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脑性瘫痪(Cerebralpalsy,CP)继发的周围神经损伤的病理改变相继有些报道,但关于周围神经的电生理改变报道甚少。现将大连市儿童医院20例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的周围神经电生理所见报告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1999年9月~2002年4月我院康复科就诊脑瘫、痉挛型、双瘫患儿,共计20例,其中男17例,女3例;年龄三四岁2例,五六岁16例,七八岁2例,均符合1988年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诊断与分型标准犤1犦。对照组共计20例为本院非神经系统疾病恢复期儿童,年龄在3~8岁。1.2方法对每位患儿进行了详细的病史采集,并进行神经系统查体,肌张力评…  相似文献   

2.
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1998年6月—2005年6月在我院门诊和住院的痉挛型脑瘫患儿94例,均符合小儿脑瘫诊断分型标准[1]。将患者按照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分为电刺激组31例,男20例,女11例,年龄6.38±2.34岁,双瘫18例,双重性偏瘫4例,偏瘫3例,四肢瘫1例,单肢瘫5例;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A,BTX-A)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6.62±2.41岁,双瘫15例,双重性偏瘫3例,偏瘫4例,四肢瘫3例,单肢瘫5例。综合组(电刺激+BTX-A)33例,男22例,女11例,年龄6.54±2.40岁,双瘫16例,双重性偏瘫3例,偏瘫6例,四肢瘫2例,单肢瘫6例。1.2治疗方法三组均在常规康复…  相似文献   

3.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痉挛型脑性瘫痪患儿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在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依据脑瘫诊断标准 ,将 58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分为双瘫组、双重性偏瘫组及四肢瘫组 ,同时选取 2 8例正常儿童作为对照组 ,并比较各组间脑干听觉诱发电位 (BAEP)的差异。结果 痉挛型脑瘫患儿中 ,双重性偏瘫及四肢瘫患儿的BAEP异常率明显高于双瘫组 (P均 <0 .0 1 )。结论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有助于早期发现脑瘫患儿存在的听力障碍 ,同时也可为脑瘫患儿的预后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4.
脑性瘫痪的致病因素及防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本文对 2 0 0 2年全年我院儿童康复科收治的 12 5例脑性瘫痪 (简称脑瘫 )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探讨脑瘫的致病因素 ,为减少脑瘫的发生提供帮助。1临床资料本组 12 5例脑瘫患儿均符合全国第一届小儿脑瘫座谈会小儿脑瘫的诊断、分型标准 ,其中 :①性别 :男性84例 (6 7.2 % ) ,女性 4 1例 (32 .8% ) ,男∶女 =2 .0 5∶1;②年龄分布 :最小 4个月 ,最大 12岁 ,其中 0— 1岁 5例 (4% ) ,1— 3岁 5 6例 (44 .8% ) ,3— 6岁 4 2例(33.6 % ) ,6— 12岁 2 2例 (17.6 % ) ;③分型 :痉挛型 89例 (71.2 % ) ,混合型 18例 (14 .4 % ) ,手足徐动型 12例(9 .…  相似文献   

5.
脑瘫患儿步行足印分析法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院 46例脑瘫患儿于治疗前、后 (间隔时间为 2~ 6个月 )从铺在自制印油毯上的宽度、长度基本相同的纸上走过 ,对其留下的步行足印进行测量、分析 ,并与 2 2例正常儿童进行了对比 ,旨在量化评价异常步态及观察治疗效果。资料与方法一、临床资料46例脑瘫患儿均为我科 2 0 0 0年 8月~ 2 0 0 2年 1月收治的住院患儿。其中男 33例 ,女 13例 ,年龄 2~ 16岁 ,平均 3.4岁。46例均为痉挛型脑瘫 ,其中偏瘫 12例 ,双瘫 2 3例 ,双重性偏瘫 7例 ,截瘫 1例 ,四肢瘫 3例。 2 2例存在足外翻。对照组为 2 2例正常儿 ,其中男 16例 ,女 6例 ,年龄 3岁~ 14…  相似文献   

