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Pgp和bcl-2检测在白血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多药耐药基因mdr-1和凋亡抑制基因bcl-2对白血病预后的影响。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白血病患者P-糖蛋白(Pgp)和bcl-2蛋白的表达,分析其与化疗效果的关系。结果:在154例急性白血病患者中,Pgp和bcl-2蛋白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47.4%和72.1%,与FAB分型无关。复发患者的Pgp阳性率(64.6%)高于初治患者(39.6%)(P<0.01),bcl-2阳性率在初治与复发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Pgp和bcl-2蛋白表达均阳性者完全缓解率(25%)低于Pgp和bcl-2蛋白表达均阴性者(63.6%)(P<0.05)。结论:Pgp和bcl-2蛋白联合检测对评价急性白血病的预后具较大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折和评估急性白血病bcl—2、bax、p170及CD34等耐药相关指标表达的临床价值。方法:p170、CD34检测采用活细胞间接免痰荧光法,bcl—2、bax检测采用使亲和素--胶体全原位杂交法(ISH—SAG)。结果:急性白血病复发难治组的bcl--2、bcl—2/bax的阳性表达率(76.9%,88.5%)均显著高于缓解组(44.1%、20.6%)及初治组(42.0%、59.0%)(P<0.05),而bax的阳性表达率在缓解组(70.6%)显著高于复发难治组(34.6%)(P<0.05),CD34的阳性表达在复发难治组(23.1%)显著高于缓解组(2.9%)(P<0.05).而p170的表达率在两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分析发现bcl—2、bcl—2/bax的表达与临床缓解密切相关,其阴性组的完全缓解率(CR)显著高于阳性组(P<0.05)。而p170、CD34及bax三个指标均显示与CR无关(P>0.05)。线性相关分析发现bcl—2和bax之间显著相关(r=0.33,P<0.01),而p170、CD34与二者均无相关性。bcl—2及bcl—2/bax的敏感性(76.90%、88.50%)高于p170、CD34及bax(46.2%、23.1%、34.6%),这些指标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为92.3%。结论:bcl—2及bcl—2/bax的高表达预示者急性白血病预后不良,可作为预测急性白血病疗效、预后的较敏感的指标,多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临床耐药分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急性白血痛细胞P-糖蛋白(P—gp)、肺耐药蛋白(LRP)的表达情况,观察其表达率与临床症状及化疗缓解率的关系。方法:利用P—gp、LRP单克隆抗体,采用流式细胞技术分别测定15例正常对照和79例急性白血病(AL)患者P-gp、LRP的表达率,分析两种蛋白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初治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组P—gp、LRP的表达率均高于初治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组(P〈0.01),复发/难治ALL组P—gp的表达率与复发/难治AML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LRP的表达率较复发/难治AML组的表达率高(P〈0.01)。复发/难治组P—gp、LRP的表达率均高于相应的初治组(P〈0.05)。急性白血病患者P—gp、LRP的表达之间无相关性(L=0.0746,P〉0.05)。急性白血病细胞P—gp^+/LRP^+组缓解率低于P—gp^+/LRP^-、P—gp^-/LRP^+组(P〈0.05),并明显低于P—gp^-/LRP^-组(P〈0.01)。结论:复发/难治组P—gp、LRP的表达率高于初治组,而两者的表达率无相关性。P—gp、LRP表达阳性的患者缓解率低,且易出现髓外浸润。同时检测P—gp、LRP的表达较单独检测一种蛋白更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胃粘膜p53,bcl-2,c-myc基因的表达,以探讨Hp在胃癌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测定60例胃癌组织,18例异型增生,29例肠上皮化生,35例萎缩性胃炎,29例浅表性胃炎组织中Bcl-2,c-myc基因蛋白表达情况,PCR/SSCP测定p53基因第5-8外显子突变,Hp阳性由快速尿素酶法和HE染色确定,结果:胃癌组Hp阳性41例,阴性19例,在胃癌组织中p53,bcl-2,c-myc基因阳性表达分别为38例(63.3%),38例(63.3%),18例(30.0%),p53,c-myc基因在胃癌中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