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报告了本院1999年12月至2000年5月住院的35例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病例.1临床资料全部病历均有发热,肺部口罗音,X线显示肺部有急性浸润性病变,并排除了非感染因素,经筛选的连续2次痰液培养出MRSA,全部病历都符合MRSA肺炎的诊断标准[1].其中60岁以上22例,占62.9%.各科分布如下:ICU(重症监护病房)共29例,占82.8%,RICU(呼吸重症监护病房)24例,SICU(外科重症监护病房)5例;神外4例,泌尿科1例,妇产科1例.  相似文献   

2.
正呼吸危重监护病房(respiratory intensive care unit,RICU)主要收治因呼吸系统疾病如重症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重症哮喘、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ARDS)等有生命危险的患者,这类患者在基于积极、复杂或包含创伤性操作等在内的急救抢救措施同时,还涉及多药联合应用,以挽救生命、改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近五年来四川省人民医院呼吸系统疾病老年住院患者的疾病谱和费用情况。方法通过医院信息系统提取2010年至2014年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的65岁以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费用情况,进行疾病分类、构成比及费用分析,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该院2010年至2014年因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的65岁以上患者共17 600例,患者总数呈上升趋势,其中男性占64.0%,女性占36.0%。患者平均年龄为76.9岁,主要集中在65~89岁年龄段,占总数的94.4%。患者主要分布在老年科、呼吸科和急诊科的住院患者,占总数的78.2%。老年住院患者呼吸系统疾病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肺部肿瘤,三者共占总体的86.5%,男性患者多于女性。肺部肿瘤、支气管扩张症和肺结核所占比例呈上升趋势,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气胸所占比例呈下降趋势。平均住院天数由2010年的17.6 d降至2014年的16.0 d,人均住院费用由2010年的20 162.6元增至2014年的30 015.1元。药品比由2010年的57.2%降至2014年的48.8%。结论肺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及肺部肿瘤为四川省人民医院老年住院患者的主要呼吸系统疾病,以男性患者为主。肺癌和肺结核发病率升高,肺癌患病有年轻化趋势,支气管哮喘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平均住院日、药品比呈下降趋势,人均住院费用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因素,为临床诊疗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41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按照脱机时间的长短,将以上患者分为A组(22例,1周内成功脱机)和B组(19例,1周后成功脱机).通过自制的调查问卷收集患者的临床信息,建立数据库分析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因素.结果 插管前患者意识水平、是否有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年龄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是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相关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出现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龄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高龄以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低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机械通气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上应注意加强营养支持,预防感染的发生以帮助患者尽早成功脱机.  相似文献   

5.
李士通 《上海医学》2012,35(4):268-269
一项针对近9万例大手术后收入重症监护病房(ICU)的患者的研究发现,在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中,患者住院期间慢性肾疾病(OR=1.40)和急性肾损伤(OR=1.88)的病死率较高,高于呼吸系统疾病(OR=1.20)或心力衰竭(OR=1.29)[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时间分别大于7,14,21 d的潜在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记录和回顾性分析患者在疾病稳定期,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时及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期间的特征.以t检验,X2检验和逻辑回归分析作为统计学方法.结果:63例COPD需要机械通气患者入选.其中26例患者机械...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价6种常用重症评分对呼吸重症监护患者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CU)死亡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 从MIMIC-Ⅲ公共数据库提取2001年6月到2012年10月需要重症监护且出院主要诊断为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计算急性生理学评分(APS)Ⅲ、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Ⅱ、牛津急性疾病严重程度评分(OASIS)...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AECOPD)患者肺动脉直径与主动脉直径比值?(PA/A)的临床意义及其与住院风险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0月至2019年10月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呼吸与重症监护病房223例AECOP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胸部CT测量计算PA/A,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对PA/A≤1...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乌鲁木齐市某院2010年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病例构成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乌鲁木齐市某院2010年呼吸系统疾病5339例住院病例进行分析。对疾病谱进行分布描述。结果 2010年某院累计住院22802例。其中呼吸系统疾病患者5339例,占总体的23.41%;男女之比1.75:1。呼吸系统疾病男性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8.5,P0.05);呼吸系统疾病主要病种有支气管肺炎、慢性支气管炎、矽肺、肺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此构成该系统疾病前五位,占呼吸系统疾病的70.31%。本资料各年龄段呼吸系统疾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326.94,P0.001)。结论提示乌鲁木齐市某院2010年呼吸系统疾病住院病例,重点年龄段在0~5岁儿童和71~80岁老年。应关注儿童与老年人的健康预防、保健和治疗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血流感染患者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影响血流感染和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9年1月至12月河南科技大学附属许昌市中心医院ICU收治的130例重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 compact型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GN鉴定卡检测血液中病原菌,根据病原菌检测结果和临床表现诊断是否存在血流感染。