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基于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探讨可视音乐任务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的大脑前额叶激活程度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18例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ASD组)和18例正常儿童(TD组),使用22通道fNIRS系统测量两组儿童大脑前额叶静息态和可视音乐任务中儿童大脑前额叶的HbO情况。数据处理和分析通过NIRS-KIT处理软件包和其他内部自定义的MatlabR2013b实现。结果:ASD儿童被激活的通道数比TD儿童少;TD儿童rDLPFC、rFPC、mFPC、lDLPFC、lFPC区域任务态HbO的β值的平均值大于静息态的(P<0.05),而ASD儿童仅表现为lDLPFC区域任务态HbO的β值的平均值大于静息态的(P<0.05);TD组儿童的rFPC、lDLPFC、lFPC区域的HbO改变量大于ASD组(P<0.05)。结论:ASD儿童大脑前额叶存在功能激活的弱化,可视音乐任务的即时效应可以使ASD儿童大脑前额叶lDLPFC区域HbO激活...  相似文献   

2.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探究青年人、老年人在静息状态下皮层脑网络功能连接的特征。方法:纳入30例青年受试者、30例老年受试者,采集8min fNIRS静息态数据。基于氧合血红蛋白(HbO2)、脱氧血红蛋白(HbR)在时间序列上的浓度,计算两组受试者的静息态功能连接强度,并在感觉运动网络(SEN)、背侧注意网络(DAN)、腹侧注意网络(VAN)、默认模式网络(DMN)、额顶网络(FPN)、视觉网络(VIS)层面比较同源、异源脑网络的组间差异。结果:基于HbO2的功能连接分析发现,老年组在SEN、DAN、DMN、FPN、VIS内的功能连接强度显著降低(P0.05),VAN内未见显著性差异。异源脑网络间的分析发现,与青年组相比,老年组除SEN-VAN、SEN-DMN间功能连接强度无显著差异外,其余脑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均显著降低(P0.05)。基于HbR的功能连接分析发现,老年组在SEN、DAN、VAN、DMN、FPN内功能连接强度显著降低(P0.05),VIS未见显著性差异,异源脑网络间的功能连接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fNIRS适用于年龄相关的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组的同源、异源脑网络的功能连接强度均低于青年组。  相似文献   

3.
目的使用最后通牒博弈任务,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究功能连接对于提议者经济状况对回应者不公平感相关决策产生影响的预测作用。材料与方法 30名健康被试参与本研究。在任务中,被试首先会得知提议者的经济状况(好或差),之后会得知来自提议者的分配方案,他们可以选择接受或拒绝该分配。本研究采用被试的拒绝率和公平感评分来衡量提议者经济状况对回应者进行决策的影响。通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处理助手(data processing assistant for resting-state fMRI,DPARSF)处理采集到的静息态数据并计算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及右侧丘脑与全脑体素的功能连接值,进一步将功能连接值与拒绝率和公平感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当不公平分配来自于经济状况较好提议者时,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和右侧内侧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连接与拒绝率之间呈负相关(r=-0.80,P0.01),右侧丘脑与左侧内侧前额叶皮层的功能连接与公平感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59,P0.01)。结论在静息状态下背外侧前额叶皮层、丘脑及内侧前额叶皮层间的功能连接对于经济状况对不公平感相关决策的影响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静息态默认功能网络磁共振成像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大脑处于无任务的静息状态时,仍存在着某种功能活动,表明大脑在静息状态时存在有组织的网络.扣带回后部皮层、楔前叶、前额叶内侧皮层构成静息态默认功能网络.本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体素-镜像同伦连接(voxel-mirrored homotopic connectivity,VMHC)技术研究网络成瘾青少年大脑半球功能连接的改变。材料与方法收集18名网络成瘾青少年以及18名配对正常对照组被试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以及结构像数据,获取基于VMHC方法计算的被试大脑半球间的功能连接,分析组间VMHC差异以及差异脑区平均VMHC值与被试上网时间的关系,并分析VMHC对网络成瘾的诊断意义。