异型增生(P<0.05),bcl-2在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与胃癌,肠上皮化生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5),p53,bcl-2,c-myc基因表达与胃癌分期,淋巴结转移均无显著性关系(P>0.05),但bcl-2与胃癌类型,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每一种病变类型Hp阳性组p53,bcl-2,c-myc基因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均高于Hp阴性组,两者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感染者具有更多肿瘤生物学行为,可以引起抑癌基因p53第5-8外显子突变,癌基因c-myc,凋亡调节基因bcl-2表达增加,Hp可能为促癌剂,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ISH—SAG)法检测57例AML患者单个核细胞的bcl—2基因表达水平。结果:57例AML患者不同程度表达bcl—2基因,范围从0—98%,其中初治组的阳性率为46.2%(24/52),缓解组的阳性率为40.7%(11/27),难治复发组的阳性率为100%(15/15);难治复发组与初治组及缓解组之间差异均具有显著性(P<0.01),AML各亚型之间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疗效分析发现bcl-2基因表达与临床缓解密切相关,阴性组缓解率(76.2%)显著高于阳性组(42.1%)(P<0.05)。结论:bcl—2基因过度表达对AML的预后有重要关系,可作为判断预后和合理制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乳腺癌肿瘤组织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170与外周血多药耐药基因MDR1mRNA的表达及乳腺癌组织ER、PR、癌基因、Her-2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荧光定量RT-PCR及免疫组化法对32例乳腺癌组织标本P170蛋白表达阳性的病人(试验组)和11例乳腺癌组织标本P170蛋白表达阴性的病人(对照组)进行化疗前的外周血液MDR1mRNA及ER、PR、Her-2检测。结果乳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170表达阳性的病人中,外周血MDR1mRNA表达阳性者14例(43.75%),阴性18例(56.25%);乳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170表达阴性的11例病人中,外周血MDR1mRNA表达阳性者6例(54.55%),阴性5例(45.45%);P170阳性组外周血MDR1mRNA阳性表达率43.75%与P170阴性组外周血MDR1mRNA阳性表达率54.55%之间差异无相关性(Χ^2=0.383,P〉0.05)。P170阳性组Her-2阳性表达12例(37.50%),阴性20例(62.50%);P170阴性组Her-2阳性表达2例(18.18%),阴性9例(81.82%);P170阳性组Her-2阳性表达率37.50%与P170阴性组Her-2阳性表达率18.18%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1.391,P〉0.05)。P170阳性组ER表达阳性者13例(40.63%),阴性19例(59.37%);P170阴性组ER阳性表达者7例(63.64%),阴性4例(36.36%);P170阳性组ER阳性表达率40.63%与P170阴性组ER阳性表达率63.64%之间差异无相关性(Χ^2=1.742,P〉0.05)。P170阳性组PR阳性表达者20例(62.50%),阴性12例(37.50%);P170阴性组PR阳性表达者4例(36.36%),阴性7例(63.64%);P170阳性组PR阳性表达率62.50%与P170阴性组PR阳性表达36.36%之间差异无相关性(Χ^2=2.267,P〉0.05)。P170阳性组淋巴结转移者9例(28.12%),无淋巴结转移23例(71.88%);P170阴性组淋巴结转移者5例(45.45%),无淋巴结转移6?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局部进展期乳腺癌行新辅助化疗前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的表达变化情况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02例新辅助化疗前后局部进展期乳腺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 -2)、p53和增殖细胞核抗原(Ki -67)等表达,分析化疗前后生物标志物表达变化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ER 阴性组、PR 阴性组、Ki -67高表达组的新辅助化疗有效率分别为50.0%、49.1%、51.4%,高于 ER 阳性组26.0%、PR 阳性组25.5%、Ki -67低表达组9.4%(P <0.05)。