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主动脉夹层是指在主动脉中层发生撕裂后,使血液在撕裂的假腔层中流动,原有的主动脉腔称为真腔,真假腔之间由内膜与部分中层分隔,并有一个或数个破口相通。主动脉夹层有别于主动脉壁的自发破裂以及内膜撕裂,且很少累及主动脉全周。根据其病理分型,可分为三型(DeBakey分型),其中DeBakey工型是指原发破口位于升主动脉或主动脉弓部,夹层累及升主动脉、主动脉弓部、胸主动脉、腹主动脉大部或全部。主动脉夹层病情凶险,围手术期死亡率较高,且手术治疗难度较大,术后并发症较多。2008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采用主动脉全弓置换加支架“象鼻”术治疗此类患者3例,效果较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采用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意义。方法2010年5月至2011年10月,应用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16例,男性12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7(30-67)岁;其中急性主动脉夹层12例、慢性夹层4例,均在深低温停循环、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下手术。结果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4例。行主动脉弓置换及“象鼻”支架术2例,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1例,升主动脉及全主动脉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13例,其中同期行Bentall术2例、主动脉根部成形术8例。心肌阻断时间59-137(104-31)min,选择性脑灌注时间17-57(29-11)min。术后肾功能衰竭2例,1例经血液透析治疗后肾功能恢复,另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5例患者出院,随访1个月至1.5年,1例患者于术后约1个月双下肢肌肉坏死,在外院施行了截肢手术,8例患者不同程度恢复工作,无晚期死亡或再次手术病例。结论升主动脉及全弓置换加“象鼻”支架手术是治疗StanfordA型主动脉夹层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对2例De Bakey I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术后患者心功能良好,人造血管通畅。术后4个月彩超和MRI示支架远端主动脉真腔扩张良好,假腔内血栓充填。  相似文献   

4.
对2例De Bakey Ⅰ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行主动脉全弓置换及支架象鼻手术.术后患者心功能良好,人造血管通畅.术后4个月彩超和MRI示支架远端主动脉真腔扩张良好,假腔内血栓充填.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国产新型Castor分支支架在胸主动脉疾病中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Castor支架在桂林医学院附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36例行Castor支架植入术患者的治疗情况。结果:36例患者术中Castor支架主体均一次性释放成功,1例分支支架出现故障,手术成功率97%(35/36)。术中少量Ⅰ型内漏2例。围手术期无死亡及心脑血管意外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6.5±3.1)个月,其中2例内漏完全血栓化,达到治愈;左锁骨下动脉起始端闭塞1例。结论:Castor支架操作容易,适应证广,重建左锁骨下动脉血运效果满意,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邓破  马润伟  白向锋 《山东医药》2009,49(38):39-39
对于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外科手术是比较有效的治疗手段,部分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也可通过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获得良好效果。2003年7月-2007年3月,我们对20例DebakeyⅠ型及3例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施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支架象鼻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将护理配合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支架型人工血管介入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主动脉穿透溃疡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2001年6月至2004年3月,行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及主动脉穿透溃疡30例。男性24例,女性6例。平均年龄(523±119)岁。25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中,慢性TypeB23例,急性TypeB1例,TypeA1例。主动脉穿透溃疡5例。术后随诊1~32个月。结果30例支架型人工血管均成功植入。5例有近端内漏,1例术中发生升主动脉夹层,2例分别在术后1d、7d发生升主动脉夹层。术后30d内死亡2例。术后30d内死亡率为67%。1例术后20个月因近端内漏接受第2次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术后随诊1~32个月,无死亡,亦无支架移位、狭窄等并发症。结论支架型人工血管是治疗主动脉夹层动脉瘤和主动脉穿透溃疡的有效方法,中远期效果还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技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技术治疗DeBakeyⅢ型主动脉夹层患者64例的临床资料。结果:64例手术均成功。术后48h内,1例出现TIA1次,1例出现上消化道出血,2例出现脑梗死,1例出现肾功能损害并于10d后恢复。术后追踪随访6~12个月,无截瘫发生,胸背剧痛等症状均消失。结论:经皮主动脉内覆膜支架技术治疗DeBakeylⅢ型主动脉夹层近期效果满意,但需合理选择适应证,术前、后应合理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我中心应用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临床经验及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我中心2009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28例行支架"象鼻"手术的复杂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其中18例为直接行支架"象鼻"手术,10例为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EVAR)术后I型内漏二次手术改行支架"象鼻"手术修补漏口。