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多年以来,主动脉瓣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被认为是主动脉根部瘤的标准治疗方法。随着人们对主动脉瓣置换术后并发症危害性认识的增加,和对主动脉瓣根部解剖及生理特点认识的深入,保留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置换技术有了较大发展。我们主要介绍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病因和分类、主动脉瓣保留技术及临床结果。  相似文献   

2.
许多疾病,如高血压、先天性主动脉窦瘤、主动脉退行性变、主动脉夹层、马方综合征等可出现主动脉根部扩张,尽管其瓣膜本身未存在或只有轻微病变,最后均可导致主动脉瓣膜反流。对于瓣膜和瓣环本身无或只有轻微病变者,按照传统的手术观点和方式,大多采用带瓣人工血管移植术(Bentall术或Cabrol术),但带瓣人工血管置换改变了正常的生理结构及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使用保留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2001年2月至2010年9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对60例主动脉根部瘤患者行保留主动脉瓣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其中男44例,女16例;年龄9~64(37.2±13.0)岁。主动脉夹层15例,升主动脉瘤10例,马方综合征25例,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2例。行主动脉根部重建术53例,主动脉瓣瓣叶再植术7例。比较术前、术后心功能及主动脉瓣反流程度等指标。结果全组中无手术死亡和严重并发症发生,呼吸机使用时间中位数为13(2~1 110)h,住ICU时间1~18(2.7±2.5)d。术后复查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瓣反流程度均明显减轻,仅3例为中大量反流,其余无反流或微少量反流。术后随访2~122(61.5±35.9)个月,随访56例,失访4例,随访期间死亡9例,生存率83.9%(47/56)。2例因主动脉瓣反流分别于术后13个月和14个月再次入院行主动脉瓣置换术。47例患者心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心功能Ⅰ级35例(74.4%),Ⅱ级8例(17.0%)。免于主动脉瓣中重度反流40例(85.1%)。结论保留瓣叶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瘤的远期疗效满意,瓣膜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主动脉根部CT血管造影(CTA)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并与二维超声数据对比,评价两者与术中外科测量数据的相关程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8月期间,在我院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53例主动脉瓣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38例、女15例,年龄10~77(42.9±18.3)岁。收集术前经胸二维超声和主动脉根部CTA对主动脉根部测量的数据,包括主动脉瓣环(AVA)、主动脉窦(Sinus)、窦管交界(STJ)。通过与术中实际测量的数据比较,做一致性分析。结果术前心脏超声AVA测量值和术前CT AVA测量值与术中AVA测量值均呈正相关(P<0.001)。与术前心脏超声AVA测量值相比[相关系数(ρ)=0.74,均方误差(MSE)=12.78],术前CT AVA测量值保持了较高准确性,以及与术中AVA测量值的一致性(ρ=0.95,MSE=2.72)。在与术中AVA测量值的相关系数方面,术前CT高于经胸二维超声(P<0.001)。结论和经胸二维超声相比,主动脉根部CTA应用于主动脉瓣成形的术前评估数据,与外科术中实际测量的数据具有更高的一致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5.
应用同种动脉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告5例采用同种动脉(HAV)治疗5例主动脉根部病变(主动脉瓣狭窄1例,关闭不全4例)。男3例,女2例;年龄13~47岁。病因为细菌性心内膜炎2例(包括先天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型1例),Marfan综合征2例,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1例。术中采用同种主动脉全根置换3例(Bentall手术),其中1例用HAV上的二尖瓣前叶加宽主动脉瓣环(Manouguian手术),余2例用自体肺动脉移置主动脉根部,另取同种肺动脉做原位移置(Ross手术)。结果死亡1冽,4例存活,且无并发症发生。术后超声心动图提示主动脉根部良好,无主动脉瓣反流。随访2.5~3.5年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脏术后再次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的病因、手术操作及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2月至2019年12月30例心脏手术后于我院行再次主动脉根部置换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50.4±12.7)岁.再次手术时间间隔(8.0±8.5)年,再次手术原因包括:主动脉窦部扩张及升主动脉瘤1...  相似文献   

7.