结果网瘾组内侧前额叶VMHC显著增强(VMHC值网瘾组=0.45,VMHC值对照组=0.29,P<0.001),该脑区平均VMHC值与网瘾组被试周上网时间具有显著正相关(r=0.48,P=0.003)。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显示内侧前额叶平均VMHC值对于网瘾青少年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86,最佳阈值=0.41,敏感度为72%,特异度为94%]。结论内侧前额叶增强的VMHC值提示网瘾青少年两半球间功能连接改变,并为网络成瘾的诊断提供了客观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ASD)儿童与正常发育(typically developing,TD)儿童的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差异.材料与方法 从国际自闭症脑成像交换数据库的4个站点中提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5例ASD儿童(ASD组)及65例TD儿童(TD组)的脑部静息态功能磁...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观察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患者全脑活动及网络连接的变化,探索其与临床焦虑症状的相关性。方法 对28例GAD患者(GAD组)、28名健康对照(HC)组进行fMRI扫描。逐体素对比分析两组低频振幅(ALFF)和种子点静息态功能连接(FC)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研究其与焦虑自评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GAD-7项量表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等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GAD组双侧背内侧前额叶、左楔前叶/后扣带回和双侧背外侧前额叶ALFF值明显高于HC组(P均<0.05)。GAD组右侧眶额叶/岛叶-背内侧前额叶、左侧眶额叶/岛叶-背内侧前额叶、左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右侧海马的功能连接与HAM-A评分和GAD-7评分均有相关性。结论 背侧前额叶皮层及楔前叶/后扣带回脑活动、前额叶-边缘组织回路异常可能是GAD重要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8.
目的采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 MRI)技术及不同维度静息态f MRI指标,探讨青少年孤独谱系障碍(ASD)患者的脑功能特点。方法依据严格的纳入及排除标准,选取26例ASD患者及24例健康对照,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静息状态大脑磁共振扫描,计算每名受试者的局部一致性(Re Ho)及低频波动振幅(ALFF),通过双样本t检验对上述指标进行组间比较。以Alpha Sim程序进行多重比较校正,以校正前P<0.05、体素范围k≥85(对应团块体积≥2 295 mm3)、校正后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上述标准对应双样本t检验结果统计量t的绝对值|t|≥2.024。结果相对于对照组,ASD患者在左侧前额叶下部[眶额回(t=-5.034)、额下回(t=-4.234)]、左侧顶下小叶(t=-3.426)、左侧颞下回/梭状回(t=-3.868)、左侧小脑后叶(t=-4.555)Re Ho值降低,在右侧辅助运动区/额叶内侧回(t=4.113)、右侧颞上回/角回(t=3.241)Re Ho值升高;在左侧舌回(t=-3.988)、左侧顶下小叶(t=-3.320)ALFF值降低,在左侧岛叶(t=4.604)、右侧扣带回/额叶内侧回(t=4.636)ALFF值升高。结论 ASD患者存在静息状态额-顶叶皮层为主的区域功能低下,默认网络脑区及岛叶功能异常升高;默认网络脑区及下顶叶表现为功能整合、功能分离两种脑功能维度指标的异常,提示其在ASD发病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研究不同吞咽任务态前额叶皮质激活情况。方法:纳入19例健康成人受试,在fNIRS采集过程中执行经注射器小口吞咽及经吸管连续吞咽任务,分析不同吞咽任务态前额叶皮质激活模式的差异。结果:在执行小口吞咽任务态,前额叶中显著激活的亚区为双侧的腹外侧前额叶皮层(ventrolateral prefrontal,VLPFC);执行连续吞咽任务态,前额叶中显著激活的亚区为右侧腹外侧前额叶皮层、双侧的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及双侧的眶额皮层(orbitofrontal cortex,OFC),其中右侧额极区(frontopolar prefrontal cortex,FPC)激活呈边缘化显著。经配对t检验发现,连续吞咽任务在右侧背外侧前额叶皮层(DLPFC)及右侧额极区(FPC)中的激活程度明显高于小口吞咽任务(P<0.05)。结论:fNIRS可应用于吞咽相关的脑功能研究。前额叶参与吞咽过程,并且以接近自然状态...  相似文献   

10.
