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应用掌背星状皮瓣指/趾蹼成形矫正并指/趾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8年3月至2020年5月,海军第九七一医院手外科应用星状皮瓣指/趾蹼成形治疗并指/趾畸形患者17例,其中先天性手指并指畸形7例,外伤皮瓣修复术后并指畸形4例,足并趾畸形6例.术中应用掌背星状皮瓣重建指/趾蹼,指/趾体间采用连续Z形皮瓣分离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 介绍一种先天性并指(趾)重建指(趾)蹼的手术方法.方法 对5例先天性单纯并指(趾)的患儿,于掌(足)背设计五角形皮瓣,以相邻指(趾)掌指(跖趾)关节中心连线为宽,两边界为并指(趾)的中轴线,采用掌(足)背五角形皮瓣推进再造指(趾)蹼,多“Z”形分离指(趾)体,2个方向相反的三角形皮瓣覆盖指(趾)体侧方,无需植皮覆盖指体.结果 5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为4个月至2年,术后皮瓣无坏死,未出现手指及足趾屈曲畸形;除1例足趾并趾术后瘢痕增生影响外观外,患儿家长对其余指蹼的外观均表示较为满意.结论 掌(足)背五角形皮瓣是治疗先天性单纯并指(趾)一期重建指(趾)蹼的满意方法,不仅可以获得良好的外观及功能,同时无需植皮且有效地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并指(趾)畸形治疗体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我院自1999年7月~2003年10月共收治并指畸形12例,并趾畸形2例,均采取手术矫治,术后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多指畸形可与并指畸形同时存在 ,有的病例可同时合并足趾多趾并趾畸形 ;而中央型多指则较少见。 2 0 0 1年 1 1月 ,我院曾收治 1例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患儿 ,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病例 女性 ,3 .5个月 ,出生后即发现有双手及双足多指(趾 )畸形。患者发育良好。局部检查 :双手中、环指从指蹼到指端呈并指畸形 ,且环指有 2个指甲 ,手指粗大 ;但手指屈、伸活动正常。双足为 6趾畸形 ,多趾在小趾腓侧 ,不能活动。X线片示 :中、环指有各自的掌指关节及指骨。环指有 2套指骨。双足第 6趾有独立的跖趾关节及趾骨。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 ,其母系同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应用指尖舌形皮瓣互换重建侧甲襞联合“U”形皮瓣重建指蹼治疗先天性并指畸形的疗效.方法 自2005年1月至2011年8月收治28例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术前设计指尖舌形皮瓣重建甲侧襞,掌指关节之间背侧设计“U”形皮瓣重建指蹼,并指之间掌、背侧设计“Z”形切口,切取皮瓣并进行分指矫形术,手指侧方剩余创面行全厚皮片植皮修复,适当加压包扎.术后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拆线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28例并指重建的指蹼接近正常,甲侧襞重建满意,无一例并发末节指骨外露,外观满意,手指伸屈、内收、外展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效果满意.结论 应用指尖舌形皮瓣互换重建侧甲襞联合“U”形皮瓣重建指蹼治疗并指畸形,术后外观功能恢复良好,是先天性并指畸形矫正术的良好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治疗体会,规范治疗方法,提高治愈率。方法对我院近两年收治的30例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采用游离植皮及皮瓣等6种手术方法进行分指。以掌背侧顺行推进皮瓣、掌背侧逆行岛状皮瓣、五角推进皮瓣、局部“V—Y—W”推进皮瓣及菱形皮瓣重建指蹼:以“Z”形和全厚皮片修复指体。结果本组24例总体治疗效果满意,其余6例行二次手术,其中植皮坏死3例,手指瘢痕屈曲挛缩2例,指蹼创面感染、继发瘢痕增生形成不全并指1例。结论并指的手术时机应选择在出生后6个月~2年,并指的手术设计应注重指蹼的重建,重建的方法应首选掌背侧顺行或逆行皮瓣转移术:指体修复应选择全厚皮片,以预防手指的屈曲挛缩。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M-V嵌合皮瓣并趾分趾后重建趾蹼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自2015年3月至2021年1月采用M-V嵌合皮瓣重建并趾趾蹼患儿12例。不完全性并趾11足, 完全性并趾1足。由患儿家属对术后重建指蹼满意度进行评定, 采用温哥华评分评价趾蹼瘢痕, 根据趾蹼坡度、深度及足趾外展度评估重建效果。结果本组皮瓣全部存活, 术后随访12~24个月, 平均15个月, 重建的趾蹼外观、质地、皮瓣颜色和健侧趾蹼近似, 患儿家属对外观均满意。趾蹼瘢痕采用温哥华评分:色泽(0.7±0.3)分, 血管分布0分, 柔软度(1.1±0.6)分, 厚度(1.3±0.7)分。