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0 毫秒
1.
李瑞玲 《医学文选》2002,21(3):385-387
慢性阻塞性肺病 (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disease,COPD)由于存在气道气流阻塞 ,临床表现除了咳嗽咳痰外 ,往往还表现有呼吸困难。尽管新型支气管扩张剂在舒张支气管平滑肌方面有其更多的优点 ,但茶碱类药物尚具有除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呼吸困难外的其它作用 ,仍广泛用于治疗COPD[1] 。现就此近况作一综述。1 减轻 COPD临床症状  茶碱类药物治疗 COPD可以减轻临床症状。朱建军等 [2 ]用茶碱控释片治疗 30例 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 ,2周后症状评分 ( 3.1 )低于对照组 ( 4 .5 ) ,此两组患者症状评分治疗前并无差异 ( 8.9vs9…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6):37-39
目的 探讨茶碱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血药浓度的调节作用,同时分析对茶碱血药浓度产生影响的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2015 年6 月~2017 年5 月收治的COPD 患者,将其中的80 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并对其治疗资料进行回顾分析;对患者血清中茶碱浓度使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明确血药浓度、不良反应及疗效,并深入探讨对患者血药浓度产生影响的因素。结果 30 例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为3~10 μg/mL,临床治疗有效率为83.33%(25/30),不良反应出现率为26.67%(8/30);26 例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为10~15 μg/mL,临床治疗有效率为73.08%(19/26),不良反应出现率为57.69%(15/26);24 例患者的茶碱浓度为15~20 μg/mL,治疗有效率为70.83%(17/24),不良反应出现率为70.83%(17/24);各浓度间疗效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3~10 μg/mL 浓度的不良反应出现率相较于其他两组明显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此外,吸烟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与不吸烟患者相比较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存在肺心病患者的茶碱血药浓度与没有肺心病患者相比偏高,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茶碱治疗COPD 时血药谷浓度需调控在3~10 μg/mL,可获得理想疗效,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同时茶碱血药浓度受到吸烟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我院采用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慢阻肺)疗效较满意,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我院2004年1月~2006年6月收住慢阻肺患者46例。诊断符合1997年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病诊断标准”[1]。46例入院时均为急性发作期,无明显心、肝、肾病变,发作以来未服用茶碱类  相似文献   

4.
茶碱类药物,除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外,还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增强膈肌的缩力、降低肺血管阻力的作用[1,2]。近年来研究结果还显示小剂量茶碱具有抗炎和免疫调节作用[1,3,6]。临床上广泛地用于支气管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的治疗。临床常用的茶碱制剂有氨茶碱和控释茶碱。本试验拟观察COPD并肺心病患者服用两种茶碱制剂后茶碱的血药浓度。1 资料与方法随机选取自愿接受观察的同期呼吸科住院患者9人,均系COPD并慢性肺原性心脏病缓解期患者,均为男性,年龄53~68岁,平均62岁…  相似文献   

