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胃炎,胃癌患者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Ag-As二步法镀银法研究了胃炎患者(浅表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以及胃癌患者的外周淋巴细胞核仁形成区(NOR)活性,与正常对照相比,浅表性胃为没有显著差异,而萎缩性胃炎以及胃癌患者的第14号染色体Ag-NOR频率减少,而第22号染色体Ag-NOR频率增加,由此说明,萎缩性胃炎与胃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相关性。从而可早期诊断出有胃癌风险的胃炎患者,使其早期预防和治疗。  相似文献   

2.
采用低叶酸培养条件对胃癌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胃癌患者与癌基因同位的脆性位点表达明显增高(P<0.01),8个脆性位点的表达与胃炎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有6个脆性位点与癌断裂点、癌基因在同一染色体带上,提示胃癌患者的脆性位点表达有特征性,脆性位点与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外周血染色体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胃癌实体瘤染色体畸变情况,外周血中与实体瘤染色体畸变区带一致或相邻的脆性位点、癌断裂点表达频率有显各增高。我们认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上1q21、1q44两个位点的畸变对于胃癌普查可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采用低叶酸培养条件对胃癌和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胃癌患者与癌基因同位的脆性位点表达明显增高,8个脆性位点的表达与胃炎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其中有6个脆性位点与癌断裂点,癌基因在同一染色体带上,提示胃癌患者的脆性位点表达有特征性,脆性位点与胃癌发生有密切关系。外周血染色体异常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胃癌实体瘤染色体畸变情况,外周血中与实体瘤染色体畸变区带一致或相邻的脆性位点  相似文献   

4.
胃癌组织端粒酶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胃癌组织端粒酶的关系。方法采用TRAP-ELISA法检测38例胃癌患者、33例正常对照胃黏膜组织端粒酶的活性,采用流式细胞仪(FCM)检测38例胃癌患者、40例健康对照者外周血的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胃癌组织中端粒酶阳性率78.9%,而正常胃黏膜组织为9.0%,胃癌组端粒酶活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CD4 及CD4 /CD8 比值都低于对照组(P<0.01);TNM分期Ⅲ/Ⅳ期患者显著低于Ⅰ/Ⅱ期患者及正常人(P<0.01);端粒酶活性与外周血淋巴细胞两者无相关性(r=-0.136,P<0.05)。结论端粒酶活性在胃癌患者中高度表达;胃癌患者CD4 及CD4 /CD8 降低,表明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降低和平衡失调,但端粒酶与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的表达,并与健康人进行比较,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分别收集健康人组、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外周血,进行荧光标记和红细胞裂解后,流式细胞仪检测CCR7在外周血淋巴细胞各亚群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健康人组相比,术前胃癌患者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中CCR7的表达明显下降,术后CCR7在外周血T细胞各亚群的表达明显升高。CCR7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分期密切相关,Ⅰ、Ⅱ期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CR7的表达率明显高于Ⅲ、Ⅳ期胃癌患者(P<0.05)。结论趋化因子受体CCR7在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的表达明显降低,其表达水平与胃癌的临床病理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脆性位点与胃癌发生的关系,采用低叶酸培养条件,对15例胃癌和15例胃溃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脆性位点表达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组在畸变次数和阳性个体表达例数上均有显著性差异的8个位点中6个是脆性位点,4个脆性位点与癌断裂点、癌基因居染色体同一区带,涉及到7个癌基因。说明与癌基因同位或相邻的脆性位点活跃表达在胃癌发生中起了极重要的作用。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损伤的结果,胃溃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上1q21和其它协同位点共同畸变时,应考虑有胃癌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和临床意义。方法:收集健康正常受试者20例、胃溃疡患者20例、胃癌患者100例术前的外周血样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中CD3+T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Tregs细胞、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 NK)细胞和CD19+B细胞所占比例,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并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曲线)分析NK细胞比例的临床诊断临界值。结果:胃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NK细胞比例较胃溃疡患者和健康人群显著升高(P<0.05),而其他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NK细胞的比例还与胃癌的T分期、N分期、TNM分期和分化水平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外周血NK细胞比例在胃癌中的诊断临界值为11.61%,该临床诊断临界值灵敏度为88.0%,特异性为80.0%。结论:外周血NK细胞比例不仅是胃癌患者的辅助诊断标记物,而且还和胃癌的恶性表型相关。  相似文献   

8.
