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峰  陈宏群 《国医论坛》1992,7(3):17-17
奔豚汤系仲景《金匮要略》治疗肝郁奔豚之名方,笔者根据其药物组成及针对肝郁化热气逆上冲之病机,辨证化裁治疗多种疾病,效果满意,现举验案三则,以供同道参考。一、三阳合病张某,男,7岁,1987年6月6日就诊。患儿于日前头疼发热,鼻塞流涕,服西药阿斯匹林后热退疼减,药停则诸症又作。刻诊:头疼项强,高热汗出,口渴引饮,心烦易呕。舌红苔黄,脉浮滑。脉症合参,辨为三阳合病,邪热充斥三阳经脉。治宜清热发表,和解达邪。方选奔豚汤加味:葛根15g,白芍、李根白皮、黄芩、当归各6g,川芎、半夏、甘草、桂枝各4g,柴胡10g,石膏20g,生姜3g。日1剂,水煎服。连服2剂  相似文献   

2.
奔豚汤方出《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篇:“奔豚气上冲胸,腹痛,往来寒热,奔豚汤主之。”原方组成:黄芩、葛根、李根白皮、半夏、生姜、当归、川芎、芍药、甘草。功能:清热降逆,和血调肝,主治肝郁化热所致奔豚证。笔者临床中紧紧抓着本方肝郁化热,气血上冲之特点,古方今用,广泛治疗肝胆、脾胃疾病和杂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
王凤莲 《河南中医》2002,22(5):61-62
补中益气汤出自《脾胃论》 ,是李东垣为治疗内伤脾胃病而设。余宗异病同治之旨 ,运用是方于临床各科 ,见效甚广。现择数案于后。1 盗汗李某 ,男 ,6 8岁 ,于 1997年 10月 8日初诊。自述盗汗半载 ,曾服中西药物调治 ,虽可获效一时 ,停药后盗汗依然。观其面黄少华 ,精神疲惫 ,肢体乏力 ,舌淡苔白。自诉头晕、心悸 ,动则气短 ,胃纳不佳 ,其脉濡弱无力。脉证合参方用补中益气汤合桂枝汤加减 :炙黄芪 30 g ,浮小麦 30 g ,党参 2 0g ,白术 15 g ,陈皮 10g ,当归 10 g ,柴胡 6 g ,升麻 6g ,桂枝 6 g ,白芍 6 g ,五味子 5 g ,炙甘草 5 g…  相似文献   

4.
三阳合病者太阳、阳明、少阳三经症状皆具.有外感疾病中错综复杂的综合症状。治疗时不能用汗法,亦不能用下法。邪热内陷的深浅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一故临床辨证论治中,应综合分析,审察病机,一辨其虚实,针对主要矛盾治疗,才能得心应手,疗效确切。老年三阳合病刊。氏,女性,68岁,因发热神昏3日.住院治疗1个月术见好转而来诊。患者发热,精神疲惫,头痛,全身痛重不能转侧,欲睡不寐,往来寒热,小使黄赤,舌苔黄厚,脉浮大。三阳症皆见,故用和解清热法治之。方选小柴胡汤加减:柴胡ZOg、党参IOg、清半夏10g、黄羊12g、当归159、…  相似文献   

5.
张仲景在论述奔豚病时指出;“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不难看出,奔豚病的主症是“上冲咽喉,发作欲死”;临床特征为“复还止”;病因则“皆从惊恐得之”。证候类型及治疗方法有:(1)肝郁奔豚,奔豚汤主之。(2)心卫阳虚,“针处被寒”引发的奔豚,桂枝加桂汤主之。(3)饮逆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除此之外,《金匮要略》肺  相似文献   