6.
中药熏蒸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3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中心脑康复科自2007年以来为38例痉挛型脑瘫(简称脑瘫)患儿开展中药熏蒸治疗,疗效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符合脑性瘫痪(痉挛型)的诊断标准,其中痉挛型四肢瘫30例,痉挛型双瘫8例,男24例,女14例,年龄8月龄~1.5岁29例,年龄1.5~3岁9例,30例患儿明确有围生期高危因素至少一项,高危因素包括孕母早期感染、妊高征、先兆流产、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颅内出血、早产、胆红素脑病、化脓性脑膜炎等,所有患儿均行头颅CT检查,CT异常27例(脑发育不全11例,脑积水8例,开放性侧裂发育畸形3例,胼胝体、透明隔缺如或发育不全5例)。1.2治疗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量化分析全身垂直律动(whole body vibration,WBV)疗法改善痉挛型双瘫脑性瘫痪(脑瘫)患儿扁平外翻足的临床疗效观察。 方法:随机选取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7岁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18例(对照组),同期与同济大学附属养志康复医院门诊收治的72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按照相同年龄、相同性别、相同GMFCS分级进行1∶1配对(试验组),总计36例,且纳入的36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皆有扁平外翻足表现。两组患儿均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试验组在综合康复训练基础上给予垂直律动疗法干预,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扁平外翻足改善的临床疗效。疗效评价采用足底压力评估系统,应用2m足底压力测试系统(Rsscan International,比利时)对两组患儿在自然行走过程中进行测试。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及配对样本t检验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足底压力参数进行差异性检验。 结果:两组患儿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在全足支撑时第1趾骨、第1—2跖骨、足跟内侧与地面接触面积降低(P<0.05);第2—5趾骨、第4—5跖骨、足跟外侧与地面接触面积增加(P<0.05);中足面积未见明显变化(P>0.05),足跟面积增加(P<0.05);第1趾骨、第1—2跖骨、足跟内侧平均压力峰值降低(P<0.05),第2—5趾骨、第4—5跖骨、足跟外侧平均压力峰值增加(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组间比较,第1趾骨、第1—2跖骨、第2—5趾骨、第4—5跖骨、足跟内外侧与地面接触面积及平均压力峰值、足跟面积有显著差异(P<0.05)。 结论:全身垂直律动疗法可有效缓解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跖屈外翻肌群痉挛状态,缓解其足外翻及步行时异常跖屈程度。但针对扁平足情况,未见明显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综合康复对脑瘫的疗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一般资料1.1观察对象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1月期间我院门诊及住院治疗的小儿脑瘫患者 35 4例 ,诊断符合1988年全国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1.2分组 根据家庭经济状况及家长对治疗方法的选择分为两组。①单纯组 15 2例 ,其中 :男性 90例 ,女性 6 2例 ;<1岁 8例 ,— 3岁 79例 ,— 6岁 4 9例 ,>6岁 16例 ;临床分型 :痉挛型 12 3例 ,手足徐动型 8例 ,失调型 1例 ,弛缓型 2例 ,混合型 18例 ;伴有癫痫 14例 ,智力低下 4 2例 ,皮质盲 4例 ,斜视 4例 ,语言迟缓2 1例 ,构音障碍 4例 ;瘫痪部位 :四肢瘫 4 1例 ,三肢瘫8例 ,偏瘫 11例 ,单瘫 …  相似文献   

9.
踝足矫形器在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世蓉  刘培玲 《中国康复》2000,15(4):237-237,239
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站立不稳 ,步行中出现畸形步态是影响患儿活动的主要原因。为了使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克服双下肢痉挛畸形、足尖步及交叉步 ,经康复训练达到正确步态 ,我科采用德国生产的聚苯烯热塑材料制作的踝足矫形器 ,配戴后对患儿进行 3个月的家庭康复训练 ,结果患儿步态矫治效果显著。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1矫形器组 :轻度痉挛型脑瘫患儿1 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5岁 ,平均 2 .4岁 ;双足跟不能着地 9例 ,右足 2例 ,左足 1例 ;能独立行走 <1 0 m l例 ,需扶助站立或行走 1 1例。 2对照组 :轻度痉挛性脑瘫患儿 1 6例…  相似文献   

