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芳  赵芳  马立燕  吕菁 《宁夏医学杂志》2004,26(12):786-788
目的 为探讨各种类型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方法,明确其临床特点与CT的关系。方法 对176例经CT证实有颅内出血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76例患儿中缺氧所致123例(72.6%),产伤21例(11.9%),新生儿出血症22例(12.5%),早产儿10例。患儿有意识障碍者156例(88.6%),惊厥98例(55.68%),肌张力改变113例(64.2%),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104例(59%),贫血16例。CT示:SAH121例。占68.75%,为NICH最常见类型;SDH17例,IPH13例,IVH5例,混合性出血20例。结论 根据临床表现考虑NICH者应做头颅CT或头颅B超检查。Cr是确诊的最佳手段,能正确显示出血部位、范围、程度及区分各种类型,头颅B超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IVH、IPH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比分析超声与CT对于新生儿颅内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确诊为颅内出血的新生儿127例,所有患儿均行头颅超声及 CT 检查。结果127例颅内出血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8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36例,脑实质出血5例,硬膜下出血4例。127例颅内出血患儿超声诊断88例,CT 诊断55例,超声的检出率(69.29%)高于 CT 的检出率(43.31%),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诊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时超声的准确性高于 CT,但在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时 CT 优于超声。结论超声、CT 诊断新生儿期不同部位的颅内出血准确性不同,由于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所占比例最高,超声在诊断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时准确性高,可作为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3.
新生儿脑室扩张的病因及变化规律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生儿期脑室扩张的病因及规律。方法:对1996-1997年住院高危儿行常规系列头颅B超检查。结果:脑室扩张检出率为60.8%,按脑室扩张最大时排序,病因依次为:先天畸形,产伤性颅内出血,TORCH综合症,化脑,缺氧缺血性脑病(HIE)重度,早产儿室内出血,HIE中度及HIE轻度,结论:新生儿脑室扩张的主要病因为出血,缺氧及感染,有各自的病理改变规律,了解后有助于临床诊断。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发病危险因素、CT表现及临床特点,对本院近6年来CT证实有新生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住院新生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1例患儿中有围产高危因素者108例,缺氧所致96例(85%),合并HIE者82例(67.3%),产伤65例(53.7%).患儿有意识障碍者106例(88.6%),惊厥86例(71.1%),肌张力改变80例(66.1%),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76例(62.8%).CT特征显示大脑表面、脑基底部、侧裂池、纵裂池、直窦及矢状窦处高密度阴影.新生儿SAH是新生儿颅内出血(NICH)中发病率最高且预后较好的一种,常见原因为围产期缺氧、产伤、早产.对疑似病例应尽早行头颅CT扫描,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新生儿HIE的CT表现特点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对25例临床诊断为HIE的患儿进行CT检查,分析其CT表现。结果:21例有异常CT表现,占84%。其中HIE合并颅内出血11例,占52.4%;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占颅内出血的63.6%;脑室内出血1例,占颅内出血的9.1%;HIE合并脑积水1例,占4.8%;HIE合并头皮血肿10例,占47.6%。结论:CT表现:(1)脑水肿病变主要在白质区,表现为片状或广泛低密度;(2)颅内出血以蛛网膜下腔、脑室出血多见。9例轻、中度HIE患儿行1~2次复查,预后较好。因此临床疑似HIE患儿早期行CT检查可达到早诊断、早治疗且预后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围产儿脑损伤头颅CT改变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和颅内出血新生儿头颅CT改变与临床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脑损伤新生儿进行头颅CT扫描,了解头颅CT改变与临床症状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HIE患儿头颅CT改变主要表现为大脑不同程度低密度改变,其程度与临床症状和患儿预后密切相关;新生儿颅内出血部位依次为: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硬脑膜下出血、混合型出血,小脑出血等。结论 头颅CT检查对围产儿脑损伤的诊断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lE)的CT诊断特点。方法对48例HIE的CT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CT表现临床病理关系。