5.
目的:考察口服茶碱缓释片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中的群体药代动力学(PPK)特征,以及加替沙星对茶碱PPK的影响,为调整用药方案和个体化给药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用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NONMEM)程序,分析前瞻性收集先口服茶碱缓释片、再联用加替沙星的16例老年COPD患者256份茶碱血药浓度样本。一级吸收一房室开放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群体数据,估算吸收速率常数(ka)、清除率(CL/F)、分布容积(V)和滞后时间(ALAG)的个体间变异用指数模型,个体自身变异(残差误差)用加法模型。定量评价联合应用加替沙星(单用茶碱缓释片时设定加替沙星=0,联用茶碱缓释片和加替沙星时设定加替沙星=1)、体质量(BW)、年龄、生化指标等固定效应(协变量)对茶碱缓释片药代动力学(PK)参数的影响。结果:ka、CL/F、V和ALAG的群体标准值分别为1.38-1h、1.33 L/h、46.4 L和0.486 h,CL/F和V群体典型值的最终回归方程分别为C■/F=1.33×(1-0.138×加替沙星)和■=46.4×(BW/57)1.44。浓度实测值和个体预测值的平均绝对权重残差为(5.60±4.55)%。结论:合用加替沙星较单用茶碱缓释片时茶碱的CL/F下降13.8%,体质量对V的校正为体质量除以平均值的1.44次方,此特征对调整用药方案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和评价多索茶碱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3例COP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多索茶碱300mg加入5%的葡萄糖注射液250ml静滴,1次/d,连续用药5d;对照组使用氨茶碱注射液,每次250mg加入5%葡萄糖250ml中静滴,1次/d,连续用药5d。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用药后的临床症状、肺功能、血气变化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后肺功能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不良症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氨茶碱比较,多索茶碱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治疗哮喘及慢性阻塞性肺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对氨茶碱控释片在病人唾液中的茶碱浓度进行了测定,计算了其茶碱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氨茶碱控释片的唾液浓度比较稳定,但茶碱动力学参数的个体差异很大,临床很有必要监测茶碱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9.
周志宏  郭兆贵 《湖南医学》1996,13(3):129-130
给两10名在不同年龄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病人静脉注射氨茶碱,研究其药动学的差异,以期了解老年病人的代谢情况,结果老年病人(〉60岁)比中年病人(37-58岁)β相参数显著下降(P〈0.005);半衰期显著延长(P〈0.02);总体清除率下降(P〈0.001),说明老年COPD病人的茶碱代谢校中较病人慢,故用药时要注意减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血血气值与混合静脉血正常血气值的相关性。方法监测54名马拉松赛业余选手(活动组)赛前的动脉血、肘静脉血血气和30名无心肺疾患的术后病人(静息组)全麻拔管前动脉血、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血血气。比较肘静脉血、中心静脉血血气值与混合静脉血正常血气值的相关性。结果 84名被测者动脉PO2和PaCO2均正常;肘静脉血PO2均值30.1 mmHg(1 mmHg=0.133 kPa)低于混合静脉血氧分压(P vO2)23%,低于中心静脉PO218%左右。结论混合静脉血、中心静脉血和肘静脉的血气三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在无条件监测PvO2时可用中心静脉或肘静脉血气值作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检验结果的临床可行性。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1年6月—2012年7月所接收治疗的50例糖尿病患者,采取静脉血和指尖血,采用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所有患者的血糖数值,同时,还在生化分析仪上进行检测血浆葡萄糖,对比分析两部位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和血样检测结果的偏倚程度。结果即时检验血糖仪指尖血血糖为(9.38±4.28)mmol/L,静脉全血血糖为(9.17±4.05)mmol/L,生化仪测定血浆葡萄糖为(9.96±5.01)mmol/L,三者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部位生化分析仪检测结果和血样检测结果的偏移程度都是负偏倚,其中,偏倚范围最高是13.8%,最低为1.4%,都没有超过20%。静脉全血血糖偏倚显著高于指尖血血糖偏倚,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即时检验血糖仪检测指尖血及静脉全血血糖检验结果的临床可行性,不管是采用静脉采血,还是指尖采血,即时检验血糖的数值都在接受范围内,但是采取指尖血样,检测结果更加接近血浆葡萄糖。  相似文献   

12.
董敬军  赵海伶  黄穗华 《医学综述》2011,17(10):1597-1599
目的探讨静脉血气分析在临床中的应用。方法检索2000~2010年静脉血气分析方面的文献,统计分析符合标准的文献例数、检测指标、研究方法和结果等资料。结果在所筛选的42篇文献中,关于危重医学、新生儿监测的最多,其他包括呼吸系统疾病、麻醉医学、心血管系统疾病、糖尿病等。常用的检测指标包括pH、PVO2、SvO2、ERO2等。结论在对休克、脑卒中、新生儿窒息等患者进行诊治时,静脉血气监测弥补了动脉血气分析的不足,对临床治疗起到了良好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肝静脉血流定量分析与肝纤维化分期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定量分析慢性肝炎肝静脉血流最大正向及逆向流速之和△V(△V=Vs Va)与病理肝纤维化分期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14例慢性肝炎患者,测量肝静脉血流最大正向及逆向流速之和△V,全部病例的肝纤维化程度均由经超声引导下肝组织病理活检证实,并将△V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慢性肝炎肝纤维化血流速度的特征表现为:Vs在S0~S4之间差异无显著性;Va在S0~S3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S0~S3时约(10%~28%)表现为0,在S4时约30%表现为0;△V在S0~S3之间差异无显著性,在S0、S1、S2、S3分别与S4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慢性肝炎肝纤维化分期中,△V对S4的诊断敏感性为57.4%,特异性79.8%。当△V小于30cm/s时,可诊断为早期肝硬化或肝硬化。结论慢性肝炎肝静脉血流最大正向及逆向血流速度之和△V的变化,在S0~S3之间无明显诊断意义,当△V小于30时,对S4的诊断有较高价值。慢性肝炎中超声检测肝静脉血流最大正向及逆向血流速度之和△V,对判断慢性肝炎肝纤维化程度方面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茶碱不同给药方案与其血药浓度的关系,为临床合理应用茶碱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246例患者茶碱给药方案为:口服组(两个剂量组),静滴组,口服+静滴组.结果采用口服"茶碱缓释片0.2gBid"组以及口服"茶碱缓释片0.1gBid"+静滴"氨茶碱针0.25gQd"组给药方案的患者,超过70%的患者血药浓度值在有效范围5.00~15.00μg/mL,并且平均茶碱血药浓度大于口服"茶碱缓释片0.1gBid"与静滴"氨茶碱针0.25gQd"组.茶碱血药浓度与不良反应的发生有显著关系,采用口服"茶碱缓释片0.2gBid"组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最高.结论口服"茶碱缓释片0.1gBid"+静滴"氨茶碱针0.25gQd"为较好的给药方案.  相似文献   