10.
1临床资料1.1对象 1999年12月—2 0 0 1年12月,我科对诊断符合诊断标准[1] 的85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实行选择性脊髓后根离断术(SPR)手术。患儿年龄2 5—2 0岁,男5 2例,女3 3例;致病原因:早产2 1例,出生时窒息2 0例,出生前宫内缺氧3 2例,新生儿黄疸12例;四肢瘫10例,3 /4肢体瘫15例,1/2肢体瘫3 8例,1/4肢体瘫2 2例,智力均正常或接近正常,对此组患儿术后我们均采取了综合康复护理,并随访1—2年。1.2方法1.2 .1术前的康复锻炼 其方法为:①协助患儿行走,走路困难者可扶小车或由护士扶持行走;②髋关节训练:扶患儿床边站立,一手托住患儿一侧臀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智力水平及智力结构情况。方法采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和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67 例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分低龄组、高龄组)进行测试。结果低龄组(≤6 岁5 个月)患儿平均总智商(71.10±15.95),高龄组(>6 岁5 个月)平均总智商(73.12±16.02),总智力低下率44.78%,低于脑瘫患儿的平均智力低下率。高龄组言语智商明显优于操作智商(P<0.01),Bannatyne 四因素中概念因素和获得因素的分测验得分高于空间因素和序列因素分测验(P<0.05)。结论痉挛型双瘫脑瘫患儿智力水平落后,但优于脑瘫患儿的平均智力水平,其智力结构存在不均衡现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评价脑瘫患儿髋关节发育的敏感指标,研究不能独立行走的痉挛型双瘫患儿髋关节发育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比较57例脑瘫患儿(脑瘫组)及30例正常儿童(对照组)的髋关节X线片,测量髋臼指数(AI)、股骨头偏移百分比(MP)、中心边缘角(CE角)、颈干角(NSA),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年龄组不能独立行走的痉挛型双瘫患儿的髋关节半脱位患病率,并进行比较。 结果脑瘫组MP、NSA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能独立行走的痉挛型双瘫患儿的髋关节半脱位患病率为20.45%,其中3~5岁年龄组髋关节半脱位患病率高于<3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MP可作为评价髋关节发育的敏感观察指标,5岁以内不能独立行走的痉挛型双瘫患儿的髋关节半脱位患病率为20.45%,年龄是影响其髋关节发育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痉挛型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由于锥体系损害,通过对脑瘫患儿进行髋关节分离后,患儿的内收肌角、角、足背屈角都有明显的好转,对应的髋关节外展和踝关节背屈功能得到改善。自1999年购进重锤式髋关节分离器后,治疗痉挛型脑瘫患儿50例,现报道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脑瘫分型以“全国小儿脑瘫座谈会纪要”为准,以痉挛型四肢瘫和痉挛型双瘫为主要治疗对象。其中,痉挛型四肢瘫12例,痉挛型双瘫38例。50例患儿中,0.5~1岁21例,1~1.5岁15例,1.6~2岁14例。男38例,女12例。1.2治疗方法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痉挛型双瘫儿童与正常儿童下肢差异,并且分析不同年龄双瘫儿童的肌力表现。方法:纳入痉挛型双瘫儿童和同龄正常儿童各25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痉挛型双瘫儿童男性14例,女性11例,平均(8.8±1.8)岁,正常组儿童男性12例,女性13例,平均(8.2±1.4)岁。采用手持式肌力测定仪(hand-held dynamometry,HHD)测定儿童下肢髋、膝、踝等部位肌群的肌力,比较双瘫儿童与正常儿童下肢肌群间肌力差异及不同年龄儿童的肌力表现。结果:痉挛型双瘫儿童下肢伸肌和屈肌肌群肌力除髋伸展肌群以外都明显弱于正常儿童(P0.01),双瘫组中5—8岁组和9—11岁组除双侧髋伸展肌群以外,其余各肌群的肌力都比较接近,差异没有显著性。结论:对痉挛型双瘫儿童进行力量训练时,应该注意提高下肢所有肌群的肌力,同时应该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持续训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4~6岁不同类型脑瘫患儿的智力水平分布及特征,对智力特点及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对215例4~6岁脑瘫患儿进行基础资料登记、智力评定、粗大运动功能分级评定等。结果210例完成智力评定,其中智力低下患儿113例(53.81%)。痉挛型双瘫、偏瘫和不随意运动型患儿的平均智力水平高于痉挛型四肢瘫、共济失调型;其中痉挛型双瘫患儿的言语智商(VIQ)和操作智商(PIQ)有显著性差异(P<0.05)。GMFCS分级Ⅳ~Ⅴ级者及并发癫痫、小头畸形者,智力低下的发生明显高于GMFCS分级Ⅰ~Ⅲ级者及不伴癫痫、小头畸形者(P<0.05)。结论4~6岁脑瘫患儿智力低下的发生和脑瘫类型、GMFCS分级及并发癫痫、小头畸形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定12—48个月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平衡障碍程度及特点,为患儿制订合理的康复计划及提供有效的训练方案。方法:正常组为97例年龄在12—48个月的健康儿童,均能够无辅助装置维持静态站立位至少持续1min。脑瘫组为110例具有站立能力的年龄在12—48个月的脑瘫患儿。其中双瘫82例,偏瘫28例。利用JB-PHY-Ⅱ型平衡测试仪测试其静态立位平衡功能。结果:痉挛型双瘫与正常儿童各月龄组的平衡数据比较(左右偏移除外)有显著差异(P<0.01)。痉挛型偏瘫各月龄组左右偏移与正常儿童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痉挛型偏瘫12—24个月龄组和24—36个月龄组的外周面积和单位面积轨迹长与正常儿童比较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轨迹长和矩形面积无显著性意义(P>0.05);36—48个月龄组各平衡参数与正常儿童比较都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正常儿童重心轨迹图大多呈球心型,双瘫患儿重心轨迹图大部分介于球心型和弥散型之间,少部分呈弥散型和球心型。偏瘫患儿以前后型为主,少部分呈弥散型和球心型。结论:痉挛型双瘫患儿平衡功能与正常儿童有较大差异,但重心不存在明显左右差异。痉挛型偏瘫患儿重心存在明显的左右差异,随着年龄的增大平衡功能与正常儿童比较差异变大。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脑瘫的临床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瘫的临床特征 ,确定脑损伤的病因与时间 ,为早期病因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 1999年10月— 2 0 0 2年 10月在青岛市残疾儿童医疗康复中心住院治疗、出生胎龄不满 3 7周的 2 81例脑瘫患儿的围产期脑损伤高危因素、神经发育学评定、脑瘫类型及脑CT或MRI检查所见。结果早产儿脑瘫占同期脑瘫患儿的 47.0 2 % ,有复合高危因素者占64 .67% ,其中以产时和新生儿因素为主 ,主要病因顺位依次为窒息、黄疸和双胎 ;主要的脑瘫类型为痉挛型双瘫 ,占 70 .81% ,其次为徐动型、痉挛与徐动混合型 ;影像学特征性改变为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症 (PVL)。结论早产是脑瘫的重要病因 ,损伤时间以产时和产后为主 ,特征性表现为痉挛型双瘫 ,PVL是早产儿脑瘫的主要病理类型。  相似文献   