1992~1993年,为8例复杂的主动脉瓣下狭窄再次手术病人施行扩展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手术方法采用室间隔切开,补片加宽左室流出道,用自体带瓣肺动脉置换主动脉,同种异体主动脉或肺动脉替代病人肺动脉。术中平均心肌温度10℃,平均主动脉阻断时间115分钟,心脏复跳后均为窦性心律,术后经过平稳,无近期发病率和死亡率。对于复杂的主动脉瓣下狭窄特别是管状狭窄和(或)瓣环小的病人,该术式的疗效要优于经典的主动脉根部置换术。但对自体肺动脉瓣瓣膜的保护和再血管化应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保留主动脉瓣的根部再植(reimplantation)技术在治疗主动脉瓣二叶式畸形(bicuspid aortic valve,BAV)合并主动脉根部瘤患者中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1年5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采用reimplantation技术修复主动脉根部[直径45~63(52.68±5.55)mm]25例BA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3例,年龄15~65(50.00±13.10)岁,体表面积(1.79±0.23)m2。结果 术中确认BAV病理分型:0型3例,Ⅰ型22例。瓣叶修复采用瓣叶中央折叠12例,融合嵴关闭缝合2例。术后瓣叶对合高度(0.78±0.15)cm,有效高度(1.27±0.19)cm。术中主动脉瓣最大流速(1.65±0.42)m/s,主动脉瓣平均压差(5.46±3.05)mm Hg,主动脉瓣环直径(21.32±0.95)mm。体外循环时间(225.84±35.3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189.60±26.51)min。住院时间(11.64±3.07)d,ICU停留时间(2.64±0.99)d,机械通气时间(1.48...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应用带主动脉瓣(机械瓣或生物瓣)的人工血管替换病变主动脉及主动脉瓣并重新移植冠状动脉开口(BENTAL手术)是治疗升主动脉及主动脉根部动脉瘤的标准术式,但其存在与人工瓣相关的问题。1992年David和Feindel提出了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修复术(DAVID手术)治疗升主动脉瘤和主动脉根部扩张。我们于2002年10月至2003年10月在法国冈城大学医疗中心研修期间参加了12例DAVID-Ⅰ式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主动脉根部外科解剖及其与毗邻结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量主动脉根部不同高度的口径大小,并观察主动脉窦与邻近结构的关系。方法:用30例正常成人甲醛固定心脏标本,测量主动脉根部不同高度的口径和主动脉瓣的大小,观察主动脉窦与邻近结构的关系。结果:(1)主动脉窦中部(Sinus)>主动脉窦管结合部上1cm(STJ1)>主动脉窦管结合处(STJ0)>主动脉瓣环基底(Base)。经方差分析检验,P<0.05,说明主动脉根部4个高度口径大小的差别具统计学意义。(2)主动脉瓣的瓣高、瓣附着缘长和瓣游离缘长的测量结果显示。(3)二尖瓣前瓣中轴线与主动脉窦的关系显示,二尖瓣前瓣中轴线86.6%位于左冠状动脉窦与无冠状动脉窦之间。(4)右心房主动脉隆凸与主动脉窦的关系显示,右心房主动脉隆凸由无冠状动脉窦形成者占73.3%,由无冠状动脉窦和右冠状动脉窦共同形成者占26.7%。(5)左、右肺动脉瓣交界点与主动脉窦的关系显示,左、右肺动脉瓣交界点对向左、右冠状动脉窦之间者占80%。结论:测量结果有助于心外科手术的开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David Ⅰ术式治疗主动脉根部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 2005年8月至2011年5月,采用David Ⅰ手术治疗24例主动脉根部病变导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患者.男21例,女3例;年龄24 ~ 69岁,平均(47.0±12.3)岁.主动脉夹层13例,主动脉根部瘤7例,马方综合征2例,单纯主动脉瓣环扩张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例.术前心功能Ⅰ级20例,Ⅱ级3例,Ⅲ级1例;主动脉瓣反流中度13例,重度11例.David Ⅰ手术采用直人工血管9例,带Valsalva窦人工血管15例.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6例,主动脉弓置换11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二尖瓣成形+三尖瓣成形1例.1例术中食管超声提示主动脉瓣大量反流,瓣叶脱垂,即刻决定使用带瓣人工血管行Bentall手术.术后观察患者心功能和主动脉瓣反流情况.结果 围术期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第9天死于感染性休克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和术后第22天死于肺部感染;近期死亡1例,术后第54天死于肺部感染.本组体外循环(235.9±58.5) min,主动脉阻断(182.7±35.8) min.术后1周超声心动图复查,主动脉瓣无反流11例,轻度反流11例,轻至中度反流1例;所有患者心功能均为Ⅰ级.术后20例(不包括3例死亡和1例行Bentall术者)随访3~74个月.主动脉瓣无反流3例;轻度反流15例,其中3例半年后再次复查提示主动脉瓣无反流;中度反流2例,其中1例3个月后复查提示反流转为轻度,1例采用直人工血管的马方综合征患者术后55个月复查提示反流转为重度.