结果: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支架"象鼻"手术,其中20例患者同时行左锁骨下动脉至左颈总动脉转流术。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50±28)分钟,平均心肌阻断时(75±32)分钟,平均选择性脑灌注时间(20±6)分钟。所有患者术后无截瘫发生,无脑出血及脑梗死等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无围术期死亡。出院时及术后3月复查CT均无内漏发生。结论:应用支架"象鼻"手术治疗复杂性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确实可靠,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结果还有待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瘤合并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环狭窄患者的脑保护方法。方法 46例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瘤合并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环狭窄患者,均行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治疗。根据颈内动脉和基底动脉环的狭窄程度、灌注量和方法将分为A、B1、B2、C1、C2组。A组(颈内动脉狭窄度〈50%)行单纯深低温停循环(DHCA)、右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灌注量为5~10 ml/(kg.min);B1组(颈内动脉狭窄度50%~70%)行DHCA、右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灌注量为5~10 ml/(kg.min);B2组(颈内动脉狭窄度50%~70%)行DHCA、右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灌注量为10~15 ml/(kg.min);C1组(颈内动脉狭窄度〉70%且合并脑基底动脉环狭窄)行DHCA、右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灌注量为10~15 ml/(kg.min),C2组(颈内动脉狭窄度〉70%且合并脑基底动脉环狭窄)行DHCA、经右腋及左颈总动脉选择性脑灌注,灌注量为10~15 ml/(kg.min)。结果A组0例、B1组3例、B2组0例、C1组3例、C2组0例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B2、C2组患者脑干听神经诱发电位明显低于B1、C1组(P均〈0.05)。结论采用全弓置换象鼻支架置入术治疗DebakeyⅠ型主动脉夹层/瘤合并颈内动脉及基底动脉环狭窄时,适当增加DHCA灌注量和行双侧脑灌注,可保护脑功能。  相似文献   

11.
应用主动脉根部替换联合象鼻技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寻求手术治疗复杂主动脉夹层的妥善方法。方法:在全麻、深低温停循环加选择性脑灌注下行主动脉根部替换和象鼻技术联合治疗2例。结果:临床疗效满意,无神经系统并发症,近期内避免了Ⅱ期手术。结论:该手术操作复杂,技术难度大,有可能避免Ⅱ期手术,采用右锁骨下动脉选择性脑灌注可预防神经系统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采用支架象鼻技术进行主动脉修复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术后发生脊髓损伤的围手术期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阜外医院连续收治的641例采用支架象鼻技术进行主动脉全弓置换术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根据脊髓是否发生损伤分为脊髓损伤组和非脊髓损伤组。接受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患者的平均年龄为(46.8±10.1)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6.5±4.1)kg/m2,男性78.9%,女性21.1%。比较两组患者的基线特征,探讨术前和术中因素及术后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确定脊髓损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本队列研究中,18例患者出现术后脊髓损伤。非脊髓损伤组和脊髓损伤组患者年龄分别为(46.7±10.1)岁和(51.7±10.4)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胸痛和背痛是全弓置换联合支架象鼻手术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在该队列中的发生率分别为84.9%和45.7%。脊髓损伤组术前发生休克或低血压的比例(11.1%),明显高于脊髓非损伤组(1.8%)。左肾动脉在脊髓损伤组受累及的比例更高(72.2%vs.45.1%),差异有统计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老年人胸主动脉夹层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46例老年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全组患者按DeBakey法分类,Ⅰ型5例,Ⅱ型16例,Ⅲ型25例。其中24例行主动脉置换术(置换组),17例行腔内隔绝术(隔绝组),5例采用保守治疗(保守治疗组)。结果全组患者手术死亡2例(8.3%)。随访9~21个月,术后近期死亡3例(6.8%),余康复良好,移植物通畅,无扭曲及移位。结论对于老年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这一高危人群,需根据其不同情况,采用适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主动脉夹层支架植入时真假腔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动脉夹层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心血管疾病。既往由于临床经验的缺乏,特别是影像检查方面的局限,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极低,曾一度认为主动脉夹层是一种少见病。随着临床经验的积累和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主动脉夹层的诊断率有了极大的提高,已被公认为一种较常见的心血管急症。近几  相似文献   

15.
1临床资料患者男,51岁,于2014年5月3日无诱因出现腹痛、腰痛症状,时有腹胀、腹泻,无胸痛、便血、发热、恶心、呕吐症状,在附近诊所以胃肠炎给予口服药物治疗(具体药物不详),症状时好时坏。6月7日因上述症状始终不能完全缓解,遂到河南省开封市解放军第155中心医院诊治。门诊64排CT造影示: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伴附壁血栓可能。以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收入心内科。  相似文献   

16.
