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约1/3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存在抗高亲和力IgE受体的自身抗体和/或抗IgE自身抗体,这类慢性荨麻疹发病是以自身免疫机制为基础的。卡介苗素具有调节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根据这一原理,我院2002年2月-2003年4月应用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儿童慢性荨麻疹42例,取得一定疗效,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陈明春  李丹 《中国热带医学》2010,10(11):1315-1316
目的了解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表现与抗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关系,探讨抗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观察记录10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每例均检测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0)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并与42名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抗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和甲状腺肿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正常人(P〈0.05),TPO/TG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之间皮肤瘙痒、风团数量和风团大小的评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O/TGA阳性患者甲状腺肿大的发生率较TPO/TGA阴性患者为高(P〈0.05)。结论抗甲状腺自身抗体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有关,TPO/TGA阳性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易出现甲状腺肿大,但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皮疹轻重及瘙瘁程度与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出现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3.
陈明春  李丹 《中国热带医学》2009,9(6):1044-1045
目的了解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表现与抗甲状腺自身抗体的关系,探讨抗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表现特点。方法观察100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临床表现,同时检测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和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并与42名正常人进行比较。结果病例组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抗甲状腺自身抗体阳性率和甲状腺肿大发生率高于对照组正常人(P〈0.05),TPO/TGA阳性患者与阴性患者之间皮肤瘙瘁、风团数量和风团大小的评分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PO/TGA阳性患者甲状腺肿大的发生率较TPO/TGA阴性患者为高(P〈0.05)。结论抗甲状腺自身抗体与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发病有关,TPO/TGA阳性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易出现甲状腺肿大,但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皮疹轻重及瘙瘁程度与抗甲状腺自身抗体出现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4.
嗜碱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检测抗高亲和力IgE抗体及其受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慢性荨麻疹的发生机制。方法 用嗜碱粒细胞组胺释放试验,检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的血清组胺释放活性。结果 32例中,有15例(46.9%)患者血清组胺释放活性增高,提示FcεR1抗IgE自身抗体的存在。结论 部分慢性荨麻疹的发生与自身免疫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U)中自身免疫亚群的特点是出现抗嗜碱性粒细胞或肥大细胞IgE分子或者高亲和力Fc受体α链(FcRIα)的生物学相关的IgG抗体,这些抗体通常应用自身血清皮肤试验检测并经组织胺释放试验、免疫印迹或者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SIA)证实,但只是偶尔为之。目的:通过应用流式细胞仪(FCM)进行修改的血清诱导嗜碱性粒细胞激活试验检测CU患者血清中抗FcRIα抗体,评价体外功能试验、自身血清皮肤试验(ASST)、血清IgE水平、嗜碱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CP)和抗甲状腺抗体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FCM检测30例CU和26例系统性自…  相似文献   

6.
黄旭  朱大勋 《北京医学》2005,27(4):249-251
自身免疫性慢性荨麻疹(AICU)是一种近年来正在逐步被人们所认识的疾病,与遗传因素,尤其是与HLA-Ⅱ类抗原及自身免疫诱发组胺释放的自身抗体关系密切,患者血清中可以存在着IgG-抗FcεRIα自身抗体和(或)抗IgE自身抗体,现就本病的有关问题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7.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的发病与机体产生针对IgE高亲和力受体α链(FcCRIα)或IgE的自身抗体、补体等免疫分子有关,同时抗FcεRIα自身抗体可能与内源性哮喘、伴有过敏症状的其他疾病密切相关。该抗体的检测将有助于相关疾病的深入研究与诊断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慢性荨麻疹自身抗体的表达情况及意义分析。方法:收集近期在本院治疗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荨麻疹患者78例作为观察组,同时随机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78例作为对照,检测抗FcεRI抗体、抗甲状腺自身抗体(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自身抗体与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抗幽门螺杆菌(HP)自身抗体、抗核抗体(ENA)、抗dsDNA抗体等自身抗体表达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慢性荨麻疹患者FcεRI抗体、抗甲状腺抗体、HP抗体、抗dsDNA等自身抗体表达阳性率均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抗核抗体阳性率差异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较,慢性荨麻疹患者FcεRI抗体、抗核抗体、抗dsDNA等自身抗体表达水平明显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发病与其自身免疫背景有关,其血清内存在多种自身抗体异常表达,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9.