黎鹏  衣艳梅  李淑贤 《中国全科医学》2015,18(28):3496-3500
胃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影响胃癌预后的因素较多,患者的肿瘤局部免疫反应就是其中之一。近年来肿瘤浸润淋巴细胞成为胃癌预后的热点研究。本文介绍了胃癌肿瘤浸润淋巴细胞的亚型、临床分型及与患者预后关系的研究进展,认为胃癌内的调节性T细胞(Treg)通常与不利的预后相关,而肿瘤浸润的CD8+细胞毒性T细胞、CD45RO记忆T细胞、B淋巴细胞和淋巴小结通常与良好的胃癌预后相关,为进一步研究胃癌患者肿瘤局部免疫反应的关键机制和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9.
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与白细胞免疫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变化与白细胞免疫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花环法检测了31例胃癌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肿瘤红细胞花环率(TRR),肿瘤淋巴细胞花环率(TLR)和肿瘤粒细胞花环率(TNR),同时检测T淋巴细胞转化率、NK细胞活性和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 胃癌患者红细胞、白细胞免疫功能均显著下降,其变化具有一致性,且部分指标间存在着正相关。结论 胃癌患者红细胞免疫与白细胞免疫相互联系,互为调控,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探讨其与胃癌新临床病理分期(TNM)及组织病理学类型的关系.方法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以胃溃疡患者及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 、CD4 、NK细胞数量及CD4 /CD8 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和胃溃疡组均明显下降(P<0.01),而CD8 细胞水平显著升高.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胃癌组织病理学类型无关,而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 细胞、CD4 细胞、CD4 /CD8 细胞比值及NK细胞数量越低,CD8 细胞水平越高;在Ⅰ、Ⅱ期胃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或P<0.01).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免疫功能低下,且临床病理分期越晚,其免疫功能越低.积极的外科手术治疗以及免疫治疗有助于恢复其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1.
胃癌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宇 《中国民康医学》2009,21(22):2779-2779,2825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采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对86例胃癌患者进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动态检测,比较化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结果。结果: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降低(F=30.59~60.58,q=2.98~42.02,P〈0.05);化疗后1周与化疗前比较T淋巴细胞亚群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动态变化(q=0.24—2.22,P〉0.05);化疗后3周与化疗前比较各项指标均有显著提高(q=9.26~41.81,P〈0.01),与正常人比较也有显著差异(q=2.98~19.36,P〈0.05)。结论:化疗对胃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有一定影响,并且在疾病的各个阶段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慢性丙肝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诊断方面,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对肝细胞损伤的应用效果分析。方法回顾性选择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我院进行慢性丙肝致肝硬化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在我院进行正常体检人群78例设为对照组,慢性丙肝致肝硬化患者设为实验组。给予两组患者实施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并分析其与肝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最后比较两组患者检测结果对慢性丙肝致肝硬化的诊断价值。结果通过对比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与肝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临床诊断价值数据显示:在肝硬化患者中,其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与肝细胞损伤之间的数据明显存在临床意义,而正常体检人群,其二者之间无特殊比较意义。结论在肝硬化患者的诊断方面,采用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分析其与肝细胞损伤之间的关系可有助于肝硬化患者临床诊断,临床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为探讨脆性位点与胃癌发生的关系,采用低叶酸培养条件,对15例胃癌和15例胃溃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脆性位点表达进行比较,结果胃癌线在畸变次数和阳性个本表达例数上显著性差异的8个位点6个是脆性位点,4个脆性位点与癌断裂点,癌基因居染色体同一区带,涉及到7个癌基因,说明与癌基因同位或相邻的脆性位点活跃表达在胃癌发生中起了极重要的作用,胃癌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损伤的结果,胃溃疡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上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以胃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培养树突状细胞(monocyte derived dendritic cells,MoDCs)为研究对象,检测功能表达,分析其临床意义,并初步探索改进MoDCs功能的方法.方法胃癌患者及健康成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体外经GM-CSF/IL-4诱导培养MoDCs,检测其CD40、CD80和CD83表达.在DCs培养中分别加入不同浓度LPS和TNF-α,检测对DCs表面分子表达及T淋巴细胞刺激增值作用的改变.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培养获成熟MoDCs数量较少,其CD40、CD80、CD83表达较正常对照显著下调,对T淋巴细胞的刺激增殖作用显著低于正常.LPS(100ng/ml)和TNF-α(1 000 U/ml)能刺激CD40、CD80和CD83表达上调并改善其活化T淋巴细胞功能.结论胃癌患者MoDCs与正常成人相比有很大差异,免疫功能差.LPS、TNF-α可显著改善MoDCs功能状态,可作为以DCs为基础的胃癌生物治疗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15.