按有无血流感染将患者分为血流感染组(n=65)和无血流感染组(n=65),血流感染患者根据预后分为死亡组(n=31)和存活组(n=31)。收集患者的年龄、性别、入院时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Ⅱ)评分、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动脉插管、静脉插管、气管插管、引流管、导尿管及胃管等)、输血及抗菌药物使用等临床资料,分析ICU患者血流感染及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130例患者中发生血流感染65例,无血流感染患者65例。血流感染组患者共分离出65株病原菌,其中革兰阴性菌50株(76.92%),革兰阳性菌15株(23.08%);革兰阴性菌以大肠杆菌[36.92%(24/65)]、肺炎克雷伯菌[24.62%(16/65)]、鲍曼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间质性肺疾病(IL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的原因以及机械通气治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1998年1月1日至2008年6月30日期间入住北京朝阳医院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接受机械通气治疗的ILD并呼吸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重点就患者的临床特征、呼吸衰竭原因、RICU治疗、预后及死亡原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人选47例患者,男29例,女18例,中位年龄67岁.引起呼吸衰竭的原因依次为呼吸道感染(18例,38.3%)、呼吸道感染+ILD加重(15例,31.9%)、肺栓塞(8例,17.0%)、ILD急性加重(5例,10.6%)和心力衰竭(1例,2.1%),RICU病死率分别为55.6%(10/18)、73.3%(11/15)、5/8、4/5和1/1.人住RICU之初接受无创机械通气治疗者31例,接受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者16例,病死率分别为54.8%和8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14,P=0.025).全组患者的RICU病死率为66.0%(31/47),住院病死率为70.2%(33/47).结论 呼吸道感染、肺栓塞和ILD急性加重是ILD患者发生呼吸衰竭并导致死亡的常见原因.对ILD并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通气治疗可能优于有创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2.
急性加重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28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急性加重的易患因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286例COPD急性加重患者针对发病原因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26例患者由于呼吸道感染诱发,理化因素是发病的主要因素,其他如情绪应激、电解质紊乱、失眠、停药、自发性气胸、肺栓塞也可以导致加重,C反应蛋白、中性粒细胞升高明显,278例患者1 s用力呼气容积出现下降,合并多器官疾病、多重耐药菌感染、反复机械通气史、低蛋白血症等导致病死的风险大。结论:呼吸道感染和理化因素是COPD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表现不均一,合并多种复杂状况则病死率高,应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在拒绝插管(Do-not-intubate)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AECOPD)呼吸衰竭病人的疗效.方法 2006年9月至2010年12月65名入住重症监护病房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病人纳入研究.将病人随机分为普通治疗组(n=32)和Bi-PAP(n=33)组.比较2组病人研究期间的意识变化、生理学参数的变化、院内死亡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无创通气组与普通治疗组的基线特征一致.经过2 h的治疗,与普通治疗组比较,Bi-PAP组病人的GCS评分有所改善(P<0.01),氧合指数有所改善[182(77~384)vs 165(70~358),P<0.01],PCO2分压有明显下降[55(31~86)mmHg vs 82(47~107)mmHg,P<0.01],院内死亡率较低[11(33%)vs 24(75%),P<0.01],未见不良事件增多.结论 Bi-PAP应用于拒绝插管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呼吸衰竭病人不仅可以改善病人的生理学指标,而且可以改善病人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曾伟光  邱桂凤  荆维丽 《吉林医学》2010,31(21):3426-3427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急性住院病因分析,提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因认识及减少急性加重发作。方法:分析250例住院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住院因素。结果: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250例,Ⅰ级98例、Ⅱ级89例、Ⅲ级51例、Ⅳ级12例,急性加重期入院的病因呼吸道感染182例、心功能不全28例、气胸16例、其他24例。结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住院病因以呼吸系统感染为主,提高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系统感染预防工作,减少急性住院次数,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肺癌全肺切除术术后常见并发症,分析其预防及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09年1月至2011年10月施行全肺切除手术的155例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统计患者年龄、术前夹杂病史、肺功能、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51例术后发生各类并发症,占32.90%,其中心律失常31例,肺部感染13例,急性呼吸衰竭1例,肺栓塞3例,支气管胸膜瘘2例,术后胸腔内活动性出血1例。全组围术期死亡5例,手术死亡率3.23%,其中3例考虑为肺栓塞引起死亡,其余2例为术后肺部感染导致呼吸衰竭死亡。结论肺癌全肺切除是一种高风险术式,心律失常、肺部感染、急性呼吸衰竭、支气管胸膜瘘及肺栓塞是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对拟行全肺切除的患者,要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术前检查应更加全面准确;术后加强围术期管理,严密监护,做到及时、正确的处理。  相似文献   

1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多发、死亡率较高的呼吸系统慢性疾病,感染是造成慢阻肺急性加重最主要的诱因;近年来,血清淀粉样蛋白A及肝素结合蛋白作为较新的感染指标,因其反应迅速,检验灵敏度、特异度较高等优势,在呼吸系统疾病领域越来越受到关注。将对HBP、SAA在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肺部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概括归纳,为临床诊断和评估预后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10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期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组(特布他林+糖皮质激素治疗)和对照组(特布他林治疗),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经治疗后总有效率比较χ^2=25.858 8(P=0.000 0),总不良反应率比较χ^2=11.906 0(P=0.000 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皮质激素联合特布他林治疗急性加重期慢阻肺疾病临床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以及推广。  相似文献   

18.