结果48例中轻度18例,占37.5%,中度21例,占43.75%,重度9例,占18.75%,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l7例,占35.42%,脑室内出血3例,占6.25%,硬膜下级脑实质内缺血各2例,占8.3%,窒息9例,占18.75%,早产儿5例,占10.38%,颅骨骨折1例。结论HIE的CT表现主要为①脑水肿,脑白质出现低密度区,②合并颅内出血,以蛛网下腔膜出血脑室出血多见,脑实质、硬膜下出血比较少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探讨超声、 CT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140例确诊为颅内出血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儿均实施超声、 CT诊断并有完整的影像学诊断资料,分别对单独的超声、 CT诊断结果,超声与CT联合诊断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140例患者中,室管膜下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分别是检出率最高的3个出血部位,且在室管膜下出血的检出率上超声显著高于CT,而在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实质出血以及硬膜下出血的检出率上,则有CT优于超声的情况,室管膜下出血和脑室内出血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CT、超声以及 CT 联合超声3种诊断方法下的诊断正确率分别为72.9%、74.3%和92.9%, CT联合超声诊断的准确率显著高于2种影像学方法单独诊断的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超声和CT都是临床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的有效方法,二者各有优缺点,将其联合应用,可以在诊断过程中获得最佳的诊断结果,为患儿的治疗提供有效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探讨各种类型新生儿颅内出血早期诊断方法,明确其临床特点与CT的关系。方法对本院近6年来CT证实有颅内出血的住院新生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76例患儿中缺氧所致123例(72.6%),产伤21例(11.9%),新生儿出血症22例(12.5%),早产儿10例。患儿有意识障碍者156例(88.6%),惊厥98例(55.68%),肌张力改变113例(64.2%),原始反射减弱或消失104例(59%),贫血16例。CT示出SAH 121例占68.75%,为NICH最常见类型,SDH 17例占9.66%,IPH 13例,IVH5例,混合性出血20例。结论凡有窒息史、异常分娩史,系产伤、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后未注射过VitK1的小儿,应严密监测神志改变、前囟、瞳孔、呼吸节律、惊厥、肌张力及原始反射及有无贫血,一旦有上述病史体征,应想到NICH可能,有条件者常规头颅CT或头颅B超检查。CT是确诊的最佳手段,能正确显示出血部位、范围、程度及区分各种类型,头颅B超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的IVHI、PH检出率高。  相似文献   

10.
李燕妮 《中原医刊》2014,(2):122-122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原因及其临床诊治途径。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2月4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42例中临床治愈35例(83.3%),好转或自动出院5例(11.9%),死亡2例(4.8%)。结论缺氧、损伤是新生儿颅内出血的主要原因,颅内出血中以蛛网膜下腔出血最多,其次为硬脑膜下出血及脑实质出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 对28例临床诊断为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患儿进行CT检查,并对其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28例CT均可见脑实质低密度脑水肿病灶;其中轻度14例,合并脑室出血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3例;中度9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重度5例,合并脑室出血2例,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1例。结论: CT可以发现早产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时的脑水肿以及颅内出血,并对其进行分度,为临床诊断、治疗及评估预后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2.
徐银 《实用全科医学》2009,7(3):330-330,F0003
新生儿颅内出血(intracromial hemorrhage of the newborn)是新生儿期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是由产伤和缺氧引起,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凝血因子不足,也是引起出血的一个原因。新生儿颅内出血患儿病情危重,变化快,愈后差,病死率高,存活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近年来由于产科技术的进步及新生儿重症监护发展,新生儿颅内出血有两个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正>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由缺氧或产伤引起,少数为出血性疾病或颅内先天性血管畸形所致,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17例新生儿颅内出血CT表现作一分析。1材料与方法收集经CT检查诊断为新生儿颅内出血17例,作为分析对象。男14例,女3例,年龄自出生后3 h~20 d不等,足月儿15例,早产儿2例。  相似文献   

14.
