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缩短内瘘拔针后的止血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方法 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高压静脉内瘘患者12例,采用自身对照法,每例患者透析后立即拔针(常规拔针法)和后延10 min拔针(延时拔针)各720例次.比较两种方法穿刺点止血时间和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延时拔针法穿刺点止血时间显著短于常规拔针法,相关并发症(局部出血、血肿、肿胀)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对高压瘘患者透析结束后延10 min拔针可缩短内瘘拔针止血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动静脉内瘘患者血液透析穿刺点止血的较好方法。方法采用自身对照方法,选取23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拔针后分别予内瘘侧前臂水平与抬高30°压迫止血,各10次。结果患者采用两种止血方法在止血时间、出血量、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和舒适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结束抬高内瘘侧肢体30°止血有效、安全、简便,减少压迫止血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肢体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3.
纱线结扎止血法用于血液透析穿刺点渗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有效止血方法。方法将56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126例次均采用无菌细纱线结扎止血,对照组内瘘穿刺点渗血120例次均采用无菌棉签压迫止血。结果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透析血流通畅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点渗血用无菌纱线结扎止血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4.
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单、双日输液顺序,单日患者行新式拔针法,输液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不提前按压穿刺点,即用左手将无茵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以拇指固定,右手拔针并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液体漏出,拔针后用左手拇指迅速按压穿刺点上方3 min;双日患者行常规拔针法.结果 新拔针方法其疼痛程度、针头回血率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新拔针方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动静脉内瘘钝针扣眼穿刺法与锐针绳梯穿刺法的安全性和穿刺疼痛程度。方法:将上海市某二级医院以动静脉内瘘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40例患者随机分为钝针扣眼穿刺组与锐针绳梯穿刺组,比较两组12个月后的内瘘穿刺止血时间、穿刺疼痛程度和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钝针扣眼穿刺组患者的止血时间和疼痛程度显著低于锐针绳梯穿刺组,但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结论:应推广钝针扣眼穿刺法在内瘘穿刺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6.
纱线结扎止血法用于血液透析穿刺点渗血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点渗血的有效止血方法。方法 将56例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透析中内瘘穿刺点渗血126例次均采用无菌细纱线结扎止血,对照组内瘘穿刺点渗血120例次均采用无菌棉签压迫止血。结果 观察组止血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透析血流通畅率高于对照组,血管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血液透析内瘘穿刺点渗血用无菌纱线结扎止血效果好且安全。  相似文献   

7.
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静脉输液后新式拔针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500例静脉输液患者按单、双日输液顺序,单日患者行新式拔针法,输液毕,护士不关闭输液调节器开关,不提前按压穿刺点,即用左手将无菌干棉签沿血管走向轻放于穿刺点上方,以拇指固定,右手拔针并反折针头软管,以防液体漏出,拔针后用左手拇指迅速按压穿刺点上方3min;双日患者行常规拔针法。结果 新拔针方法其疼痛程度、针头回血率低于常规拔针法(均P〈0.01)。结论 新拔针方法能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舒适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初期的最佳穿刺方法。