食管超声引导覆膜支架介入治疗胸主动脉夹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Li ZZ  Xu SD  Zheng SH  Li ZA  Du JH  Sun YQ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1):26-28
目的 评价应用食管超声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效果。方法  8例男性患者均经磁共振血管造影 (MRA)证实为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平均年龄 55 8± 10 2 (2 8~ 71)岁。在食管超声引导和透视监测下 ,经股动脉切开植入覆膜支架封闭近端或近、远端主动脉夹层破口。并评价术后即刻和随访结果。结果  8例患者共成功植入覆膜支架 11枚 ,支架平均直径为 2 9 4(2 2~ 3 8)mm。术后即刻 3例有极少量内漏 ,2例有微量烟雾状分流。 1例在球囊扩张后升主动脉出现局限夹层。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 9d。随访 8例 ,平均随访时间 10 5(6~ 18)个月 ,4例残余分流消失 ,无发生支架移位或新生内漏者。升主动脉局限夹层患者于术后 11个月行MRA复查示病情稳定未再发展。 1例于术后 1年复查MRA仍有极少量内漏 ,后因咯血突发死亡。结论 联合应用食管超声 ,经股动脉植入覆膜支架治疗DeBakeyⅢb型主动脉夹层是一项有前景的方法 ,而且创伤小、安全有效 ,近中期效果满意 ,远期结果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报道升主动脉人造血管替换联合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植入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初步经验。方法 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20例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接受了升主动脉人造血管替换和三分支支架血管植入术。当体外循环鼻咽温度降至20℃时,停止下半身灌注,经无名动脉近端升主动脉横断切口,将三分支支架血管植入主动脉弓和近端胸降主动脉真腔内,并将其分支支架血管依次植入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无名动脉。将主干支架血管的近端与无名动脉近端的升主动脉切口重建后与替换近端升主动脉的人造血管端端吻合。结果所有患者术中均顺利地植入三分支支架血管,平均体外循环时间(163.2±19.21)min、心肌阻断时间(89.4±10.02)min、低流量选择性脑灌注和下半身缺血时间为(32.7±6.63)min。术后出现短暂性神智障碍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20例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3个月电子束CT检查结果示:主干支架血管及分支支架血管通畅、无扭曲;支架血管植入部位夹层假腔闭合;16例患者远端胸降主动脉夹层假腔闭合。结论三分支支架血管术中植入是简化急性主动脉夹层患者主动脉弓重建、提高手术安全性的一种有效新方法。主要适应证为弓内内膜无破口而需主动脉弓重建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支架血管大小、分支支架血管间的距离的选择和放置过程中避免内膜损伤时术中三分支支架血管成功放置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支架人工血管长度为20~100 mm,其中20~40 mm的为短支架人工血管,可用于某些主动脉夹层的治疗.近期我们在2例主动脉夹层的治疗中完成了短支架植入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93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的手术适应证、基本方法和手术技术。  方法 :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 93例 ,平均年龄 41.2岁 (2 3~ 6 9岁 )。对于主动脉夹层或累及主动脉弓的动脉瘤 ,选择右锁骨下动脉插管 ,行象鼻手术时加用股动脉插管。以复合带瓣人工血管行根部替换。 2例合并象鼻手术。  结果 :93例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平均心肌阻断时间 72 .5± 17.9分钟 (42~ 133分钟 ) ,平均体外循环时间 113.6±32 .7分钟 (6 0~ 2 32分钟 )。住院死亡 1例 (1.0 8% )。 8例手术未输血。  结论 :精湛的手术技术和麻醉、体外循环等整体水平的提高是主动脉根部替换手术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疾病支架植入术治疗的适应证和疗效。方法: 对79例胸主动脉疾病行主动脉支架植入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79例患者中,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8例,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49例;主动脉瘤5例;外伤性胸主动脉破裂7例。术前采用CT血管造影(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RA)对主动脉进行评估。18例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行术中支架置入,其余61例患者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下经股动脉或髂动脉行支架腔内隔绝术。结果: 内漏8例(10%),4例于术后3月内自行闭合,1例再次腔内隔绝治疗,3例未进一步治疗;死亡8例(10%)均在术后1月内,其中3例死于神经系统并发症, 4例死于严重的合并症,1例死于主动脉瘤破裂。随访生存3年以上7例(9%),2年以上14例(18%),1年以上26例(33%),1年以内24例(30%)。结论: 主动脉支架植入术可减少手术风险,降低病死率,广泛适用于各种胸主动脉疾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