Logistic 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ER、Ki -67的表达水平是评估化疗疗效的独立因素(P <0.05)。Luminal 型乳腺癌总生存期高于 non -Luminal 型(Long -rank 检验,P <0.05)。结论:ER、Ki -67、分子亚型可作为局部进展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判断的重要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环孢素A(CsA)联合他莫昔芬(TAM)逆转复发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标记链亲和法检测初诊急性白血病的P-糖蛋白表达。将P-糖蛋白阳性者随机分为两组,比较CsA联合TAM加化疗组与单用化疗组的疗效。结果 P-糖蛋白的阳性表达率在非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为10.9%,在难治性急性白血病为66.7%(P<0.01)。CsA联合TAM对逆转难治性急性白血病的多药耐药有一定作用,加逆转剂组缓解率(CR+PR)及完全缓解期高于不加逆剂组(P<0.05)。结论 CsA联合TAM逆转难治性急性白血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细胞分裂周期蛋白6(Cell Division Cycle6,CDC6)在急性白血病中的异常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CDC6 mRNA为分子标志物,应用巢式PCR技术,分别检测未缓解及完全缓解的急性白血病患者和非肿瘤患者外周血待测基因的表达。结果:标志基因CDC6阳性表达率分别为,对照组27.66%,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组56.25%,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100%;CDC6在对照组的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其它各组(P〈0.05);在急性白血病未缓解组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组(P〈0.05)。结论:CDC6的异常高表达与急性白血病细胞增殖有关.可作为成人急性白血病病情监测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0.
肖镇  黄彬涛  崔鹤  高大 《肿瘤学杂志》2008,14(9):755-757
[目的]通过对耐药蛋白P-糖蛋白(P-gp)、抗凋亡因子(bcl-2)、肺耐药相关蛋白(LRP)、谷胱甘肽硫转移酶呵(GST-π)的检测,探讨白血病患者早期复发的蛋白表达情况。[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所有急性白血病患者相关耐药蛋白表达,采用SPSSl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结果分析。[结果]通过6个月的随访研究发现,P-gP阳性表达者早期复发率为33.33%、阴性表达者早期复发率为22.72%,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bcl-2阳性表达者早期复发率为28.00%,阴性表达者早期复发率为26.67%,两者之间也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LRP阳性表达者早期复发率为45.00%,阴性表达者早期复发率为10.00%,两者之间早期复发率存在差异(P〈0.05);GST-π阳性表达者早期复发率为47.06%,阴性表达者早期复发率为13.04%,两者之间也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LRP与GST-π阳性表达的患者早期复发率可能会明显增高,值得临床上警惕。  相似文献   

11.
Bcl—2,Bax在大肠癌组织的表达对术后化疗疗效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薛佩莲  胡家露 《肿瘤》1997,17(4):197-199
为探讨凋亡抑制基因bcl┐2和促进基因bax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术后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了43例手术后随访5年以上的大肠癌组织中bcl┐2、bax基因产物的表达,统计术后化疗者与未化疗者的复发率和五年生存率。结果术后化疗者31例,bcl┐2阳性者复发率(34.6%)明显高于bcl┐2阴性者(20.0%)(P<0.05);bcl┐2阳性者五年生存率(69.2%)明显低于bcl┐2阴性者(80.0%)(P<0.05)。bax阳性者复发率(7.1%)明显低于bax阴性者(52.9%)(P<0.05),而bax阳性者五年生存率(92.9%)明显高于bax阴性者(52.9%)(P<0.05)。未化疗组12例,bcl┐2、bax阳性与阴性者的复发率,五年生存率均无显著差异。结论检测大肠癌组织中bcl┐2、bax表达有助于预测术后化疗疗效和预后。  相似文献   

12.