6.
张向菊 《新中医》2000,32(6):7-7
劳绍贤教授在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将其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经验介绍于下。1 辨证用药炎症性肠病属中医学的肠癖、下利、久痢、休息痢等范畴。劳教授认为本病多表现为大便溏薄、日行数次、夹有粘冻 ,甚至脓血便 ,多属本虚标实、中寒下热之证。用药宜攻补兼施 ,寒温并用。若便前腹部攻撑作痛、便后痛止 ,兼情绪烦躁 ,面色苍白 ,神疲 ,脉虚弱者 ,属土虚木乘之候 ,多以理中汤合痛泻要方加清肠药物治之。处方 :党参、茯苓、白术、白芍、郁金各 1 2g ,炮姜、陈皮各 6g,防风 9g ,佛手、金银花各 1 5g,败酱草 30g。本证土虚…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张仲景治疗奔豚病的思想,总结治疗奔豚病的临床经验与心得。方法:在笔者的临床资料中通过循证的方法,选取奔豚病的5个特殊类型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个案例有其代表性,足可说明奔豚病的特点、类型及其治法。结论:奔豚病从"惊发得之"者主要为肾气奔豚;肝气奔豚有复杂难治之证,李根白皮降奔豚气有独特疗效;肝火旺性躁之人可引发肝火肝气上冲之奔豚;奔豚病可与其他病并发,急跑致胸中瘀血可并发奔豚病,惊恐病亦可并发奔豚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技术,归纳出奔豚气病古方用药证治规律,展现古代医家对奔豚气病脉证治的认识概貌,从而揭示奔豚气病的本质。方法:运用频数统计、因子分析、关联规则等方法,挖掘奔豚气病古方用药的规律,据此归纳出奔豚气病治疗原则,并以此倒推出奔豚气病的病因病机。结果:除了阳虚寒积、肝郁化火、阳虚饮动病机以外,奔豚气病尚存在肝郁气滞血瘀、阳虚寒凝血瘀、中焦气滞以及中气亏虚等多种病机,其用药实际与五脏相关。结论:汉代以降的历代医家对奔豚气病脉证治的认识在《难经》和《金匮要略》的基础上,开始呈现多元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9.
益气调血法治疗粒细胞减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运用益气调血法治疗粒细胞减少症 ,临床取得明显疗效。现介绍如下。1 基本方黄芪 4 5g ,红参、阿胶 (烊化 )、柴胡各 10g ,熟地30g ,当归 2 0g ,白术 12g ,炒白芍、丹参、炙龟板 (先煎 )、鸡内金各 15g ,鸡血藤 6 0g ,砂仁 6g(后入 )。水煎服 ,日 1剂。2 组方特点2 .1 着眼于虚 ,补气养血临床所见粒细胞减少症患者 ,多表现倦怠乏力、精神不振、面白无华、气短懒言、食欲不振 ,舌淡苔白 ,脉虚弱等。笔者认为 ,该病病位在血 ,应从气血不足立论。《景岳全书》曰 :“血主营气不宜损也 ,而损则为病 ,……损者多由于气 ,气伤则血无…  相似文献   

10.
正赵立新主任医师,从医近30年,硕士研究生导师,山西省中医院名医;先后师从针灸名师郭耀康,国医大师吕景山。其治学严谨,临床经验丰富。笔者有幸跟随老师学习,耳闻目染,受益良多。现将老师运用交通任督二脉针法治疗奔豚验案简介如下。1奔豚病机概要奔豚,古病名,首见于《灵枢经·邪气藏府病形》篇谓:"肾脉急甚为骨癫疾:微急为沉厥奔豚,足不收,不得前后。"奔豚又名贲豚,奔豚气[1]。《难经》将其归为五积之  相似文献   

11.
奔豚汤是治疗奔豚气的靶方,所治之证为肝郁化热、冲气上逆所致。笔者临床试用该方治疗心律失常收效显著,本文分析了奔豚汤治疗心悸的病因病机和具体临床用法,初步总结出奔豚汤的适用方证有五:发作性气逆、寒热错杂、口干口苦、失眠多梦和便质不干。肝胃郁热、脾虚湿阻是其核心病机。具备此证候特征的心律失常患者,运用奔豚汤治疗,效如桴鼓。  相似文献   

12.
《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篇》说:“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主方奔豚汤。笔者在临床中应用本方加减治疗奔豚气病,收到较为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例1:张××,女,27岁,81年10月就诊。患者一年来少言寡语,心情  相似文献   

13.
总结郭氏脉症结合,辅以同气相求、表里经相配、脏腑别通、奇经调气治疗面瘫之经验,探讨脉症结合治疗面瘫在临床中的应用。脉症合参在治疗周围性面瘫中可推断病位、病性的虚实,并指导选穴配穴治疗。  相似文献   

14.
千金方验案3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奔豚许某,女,42岁,陕西合阳县公安局家属。1998年6月23日就诊。自觉腹中有物上冲心胸,一日数发,发则烦闷难忍,伴有头痛头晕,失眠心悸,多梦易惊,恶闻人声,不耐烦劳半年。虽经多方医治,效果不显。刻诊:诸症如前,舌质红,苔薄黄稍腻,脉滑细数,病属奔豚。当用仲景之奔豚汤加味,药用:黄芩12g,白芍15g,川芎12g,当归12g,甘草10g,生姜5g,葛根15g,李根  相似文献   

