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动药”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动药”,是指具有推动机体功能活动的一类药物,亦涵“风药”之义,但并非狭指“驱风之药”。“阴主静,阳主动”。人是一个动的机体。生命的存在,表现于动。庄子说:“鸟影不移。”意即鸟飞迅速,实际在移,视觉反似不移。又移又不移,是一对矛盾的整体。人体的生理、病理亦复如此:动是绝对的,不动则是相对的。《内经》曰:“动则生,不动则死。”人身的这个“动”,有赖于气机的活动和气化的作用来实现,但气机的活动要在阳气的推动下才能产生气化作用。运用动药作为一种力量,推动其局部的“不动”的病变,使之气动则达,血动则行,火动则发,寒动则散,阳动则升,阴动则化。因此,凡具达、行、发、散、升、化、通等动性之品,皆可囊括于“动药”之列。一般来说,补气养血健脾之药谓之“静药”,调气  相似文献   

2.
从《伤寒论》的“心下悸”“脐下悸”“奔豚”“气上冲胸”等可以总结出腹主动脉搏动亢进(简称:腹动亢进)的腹诊操作。腹动亢进属于里寒证,桂枝是解决里寒证的首选药物。《伤寒论》中桂枝甘草汤、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桂枝汤、桂枝加桂汤、小建中汤明确涉及腹动亢进的腹诊操作,可知大多数桂枝剂的使用与腹动亢进密切相关。根据《伤寒论》省笔、伏笔、补笔的写作风格以及桂枝剂的组方机理分析,大多数桂枝剂都有腹动亢进的诊断,因此可以将腹动亢进作为桂枝剂的腹诊依据,为临床桂枝剂的诊断、辨证以及应用提供了客观的诊断依据。腹动亢进不仅可以指导《伤寒论》中桂枝剂的诊断应用,而且在三部六病医学流派协调疗法中有着广泛应用,这是对《伤寒论》腹诊以及桂枝剂的进一步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3.
王华 《光明中医》1999,14(1):F002-F002
临床上胸痹心痛患者往往有“动则加重”的症状。“动则加重”是气虚的一种表现,故医者往往认为“胸痹,心痛,动则加重”是心气虚,故在用药时加入大量补气药,但有时效果并不理想。笔者认为,“动则加重”不只是心气虚的表现,亦可为实邪发病的症状,故须辨明标本虚实,...  相似文献   

4.
耻骨联合缺血性坏死在临床上较少见,一般发生于经产妇,极少数由外力损伤所致.主要表现为耻骨联合处疼痛难忍,活动受限,动则痛甚.笔者以复元活血汤治疗本病1例,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阴阳、至极、太极、无极是中华先哲判断世事变化的基本预设。阴阳之理,极则必变,故围绕“至极生变”论,以顺势思维为指导,循《道德经》“道”“法”“象”“极”“动”“止”“时”等哲学理念,汲取加速康复外科医学理论知识,创新性地提出了“胃肠形神欲醒将动之势”是中医肛肠外科术后胃肠脏腑的自然之道;“惟道是从,顺势而治”是加速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之法;“调息动形,静心宁神”为加速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之术;而“应时”与“醒脾”则是加速其胃肠功能康复之机。全文旨在运用形而上的哲学思维方法,阐释中医加速康复肛肠外科学之生命观、疾病观及防治观,为探索肛肠外科术后胃肠功能康复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6.
老年练功防“静极”北京航天医学工程研究所侯书礼近年来,随着气功学的发展,不少气功学者在进行自发功机理探讨中都提出“静极生动”或“静中生动”,意思是指通过特定的姿式、意守、呼吸等内容的锻炼,在息调心定,真气内生的基础下,由于练功者“入静到极端”,这种“...  相似文献   

7.
张立鸿教授介绍的“灵子术”,是一种源远流长的传统气功。它包括“灵子显动”、“灵子潜动”、“灵子气针”、“灵子指禅”、“灵子感应”等多种功法内容。笔者有幸得到张教授的悉心指点,习练“灵子术”多年,可谓受益非浅。现就目前各地流传较广的“灵子显动术”的特点与练功要领,试述个人的一点体会,以供初习者参考。笔者在实践中体会到,“灵子显动术”具有简单易学、安全效佳、便于普及的特点。功法中十个式子(加两个脚动式子也称十二式)  相似文献   

8.
“气化”,通常是指人体生命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物之生,从于化”(《素问·六微旨大论》),精可以化为气,气化则精生,味和则形成,营气化生为血,血又化生为神气…….这种物质间的相互化生,贯穿于整个生命的始终.人体的气化,以五脏六腑作为活动中心,根据不同的脏腑性质,化生出各种不同的功能活动;少阴的气化运动,作为人体一个重要的生理功能,在生命活动中,占有极重要的位置.笔者于教学及临证中,对此深有体会,撰文略叙管见,愿与同道,共同探究.  相似文献   