15.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是一种常见病,严重的VTE是致死性的。非O型血人群比O型血人群的VTE发生率高,即非O型血是VTE的危险因素或者O型血是VTE的保护因素。非O型血人群血浆中高浓度的Ⅷ因子(FⅧ)、von Willebrand因子水平可能与其VTE的易感性有关。由于ABO血型的检测相对简单,将ABO血型纳入VTE危险因素的综合分析中,对于血栓干预是很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结直肠癌组织与静脉血中KRAS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对临床治疗及预后的意义。方法整群收集2013年1月-2014年12月经病理科诊断手术的129例原发结直肠癌组织标本和肘静脉血5 mL及60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用PCR-DNA直接测序法检测KRAS突变情况。结果①癌组织KRAS突变率为39.53%(51/129),静脉血KRAS突变率为32.56%(42/129﹚。静脉血KRAS基因突变率比癌组织的低6.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正常组织无基因突变。②KRAS基因有7种突变类型,12密码子为主要突变占78.43%(40/51)。③癌组织与静脉血野生型与突变型整体的一致率为89.92%(116/129),一致性较高(K=0.783)。结论结直肠癌组织KRAS基因突变与静脉血高度一致,在肿瘤组织无法获取的情况下能代替其作为检测靶点。  相似文献   

17.
黄婕 《中外医疗》2012,31(32):7-8
目的减轻药物临床试验采血时反复穿刺给受试者带来的痛苦,缩短采血操作时间,确保标本质量。方法将熊去氧胆酸胶囊生物等效性研究中22名受试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1名,实验组采血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接可来福接头。对照组采血过程中使用静脉留置针接肝素帽,比较两组采血过程中留置针堵塞率、针刺伤发生率、标本质量及采集血标本所需时间等4项指标。结果使用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采血在降低留置针堵管率、降低针刺伤的风险、确保标本质量、减少操作时间等方面优于使用留置针配合肝素帽采血。结论静脉留置针配合可来福接头采血可减轻受试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避免针刺伤的发生,同时缩短标本采集时间,有助于按时采血,确保试验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静脉血和末梢血在血糖检验上的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9月该院收治的134例糖尿病患者,分为末梢血组与静脉血组,检测两组不同时段的血糖值。结果不同时段检测,两组末梢血与静脉血的血糖值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血组低血糖发生率(19.72%)与末梢血组(4.76%)比较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应用血糖仪检验末梢血即可迅速得到准确的血糖值,操作方便,而且检验末梢血能够有效预防低血糖出现,这对患者的临床治疗与身体健康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判断静注氨茶碱在体内的隔室模型,计算其药代动力学参数。方法用双波长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家兔静注氨茶碱后的血清茶碱浓度,根据相关药代动力学理论研究其药动学。结果静注氨茶碱在体内符合两室模型,药动学方程为c=7.7e-2.58t 20.893e-0.1733。结论可以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茶碱血药浓度,在体内代谢符合两室模型,并可计算出其药动学方程。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通过CT或B超测量门静脉宽度来估计门静脉压力的可行性。方法选择本院收治的25例肝硬化患者,根据门静脉压力的不同,将其分为A、B、C、D、E5组。采用肝脏CT或B超测量所有患者的门静脉最大宽度,电子胃镜检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玻璃测压计测量门静脉压力。结果门静脉压力与门静脉宽度无明显相关性,但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与门静脉压力明显相关,门静脉压力越高,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越严重。结论通过CT或B超检查门静脉宽度不能判断门静脉压力及上消化道出血的概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