15.
应用桂枝汤类方治疗痹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婉华 《辽宁中医杂志》2001,28(12):758-758
桂枝汤载自《伤寒杂病论》 ,以桂枝为主组成的桂枝汤类方临证应用广泛 ,兹举桂枝汤类方治疗痹证的体会如下。1 黄芪桂枝五物汤施某 ,女 ,5 5岁 ,1999年 4月 11日初诊。近半年来 ,双侧小腿痛胀、酥麻 ,寝卧不安 ,夜重昼轻 ,曾在院外诊为不安腿综合征。使用怡开、通塞脉片、呋喃硫胺、维E等症情依然。既往有贫血史。面色欠华 ,下肢不温 ,舌苔薄白 ,脉细。此血虚寒凝 ,络脉闭阻之象。拟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药用 :黄芪、鸡血藤各 30 g ,桂枝、全当归、乌梅各 10 g ,芍药 12g ,生姜3片 ,红枣 10枚 ,怀牛膝 15g ,炙甘草 6 g ,水煎服。服药…  相似文献   

16.
奔豚气病《金匮》说:“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发作欲死,复还止,皆从惊恐得之。”考奔豚之名,始见于《灵枢·邪气藏府病形篇》:“肾脉……微急为沉厥奔豚。”张隐庵谓:“肾为生气之原,正气虚寒,则为沉厥,虚气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回顾性文献统计分析展现奔豚气病脉诊治概貌,最终试图揭示奔豚气病的本质。方法:对半个多世纪以来163篇现代个案报道文献中228例奔豚气病患者,运用频数统计方法,分析奔豚气病与情志性疾病、器质性疾病的相关性,并从奔豚气病所用治疗原则、方剂及其药物倒推出奔豚气病的临床特征。结果:奔豚气病患者具有器质性疾病较少,其脉证治离散程度很大,具有情志性相关疾病的特点;39.04%患者具有情志性疾病的临床表现、47.81%患者具有情志性发病因素、54.63%患者从情志性疾病角度治疗。结论:奔豚气病带有明显的情志性疾病的特征,本质上属于郁证范畴。  相似文献   

18.
完带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完带汤是古代名医傅青主创立的主治脾虚肝郁、湿浊下注所致白带过多的方剂。其组成为 :白术 30g、山药 30g、人参 6g、白芍 1 5g、车前子 9g、苍术 9g、甘草3g、陈皮 1 .5g、黑芥穗 1 .5g、柴胡 1 .8g。近年来笔者采用此方治疗多种病证疗效均较好 ,现总结如下。1 典型病例1 1 湿浊头痛 :患者 ,女 ,36岁。经常头痛、头重、目眩 ,面色萎黄 ,每当头痛剧烈时伴带下增多 ,色白如涕 ,神疲乏力 ,苔薄脉细。曾服平肝祛风及活血祛风之剂 ,均不奏效。经妇科检查未见明显异常。脉证合参 ,证属脾虚湿盛 ,湿浊上蒙。治宜健脾、燥湿、止带 ,…  相似文献   

19.
问题解答     
问:《难经》“肾之积名曰贲豚”,与《金匮要略》中之“奔豚”有何异同? 答:贲通奔,贲豚即奔豚,系病人自觉有气从少腹上冲胸咽,形如小豚奔突冲窜状的一种病证。《难经·五十六难》日:“肾之积名日贲豚,发于少腹,上至心下,若豚状……”。《金匮要略·奔豚气病脉证治》曰:“奔豚病,从少腹起,上冲咽喉……”可见两书之“奔豚”,在证候表现上确有相同之处。其不同之处:(1)内涵不同。《难经》之贲豚,为肾之积病,其属痼疾可知。病人少腹素有积块,发病时痛从少腹起,上至心下,或上下无已时,痛止后其积块仍留在少腹。因属有形之积块为病,故名曰;“肾之积”。《金  相似文献   

20.
解郁利咽汤治验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亚兵 《河南中医》2001,21(4):37-38
解郁利咽汤为梁兆松先生治疗咽异症的经验方 ,由郁金15g ,香附 12g ,半夏、厚朴、桔梗、柴胡、茯苓各 10g组成。笔者以此方治疗多种慢性咽喉病 ,收效满意 ,兹举数例如下。1 咽异感症张某 ,女 ,38岁 ,农民 ,1993年 4月 2日初诊。半年前因与家人呕气而致咽中不适 ,如有物梗阻 ,咯之不出 ,咽之不下 ,饮食无碍 ,时伴胸胁窒闷隐痛。查咽部无异常 ,舌红苔薄白 ,脉弦略滑。此为肝郁乘脾、脾运不健、生湿聚痰、痰气互结于咽中所致之“梅核气” ,诊为咽异感症。治宜疏肝解郁、化痰利咽。予解郁利咽汤加白术、党参各 15g ,水煎服 ,5剂而瘥。2 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