9.
马捷  李峰 《国医论坛》2011,26(5):55-56
气机,即指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人体脏腑组织器官功能活动的基本形式可由气机平衡来概括,而“气滞”则指打破这种平衡状态的病理表现。由于宋元以后,医家在论述“气滞”证时,多涉及“肝郁气滞”证,而现代研究亦如此[1],故笔者将有关“肝郁气滞”的文献进行梳理,以探究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所谓导引,即“导引神气”,以养形魄,驻形之术”。王冰曰“导引,谓摇筋骨,动支节”。而骨折的整复、固定、功能锻炼则为当今的三大治疗原则。笔者通过近二十年的临床实践和976例常见四肢骨伤病人的观察,证明骨伤病人给予正确的导引,则可加速骨折的愈合,促进功能活动的恢复,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电针“中膂俞”抑制膀胱活动亢进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电针“中膂俞”对L 多巴诱发膀胱活动亢进的尿动力学影响。方法 :以L 多巴诱发的膀胱活动亢进为动物模型 ,在动物清醒和自由活动的状态下 ,应用连续膀胱测压技术动态观察电针“中膂俞”对排尿过程中尿动力学参数的影响。结果 :电针“中膂俞”可减少排尿频率 ,降低膀胱基础压 ,升高膀胱最大充盈压和排尿压 ,增加排尿量。结论 :电针“中膂俞”对L 多巴诱发的膀胱活动亢进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2.
湖北中医学院成肇智:凌耀星副教授在本刊今年第3期发表的《内经析疑四则》一文,是有助后学之作,但笔者感到还有探讨的必要。如,把《素问·阴阳大论》中的气味、形精、气化一律视为“互文”而笼统作释,似未尽经义。本段是通过描述药食气味进入人体后的变化过程,以阐明阴阳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阳为气,阴为味”,药食气味是一对阴阳。当药食进入人体后,其精微物质有形、精、气、化之变。其中形、精属阴,气属阳,但就形、精而言,则形静而守位,属阴;精动而不息,属阳。“化”乃指物质形态的转化活动,如“精化为气”便是。在上述前提下细味原文,则其义自显。所谓“味归形”、“形食味”是以阴从阴;“气  相似文献   

13.
<正> 十二经脉的病候都要涉及“是动则病,是主某所生病”。历代医家对此曾作了许多解释,可谓见仁见智。但截止目前,其准确含义仍是针灸学术中的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为了交流学术思想,不避浅陋,略陈管见,以就正于读者。一、从“是动则病,是主某所生病”的起源与发展来认识关于经脉病候的记载,最早见于《帛书经脉》。其中《足臂十一脉灸经》仅载有“其病”,所列病症甚少。而《阴阳十一脉灸经》才载有“是动则病,是(本经脉)主治其所产病”,所列病症较多。“其病”,指本经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夏玮 《新中医》1999,31(6):50-50
小儿汗证,是指非因天气炎热、衣着过厚、喂奶过急、活动剧烈等引起的全身或局部出汗过多,甚则大汗淋漓的病证。笔者就小儿汗证治验举例如下。1益气止汗陈某,男,4岁,1993年10月24日初诊。出汗过多年余。汗出以头部、肩背明显,动则益甚,夜卧亦汗出,衣枕常...  相似文献   

15.
为什么养生贵在“动”?动,可以强身。正如颜元所说:“常动则筋骨强.气脉舒”,所以“一身动则一身强”。《易筋经》的作者还强调指出:只要坚持活动,加强锻炼,即使体弱多病的“缠绵之身”,也能变得身强体壮,甚至“立成铁柱”。 动,可以防病。华佗说得好:活动可以促进饮食的消化,使血脉畅通,所以百病不生,就好象经常转动的户枢不易朽烂一样。  相似文献   

16.
守神包括医者之神及患者之神的精神意识、神志方面的调治。目前在临床上 ,对于守神仅理解在针灸治疗上 ,而忽视了在整个治疗过程中 ,调理患者机体的神气问题 ,鉴于这种情况 ,谈谈笔者体会。1 神的浅释神在中国古代哲学和祖国医学中是一个广泛的概念 ,除单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外 ,也泛指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变化及人体生命机能活动的外在表现 ,也是万物生存的造化之力〔1〕。如《荀子·天论》曰 :“万物各得其和以生 ,各得其善以成 ,不见其事而见其动 ,夫谓之神。”又如《素问·天元记大论》曰 :“物生谓之化 ,物极谓之变 ,阴阳不测 ,谓…  相似文献   

17.
导引对脊柱退行性病变的保健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有为  胡波  胡志俊 《中医正骨》2010,22(12):36-37
导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导引是指古代气功中之动功;广义的导引则包括静功、动功在内的整个古代气功。《中医辞海》解释为:“气功术语,又名道引、导引,是通过运动肢体以达到形神谐调的健身治病方法。”  相似文献   

18.
养形与养神     
养形与养神是古人养生的重要内容。神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形与神相互依存,形恃神以立,神须形以存。《黄帝内经》载:“法於阴阳,和於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如何养形,养生学者概括为三点:动以养形。“生命在于运动。”流水不腐,户枢不蠹,是因为活动。形气亦然。形不动则精不流,精不流则气郁。气郁生百病,生病及病情加重皆因精气郁。故“水郁则为污,草郁则为蒉。”三国时华佗教导人们运动方法名“五禽戏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即强调以动养形的重要性。人到老年,多活动如散步、种花草、做家务或进  相似文献   

19.
辨证治疗“甲亢”突眼30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勇 《河南中医》2007,27(5):54-55
突眼是甲状腺机能亢进(以下简称“甲亢”)常见而难治的并发症之一,本病临证可见眼球胀痛,畏光、流泪、眼睑痉挛,视力减退,眼球活动受限、复视,甚则眼球可固定,眼眶水肿,结膜炎,角膜干燥、炎症、溃疡和继发感染,严重者可有视神经萎缩、失明。笔者以临证所见与肝之生理病理相结合从肝辨证治疗本病取得较好效果,现将有完整资料者30例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武俊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24):56-56
呃逆,古称“哕”,是指胃气上逆动膈,以气逆上冲,喉间呃呃连声,声短而频,难以自制为主要表现的病证。现代医学则认为是由于膈神经和迷走神经受刺激后所引起的一侧或双侧的膈肌阵发性痉挛,若痉挛超过48小时而未停止者,又称为顽固性呃逆。笔者采用针刺配合耳针治疗顽固性呃逆1例,疗效甚好,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