18.
<正>选择2010年2月2013年1月在我院儿科病房住院并确诊的脑瘫伴构音障碍患儿39例;其诊断依据及病情严重程度判断均遵循全国脑瘫会议制定的标准[1],排除智力重度及极重度低下、依从性差的患儿;其中痉挛型11例,共济失调型7例,不随意运动型13例,肌张力低下型8例。依据患儿的家庭语言环境和家属意见,分为2组:常规训练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改良Ashworth量表(MAS)在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肌张力评定中的信度。方法31例痉挛型脑瘫患儿纳入研究,其中男性19例,女性12例;平均(51.3±26.8)个月;双瘫20例,四肢瘫7例,偏瘫4例;采用MAS评定患儿左右两侧下肢的内收肌、腘绳肌及比目鱼肌的肌张力。通过比较2名不同评定者评定结果之间以及同一评定者前后评定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确定MAS测试的信度。结果不同评定者间的信度较低,总体ICC值为0.68;而同一评定者内的信度较高,总体ICC值为0.83。结论MAS用于评定痉挛型脑瘫儿童下肢肌张力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20.
脑性瘫痪常伴有语言障碍 ,给患者的康复训练带来困难 ,严重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们在门诊对脑瘫患者开展言语治疗 ,现总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本院门诊脑瘫患者 34例 ,其中男性19例 ,女性 15例 ;1岁以下 5例 ,1— 2岁 8例 ,2— 3岁10例 ,3— 4岁 7例 ,4— 5岁 3例 ,5岁以上 1例 ;痉挛型 2 6例 ,手足徐动型 3例 ,痉挛型 手足徐动型 4例 ,弛缓型 1例。诊断符合 1988年全国脑瘫座谈会制定的诊断标准。CT、MRI检查结果 :未见异常 7例 ,脑白质发育不良 9例 ,脑软化 2例 ,脑萎缩、脑室扩大 11例 ,其他异常 5例。1.2语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