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仲景《伤寒论》乃中医经典著作之一,笔者数次研读,对于书中少阴病篇麻黄附子细辛汤的临床运用有较深体会。此方配伍严谨,药少而精,功专效速,临证用此方治疗体虚外感——太阳少阴合病发热不退者,每获良效。现举验案两则介绍如下。1小儿太少两感发热王某,男,1周岁4个月。2009年9月24日初诊。  相似文献   

2.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举隅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丁宇丽 《陕西中医》2004,25(6):559-560
1 过敏性鼻炎 吴某,女,32岁。突发性鼻痒,喷嚏,伴流清涕已1 2年。自2 0岁起,每天晨起即发鼻痒、喷嚏、流清涕终日不止,每遇经期症状加剧。诊见:形体消瘦,怕冷,夜尿多,舌淡、苔白润,脉细,鼻腔粘膜肿胀光滑,呈淡白色。分泌物化验见有大量嗜酸性细胞。证属素体阳虚,感受风寒。处  相似文献   

3.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江苏省镇江市中医院(212003)吴自力关键词皮肤瘙痒症,麻黄附子细辛汤患者陈某,女,60岁,教师。1992年12月10日求诊。主诉苦于皮肤瘙痒五年余,每年冬季发作,缠绵难愈,虽多方治疗,均诊为“老年皮肤瘙痒症”。无良药可治,本次发...  相似文献   

4.
<正> 于某,女,48岁,1992年1月19日诊。患者头痛头晕、颜面虚浮时急时缓已13年之久,1979年秋突然晕倒,在青州某医院诊为高血压,住院治疗1周症状消失而出院。此后每因过度劳累及冬季天冷则头痛头晕、颜面虚浮加剧,伴神倦欲寐,浅寐多梦,头脑木胀。曾在潍坊某医院作肾图、尿化验等多项检查,未见异常。数年来服优降宁、复方降压片等,久服乏效,改服巯甲丙脯酸,因皮肤瘙痒、起疹,故停药。曾服用平肝熄风、滋水涵木、调补气血、重镇潜纳等方药数10剂,收效不显,延医来诊。  相似文献   

5.
<正> 笔者以麻黄细辛附子汤加减,治疗感冒、病窦综合征、急性肾炎、慢性气管炎等疾病,收到了一定的疗效,现介绍于下。感冒李某,男,42岁,农民,1979年12月8日诊。患者三天前感冒,发热,恶寒,头身疼痛,某医院给犀羚解毒片治疗,病情反而加重。体温38℃,头身痛重,无汗,精神萎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例的效果分析,探讨麻黄附子细辛汤的治疗机理。方法:回顾性分析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病例。结果:在不同的临床表象下,麻黄附子细辛汤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麻黄附子细辛汤的应用指征为太少两感或内伤肾阳不足。  相似文献   

7.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张仲景<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301条,原文云:"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细辛附子汤主之."  相似文献   

8.
患者23岁,女性,1992年2月底初诊。4年前患变态反应性鼻炎,曾在其他医院治疗无效。近因咳嗽并见哮喘来本院咨询。患者面色略(白光)白,目诊见太阳经和少阳经处布有血丝,舌淡少苔,有齿痕,脉沉微数,人迎小于寸口,鼻腔检查见鼻甲两侧苍白、水肿和肥厚,鼻内有大量的分泌物,天突处听诊有哮鸣音。根据以上症状诊断为虚寒型变态  相似文献   

9.
麻黄细辛附子汤治验二则株洲洗煤厂职工医院(412000)陶杏云麻黄细辛附子汤系《伤寒论》方,为"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而设,功能助阳温经解表。笔者用本方治疗失音、胸痛诸证取得较好疗效。现择二则报道如下:1失音李某,女,46岁。教师。1992...  相似文献   

10.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伤寒论》,原方由麻黄二两、细辛二两、炮附子一枚组成,有温经散寒、助阳解表之功,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之太阳少阴两感证。笔者临证应用此方加味治疗过敏性鼻炎、感冒失音、特发性耳聋、腰椎间盘突出症、慢性前列腺炎等,获得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麻黄附子细辛汤源自《伤寒论》,由麻黄、炮附子、细辛三味药物组成,功可温阳解表,为治疗太阳、少阴两感之方。在临床应用中笔者取其温通内外之功,用于治疗鼻窦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乳腺增生等病,亦获效验,现举例如下。  相似文献   

