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摘要:目的 获得一株稳定遗传的高产新菌株,并提高替考拉宁产量。方法 以替考拉宁产生菌游动放线菌T19为出发 菌株,通过常压室温等离子(ARTP)诱变技术,获得一株具有稳定遗传性的高产新菌株,并对转速、接种量、温度和pH等发酵 条件进行了优化,确定了最佳的发酵工艺条件,从而提高了替考拉宁的产量。结果 诱变后菌株的发酵效价水平较出发菌株提 高了42%;在转速为220 r/min,接种量为7.5%,温度为28℃,pH为6.5时,该菌株发酵效价水平比出发菌株提高了80%。结论 ARTP诱变技术可有效用于游动放线菌的诱变选育,可大幅度提高替考拉宁的产量,为其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is SIPI-669-3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和发酵培养基优化,以提高杆菌肽产量.采用硫酸二甲酯(DMS)、紫外(UV)及钴-60(60Co)γ射线对SIPI-669-3进行诱变选育,并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响应面法优化高产菌株发酵培养基.经过连续复合诱变,筛得高产突变株SIPI-γ93-14,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81.4%.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碳、氮源为淀粉5.71%、豆粕10.0%和硫酸铵0.15%,此条件下杆菌肽产量较优化前提高14.5%.  相似文献   

3.
氮离子注入林可霉素产生菌诱变高产菌株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林可霉素产生菌 6 5 - 1株经 1.5× 10 1 5ions/ cm2 氮离子束诱变处理得到 75 - 8菌株。其摇瓶相对效价较出发菌株 6 5 - 1提高了 31% ,发酵培养基优化后 ,摇瓶相对效价提高了 35 %。应用于 10 0吨发酵罐生产 ,其发酵指数较出发菌株提高了 2 5 .6 %。  相似文献   

4.
微波诱变及添加氯化镧筛选阿扎霉素B高产菌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拟通过微波诱变和添加氯化镧对阿扎霉素B产生菌N98-1634进行选育,获得高产菌株.方法 对菌株进行40~240s的微波诱变,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抑菌圈法获得初筛通过株,并进行HPLC复筛获得高产菌株;在高产菌株发酵培养基中加入5~30mg/L的氯化镧考查其对阿扎霉素B合成的影响.结果 通过微波诱变选出l株阿扎霉素B产量达到945.0μg/mL的突变菌株MW-638,较出发菌株N98-1634的752.4μg/mL提高了25.6%,随后经过添加15mg/L氯化镧阿扎霉素B单位最终达到1413.8μg/mL.结论 微波诱变对提高菌株N98-1634阿扎霉素B发酵单位效果明显,诱变菌株添加适量氯化镧可以显著提高其产量.  相似文献   