目的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研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口服亮氨酸后摄食奖赏中枢的功能连接改变,并分析其与T2DM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共招募17名受试者,正常组8名,T2DM组9例,利用血氧水平依赖信号(blood oxygen level dependent,BOLD)序列采集数据,选取摄食奖赏相关脑区作为种子点,计算在口服亮氨酸前后其与全脑其他体素间的功能连接值,并分析两组间存在显著组间差异的连接值与临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正常组口服亮氨酸后,右侧小脑后叶与左侧眶额皮层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增加(P0.05);双侧前额叶皮层、眶额叶皮层、前扣带回、边缘叶与左侧壳核连接强度增加(P0.05),而T2DM组口服亮氨酸后相应脑区功能连接强度没有显著增加(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部分脑功能功能连接强度改变与T2DM组空腹胰岛素水平及HOMA2-IR呈负相关(P0.05),与正常组血浆亮氨酸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T2DM损害了奖赏摄食相关脑区的功能连接,左侧眶额皮层与右侧小脑后叶之间的连接强度与胰岛素抵抗程度相关,中枢胰岛素抵抗可能损害了亮氨酸感知通路。  相似文献   

11.
摘要 目的: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观察运动功能不同的脑卒中患者脑静息态功能连接情况,可为临床制定非侵入性脑刺激方案提供治疗靶点。 方法:应用fNIRS基于氧合血红蛋白和脱氧血红蛋白,观察4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及21例健康对照组静息状态下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情况。 结果:基于氧合血红蛋白情况下,严重运动障碍组同源感觉运动网络(sensorimotor network,SEN)及腹侧注意网络(ventral attention network,VAN)功能连接强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严重运动障碍组非同源脑网络(SEN-VAN,SEN-默认模式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SEN-额顶网络(frontoparietal network,FPN),VAN-DMN)功能连接强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基于脱氧血红蛋白情况下,轻度运动障碍组同源脑网络(VAN)功能连接强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降低(P<0.05),严重运动障碍组同源脑网络(SEN,VAN,DMN)功能连接强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严重运动障碍组非同源脑网络(DMN-VAN,VAN-FPN,FPN-DMN)功能连接强度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有显著降低(P<0.05)。 结论:fNIRS适用于全脑静息态功能连接研究,重度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同源、非同源网络的功能连接强度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观察正常人听觉皮层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正常人听觉皮层与全脑的正相关及负相关的功能连接.方法 采用静息态下平面回波成像技术采集44名健康受试者fMRI数据,分别以左侧及右侧AⅠ区为种子点,用功能连接的方法观察左、右大脑初级听觉皮层与全脑的正相关及负相关功能连接脑图.结果 分别以双侧AⅠ区为种子点时,正激活的脑网络主要包含双侧AⅠ、AⅡ、岛叶、辅助运动区及扣带回,以同侧为主;与右侧AⅠ区相关的正激活脑区还包括同侧背侧丘脑.与双侧AⅠ区相关的负激活脑网络与脑默认网络大体一致,主要包括双侧后扣带回/楔前叶、额叶内侧回、顶下小叶,双侧小脑半球可见明显激活.结论 静息态磁共振功能连接可满意显示听觉皮层的连接脑图.正相关功能连接主要局限在听觉系统内,负相关功能连接类似于默认网络.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儿静息状态下全脑功能连接异常。方法 对31例CFS患儿(实验组)以及34名健康儿童(对照组),进行静息态fMRI扫描,应用REST软件包进行后处理。两两计算脑区间自发BOLD变化相关系数的z值。应用双尾t检验比较各自的z值来确定实验组与对照组间功能连接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中共发现15个显著的功能连接异常,其中7个脑区功能连接增强,分别为右侧丘脑-右侧内侧前额叶皮层、右侧岛叶-右侧前扣带回皮层、右侧丘脑-右侧岛叶、右侧丘脑-右侧第二躯体感觉皮层、右侧第一躯体感觉皮层-右侧第二躯体感觉皮层、左侧丘脑-左侧内侧前额叶皮层、左侧丘脑-左侧第二躯体感觉皮层,8个脑区功能连接减弱,分别为右侧丘脑-右侧前扣带回皮层、右侧丘脑-右侧壳核、右侧前扣带回皮层-右侧第一躯体感觉皮层、右侧前扣带回皮层-右侧第二躯体感觉皮层、右侧岛叶-右侧第二躯体感觉皮层、左侧丘脑-左侧壳核、左侧第一躯体感觉皮层-左侧岛叶、左侧第一躯体感觉皮层-左侧第二躯体感觉皮层)。