结论 保留主动脉瓣的主动脉根部再植入术(David Ⅰ术式)是治疗主动脉瓣叶及瓣环结构大致正常的主动脉根部病变引起的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同时应用带Valsalva窦血管能提供更稳定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严重主动脉瓣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治疗的临床经验,探讨其手术适应证和手术方法,以期提高外科治疗效果。方法1995年9月~2008年6月间手术治疗11例严重主动脉瓣或人工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其中活动期6例,静止期5例;术前动脉血细菌培养阳性6例。术前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均有不同程度的主动脉瓣反流或瓣周漏,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VESD)6.0±0.7cm,其中≥5.5cm 7例;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47.8%±11.2%,其中≤509/8例。手术均在彻底清创后应用人工带瓣管道(9例)或同种带瓣管道(2例)行主动脉根部置换术,同期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4例,二尖瓣环缩术3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1例。结果术后心脏骤停死亡1例。发生Ⅲ°房室传导阻滞1例,后期植入永久性起搏器。术后随访10例,随访时间3个月~13.2年,术后32d因感染性心内膜炎复发死亡1例;其余患者均无感染复发和晚期死亡。结论当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主动脉根部或窦部瘤、感染累及主动脉窦壁或冠状动脉开口处、瓣环严重毁损或彻底清创后瓣环缺损广泛时,宜置换主动脉根部。手术的关键是彻底清创和防止根部出血。尽管手术较复杂,但局部清创彻底,有利于提高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 3种应用低温保存的同种异体带瓣管道行主动脉根部重建术式的近期和远期效果。 方法 85例主动脉瓣膜疾病患者采用同种异体带瓣管道行主动脉根部重建 ,其中 Freehand手术 16例 ,Miniroot手术 4 4例 ,Total aortic root手术 2 5例。 结果  3种术式患者灌注时间、主动脉阻断时间、呼吸机辅助时间和住 ICU时间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 (P>0 .0 5 ) ;随访 38.9± 13.2个月 ,Miniroot手术患者主动脉瓣膜中度反流发生率低于其他 2种术式 (P<0 .0 5 )。 结论 用同种异体带瓣管道行主动脉根部重建术治疗主动脉瓣膜疾病 ,3种手术方式均有效 ,其中Miniroot手术术后瓣膜反流的发生率低于其它 2种术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Mini-root手术技术在主动脉根部大血管手术中的近中期临床随访结果。方法 2008年3月至2012年9月青岛市市立医院心外科对31例主动脉根部病变患者行Mini-root手术治疗,其中男22例、女9例,年龄28~71(47.2±21.3)岁。术前诊断为急性主动脉夹层(Standford A型)15例,马方综合征13例,其中合并主动脉夹层8例,二瓣化畸形合并升主动脉夹层3例。术后随访6~50(31±11)个月。将13例单纯Mini-root手术(Mini-root手术组)与同期进行的8例Bentall手术(Bentall手术组)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31例Mini-root手术患者中,住院期间死亡3例,其中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合并多脏器衰竭1例,降主动脉瘤破裂1例,大面积脑梗死1例;术后急性肾功能不全行血液透析治疗3例;术后再次手术3例;持续血液透析治疗1例。对照研究结果提示Mini-root手术组的体外循环时间[(108.5±20.8)min vs.(138.5±19.0)min]、术后24 h输血量[(661.6±135.0)ml vs.(1381.2±517.5)ml]均显著低于Bentall手术组(P0.05)。结论 Mini-root技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减少输血量,对于手术治疗的主动脉根部病变有满意的临床效果,与Bentall手术相比该手术技术在围手术期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双瓣膜置换术中细小主动脉根部的扩大成形(附7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道一种双瓣膜置换术中扩大细小主动脉根部的手术方法和结果。方法7例双瓣膜置换术中细小主动脉根部(瓣环直径17~20mm)者,将斜行的主动脉切口经左、无冠窦交界呈倒“Y”形向二尖瓣前叶切开,切除二尖瓣叶时保留3~5mm宽的前瓣叶组织,补片扩大主动脉瓣瓣环后植入人工瓣膜。结果7例扩大主动脉瓣环直径4~7mm,主动脉瓣和二尖瓣分别植入21~23mm和25~27mm人工机械瓣。无手术死亡,1例二次开胸止血。随访1~26个月,病人心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对双瓣膜置换术中的细小主动脉根部,Manouguian法不能有效扩大主动脉瓣环时,该术式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替代方法。  相似文献   

16.