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活性,以正常人作对照分析。结果:胃癌患者外周血CD3^+、CD4^+、NK细胞数量及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而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业群和NK细胞数量的改变与胃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分期越晚,CD3^+、CD4^+及NK细胞数量CD4^+/CD8^+细胞比值越低,CD8^+细胞水平越高;Ⅰ、Ⅱ期胃癌患者与Ⅲ、Ⅳ期患者之间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可用于胃癌患者的免疫状态监测。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双盲法对61例良、恶性胃溃疡病人的外周血淋巴细胞SCE进行观察,并以41例正常人为对照,结果显示胃癌患者(n=30)的SCE率最高,其次是胃溃疡(GU)患者(n=31),最后是正常人(P<0.01).胃癌分化程度低比分化程度高组SCE率显著升高,同时对SCE与纤维胃镜(FGS)对胃癌诊断价值进行前瞻性比较.作者认为染色体不稳定是胃癌发生的物质基础,提示SCE对鉴别GU恶变及临床观察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   

17.
为了探讨胃痛的发生,发展和转移是否与细胞免疫有关,本文用酸性α萘酚醋酸酯酶(ANAE)染色,对胃癌及其周围组织T淋巴细胞进行测定,并以良性病变胃粘膜作对照观察,来探讨T淋巴细胞分布规律。选胃癌33例,胃镜下诊断后经病理确诊;同时以19例正常胃粘膜,24例表浅性胃炎,29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胃癌临床分期的诊断及局限性。方法:选取54例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住院患者,通过超声造影分别对T、N、M临床分期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造影对胃癌术前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70.4%,其中T1、T2、T3和T4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37.5%,54.5%,80.0%以及86.7%;对胃癌术前N分期诊断总准确率为55.6%,其中N0,N1,N2,N3诊断准确率分别为81.%,47.6%,20.0%以及0,对胃癌术前M分期的诊断准确率为100%。结论:超声造影检查对胃癌的诊断及临床分期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其价值在于它有较高的病灶检出率,尤其对胃癌M分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其局限性在于对早期胃癌的T分期诊断符合率低,对胃底部肿瘤易漏诊。由于其具有无创、经济、可重复性好等优点,可以作为胃癌术前诊断的主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9.
机体发生肿瘤时免疫系统能产生抗肿瘤免疫应答,其中细胞免疫在抗肿瘤免疫应答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采用流式细胞术对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CD4、CD25、CD8和CD28的表达进行了检测,探讨胃癌患者围手术期免疫功能变化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进一步探讨T淋巴细胞在抗肿瘤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杨 《中外医疗》2012,31(4):85-85
目的探讨了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及其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的分析。结果术前确诊9例,误诊为胃癌6例、误诊为胃巨大溃疡3例;手术切除15例;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有15例,T淋巴细胞性淋巴瘤有1例,浆样细胞淋巴瘤有1例,T、B双淋巴细胞性有1例。结论原发性胃恶性淋巴瘤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易于误诊,胃镜活检是诊断价值的方法,手术方式与胃癌相似,在手术后实施化疗作为重要的辅助手段,而预后的判断指标可以依据病理类型来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