12.
一、嗜睡 洪某,女,16岁。1992年5月2日诊。患者嗜睡,精神不振,畏寒肢冷2年余。上课及空闲之时皆精力不集中,伏案而睡,无法坚持听课,故来就诊。问其口淡不渴,小便清长,大便溏簿而不成形,望其面色(白光)白,舌淡,边有齿痕,苔簿白润。切其脉沉细而濡。脉证合参,辨为肾阳不足,湿浊中阻,阳不布达之证。治当温阳除湿为法,投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治之。处方:麻黄6g、制附子、苍术、厚朴、陈皮各10g、细辛、甘草各3g。连服三剂,上症若消,守原方再服三剂,而收全功,随访一年未复发。  相似文献   

13.
<正>孙西庆主任医师从事中医临床30余载,应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治疗各类疾病,取得良好疗效,现举例如下。例1:李某,女,40岁,2014年5月22日初诊。腰以下麻木半年。现症见:腰以下麻木,影响行走,晨起较轻,下午及夜间加重,与天气无关,按揉可缓解;自觉双下肢乏力沉重,右侧更甚;右手除大拇指外4指连及手  相似文献   

14.
麻黄附子细辛汤临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卫荣  王魁亮 《国医论坛》1997,12(4):11-11
麻黄附子细辛汤出自仲景《伤寒杂病论》。用于少明兼表的证治。笔者在临证中,应用此方治疗多种病证,取得满意效果。亚病态表房结综合症王某,男,59岁,维吾尔族,1991年9月ZI日初诊。心前区疼痛伴心悸、气短、头晕乏力3年余。夜间疼痛加剧,固定不移,四末发凉,纳差,舌质谈,首薄白略腻,脉弦迟。查体:心率41次/m巾。24h动态心电图示:病态窦房结综合症。心电图示:①窦性心动过缓。②左前分支阻滞、!“窦房阻滞。予麻黄附子细辛汤加味:麻黄、炮附子、手姜各10g,桂技12g,细辛3g,)g穹、当归各159。上方进服15$J,心率提高到6…  相似文献   

15.
柳育泉  金素娟 《新中医》2003,35(3):66-66
陈某,女,41岁,1997年11月22日初诊。10年前产后因受寒引发前额痛,屡经中西药治疗,迁延小愈。其头痛特点为每遇寒、逢热、劳倦均疼痛,大热天或在太阳底下作业痛剧。痛时饮热开水可减轻,饮食喜热忌寒。时困倦欲睡,平素经水量多。舌淡无苔,脉沉细。据证分析,辨为太阳、少阴两感证。拟麻黄附子细辛汤合贞元饮力味治之。处方:麻黄、附子各6g,细辛3g,熟地黄20g,当归15g,炙甘草5g,桃仁、蔓荆子、续断各10g。水煎服,每天1剂。服3剂,头痛大  相似文献   

16.
麻黄附子细辛汤见于《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该方是为少阴阳虚兼有表证,即《伤寒论》所说的少阴与太阳两感证而设。临床上常用以治疗症见发热恶寒、头痛无汗、四肢不温、但欲卧、脉沉细者。功  相似文献   

17.
张某,女,36岁,工人,1994年10月25日初诊。患者在发病一周前,因外出乘车疲劳而感风寒,返家后即感全身不适,3天后体温渐升,一周后体温高达39t左右持续不降,经酉医查血、尿、B超、胸透、血培养及妇检等措施均未见明显异常,已应用先锋霉素w、丁胺卡那霉素、清开灵等多种措施5天,体温仍不下降,仍用氨基比林可降温1~1.SC左右,亚~2小时后又升至39C左右,曾组织院内会诊,调整运用抗生素等药物,仍无明显效果。后病家求治于我,先试服小柴胡汤加减2剂,有小效。二诊仔细诊查:患者平果体质虚弱,气短懒言,畏寒肢冷,形体消瘦,刻…  相似文献   

18.
麻黄附子细辛汤治验四案陆庆章河北省鸡泽县医院(057350)关键词:麻黄附子细辛汤/嗜睡/无汗/喉喑/流泪麻黄附子细辛汤是仲景名方之一。此方有温经解表之功,主治“太少两感”为病。由于组方严谨,配伍奥妙,为历代医家所重视。临床只要认证准确,常收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19.
麻黄细辛附子汤临证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友良 《陕西中医》1998,19(6):282-283
<正> 麻黄细辛附子汤出自《伤寒论》,主治“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宗少阴证用附子,太阳证用麻黄之旨;方中麻黄外解太阳表寒,细辛辛温散少阴之寒;附子温少阴之虚,防亡阳之变,可谓温经散寒之圣剂。  相似文献   

20.
桂枝附子汤是《伤寒论》方,亦见于《金匮要略》,为治疗太阳病类似证之方剂。根据该方有温经散寒、祛风除湿之效,以之加减治疗寒湿为患,心阳不足之心动过缓、雷诺氏病及坐骨神经痛等杂证,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