0%~8.5%以上,HP根除率为65.0%;9.0%以上,根除率为24.2%。Hb Alc越高HP越难消除。结论观察组,四联疗法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HP阳性消化性溃疡,溃疡的愈合率及HP的根除率都比对照组非2型糖尿病患者低。因此,临床上主治医师应根据2型糖尿病特点及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疾病特点给予综合考虑后再定制合理的治疗方式,以便提高治疗的有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部队新兵消化性溃疡的发病特点。方法 对65例新兵消化性溃疡胃镜检查、治疗观察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全部病例用药1周临床症状缓解,疗程6周复查胃镜:显效59例,好转6例,无效0例。Hp根除率达91%。结论 训练季节,应激状态及Hp感染与新兵消化性溃疡患病率高存在密切关系;新兵消化性溃疡发病急,症状重,愈合快,Hp根除率高,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与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为2007-2008年来我院消化科就诊并且经过胃镜确诊的患者人群。分为A、B两组,A组31例,均为消化性溃疡(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B组28例,均为浅表性胃炎或正常人群,均经胃镜检查确诊。A、B两组人群在给予胃镜检查的同时取胃、十二指肠黏膜组织,置于Hp指示剂中以诊断是否感染Hp。结果A组Hp阳性25例,感染率80.6%,B组Hp阳性9例,感染率为32.1%,A、B两组Hp感染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患者感染Hp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从而提出Hp感染是消化性溃疡产生的重要致病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黄连素辅助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110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通过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其分为2组,实验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接受黄连素辅助治疗,对照组55例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接受奥美拉唑、阿司匹林等药物治疗,对比2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经不同治疗方法治疗的效果,即溃疡愈合情况、Hp根除率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实验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100.00%)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Hp根治率为98.18%,对照组患者Hp根治率为94.55%,2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根治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共计存在5.45%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主要不良反应为便秘、纳差,对照组共计存在20.00%的患者出现不良反应,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口腔金属味、恶心、头晕,实验组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黄连素辅助治疗,可以有效促进患者溃疡面的愈合,提高Hp根除率,同时可以降低患者药物治疗的不良反应,对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幽门螺旋杆菌型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十分有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兰索拉唑加量治疗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体会。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分别使用兰索拉唑加量和常规剂量治疗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资料进行分析讨论。结果两组在治愈率、总有效率、症状消除时间、Hp根除率和复发率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兰索拉唑加量治疗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起效快、疗效佳、不良反应小、复发率低,具有更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比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为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回顾式分析的方法,通过比较分析病例资料分析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临床特征比较分析,腹痛、腹胀和无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溃疡部位方面,糖尿病患者胃溃疡发病水平高于非糖尿病组,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水平低于非糖尿病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溃疡大小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疾病转归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并发症发生情况只有贫血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更容易出现腹胀、腹痛。胃溃疡的患病水平增加,贫血情况增加,应该加强在这些方面的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16.
背景:对于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是否优于胶体果胶铋胶囊,目前尚无相关的临床研究。目的:比较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与胶体果胶铋胶囊对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4月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门诊初治的126例Hp阳性的消化性溃疡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标准三联方案以及胶体果胶铋胶囊+标准三联方案,评估比较临床症状缓解情况、内镜下溃疡愈合情况以及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胃溃疡(84.6%对55.6%)、十二指肠溃疡(84.8%对62.1%)2周末症状消失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4周末症状消失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的溃疡治疗总有效率(98.2%对84.0%)、总体Hp的PP根除率(89.5%对72.7%)和ITT根除率(81.0%对63.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胶体果胶铋干混悬剂治疗Hp阳性消化性溃疡的疗效优于胶体果胶铋胶囊。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进行分析研究。方法从2017年8月—2018年8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糖尿病合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选取符合该次研究条件的48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该院进行治疗的单纯消化性溃疡患者中,选取48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的各项症状和体征,治疗效果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的胃溃疡、复合溃疡的发生率和Hp感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溃疡直径大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腹胀、食欲减退等症状的发生率较高,而对照组腹痛反酸和嗳气等症状发生率较高。结论糖尿病患者容易发生溃疡,应对糖尿病患者合并消化性溃疡加强重视,给予有效的胃镜检查,尽早掌握患者的溃疡情况,给予针对性的治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研究老年糖尿病患者并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方法选择该院收治的200例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及200例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收治时间为2013年1月—2015年1月,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对照组,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为实验组,对两组老年患者的资料进行分析统计,观察两组老年患者临床特点、HP感染情况及溃疡部位。结果对照组老年消化性溃疡患者与实验组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之间对比的临床特点、HP感染情况及溃疡部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糖尿病并消化性溃疡患者HP感染现象较为多见,溃疡直径较大,且复合溃疡及胃溃疡发生情况较为常见。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的临床症状特点,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帮助。方法研究对象为2013年6月—2016年6月收入的60例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并选用同期60例非糖尿病的消化性溃疡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溃疡位置与幽门螺杆菌(HP)根除率。结果观察组在十二指肠溃疡溃疡上显著比对照组发生率少(χ~2=16.433,P0.05),在胃溃疡上显著比对照组发生率高(χ~2=19.037,P0.05),在复合型溃疡上,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90,P0.05);观察组在上腹疼痛上显著比对照组少(χ~2=14.807,P0.05),在食欲减退上显著较多(χ~2=9.850,P0.05),在恶心呕吐、消瘦上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56、0.126,P0.05);且感染率(51.67%)与对照组(56.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04,P0.05),但在根除率上(51.61%)显著比对照组(67.65%)低(χ~2=5.344,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易在胃部出现溃疡,且临床症状主要以食欲减退为主,PH根治率较低,临床应根据此点展开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20.
背景:根除幽门螺杆菌(Hp)是治疗多种胃病的一个重要环节。然而,随着Hp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不断升高,传统三联、四联根除疗法的有效率不断下降。目的:探讨四联疗法联合黄芪颗粒根除Hp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395例经胃镜诊断为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并经快速尿素酶试验证实Hp感染的患者,其中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组185例,消化性溃疡组210例,将两种疾病的患者再分别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给予四联疗法+黄芪颗粒,对照组给予四联疗法,疗程均为14 d。治疗结束后4周复查13C-尿素呼气试验以评估根除疗效。结果:358例(90.6%)患者按方案完成治疗。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组中,试验组PP根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ITT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化性溃疡组中,试验组PP和ITT根除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消化性溃疡组的PP和ITT根除率显著高于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组(P0.01)。试验组中,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组与消化性溃疡组的PP和ITT根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组与消化性溃疡组间以及对照组与试验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联疗法联合黄芪颗粒能有效提高慢性胃炎伴消化不良患者的Hp根除率,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