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报告患者20岁,G1P0。主因第一胎孕39+5周,腹阵痛4个多小时,于2005年12月1日4:00入院。孕期经过顺利,既往体健,否认遗传病史,无心脏病、糖尿病、肝肾病史。查体:体温37℃,脉搏88次/min,血压110/70mmHg(1mm/Hg=0.133kPa),体质量60kg,心肺正常,左枕前位, 相似文献
2.
例1,患者,女,54岁,主因突发头痛、呕吐1h于2000年3月5日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史,无结核史,无头痛、发热及盗汗史。入院查体:T37.6℃;BP130/80mmHg(1mmHg=0.133kPa);神清,心肺未见异常,颅神经检查未见明显异常,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双侧Babinski征阳性。颈部抵抗,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 相似文献
3.
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继发再出血及脑血管痉挛较常见,而继发大面积脑梗死较少见,我科同时遇到2例,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女,54岁。因头痛、呕吐、意识不清0.5h入我院。入我院后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查体:BP170/100mm Hg,浅昏迷状况,脑膜刺激征(+)。入院后给予脱水、护脑、止血及抗感染治疗8d,在上述症状逐渐恢复的情况下,又出现神志恍惚、失语并右侧肢瘫,肌力为0级。复查头颅MRI提示:左侧颞顶叶及基底节大面积脑梗死,蛛网膜下腔出血。 相似文献
4.
1病历摘要例1:女,22岁。因12h前洗脸后出现眼前发黑致摔倒、头痛,在当地医院行脑CT示脑实质内未见明显异常,右顶外后部皮下软组织增厚。诊断脑外伤反应,经处理后效果不佳,仍头痛、呕吐。遂于2008-06-22转入我院。查体:神志清,头痛,四肢肌、肌张力正常,BP90/60mm Hg,初步诊断头痛待诊(外伤性头痛),静脉滴注20%甘露醇后头痛减轻,次日患者再次出现头痛明显,频繁呕吐,急复查脑CT未见明显异常,行腰穿检查抽出血性脑脊液,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给予静脉滴注20%甘露醇、氨基己酸、尼莫地平等药物治疗1个月后治愈出院。 相似文献
5.
6.
蛛网膜下腔出血为神经科常见急症,现将1991年至1997年所收治102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102例中,男性56例,女性46例,男女比例为1.22∶1;最小年龄6岁,最大年龄80岁;30~69岁占多数(77.5%),又以50岁至6... 相似文献
7.
蛛网膜下腔出血26例误诊分析福州市第一医院陆晓培,卓健福州市第二医院曾道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其表现典型者诊断多无困难,不典型者则常误诊,现将我们自1980年~1992年收治的26例误诊病例分析如下。一、临床资料女性11例,男...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性 ,64岁 ,2天前突发胸闷、心悸 ,到某市级医院就诊 ,确诊为非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 ,当时测血压不升 ,给予间羟胺 10mg静滴 ,约 2分钟后突发头部及双下肢剧痛 ,未呕吐 ,神志清楚 ,未处理 ,大约 10分钟转复室上速 ,测血压为 170 / 10 0mmHg。 2天后仍感头部及双下肢疼痛到我院就诊。查体 :脉搏 82次 /分 ,血压 12 0 / 60mmHg ,神清 ,自动体位 ,颈部抵抗 ,克氏征及布氏征阳性。心、肺、腹 (一 )。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示脑脊液呈均匀血性 ;头颅CT示蛛网膜下腔出血。确诊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按该病治疗后头痛及双下肢疼痛消失 … 相似文献
9.