自 1990年 3月到 2 0 0 0年 12月 ,我院对 11例马方综合征(Marfan syndrome)患者进行了手术治疗 ,现将手术过程中对出血的处理经验进行总结。1 临床资料与方法本组 11例 ,男 9例 ,女 2例 ;年龄 2 1~ 45岁 ,平均年龄2 9.3± 5 .5岁。经胸部 X线片、心脏超声心动图或造影检查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总结非特异性主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瓣病变初次和再次手术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00年1月至2011年6月手术治疗34例非特异性主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患者,其中23例主动脉炎,11例白塞病.初次手术行Bentall术18例,主动脉瓣置换术(AVR) 16例.16例AVR者14例术后并发严重瓣周漏再次手术,其中根部置换术10例,人工带瓣管道8例,同种带瓣管道2例;非原位AVR术后4例.结果 初次手术行Bentall术者18例,随访4个月~11年,均长期生存,无根部假性瘤.再次手术14例均生存,出院.1例行同种带瓣管道置换术患者术后14个月因根部假性瘤破裂死亡.结论 非特异性主动脉炎合并主动脉瓣病变患者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漏诊率极高.初次手术应采用根部置换术,再次手术十分困难,根部置换术可取得比较好的疗效,非原位AVR术操作简单、术中止血容易,术后疗效可靠,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术后再发主动脉疾病的外科治疗,提高对主动脉瓣术后继发主动脉病变防治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8月至2012年5月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术后再发主动脉病变患者27例的临床资料,男20例、女7例,年龄28~69(50±10)岁。继发主动脉病变包括Standford A型主动脉夹层13例(急性夹层4例,慢性夹层9例),升主动脉瘤6例,主动脉根部瘤8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治疗,主动脉根部置换7例,升主动脉+全主动脉弓置换+象鼻支架植入术6例,主动脉根部置换+全主动脉弓置换+支架象鼻手术6例,升主动脉置换8例。对所有出院患者进行门诊复查和电话随访。结果再次手术间隔时间6~110(57±32)个月,术后早期无死亡,再次手术体外循环时间50~274(143±65)min,住院时间13~27(19±11)d。术后早期并发症包括肾功能不全4例,神经功能障碍3例(无轻瘫或截瘫发生),肺部并发症4例,肠道并发症2例。术后随访率81.5%,随访时间4~118(43.5±32.2)个月,随访期间4例死亡,3年生存率为85.1%。结论对因风湿性主动脉瓣疾病行主动脉瓣手术的患者,若同期合并主动脉病变,需积极处理;即使未合并主动脉病变,也应严格随访,定期复查,减少术后主动脉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计算流体力学在主动脉根部重建手术前后血流动力学评价中的应用思路.方法 纳入我院1例主动脉瓣重度狭窄患者,男,58岁.以增强CT的影像学资料为原始数据,利用专业软件对该患者手术前后及理想状态下的主动脉进行三维模型重建以及流体力学仿真.结果 三维重建模型可直观呈现出瓣膜钙化分布、升主动脉扩张等术前解剖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报道应用无支架全主动脉根部生物瓣膜进行全主动脉根部置换术(Bio-Bentall手术)的早、中期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01年11月到2009年3月病例,317例接受Bio-Bentall手术,男196例,女121例;年龄17 ~ 94岁,平均(70.3±10.2)岁,大于75岁的患者97例.均应用MedtronicFreestyle无支架全主动脉根部生物瓣膜进行全主动脉根部置换.203例患者仅行全主动脉根部置换或者主动脉根部置换加升主动脉置换(ARR),114例同期行其他手术(ARR+),其中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82例,主动脉弓置换术36例,二尖瓣成形术11例.结果 ARR手术(190±57) min,主动脉阻断( 88±27) min.ARR+手术(282±93) min,主动脉阻断(110 -32) min.手术死亡25例,占7.9%.ARR者死亡11例,占5.4%;住ICU(4.9 ±8.1)天,住院(9.8±8.1)天.ARR组3例紧急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术后超声心动图显示跨瓣膜压力阶差低,尤其行间断单纯缝合(非褥式缝合)者压差更小.结论 Bio-Bentall手术保留了猪主动脉根部的完整性,不增加围术期和远期病死率,尤其适合小主动脉根部的老年主动脉瓣膜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