方法将64例自体动静脉内瘘术后6~8周的MHD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2组动脉出路选择距离吻合口3em以上的内瘘远心端,对照组32例选用传统穿刺法,即逆血流穿刺法;实验组32例采用顺血流穿刺法,2组静脉回路均为顺血流穿刺。观察内瘘最初4次使用情况,比较2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血肿发生率、血流量不足发生率及拔针后压迫止血时间,同时比较尿素氮下降率(urear reduction rare,URR)及单室模型尿素清除指数(singl—poolKt/V,spKt/V)。结果64例患者,每例行血液透析4次,2组分别记录血液透析128例次(32例×4次)、内瘘穿刺256例次(动脉出路穿刺128例次+静脉回路穿刺128例次)。实验组动脉出路一次穿刺成功率为99.22%(127例次,127/128)显著高于对照组92.97%(119例次,119/128)(P〈O.01),血肿发生率为2.34%(3例次,3/128)低于对照组8.59%(11例次,11/128)(P〈0.05),拔针后压迫止血时间[(17.63±1.91)min-]显著少于对照组[(19.61±1.84)mini(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静脉回路一次穿刺成功率分别为99.22%(127例次,127/128)和96.88%(124例次,124/128)、透析血流量不足发生率分别为6.25%(8例次,8/128)和7.03%(9例次,9/128);URR分别为(65.23%±2.93%)和(65.32%±2.41%)、spKt/V分别为(1.20±0.18)和(1.21±0.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自体动静脉内瘘使用初期采用顺血流穿刺法,不影响透析血流量及透析充分性,可提高动脉出路穿刺成功率、减少血肿发生、缩短拔针后内瘘压迫止血时间,配合相关护理措施,可减少内瘘相关并发症、保护内瘘成熟,可能延长内瘘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血液透析(HD)用套管针(下称套管针)与传统内瘘钢针(下称钢针)的使用效果。方法对49例HD患者,每例10次采用套管针穿刺、10次采用钢针穿刺。观察患者HD过程中疼痛感、舒适度、肘部活动度、动静脉压、拔针后止血时间、护理人员满意度。结果套管针穿刺的490例次患者HD过程中舒适度、肘部活动度、拔针后止血时间及穿刺处渗血发生率显著优于490例次采用钢针患者,血流速度一致时动脉压高于而静脉压低于采用钢针患者(均P0.01);护士认为采用套管针可降低潜在针刺伤风险(P0.01),但方便性、固定、操作耗时及继续应用意愿较采用钢针差(均P0.01)。结论采用套管针行内瘘穿刺可增加HD患者舒适度和安全性,但护理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梁克清 《护理学杂志》2008,23(19):39-40
目的 选择适宜的动静脉内瘘止血压脉方法,减少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 按时间段将78例5 946例次血液透析(HD)患者分为纱布块法2 636例次和纱布枕法3 310例次,纱布块法于患者血透毕拔针时将10.0 cm×8.0 cm 4层长方形纱布对折2次后压迫止血;纱布枕法于患者血透毕拔针时用自制的2.0 cm×3.5 cm×1.3 cm纱布枕压迫止血.结果 内瘘并发症总发生率、针眼渗血及皮下血肿发生率纱布枕法显著低于纱布块法(均P<0.01).结论 HD患者采用自制纱布枕压迫止血可显著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型松紧带在动静脉内瘘穿刺点止血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法,选取22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分别使用传统型和改良型松紧带对内瘘动脉穿刺点进行环扎压迫止血,各10次。结果患者使用两种类型松紧带首次自行松解所需时间、内瘘并发症发生率、棉球枕移位发生率及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使用改良型松紧带进行内瘘穿刺点止血安全有效、省时省力,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肢体抬高法在老年患者外周静脉输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取180例行外周静脉穿刺的老年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90例。在患者拔针后对照组采用常规肢体按压法止血,观察组采用肢体抬高法。结果对照组有效止血时间为(164.99±50.01)s,发生轻、中度皮下淤血18例;观察组分别为(53.50±22.84)s、2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肢体抬高法应用于老年患者输液拔针止血可缩短止血时间,减少皮下淤血发生率,提高老年患者的静脉输液质量。  相似文献   

13.
止血器用于抗凝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按压止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减轻抗凝治疗患者静脉采血后淤斑发生率,提高止血按压舒适度。方法将采用抗血小板联合抗凝治疗的8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与观察组45例。静脉采血后,对照组于拔针后由护士用无菌棉球按压穿刺处10 min,观察组使用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压于穿刺点上方5 mm处,拔针后顺时针拧止血器的螺旋帽至底端,10 min后解除。结果观察组淤斑阳性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止血按压舒适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桡动脉介入穿刺部位止血器有效减轻了淤斑发生率,提高止血按压舒适度,止血效果优于传统按压法。  相似文献   

14.