老年人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常见的脑血管病之一。现将我科1992~1996年间收治的64例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病例均系发病1周内经CT或脑脊液检查确诊的住院病例。男36例,女28例。年龄60~70岁48例,71~80岁12例,sl岁以上的4例。活动时起病者56例,多为情绪激动、紧张、劳累、用力大便、咳嗽、饮酒等。睡眠或安静时起病8例。既往有高血压37例,脑动脉硬化52例,冠心病21例,经常头痛34例。主要症状和体征:头痛51例,其中有剧烈头痛12例,轻微或一般头痛39例,无头痛者13例,头晕23例。恶心呕吐28例,抽搐11例,尿失禁13例。肢体瘫痪…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 (SHA)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本文收集自 1990年 1月至 2 0 0 0年 8月确诊 SHA188例 ,其中以急诊收治入院误诊 2 3例占 12 .2 % ,现分析如下。1 误诊为头痛原因待查 5例女性 ,34岁。以突发性、持续性头痛 5小时伴呕吐胃内容物 2次为主诉来院就诊。查体 :神志清 ,颈软 ,Bp12 /8.7k Pa。颅神经检查正常。心肺正常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 ,右侧巴彬氏征 (± )。入院后经 CT扫描示外侧裂池高密度影 ,确诊为SHA。被误诊头痛原因待查 5例 ,年龄 18~ 34岁。均以突然剧烈头痛伴呕吐 ,无明显脑膜刺激征 ,血压正常 ,初步诊断为血管… 相似文献
11.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随着人民水平的提高,该病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直接威胁着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典型心肌梗死在临床上结合病史、心电图改变及心肌酶谱的变化不难做出正确的诊断,不典型心肌梗死可以无胸痛或以其他系统表现为主,容易被误诊或漏诊[1]。下面就笔者遇到的3例患者分析如下。1病历摘要例1:男,49岁。突发晕厥5min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查体:BP105/60mm Hg,肥胖体型,HR75次/min,闻及早搏2次/min,心尖区闻及级SM。辅助检查:WBC13.2×109/L,N0.86,血糖14.7mmol/L,以2型糖尿病、高血压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收住。入院第2天,患者诉背部疼痛;B超检查:脂肪肝。患者在排便时再次晕厥,测BP80/55mm Hg,经抢救后患者神志清醒,心电图检查提示:前壁AMI。例2:女,61岁。因突发胸闷、呼吸困难3h于夜间入院。既往有冠心病病史。查体:HR105次/min,房颤心律,双下肺闻及少量细湿口罗音,心电图提示快速房颤,V4至V6的ST段下移0.3mV,T波倒置。查心肌酶谱明显升高,诊断为前壁非透壁AMI。例3:男,49岁。因胸部阵发性疼痛1周入院,...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病,不典型者早期极易误诊,误诊率可达14.5~44.7N”’,我院近十年SAH临床误诊48例,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男29例,女19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62.3岁,24~40岁9例,41~59岁10例,60岁以上29例。既往史有高血压病者17例,SAH病史者5例,糖尿病者3例。误诊时间最短者为发病后第一天,最长为7天。发病时间为6小时~7天。确诊时间为1~7天。二、发病诱因:因劳累发病者18例,情绪波动者12例,排便6例,饮酒5例,不明原因7例,有诱因者41例,占8542%。突然发病者42例,占… 相似文献
13.
5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病因、临床表现、并发症、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50例SAH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SAH临床表现以突发剧烈头痛为主;大部分患者通过头颅CT及腰穿确诊,大量出血、再出血及继发脑血管痉挛为主要死亡原因。结论 SAH病因复杂,临床表现多样,早期病因诊断,尽快施行病因治疗,是降低再出血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15.
儿童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蛛网膜下腔出血指脑部血管出血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临床综合征.血管畸形包括囊性动脉瘤及脑动静脉畸形,是儿童时期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常见原因.如脑实质出血后血流入蛛网膜下腔时称为继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可由多种原因所引起.本病国内外报道很多,但小儿则较少,现将我科十余年来收治小儿蛛网膜下腔出血29例做临床分析.1一般资料 男23例,女6例,<1岁4例,~5岁6例,~10岁7例,~14岁12例.年龄最小者3个月,最大14岁,以8岁以上为多.2临床表现 起病急聚者多见.首发症婴儿为呕吐… 相似文献
16.
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是临床常见急症 ,病情凶险 ,病死率高 ,尤其是多次复发者 ,现将我院 1990~ 2 0 0 0年收治的 13 8例SAH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 ,探讨死亡因素。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3 8例均为住院患者 ,经临床、腰穿和 (或 )头CT、MRI诊断为SAH。死亡组 5 7例 ( 4 1.3 % ) ,男 2 1例 ,女 3 6例 ,年龄 2 3~ 78岁 ,平均 5 6.4岁。首次发生SAH 2 4例 ( 4 2 .1% ) ,既往有SAH史 3 3例 ( 5 7.9% ) ,有 1次SAH史 2 9例 ( 5 0 .9% ) ,2次SAH史 4例 ,头痛史 46例 ( 80 .7% ) ,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史共 43… 相似文献
17.
例1:女,29岁,因左眼上睑下垂3天,于2003年8月来我院眼科就诊。查体:意识清,左眼上睑下垂,未查双侧瞳孔。故考虑眼科疾病,在眼科门诊给予针灸、理疗,每日1次,在此期间患者未述头痛,肢体活动正常,但治疗第七天时,在眼科门诊治疗时患者突然出现四肢抽搐、随之意识丧失,立即将患者行头颅CT检查,结果为珠网膜下腔出血。收入神经内科治疗,经抢救2天无效而死亡。 相似文献
18.
19.
刘丽娇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8):19-20
目的 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收治的50例SAH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6例临床症状体征消失,痊愈;1例于起病10 d后发生昏迷转外科手术,经治疗好转,清醒,但遗留有偏瘫;1例起病即昏迷者经治疗清醒,于第14天再次昏迷死亡.2例恶化者诊断为脑血管痉挛(CVS).2例CVS患者中,死亡1例,致残1例.结论 SAH起病状态不一,病因多为颅内动脉瘤,临床表现多样.DSA检查能直接明确病因,可为临床选择合理有效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本组分析了2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心电图,其中观察了16例SAH的心电恢复情况。SAH患者心电图异常表现为心肌缺血,Q—T间期延长,心率异常,自律性异常,并就其机理作了初步探讨。从以上结果提示,在SAH急性期应做好心肌保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