结论 内侧前额叶皮层、岛叶、躯体感觉皮质、前扣带回皮层之间的脑区功能连接异常有可能与CFS的发病和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对比观察运动功能障碍的脑卒中患者与健康人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差异。 方法:应用fNIRS分析20例左侧、20例右侧脑卒中后运动功能障碍患者及20例健康对照组静息状态下各脑区之间功能连接强度,并在前额叶(prefrontal cortex,PFC)、第一躯体运动区(M1)、初级躯体感觉皮层区(primary somatosensory cortex,PSC)中比较组间差异。 结果:基于氧合血红蛋白情况下,左右脑卒中组的全脑功能连接平均强度均低于健康组;同源比较中左侧脑卒中组与左侧M1区(患侧)的功能连接强度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兴趣区(ROI)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右脑卒中组的左侧PFC、左侧M1区(健侧)的功能连接强度与健康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余ROI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异。异源比较中左脑卒中组和右脑卒中组与健康组相比左侧M1与右侧M1区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与健康组相比,左右脑卒中组的患者的双侧大脑半球间即健侧和患侧半球间M1区间的功能连接强度有明显减弱。另外,相较于健康组,右脑卒中组在左右半球PFC间的功能连接强度也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左脑卒中组则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ROI功能区间功能连接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脑卒中组的PFC区、M1区与FMA评分以及Brunnstrom分期之间的相关性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 结论:在采用功能性近红外脑功能成像的静息态脑功能连接研究中,左右脑卒中组的全脑功能连接平均强度均低于健康组;其中左脑卒中组的患侧M1区功能连接低于健康组,而在左右半球间的功能连接中左右脑卒中组的两侧半球M1区间的功能连接均减少,右脑卒中组的两侧半球PFC区间的功能连接减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fMRI技术初步探讨年龄对人类视皮层静息状态活动的影响。方法10名健康青年志愿者及10名老年健康志愿者参加实验。任务通过听觉呈现。任务期要求受试者听汉语真词词组并作词语属性判断(具体或抽象)。静息期要求受试者闭眼、静卧,不做任何主动思维活动。利用SPM 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反减法获得负激活图。结果两组受试者负激活脑区部位基本一致,主要包括扣带回后部/楔前叶(BA 7),前额叶中内侧(BA 32/10),两侧前额叶背外侧(BA 9),两侧顶下小叶(BA 39/40),两侧枕叶视皮层(BA 18/19),左侧基底节区及两侧岛叶(BA 13)。该负激活脑区模式与Raichle等提出的脑默认活动网络基本一致。进一步组间分析发现,老年人视皮层静息期fMR信号强度明显高于青年人组。结论本研究进一步验证了静息状态人脑默认活动假说,并发现静息状态时老年人视皮层活动比青年人活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新型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和常规低频rTMS干预非受累侧半球对脑卒中后中重度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影响,采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 NIRS)分析大脑运动皮质功能重组的特征。方法:将20例脑卒中中重度上肢偏瘫患者(Fugl-Meyer上肢近端部分评分<26分)随机分为rTMS高频组和低频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基础上,高频组对非受累侧前运动皮质背侧(cPMd)进行5Hz的rTMS兴奋,低频组对非受累侧初级运动皮质(cM1)进行常规1Hz的rTMS抑制。于治疗前、治疗20天后,对两组患者采用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UE)进行疗效评价,并用fNIRS检测两侧大脑运动皮质的氧合血红蛋白(HbO2)浓度变化,探讨初级运动皮质(M1)、前运动皮质(PMC)及辅助运动区(SMA)的激活及功能连接变化情况。结果:(1)上肢运动功能: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FMA-UE评分均显著提高(P<0.05);高频组FMA-UE总分显著高于低频组(P<0.05),且FMA-UE近端部分评分增加尤为显著(P<0.01)。(2)...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探讨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脑功能连接的改变。方法 总共纳入抑郁症患者106例,另外招募匹配健康对照志愿者106例。采集所有受试者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的图像后,利用GRETNA软件对数据进行预处理及功能网络构建,然后计算网络属性,采用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Boferroni多重比较校正)。