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璐  陈长征 《眼科研究》2011,29(9):862-86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指可发生于未成熟儿的以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为特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是造成儿童视力损害的主要原因之一。ROP虽以视网膜血管发育异常为主要临床特征,但临床观察及动物实验证实,ROP同样影响视网膜视神经的发育,引起视网膜和视神经功能的异常,出现视网膜电图(ERG)暗视视杆反应、暗视振荡电位、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异常,此外,对患儿屈光系统的发育也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就ROP动物模型及ROP患者视觉电生理的特点及屈光系统的异常发育与病变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一种因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而导致婴幼儿视力严重丧失的疾病,绝大多数发生于低体重的早产儿。  相似文献   

3.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种以视网膜新生血管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疾病,是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主要采取激光或手术治疗,损伤较大且效果不理想,因此寻找有效的药物途径来预防ROP的发生成为研究热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已知的促新生血管生成物质,在ROP的发病过程中起关键作用,雌激素通过调控VEGF减少新生血管生成,从而防止ROP的发生。本文将围绕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VEGF以及雌激素三者之间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特指发生于早产儿特别是过早产儿的以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为病变特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儿童失明的主要病因。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ROP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而早期发现和及时合理的治疗无疑是现阶段拯救ROP患儿视功能的最重要措施。我们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ROP的研究进行综述,内容涵盖了ROP的发病、诊断、筛查、治疗以及随访等诸方面。(中华眼底病杂志,2005,21:337-340)  相似文献   

5.
1区急进性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特征及治疗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一类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异常发育和纤维增生所导致的疾病,目前,在新的ROP国际分类标准中,补充了一类特殊类型的ROP,即发生于极低体重儿中的恶性程度更高的急进性后极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aggressive posterior retinopatlay of prematurity,AP—ROP)。我们对2006年内经筛查发现的此类ROP患儿进行了冷冻或激光光凝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发生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在ROP的新生血管增生阶段,应用抗VEGF类药物抑制VEGF可以阻断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增生.本文就抗VEGF类药物贝伐单抗(Avastin)单纯玻璃体内注射、玻璃体内注射联合视网膜光凝或玻璃体切除手术等不同方式治疗ROP的临床研究进行回顾,并就贝伐单抗治疗ROP的安全性评价进行汇总.  相似文献   

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尚未发育成熟的早产儿视网膜在各种因素影响下发生的一种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纤维异常增生的视网膜增生性病变,可导致视力下降、视野缺损甚至失明[1].发达国家对ROP进行了深入和广泛的研究,使ROP发生率显著下降[2,3].目前我国ROP的筛查还处于探索阶段,对ROP的总体流行状况及发展趋势,尚未见系统性的研究报道.为此,我们对一组出生体重<2000 g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ROP筛查阳性率的变化趋势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彭琴  王俊勇  刘秋平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11):1894-189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的一种未成熟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眼病,是一种严重的儿童致盲性眼病。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是治疗ROP的经典方法,然而激光治疗是破坏性的,尤其是在ROP Ⅰ区病变的情况下,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在ROP发生及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作用,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不仅能有效控制ROP,并且为视网膜继续发育争取了机会。本文就玻璃体腔内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ROP的治疗指征、药物筛选、注射部位、给药剂量、疗效观察以及并发症对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管抑素(angiostatin)玻璃体注射对氧诱导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视网膜及虹膜血管渗漏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出生7d(P7)的Brown Norway鼠置高氧环境(750mL/L O2)5d后再置正常氧环境诱导ROP,建立ROP动物模型,并以年龄相匹配的正常鼠作为正常对照。所有ROP鼠(P14)及正常鼠均右眼玻璃体腔注射血管抑素,左眼注射相同剂量的PBS(磷酸盐缓冲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用Evans蓝微血管渗透性检测法及总蛋白标准化分别于注射后1,2和3d检测视网膜和虹膜的血管渗透性;用Western blot蛋白印迹分析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注射24h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在视网膜的表达。结果:ROP鼠视网膜及虹膜的血管渗透性明显增加(P〈0.01);中剂量(3.75ug/眼)和高剂量(7.5ug/眼)血管抑素降低ROP鼠视网膜血管渗透性(P〈0.05,P〈0.01),而低剂量组(1.88ug/眼)没有引起明显改变,呈现剂量依赖型;三种不同剂量的血管抑素玻璃体注射后ROP鼠的虹膜均未发生明显的血管渗透性的改变。血管抑素注射后第1d和第2d视网膜血管渗透性明显降低(P〈0.05。P〈0.01),而第3d无明显降低,其作用呈现出时间进程。Western blot蛋白印迹和免疫组化分析表明血管抑素显著降低了ROP鼠视网膜的VEGF水平,但对正常鼠无影响。结论:血管抑素可以降低ROP鼠视网膜的病理性血管渗漏,其血管渗透性下降可能与血管抑素下调VEGF的表达有关。血管抑素可能对ROP等其他视网膜血管渗漏性疾病具有潜在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0.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以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为主要病理特征的儿童致盲眼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一种特异性刺激血管内皮细胞增生及新生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早产儿视网膜局部缺血、缺氧环境促使眼内VEGF表达代偿性升高,进而诱导视网膜血管病理性生长。玻璃体内注射抗VEGF药物可抑制眼内VEGF的生物活性,从而延缓...  相似文献   