重建趾蹼坡度、深度、足趾外展度和健侧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V嵌合皮瓣对趾蹼区皮肤利用率高, 缩短了手术及住院时间, 外形美观, 是并趾分趾后重建趾蹼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小型游离足趾皮瓣修复拇手指组织缺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报道应用游离足趾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皮肤及复合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在足趾上切取6种类型小型游离皮瓣:足趾背侧甲瓣、足趾半侧甲瓣、足趾趾腹皮瓣、趾C形皮瓣、足趾背侧皮瓣、超长趾及第二趾趾蹼皮瓣,移植修复拇手指皮肤及复合组织缺损. 结果 83例皮瓣中81例全部成活.术后随访3~48个月.足趾背侧甲瓣全部成活,痛温触觉恢复,外形十分满意.足趾半侧甲瓣全部成活,痛温触觉恢复,外形满意.足趾趾腹皮瓣2例皮瓣坏死后行带蒂皮瓣修复,其余皮瓣全部成活.随访痛温觉恢复,两点分瓣觉恢复在4~6 mm并能出汗,指腹饱满,具有罗纹. 趾C形皮瓣全部成活,痛温觉恢复,两点分辨觉恢复在4~6 mm.皮瓣质地类似原位手指皮肤.足趾背侧皮瓣全部成活,皮瓣色泽与受指接近,质地外形佳.超长趾及第二趾趾蹼皮瓣全部成活,虎口及拇示指皮瓣,质地外形佳,两点分瓣觉恢复在6~8 mm.足部供区行走正常,无疼痛.结论 应用游离足趾皮瓣移植是修复拇手指皮肤及复合组织缺损的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73例巨指(趾)畸形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Wu JH  Tian GL  Zhao JH  Li C  Zhang YL  Pan YW 《中华外科杂志》2008,46(7):514-517
目的 分析73例巨指(趾)畸形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5年至2006年收治的73例巨指(趾)畸形患者的资料,统计分析其发病情况、受累指(趾)的分布及特征、治疗方法、X线片及病理检查结果,对获得随访的28例患者的疗效进行分析.结果 巨指中,示指受累最多,其次为拇、中指;巨趾中,第2趾受累最多.静止型巨指(趾)12例,均为出生后即有;进展型巨指(趾)61例,发病时间不一:出生即有39例,2岁以内17例,2岁以上5例.巨指(趾)偏斜共37例;并指3例;巨拇合并大鱼际饱满16例;多指粗大合并手掌及前臂增粗8例.结论 巨指多发生在正中神经支配区,主要累及示、拇及中指,并伴有正中神经脂肪浸润;巨趾多发生在足底内侧神经支配区,以第2趾多见.进展型巨指(趾)多于静止型,且指(趾)粗大可出生即有,并可合并并指、指(趾)偏斜、大鱼际饱满、手掌及前臂增粗.  相似文献   

10.
掌背侧菱形推进皮瓣在先天性并指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报告应用掌背侧菱形推进皮瓣重建指蹼治疗先天性并指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5例先天性并指畸形患儿,分指后在患指掌背侧掌骨头间设计并切取掌背侧菱形推进皮瓣以重建指蹼.术后评价指标包括:手指功能情况,指蹼形态学观察和患儿家长的满意度.结果 皮瓣切取面积最大为2.0cm×0.9cm,最小1.5cm×0.6cm.术后所有皮瓣愈合良好,未出现淤血、边缘坏死等现象.术后随访时间为6~12个月,平均8.5个月,患指屈伸功能良好,重建指蹼深度、宽度合适,并形成较好的指蹼坡度,患儿家长对指蹼形态及术后手指功能均感满意.结论 在治疗先天性皮肤性并指分指术中,应用背侧菱形推进皮瓣重建指蹼,术式简单,外形美观,是一种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巨指(趾)症2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巨指(趾)症是临床上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过度增生型畸形,可发生于单指或多指,亦可发生于足趾.病因尚不明确,治疗上对于手部巨指主要以软组织切除及病变神经切除术.足趾巨趾可跟据情况行截趾或部分截趾,此外无切实有效的方法.本科自2007年至今共收治巨指(趾)症2例,现报告如下. 1病例介绍  相似文献   

12.
在研究了人体正常指蹼形态的基础上,设计了在并指背侧作M形切口,掌侧作倒V形切口,并向背侧反折倒V形皮瓣远端1/3,从而使其呈A字形的M-A指蹼成形术。1991年以来,用此法治疗先天性并指畸形10例14个指蹼,随访6~24个月,成形指蹼外形良好,外展度可达40°~60°。本手术方法简单有效,能使成形指蹼有指蹼沟、指蹼斜坡及偏薄的远缘,形态及功能更接近正常指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应用指尖舌形皮瓣重建侧甲襞联合矩形皮瓣重建指蹼治疗先天性并指畸形的疗效。方法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30例采用指尖舌形皮瓣重建侧甲襞联合矩形形皮瓣重建指蹼,并指之间掌、背侧设计锯齿形切口,切取皮瓣并进行分指矫形术,手指侧方剩余创面行全厚皮片植皮修复。术后预防感染,拆线后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30例患者植皮后有26例完全存活,4例大部分存活,指尖部的舌状瓣及指蹼部位的矩形瓣均存活,手指的功能较术前明显改善,根据Swanson手功能的评定标准。优:25例,良:4例,差:1例。结论应用改良指尖舌形皮瓣重建侧甲襞联合矩形皮瓣重建指蹼治疗先天性并指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4.