5.
一直以来,新型抗生素雷莫拉宁的抗菌作用机制存在争议.近期研究表明,雷莫拉宁主要通过结合转糖基酶的作用底物Lipid Ⅱ,使细菌细胞壁合成受阻并致细胞凋亡.本文主要综述其抗菌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
应用不同剂量12C+6重离子束对金霉素链霉菌出发菌株B9-34-125进行辐照诱变,并应用96和48孔板高通量筛选金霉素高产菌株。结果表明:当重离子束12C+6离子的辐照剂量为60Gy时,对金霉素链霉菌的诱变效果显著,筛选出5株优势菌株,其中Z-1452菌株摇瓶发酵效价较对照提高14.4%,60m3发酵效价较对照提高5.7%,产量提高了2.6%。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利用诱变结合抗性筛选方法选育多杀菌素高产菌株,并通过发酵培养基优化进一步提高多杀菌素产量。方法 分别确定链霉素、安普霉素和鼠李糖3种抗性的最小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然后以S.s1-4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UV)结合链霉素、安普霉素、鼠李糖抗性因子诱变选育,在此基础上利用亚硝基胍(NTG)结合上述抗性因子诱变选育,并利用响应面实验设计对发酵培养基中葡萄糖、糊精、棉籽蛋白3种成分进行优化。结果 出发菌株经过紫外照射30s,涂布于抗性平板上,筛选得到S.s2-21,S.s2-21再用NTG处理30min,涂布于抗性平板上,最终获得1株遗传性状稳定的菌株S.s3-37,产量为78.26mg/L,提高了45.71%;发酵培养基优化后,其产量达83.00mg/L。结论 利用紫外和NTG结合抗性复合诱变选育获得多杀菌素高产菌株是有效的,通过发酵培养基优化,其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54.55%,获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前耐药革兰阳性菌在医院感染中的比例不断上升,具有新型革兰阳性病原菌抑制机制的恩拉霉素和雷莫拉宁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含有17个氨基酸的肽类抗生素,恩拉霉素和雷莫拉宁的生物合成基因簇已分别从链霉菌Streptomyces fungicidicus ATCC21013和游动放线菌Actinoplanes sp.ATCC33076中克隆到.本文综述了恩拉霉素与雷莫拉宁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的最新进展,为进一步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对其进行结构改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 筛选PF1022A高产菌株,并优化发酵条件,以提高发酵水平。方法 以PF1022A产生菌座坚壳菌(Rosellinia sp.)HS-NF-1412Z(3050 mg/L)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诱变育种,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结合Box-behnken(BB)响应面法优化发酵条件。结果 获得一株产PF1022A的高产稳定菌株HS-NF5-86-5-88,发酵水平较出发菌株提高了19%。采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麦芽糊精163.0 g/L,酵母抽提物19.7 g/L,棉籽饼粉25.0 g/L,豆油5.0 g/L时,硫酸镁2.0 g/L,氯化钠2.0 g/L,碳酸钙2.0 g/L,菌株摇瓶发酵产量5978 mg/L。结论 通过菌种诱变选育与配方优化,PF1022A的摇瓶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了96%,具有工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诱变选育L-鸟氨酸高产菌株.方法 以谷氨酸棒杆菌S9114为出发菌株,经60Co γ射线和紫外线复合诱变处理,选育出L-鸟氨酸的高产菌株,研究其最佳发酵条件.结果 选育出一株L-鸟氨酸的高产菌株HG106-25,遗传标记为精氨酸营养缺陷型 磺胺胍抗性(Arg- SGr).结论 突变株HG106-25在优化发酵条件后,摇瓶发酵4-5 d,L-鸟氨酸平均产量为14.7 g·L-1,达较高水平,可进行放大试验.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选育替考拉宁的高产菌株。方法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技术对替考拉宁产生菌Actinoplanes teichomyceticus FIM-68的孢子进行诱变,诱变处理的孢子悬液涂布在含替考拉宁致死浓度的培养基平板上培养,获得替考拉宁抗性突变株,通过摇瓶发酵对替考拉宁抗性基因突变株进行筛选。结果获得一株遗传性状稳定的替考拉宁高产菌Actinoplanes teichomyceticus FIM-68-66菌株,其产替考拉宁能力提高了2倍。结论这是首次报道采用常压室温等离子体诱变技术有效提高替考游动放线菌产替考拉宁能力,所获得的替考拉宁高产菌株可望用于替考拉宁的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以短密青霉菌UH35-58为出发菌株,紫外线为诱变剂,采用摇瓶一级发酵补水工艺(64h补水20%)淘汰大量低产菌株,获得高产突变株N110-N76.用HPLC测定其发酵液的霉酚酸含量,发酵单位比出发菌株UH35-58提高120%.经过连续传代试验,该菌株的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选育乳链菌肽高产菌株。方法以乳酸链球菌ATCC11454为出发菌株,采用紫外线、微波和亚硝酸钠对其进行复合诱变处理,并结合乳链菌肽抗性筛选选育出高产乳链菌肽的菌株。结果通过选育获得一株乳链菌肽的高产菌株Nis-123,乳链菌肽产量为5 250 U/mL,较出发菌株提高了4.3倍。传代实验证明该菌株遗传性稳定。结论紫外线、微波和亚硝酸钠复合诱变结合乳链菌肽抗性选育可以提高乳酸链球菌的产肽能力。  相似文献   

14.
生产头孢菌素C的工业生产菌株产黄顶孢霉C_B经氯化锂加紫外线加博莱霉素三重复合处理后,结合筛选工艺的改进,选育得到一株高产变株419。对419菌株采用单孢子分离技术稳定其高产性状,最后得到稳产高产变株419-6。其摇瓶发酵水平较原种提高16.37%,头孢菌素C百分含量提高3%。本文报道了419-6高产变株的选育研究。  相似文献   