1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未成熟的视网膜血管异常发育和增生导致的病变,是引起早产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对低孕周和低出生体重的早产儿开展筛查,能早期发现和治疗ROP,减少致盲,传统的筛查方法是使用双目间接检眼镜,需要一定的检查经验,结果不易准确记录,RetCam数字视网膜照相机(简称RetCam)可观察并记录婴幼儿视网膜图像,  相似文献   

1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特指发生于早产儿特别是过早产儿的以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为病变特征的视网膜血管疾病,是发达国家儿童失明的主要病因.随着围产医学的不断发展,ROP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而早期发现和及时合理的治疗无疑是现阶段拯救ROP患儿视功能的最重要措施.我们对近年来国内外有关ROP的研究进行综述,内容涵盖了ROP的发病、诊断、筛查、治疗以及随访等诸方面.  相似文献   

13.
王月  王雪  底煜 《眼科新进展》2020,(11):1097-1100
在围产医学水平不断提升的条件下,早产儿存活率明显提升,加之二胎政策的开放以及辅助生殖技术的进步,高龄产妇和多胎妊娠相对增多,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作为常见的早产儿缺氧性疾病也呈现出高发病率趋势。目前普遍认为早产儿的发病原因为缺血缺氧,但其发生发展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近年来,关于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ROP及其他视网膜新生血管性疾病中的作用已有大量的相关研究。本文旨在综述lncRNA的表达与调控对ROP发生发展的影响,为临床控制与治疗ROP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感染/炎症是早产的重要启动因素,同时感染也是早产儿常见的并发症。近来,临床研究提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与新生儿或母体的感染/炎症相关;基础研究也发现炎症可影响视网膜血管的正常发育,参与调控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了解感染/炎症在ROP中的可能作用,对于ROP的早期诊断和防治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感染/炎症与ROP的关系及相关的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5.
丁瞳  陈宜 《国际眼科杂志》2023,23(8):1328-1332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ROP)是发生于早产儿的一种未成熟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眼病,是发展中及发达国家儿童致盲的主要因素。ROP的传统治疗方法是视网膜激光光凝或冷冻治疗,但凝固治疗可导致视网膜永久性破坏,存在发生视野缺损、高度近视等并发症风险。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ROP后视网膜功能的发育比凝固治疗更趋向正常,再加上操作简便、耗时短等优点,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逐渐成为ROP的重要治疗方式; 在Ⅰ区ROP、Ⅱ区后部ROP和急进型ROP治疗中为首选治疗方式。但是抗VEGF药物治疗ROP所致的严重系统并发症、最低有效剂量及后期复发情况等问题尚待进一步研究。本文将对ROP抗VEGF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二极管激光治疗三胞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在早产儿和低体重儿的一种视网膜毛细血管发育异常的疾病,表现为视网膜无血管区、新生血管形成和增生性视网膜病变。轻苦仅引起周边视网膜无血管区周围的轻度增生;重者增生广泛,可发展为全视网膜脱离,导致盲目。早产、低出生体重、吸氧史是ROP发生的高危因素。自2002年底我院对出生后同时具备上述高危因素的三胞胎姐妹进行密切眼底随访,适时地进行了眼底激光光凝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是早产儿尤其是伴有低体重儿发生的一种视网膜毛细血管发育异常化的双侧性眼病,表现为视网膜缺血、新生血管形成和增生性视网膜病变,重者可以引起视网膜脱离而导致永久性失明。近年来,随着围产医学的进步,早产儿成活率逐渐增加,相应ROP发生率也呈增加趋势。由于其后果严重,对患儿及其家庭造成巨大伤害,ROP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ROP的确切病因仍未明确,真正的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亦缺乏有效的预防措施。本文从ROP的发病因素、发病机制及干预措施三方面对其新近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眼组织中存在着独立于全身的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视网膜新生血管生成、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国内对RAAS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中的研究文献较多,但对RAAS在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方面的研究却鲜见报道。国外多项研究表明,RAAS在ROP病理过程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眼内炎症因子、氧自由基、血管生长因子和新生血管的生成方面。而抑制RAAS中某些成员的活性,显示出一定的抗炎、抗氧化应激、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效应,提示RAAS中的多个成员有望成为防治ROP等增生性眼病的新靶点。进一步探讨RAAS与ROP的关系,将有助于加深对ROP发生发展机制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的未成熟视网膜血管的异常增生性疾病,是目前婴幼儿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无论是否接受治疗,ROP患儿发生屈光不正(尤其是近视和散光)的概率均较高,发生屈光不正性弱视、斜视等视觉异常的危险性高,这为临床上ROP的治疗及屈光不正的矫正提出了挑战。然而,目前ROP患儿屈光不正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本文旨在对目前提出的相关机制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上优化ROP屈光不正的矫治方式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重视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防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Li XX 《中华眼科杂志》2005,41(4):289-291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以往被称为“晶状体后纤维增生症”,是发生于早产儿和低体重儿中的视网膜血管增生性病变。ROP是发达国家儿童首位致盲原因。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围产医学有了较大的发展,各种生命支持系统的逐渐改进和完善,明显提高了早产儿的存活率,随之ROP发生率也相应上升,由此导致的盲童数量也不断增多,应当引起各级医疗单位的重视。因此,有必要就不同地区ROP发生率、ROP防治情况、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特征、ROP患儿的视网膜组织学改变特点、ROP的国际分类及治疗时限等情况进行分析和评述。ROP发生率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国家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的救治水平和相关医疗法规健全情况。(中华眼科杂志,2005,41:289-29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