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全局属性增加,女性全局属性局部效率(P=0.0003)、小世界(P=0.041)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全局属性全局效率(P=0.0098)、局部效率(P=0.0098)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左后扣带回、左腹侧前额皮层、左顶下回、左顶叶、左颞顶联合区的节点聚类系数低于男性(P<0.05),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右颞下回、右腹内侧前额叶皮层、左背侧额叶皮层、右前岛叶、左腹侧额叶皮层、左/右中岛叶、左后岛叶、左顶叶的节点度值均低于男性(P<0.05),女性抑郁症患者的左后扣带回、右背外侧前额叶皮层、左腹侧前额叶皮层、左顶下回、左丘脑、左顶叶、左颞顶联合区、左枕叶的节点局部效率均低于男性(P<0.05)。结论 女性抑郁症患者下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基于静息态功能MRI(rs-fMRI)观察重型抑郁障碍(MDD)患者默认网络(DMN)静态与动态功能连接变化。方法 回顾性分析55例MDD患者(MDD组)及35名健康体检者(对照组)头颅高分辨率结构图像及rs-fMRI;以Matlab平台CONN工具箱进行图像预处理及独立成分分析(ICA)以提取DMN;比较组间DMN与全脑静态与动态功能连接变化;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观察MDD组与对照组存在差异脑区DMN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HAMD-24)、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韦氏智力测验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相比对照组,MDD组DMN与丘脑、楔前叶及中央前回静态功能连接均减弱(P均<0.05);MDD组DMN与丘脑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24评分呈低度负相关(r=-0.333,P=0.014)。相比对照组,MDD组DMN内侧前额叶皮层、左/右外侧顶叶与伏隔核,以及左外侧顶叶、后扣带回与丘脑动态功能连接均减弱。MDD组DMN内侧前额叶皮层-伏隔核、后扣带回-丘脑动态功能连接强度与HAMD-24评分呈低度正相关(r=0.313,P=0.019;r=0.311,P=0.021)。结论 MDD患者DMN与局部脑区存在静态与动态连接异常,部分与抑郁症严重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使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大脑局域自发功能活动及功能连接。材料与方法对10例ADHD患儿及10例正常对照组儿童进行全脑扫描,获取静息态功能图像。计算得到每个被试的低频振幅(amplitude of low-frequence fluctuation,ALFF)参数图,进行基于体素的组间比较。选取ALFF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的脑区做种子点,得到该区域与其他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强度参数图,采用相同的方法比较两组被试之间的差别。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ADHD患儿在前扣带回、前额叶、尾状核等脑区存在显著的ALFF升高,提示自发功能活动更加活跃。与对照组相比,以前扣带为种子点,ADHD儿童在双侧丘脑、岛叶及后扣带区域功能连接显著升高;以右侧前额叶的脑区为种子点,ADHD的右侧中央前回和颞上回的功能连接下降;以尾状核为种子点,ADHD在双侧的额中回功能连接下降。结论 ADHD儿童局域脑区自发功能活动及其功能连接异常,揭示ADHD症状与认知注意网络的发育延迟或缺损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采用改编的连续风险决策任务并结合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探讨他人决策行为对个体情绪和风险决策的影响及其与个体静息态脑活动之间的关系。材料与方法采集被试的静息态脑功能成像数据并进行实验任务,任务中被试观看他人在连续风险决策中的行为与决策结果(分为好、一般、差3个条件),并基于个体感受对他人结果进行情绪评分,继而完成类似的风险决策,任务结束后收录被试填写的社会比较倾向量表。本研究利用被试对他人的不同决策结果的情绪评分差值来度量个体对他人决策结果的情绪敏感性;利用个体在参照他人不同决策结果后的风险决策行为改变差值来度量个体行为改变的敏感性;利用社会比较倾向量表测量个体的社会比较倾向。使用DPARSF处理静息态数据,计算左侧眶额叶皮层、右侧顶下小叶和双侧纹状体的功能连接值,同时计算大脑的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最后将对他人结果的情绪敏感性、行为改变敏感性和社会比较倾向分数分别与之做相关分析。结果左侧眶额叶皮层与右侧纹状体的功能连接与个体社会比较倾向呈正相关;左侧纹状体与右侧顶下小叶的功能连接与对他人的不同决策结果的情绪敏感性呈负相关;右侧眶额叶皮层的ReHo值与在他人不同决策结果后的风险决策中的行为改变敏感性呈负相关。结论静息条件下纹状体、顶下小叶及眶额叶皮层的功能连接以及眶额叶皮层的ReHo值与他人决策结果对个体情绪、后续决策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