陈秀良  王雪芳 《河北医学》2009,15(11):1319-1320
目的:探讨早产儿颅内出血的早期诊断及预防。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9年5月住院疑似颅内出血的早产儿46例于入院2h-3d,采用荷兰飞利浦MX8000型双排螺旋CT机进行头颅CT扫描。结果:颅内出血发生率为80.4%,其中蛛网膜下腔出血27例占72.9%、脑室一脑室周围出血4例占10.8%、脑实质内出血3例占8.1%、混合性出血2例占5.45%、小脑蚓部出血1例占2.7%。孕周〈32周死亡率为75%、出生体重〈1500g死亡率为81.1%。孕周越小出生体重越低发病率及死亡率越高。结论:CT是早期诊断早产儿颅内出血的首选措施,它能准确显示出血部位、程度、提示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颅脑超声在新生儿颅内出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5月来我院接受诊治的疑似有颅内出血的新生儿120例,同时进行超声和 CT 检查,探讨两种检查方法对颅内出血的检出率,同时分析患儿构成和患儿超声表现。结果120例新生儿共检出颅内出血者64例,检出率为53.33%;超声检出率为95.31%,CT 检出率为92.19%(P >0.05);64例患儿中,脑室管膜下出血者39例,伴脑室内出血者15例,伴脑室扩大者5例,脑实质出血者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者2例,硬脑膜下出血者1例,脑室出血病例明显多于其他部位出血的病例;按照新生儿颅内出血分级标准,其中:I 级者39例,II 级者15例,III 级者5例,Ⅳ级者2例。结论利用超声诊断新生儿颅内出血,具有检出率高、无辐射、无创伤、经济性以及可重复检查的优点,在新生儿颅内出血常规筛查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张丁丁 《嘉兴医学》2000,16(1):28-29
本报道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SAH)47例,其病因以围产期窒息、产伤为主,早产儿有较高的发病率。头颅CT检查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184例新生儿颅内出血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4例患儿颅脑CT检查显示单纯蛛网膜下腔出血124例(67.39%);硬膜下出血9例(4.89%);脑室及室管膜下出血17例(9.24%);脑实质出血12例(6.52%);混合性出血22例(11.96%).合并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为100例(54.35%).结论:新生儿颅内出血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病率最高,CT检查可显示出血的部位、范围及程度,早期进行CT检查能较简便准确地诊断颅内出血,为诊治提供有价值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高对高危新生儿头颅CT异常表现的认识。方法:68例均为高危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26天内行头颅CT扫描,不合作扫描前口服10%水合氯醛使其安睡。结果:颅内出血共20例,其中单纯颅内出血5例,颅内出血与脑缺氧缺血性损害并存15例。颅内出血的类型包括硬膜下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脑实质出血,单一类型的出血较少,多为2-3种类型的颅内出血混存。不合并颅内出血的单纯脑缺氧缺血性损害41例。正常CT表现7例。结论:CT对高危新生儿颅内出血或缺氧缺血性损害及分类有很高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9.
脑室周围一脑室内出血(periventricular-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s,PIVH)是新生儿颅内出血最常见类型,尤其在早产儿发病率高达55%以上,是导致早产儿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因出血常为局限性小病灶,不易确诊,80年代以前,该病只有在尸解时才被发现,近来逐渐为临床所认识。随着产科和新生儿重症监护水平的提高,早产儿存活率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新生儿颅内出血的CT表现及产生后遗症的原因,分析47例病人CT常规扫描资料。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22例,脑内出血8例,硬膜下血肿10例,硬膜外血肿5例,室管膜下及脑室内出血2例。新生儿颅内出血主要以产伤及窒息、缺氧所致。CT对新生儿颅内出血定性及动态观察均有重要的价值,对临床确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