静脉输液后两种拔针方法效果比较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后2种拔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针法,观察组行缓慢拔针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针后疼痛、皮下瘀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缓慢拔针按压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再次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5.
透析套管穿刺针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透析套管穿刺针在动静脉内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使用动静脉内瘘3个月以上、能清醒合作的患者50例,每例患者采用透析套管穿刺针(观察组)及传统内瘘针(对照组)行血液透析各10次。结果观察组透析血流量、静脉压、疼痛感评分、止血时间、操作者穿刺难度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舒适度及肘部活动程度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透析套管穿刺针对内瘘血管具有保护作用,且可提高患者舒适度及肘部活动程度。  相似文献   

16.
静脉穿刺后两种拔针法临床对比观察   总被引:27,自引:6,他引:27  
目的 观察病人对两种不同拔针法的疼痛反应及针眼出血和皮下瘀血情况。方法 对100例住院输液病人进行同体双侧手背同部位静脉穿刺后拔针对比观察,专人操作。左侧采用旧拔针法(对照组,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迅速拔出针头);右侧采用新拔针法(观察组,迅速拔出针头,用无菌干棉签按压穿刺点上方)。结果 对照组疼痛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1);两组均能达到止血效果。结论 新拔针法能显著减轻病人的疼痛。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选择适宜的动静脉内瘘止血压脉方法,减少内瘘并发症,延长内瘘使用寿命。方法按时间段将78例5946例次血液透析(HD)患者分为纱布块法2636例次和纱布枕法3310例次,纱布块法于患者血透毕拔针时将10.0cm&#215;8.0cm 4层长方形纱布对折2次后压迫止血;纱布枕法于患者血透毕拔针时用自制的2.0cm&#215;3.5cm&#215;1.3cm纱布枕压迫止血。结果内瘘并发症总发生率、针眼渗血及皮下血肿发生率纱布枕法显著低于纱布块法(均P〈0.01)。结论HD患者采用自制纱布枕压迫止血可显著减少内瘘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静脉输液后2种拔针方法的效果。方法将400例静脉输液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拔针法.观察组行缓慢拔针法。结果观察组患者拔针后疼痛、皮下瘀血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缓慢拔针按压方法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利于再次静脉穿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两种穿刺方法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内瘘并发症发生率和疼痛的影响。方法选择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78例,将其中的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观察组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方法,对照组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方法,比较两组血管瘤、血栓、内瘘狭窄发生率。将剩余的20例患者实施自身对照研究,分别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和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各20次,采用数字疼痛强度量表记录患者疼痛感受。结果观察组内瘘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疼痛程度显著低于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上穿刺(P0.01);两种穿刺方式的再循环率均为零,对患者透析质量无影响。结论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顺血流方向针尖斜面向下穿刺动静脉内瘘,可有效保护动静脉内瘘,减少并发症发生,缓解穿刺时疼痛,不影响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比较原位二次动静脉内瘘(AVF)吻合术后不同时间穿刺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近年来本院收治的AVF失功能后行原位二次AVF吻合术的血透患者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25,术后即行深静脉临时置管维持正常透析,1个月后再进行内瘘穿刺)和观察组(n=25,术后首次透析即行内瘘穿刺),比较两组患者术后l、3、6、12个月时的AVF血流量及术后12个月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在术后1、3、6、12个月时的AVF血流量均达到230mL/min以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出现穿刺并发症的总发生率分别为58.3%、17.4%,其中两组假性动脉瘤和内瘘狭窄的发生率分别为20.8%、25%和4.3%、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内瘘闭塞、皮下血肿、内瘘感染的发生率分别为4.2%、4.2%、4.2%和4.3%、4.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原位二次AVF吻合术后首次透析即进行内瘘穿刺不仅能确保充足的血流量,如穿刺方法适宜,还可能会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