Y Friedman  C Franklin  S Freels  M H Weil 《JAMA》1991,266(1):89-92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long-term survival of patients admitted to the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 Cook County Hospital, Chicago, Ill, with Pneumocystis carinii pneumonia and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DESIGN.--Cohort study over a 4-year period. SETTING.--Municipal teaching hospital. PATIENTS.--Seventy-three consecutive patients who had 75 episodes of P carinii pneumonia and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were followed up from the time of hospital admission until their deaths or the termination of the study. OUTCOME MEASURES.--Duration of survival from the time of initial hospital admission with diagnoses of P carinii pneumonia and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RESULTS.--Consistent with recent reports of improved short-term outcome, the immediate hospital survival was 47% (35/75). The 1-year survival was 37% (95% confidence interval, 26% to 49%). Two patients have survived for 40 months. Almost three quarters of the patients who survived hospitalization lived for at least 1 year. CONCLUSIONS.--The long-term prognosis for patients with th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P carinii pneumonia, and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is now substantially better than anticipated. Respiratory failure due to P carinii pneumonia does not necessarily signify the terminal phase of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infection. Accordingly, patients with the 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 P carinii pneumonia, and acute respiratory failure can be appropriate candidates for life support in medical intensive care units.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疗干预措施与医院感染的临床相关性,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参考。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1月~2012年1月入住本院重症监护病房≥48 h的实施了医疗干预措施的2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观察期内对患者实施医疗干预措施的时间,统计医院感染部位及感染菌株种类的构成,对比观察医院感染组及无医院感染组患者的危险因素,分析其医疗干预措施与医院感染的临床相关性。结果246例患者中发生医院感染42例,感染率为17.07%;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尿道和颅内感染最多。病原菌医院感染率为76.19%,而实施医疗干预措施发生的病原菌医院感染率占65.62%(χ2=9.980,P〈0.01)。入住ICU时间长、脱水剂应用时间长、机械通气、开放性损伤、合并多发伤、气管切开时间以及不合理应用抗生素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均〈0.05)。感染组42例患者的病死率为21.43%,显著高于非感染组的9.31%(χ2=6.334,P〈0.05)。结论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较高,感染后可增加患者致残致死率;入住ICU时间、脱水剂应用时间、气管切开时间、机械通气、开放性创伤及合并多发伤、不合理应用抗生素等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临床应针对这些感染因素进行积极预防,在综合考虑患者治疗需要的前提下,应尽量减少过多的医疗干预。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同时接受体外膜氧合器(ECMO)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单中心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1年12月四川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同时接受ECMO联合CRRT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患者的原发疾病构成及病死率情况。结果 共纳入患者66例,生存者24例,死亡者42例。ECMO辅助治疗的患者中有30.13%同时接受了CRRT治疗,而联合CRRT治疗的患者病死率高达63.64%,其中肺移植、肺动脉栓塞、ECMO辅助下心肺复苏(ECPR)、神经源性休克患者预后较差,而重症心肌炎患者预后良好,住院病死率为33.33%,应激性心肌病、心脏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重症肺炎患者的病死率分别是0.00%、57.14%、62.50%和70.83%。66例患者最常见的并发症为出血(43.94%),其中消化道出血最常见,发生率为31.82%;其次是院内感染,发生率为37.88%,其中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27.27%。而行ECMO治疗第1天的液体平衡是重症肺炎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启动CRRT治疗时血肌酐是重症心肌炎患者的死亡危险因素。结论 ECMO患者中同时接受CRRT治疗的比例高,预后差,其中重症心肌炎、应激性心肌病、心脏术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预后相对较好,而出血和院内感染仍然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不同疾病的死亡危险因素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