15.
摘要:目的 通过对新硫肽类抗生素166A产生菌小单孢菌TMD166进行诱变选育研究,以期获得产166A的高产菌株。方 法 使用多功能等离子体诱变系统(multifunctional plasma mutagenesis system, MPMS)对出发菌株TMD166的孢子进行等离子体-紫 外(MPMS-UV)复合诱变,单孢子悬液经照射处理、涂布培养后获得单菌落,并以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方法对菌株进行初 筛,之后对高产菌株进行摇瓶复筛,利用突变株摇瓶发酵的化学效价筛选出正突变菌株。结果 对比MPMS-UV不同诱变剂量发 现,MPMS105s-UV60s复合诱变剂量获得的正突变率最高,达到41.43%,相应致死率为99.88%。最终筛选出一株166A高产突 变株TMD166-MU1,在培养温度为28℃、210 r/min的条件下,经过96~120 h培养后,166A产量相比出发菌株提高了7.47倍。结 论 采用MPMS-UV复合诱变方式,再结合牛津杯固体发酵高通量筛选方法和摇瓶复筛,可高效筛选获得166A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L 赖氨酸产生菌钝齿棒杆菌 (Corynebacteriumcrenatum)D60 -95为出发菌株 ,提高L 赖氨酸产量。方法采用紫外线诱变处理 ,对大量抗七叶苷 (esculin)突变株进行初筛、复筛 ;在此基础上 ,利用均匀设计方法对发酵培养基成分进行优化组合。结果得到抗性突变株E0 9-3 7,其发酵液中L 赖氨酸产量较出发菌株提高 2 0 6 % ;发酵培养基主要成分最佳配比为葡萄糖 14 0g·L-1,硫酸铵 5 5 g·L-1,碳酸钙 5 0 g·L-1和盐酸豆饼水解液 18g·L-1。结论以上方法是选育L 赖氨酸高产菌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7.
氨甲酰妥布霉素高产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氨甲酰妥布霉素高产菌株。方法通过诱变剂和诱变条件的考察,确定最佳选育手段,从而筛选到效价高、组分好的优良生产菌株。结果UV、NTG等诱变方法处理后得一稳定高产菌株,效价为2 182 U.mL-1,为出发菌株的1.3倍。结论UV、NTG诱变可明显提高菌株产量。  相似文献   

18.
以淡紫灰链霉菌X33(Streptomyces lavendulae X33)野生菌为出发菌株,柑橘致病菌指状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为指示菌,诱变选育对柑橘采后致病青霉具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水溶性抗真菌产物的高产菌株。经自然分离选育后,采用紫外线、亚硝基胍、五溴尿嘧啶与二氨基嘌呤混合三轮系列诱变处理,筛选获得一株性能稳定的高产诱变菌株BP39,其相对抑菌效价较出发菌株X33提高了279%。表明传统的物理、化学诱变选育方法,可大幅提高野生菌株活性产物产量,是一种简便、快速的育种手段。  相似文献   

19.
链霉菌702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微波诱变筛选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筛选出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高产链霉菌702突变株.方法 分别以链霉菌702菌株为试验材料和以庆大霉素为敏感抗生素建立链霉菌702孢子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诱变筛选模型,通过微波对链霉菌702菌株孢子进行不同时间的诱变处理,将诱变处理后的孢予悬液涂布于含致死浓度的庆大霉素的PDA平板培养基上,获得抗庆大霉素突变株,分别挑取单个抗药性突变菌株进行摇瓶初筛和复筛.生物效价测定采用一剂量法.结果 微波处理30s对菌株的致死率可达70.53%,抗药性突变率高达23.13%,获得的抗药性突变株经过摇瓶初筛和复筛,获得高产突变株20-29-47菌株,产抗真菌活件物质的摇瓶发酵单位达到1478μg/ml,比出发菌株发酵单位986μg/ml提高T49.9%.结论 采用抗药性致死突变标志的微波诱变筛选模型可以获得产抗真菌活性物质的链霉菌702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茴香霉素产生菌进行诱变,选育茴香霉素高产菌株。方法通过紫外线诱变的方式对不吸水链霉菌梧州亚种突变株112(Streptomyces ahygroscopicus subsp. Wuzhouensis 112)进行菌种选育,并使用白色念珠菌作为生物活性检定菌筛选高产突变株。结果对高产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分析,经TLC鉴定,茴香霉素的组分发生改变。使用乙酸乙酯和pH 3.0的酸水提取发酵液中的活性成分。再经硅胶柱层析分离,在乙酸乙酯-甲醇(体积比为10∶1)的条件下洗脱出活性成分,通过HPLC-MS分析,确定活性物质为茴香霉素C,相对分子质量为293,其对白色念珠菌的抑制作用比茴香霉素A高。结论 经筛选得到一株具有高抑菌活性的突变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