段宝华  刘少君  席雨人 《癌症》2000,19(2):146-149
目的:探讨和分析白血病bcl-2,p1790,CD34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相相关性。方法:E和ABC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急性白血病和2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cl-2,P170,CD344的表达。结果:复发、难治急性白血病bcl-2、p170、CD34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初治急性白血病;bcl-2,P170,CD34高表达的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率显著低于低于不表达或低表达者;加速/急变期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D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测 60例急性白血病患者和 6种白血病细胞株的 bcl- 2蛋白表达水平。方法 应用抗 bcl- 2单抗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结果 急性白血病患者有较高 bcl- 2蛋白阳性表达 ,与 FAB分型无一定关系。AL L初治组 bcl- 2蛋白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平均染色强度及平均染色系数均高于复发 /难治组 ,AML 初治组与复发 /难治组 bcl- 2蛋白阳性细胞平均百分率、平均染色强度及平均染色系数之间无明显相关性。 6株白血病细胞对 bcl- 2蛋白的阳性表达亦较高。结论  bcl- 2蛋白检测作为判断 AL 临床化疗敏感性或药物耐受的指标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塞来昔布(celecoxib)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中VEGF-CmRNA及bcl-2mRNA表达的影响,研究COX-2抑制剂抗肿瘤的作用机制。方法将培养的PC-3细胞分为四组:试验组(分别以10μmol/L、20μmol/L、40μmol/L不同浓度塞来昔布处理)和对照组,采用RT-PCR的方法检测四组中VEGF-C及bcl-2mRNA的表达。结果10μmol/L塞来昔布组VEGF-C/GAPDH值及bcl-2/GAPDH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μmol/L及40μmol/L塞来昔布组VEGF-C/GAPDH值分别为0.370±0.063、0.263±0.062,bcl-2/GAPDH值分别为0.339±0.047、0.272±0.042,两组中上述两项指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1)。结论塞来昔布可能通过对前列腺癌细胞株PC-3中VEGF-C及bcl-2mRNA表达的抑制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15.
Lei XY  Zhang H  He DM 《癌症》2002,21(12):1301-1304
背景与目的:有研究证实,针对bcl-2mRNA翻译起始区和蛋白编码区的2个有效反义作用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能增强HL-60和K562细胞对阿糖胞苷(Ara-C)、柔红霉素、足叶乙甙的敏感性。本研究观察这两个新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对Ara-C诱导原代培养的急性白血病(AL)、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细胞记数法观察细胞的生存情况;免疫荧光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Bcl-2蛋白水平;用姬姆萨染色法观察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结果:靶向bcl-2mRNA翻译起始区与靶向蛋白编码区的两个反义寡核苷酸分别与Ara-C联合作用AL、CLL细胞48h,细胞的活性受到明显的抑制,分别同无关寡核苷酸(NS-ODN)联合Ara-C组、单用Ara-C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这两个不同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分别与Ara-C联用均能明显下调AL、CLL细胞Bcl-2蛋白的表达,并且联合作用AL、CLL细胞48h的凋亡细胞百分率分别与NS-ODN联合Ara-C组、单用Ara-C组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靶向bcl-2mRNA翻译起始区的反义寡核苷酸比较,靶向蛋白编码区的反义寡核苷酸提高AL细胞对Ara-C的敏感性作用要强些(P<0.05)。结论:针对bcl-2mRNA翻译起始区和蛋白编码区两个靶点的反义寡核苷酸能增强Ara-C诱导AL、CLL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bcl-2基因在急性白血病(AL)治疗和预后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链亲和素胶体金原位杂交(ISH-SAG)检测了36例急性白血病(AL)病人的bcl-2基因表达,并分析了bcl-2与AL治疗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36例AL中,bcl-2基因阳性表达率<20%者CR率90%,20%~80%者CR率57.4%,>80%者CR率58.3%。结论bcl-2基因表达有重要的预后意义,bcl-2>20%AL的CR率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bcl-2蛋白在原发性肺鳞癌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手术切除后随访5年以上的66例肺鳞癌标本中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bcl—2蛋白在原发性肺鳞癌中表达阳性率为27.3%(18/66),其表达与分化程度密切相关(X~2=10.09,P<0.005;x~2=7.58,P<0.01)。淋巴结癌转移阳性组bcl—2蛋白阳性表达率(28.6%),淋巴结癌转移阴性组(26.6%)。bcl—2蛋白表达阳性组病人的预后显著差于bcl—2蛋白阴性表达组(X~2=9.37,P<0.005):结论:bcl—2蛋白表达的改变对肺鳞癌的生物学行为起一定作用,并可作为评估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8.