手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治疗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介绍手先天性并指畸形的治疗。方法 42例先天性并指畸形患者中,2指并指36例,多指并指6例;软组织并指30例,远节指骨骨性并指12例。均采用并指间背侧矩形皮瓣形成指蹼,指间掌背侧锯齿状皮瓣进行分指。皮瓣移位后指部外露创面用游离植皮覆盖,指端骨外露者用局部皮瓣覆盖。结果 3例的游离植皮部分坏死,创面经换药后愈合;39例的创面均I期愈合。术后1年12例失访,30例的指蹼坡度良好,指尖部软组织饱满,手术指的外展良好。12例术毕因指间关节侧弯,术后用支架纠正畸形,效果满意。结论 并指畸形的治疗关键是指蹼的形成,指间关节侧弯术后使用支架纠正为一良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巨趾畸形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巨趾畸形的临床特点和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巨趾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共12例(13足)患者,其中男性8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6岁.均在出生时被发现畸形.多趾巨大畸形患者多于单趾畸形的患者,胫侧足趾好发.对应的前足均粗大.巨趾的趾骨均粗长,部分对应的跖骨粗长.术中见所有患者均有皮下脂肪过度增生,侵犯骨间肌和关节囊.足部神经和分支无明显增粗,无脂肪浸润.手术包括软组织缩容、骺阻滞、截趾、神经切断再吻合等.结果 7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5.6个月.根据自行制订的分级标准进行功能评定:优2例,良2例,中3例.结论 手术治疗巨趾畸形有效,应重视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术式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非对称性O-Z旋转皮瓣修复指(趾)部圆形缺损的手术方式和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非对称性O-Z旋转皮瓣修复33例手指(足趾)圆形缺损(面积0.5 cm×0.5 cm~1.5 cm×1.5 cm)患者.结果 33例均获随访,时间3~12个月.31例皮瓣完全成活,2例发生皮瓣边缘坏死,经加强换药后愈合.皮瓣质地、外观、功能、感觉恢复良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皮瓣感觉31例恢复至S4,2例恢复至S3+.结论 非对称性O-Z旋转皮瓣修复手指(足趾)圆形缺损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经济实用、利于指(趾)功能及外形恢复等优点,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先天性指(趾)节短粗症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秋生 《实用骨科杂志》2009,15(12):952-952
指(趾)节短粗症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短指畸形,临床偶见。由于遗传缺陷可使肢体发育异常而导致肢体畸形,发病多以指(趾)与并指(趾)较为普遍。2009年3月我科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反M-V皮瓣指蹼重建术在并指畸形矫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一种反M-V皮瓣法指蹼成形术在并指畸形矫正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反M-V皮瓣指蹼重建术治疗先天性并指畸形,在指蹼掌侧做V形皮瓣,掌背侧做有中线穿经的V形皮瓣,切开后形成M形皮瓣,将掌侧V瓣插入掌背M瓣内;,结果 自2001年3月至2009年4月,对18例患者的33处并指畸形重建指蹼,术后外观满意.随访6个月至3年,冉造指蹼的深度和宽度与正常侧手指接近,术后指间的活动度均可达30°,手指的屈伸功能正常.其中,1例M瓣远端的指蹼皮瓣尖端糜烂坏死,2例指蹼皮瓣边缘的植皮皮片出现部分表皮坏死,经换药后痊愈,其余成形的指蹼均Ⅰ期愈合.结论 反M-V皮瓣指蹼重建术是并指畸形中指蹼再造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一蒂双足趾组织组合移植修复复合性手创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一种简便、有效的治疗复合性手创伤的方法。方法1995年始,对12例复合手外伤均采用一蒂双足趾组织移植修复;其中用改良甲瓣加第二足趾移植再造手4例,指、第二足趾双趾腹皮瓣移植修复6例,足背皮瓣加趾趾腹皮瓣移植修复2例。急诊一期修复5例,延迟修复4例,二期修复3例。术后均经系统的康复治疗。结果12例的皮瓣及再造指全部成活。2例(足趾、皮瓣各1例)在术后发生动脉危象,手术探查、处理后成活。术后1年随访,再造指外观良好,TAM平均为140°,指腹二点分辨觉平均为8mm。再造指对掌、对指正常3例,轻度受限1例。移植皮瓣无明显臃肿,二点分辨觉平均为12mm。结论一蒂双足趾组织移植只吻合一套血管系统,供养两块组织,手术简便、安全、实用。保证移植组织的双套供血回流系统,及保持虎口、指蹼间的正常跨度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短指(趾)畸形(brachy dactyly,BD)是一种临床上少见的常染色体完全显性的遗传性畸形,主要表现为指(趾)骨、掌(跖)骨发育异常导致指(趾)短缩,笔者就1例家族性遗传性短指(趾)家系进行调查,并就该BD家系中的先证者(Ⅲ9)合并并指畸形进行手术矫形,现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