自身免疫性荨麻疹(AIU)是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一种特殊类型。AIU是近年来才被认识和关注的一种疾病,患者症状往往较重,并且具有遗传背景。其发生与自身免疫诱发组胺释放的自身抗体有着密切关系,其发病机制可能与机体产生针对高亲和力IgE受体或IgE本身的自身抗体有关。自身血清皮肤试验是目前筛选AIU的主要方法,但临床符合率不高。相关免疫学研究可能对本病的最终诊断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发性慢性荨麻疹及已知病因的慢性荨麻疹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的关系.[方法]采用放射免疫法,对78例特发性慢性荨麻疹和80例已知病因的慢性荨麻疹患者的甲状腺自身抗体及甲状腺功能进行检测,并与40例正常体检人群对照.[结果]78例的特发性慢性荨麻疹患者血清中11例(14%)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TGA)阳性,10例(13%)抗甲状腺微粒体抗(TMA)阳性;80例已知病因慢性荨麻疹患者中11例(14%)TGA及TMA均阳性.两组慢性荨麻疹的TGA及TMA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均<0.01),但两组间差异无显著(P>0.05).两组慢性荨麻疹及对照组的T4、RT3、FT3、TSH值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部分特发性慢性荨麻疹和已知病因慢性荨麻疹的患者血清中均存在有TGA及TMA,两组慢性荨麻疹发病均可能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  相似文献   

11.
慢性荨麻疹病因复杂,多种多样。近年来发现部分慢性荨麻疹病人血清中存在甲状腺自身抗体,此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病的突出特点。因此慢性荨麻疹的发病有自身免疫机制参与。现就近二十年来有关此两个疾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患者血清抗FcεRI抗体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50例CIU患者血清抗FcεRI抗体水平,并与20名正常人对照;分析抗FcεRI抗体水平与CIU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CIU患者血清抗FcεRI抗体水平为2.73(0.60~14.45)U/L,正常对照为1.42(0.60~2.30)U/L,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FcεRI抗体水平与CIU病程、瘙痒程度、风团数量和风团大小无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抗FcεRI抗体水平增高可作为CIU的辅助诊断指标,但不能用来评价CIU的病情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3.
中国北方地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调查我国北方地区慢性特发性荨麻疹(CIU)临床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以问卷方式对198例CIU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其中的134例进行了自体血清皮肤试验(ASST)。结果:198例CIU患者中女性患者是男性患者的1.58倍。51%的患者年龄在35-55岁。其中有21.2%(42例)患者存在潜在感染性疾病,28.8%(57例)患者患慢性胃病,11.1%(22例)患者有过敏性疾病,7.07%(14例)患者患甲状腺疾病,11.6%(23例)患者有除甲状腺疾病外的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24.2%(48例)患者有荨麻疹家族史。34.8%(69例)的患者自觉食用某些食物可使荨麻疹病情诱发或加重,55.1%(109例)的CIU患者自觉病情与环境的冷热刺激有关,10.61%(21例)患者有长期用药史。134例进行ASST,CIU患者中阳性者78例,占58.2%。结论:①北方地区CIU患者以女性发病居多,35-55岁为其发病高峰。②北方地区CIU患者中患感染性疾病、胃病以及有荨麻疹家族史者较多,感染因素、胃病、遗传因素与CIU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证实。③58.2%的北方地区CIU与免疫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地洛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采用氯雷他定为对照药,对41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双盲随机临床试验,观察两药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地洛他定组有效率为85.7%,与氯雷他定组疗效(65.0%)相当,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地洛他定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具有疗效良好、安全性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王卫亮  谢汝汉  刘奉彬  林菊珍 《吉林医学》2012,33(12):2471-2472
目的:研究观察咪唑斯汀联合雷尼替丁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临床效果。方法:选取81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口服10 mg咪唑斯汀,1次/d;治疗组患者口服10 mg咪唑斯汀,1次/d,口服150 mg的雷尼替丁胶囊,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1个月,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6.2%。结论:咪唑斯汀与雷尼替丁联合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安全有效,并发症较少,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88例,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 应用随机开放平行对照的方法,对166例慢性特发性等麻疹进行临床观察。患随机分成两组,88例接受咪唑斯汀治疗,78例接受西替利索治疗,疗程28d。用症状积分下降指数判定疗效,通过复诊观察不良反应。结果 咪唑斯汀治疗慢性特发性等麻疹的显效率为85%,88.6%明显高于西替利索(73%)。治疗过程中除口子、嗜睡、乏力、恶心外,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咪唑斯汀是一种新的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它起效快,持续时间长,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7.
杨晓娥 《中外医疗》2016,(18):164-166
目的:评价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82例慢性特发性荨麻疹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按照1:1比例分为对照组(n=41)和治疗组(n=41),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咪唑斯汀片+白芍总苷胶囊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雷公藤多苷片+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7%,其与对照组总有效率68.3%相比,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白芍总苷胶囊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疗效确切,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意义,且不会明显增加患者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腠理学说是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腠理属组织、细胞间的细微间隙,是卫气、津液等精微物质灌注、运行、转化的场所,发挥着重要的卫外功能。卫外不固、腠理不密是引起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病机关键,固卫实腠是治疗慢性特发性荨麻疹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