背景与目的:人结直肠癌细胞基本无胸苷磷酸化酶(thymidine phosphorylase,TP)表达。本实验主要探讨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转染TP基因后,在裸鼠肿瘤组织中对抗癌药物5’-脱氧氟尿苷(5’-deoxy-5-fluorouridine,5’-DFUR)、氟尿嘧啶(5-fluorouracil,5-FU)和干扰素-α2a(interferon-α2a,INF-α2a)干预效果的影响。方法:以慢病毒为载体转染TP基因至结肠癌细胞株LS174T,得到稳定传代的高TP表达株。将96只BALB/c裸鼠分成2组,分别应用野生型及转染TP基因后的LS174T细胞株接种裸鼠背部皮下,制成结肠癌TP低、高表达模型。每组再随机分为6组,分别应用0.9%NaCl溶液、INF-α2a、5-FU、5-FU+INF-α2a、5’-DFUR和5’-DFUR+INF-α2a干预5 d,2周后处死裸鼠,分离肿瘤称重后,分别应用鼠抗人CD3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和抗PD-ECGF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判定是否有TP表达及对微血管进行计数。结果:在野生型LS174T裸鼠荷瘤模型中,使用抗肿瘤药物的3~6组肿瘤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均明显降低,抑癌率分别为48%、27%、48%和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5’-DFUR组(48%)与5’-DFUR+INF-α2a组(57%)、5-FU+INF-α2a组与5’-DFUR+INF-α2a组(27%与57%)相比,抑癌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S174T-TP细胞株裸鼠模型中,5’-DFUR组和5’-DFUR+INF-α2a组抑癌率分别为27%和48%,而使用5-FU的两组未显示出良好的抗肿瘤效果(7%和3%)。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显示,野生型LS174T接种形成的肿瘤组织中TP表达阴性,微血管数目较少,而转染TP基因后,肿瘤组织中TP表达明显上升,微血管密度明显增多(P<0.05)。结论:结肠癌细胞株LS174T转染TP基因后,在裸鼠实验肿瘤模型中,TP表达明显增加,使细胞内激活抗癌药物5’-DFUR的抗癌作用明显增强,联合应用INF-α2a能进一步增强这种抗癌作用。而转染TP基因或联合应用INF-α2a对常规抗癌药物5-FU的抗癌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bcl 2蛋白在子宫平滑肌肿瘤 (USMTs)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在 2 0例良性子宫平滑肌瘤 (UL)、18例子宫平滑肌肉瘤 (LMS)及 70例交界性子宫平滑肌瘤(BLM )中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cl 2蛋白的表达。结果 :UL组bcl 2蛋白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LMS组 ,P <0 0 5 (18例 /10例 ) ;BLM组bcl 2蛋白表达阳性率显著高于LMS组 ,P <0 0 1(62例 /10例 )。结论 :bcl 2蛋白过度表达对细胞凋亡旁路的抑制可能在USMT的发生、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为了解白血病凋亡正、负反馈网络中的问题与临床的关系,研究了抑制凋亡的基因Bcl2及其家族Bax,BclXl以及诱导凋亡的基因Fas/Apo1,P16。方法:采用细胞免疫组化,WesternBlot,以及NorthernBlot的方法。结果:发现在AML组和ALL组,Bcl2抗原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P<001),回顾性分析AMLCR组其明显低于NR组(P<001)。蛋白印迹CR组Bcl2表达虽然降低,但和NR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mRNA的表达CR组明显低于NR组(P<0.01)。Bax的表达在免疫组化中白血病明显低于正常(P<001),但在CR组与NR组,免疫组化,蛋白印迹,BaxmRNA的表达,均无差异(P>005)。但BclXlmRNA的表达两组间有明显差异(P<001)。Fas/Apo1的表达为白血病组低于正常(P<001),但在CR与NR组中,免疫组化与蛋白印迹分析均无统计差异(P>005)。P16的表达为白血病组低于正常组(P<001),但在CR组与NR组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Bcl2抗原以及Bcl2mRNA,Bc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