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大鼠骨折愈合过程与体内血清中BMP-2、TNF-a、IL-1变化关系的研究。方法取清洁近交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两组;正常对照组(NC)和糖尿病组(DM),DM组以高脂高糖饲料喂养10周联合腹腔注射小剂量链脲佐菌素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后,折断两组大鼠右胫骨并复位外固定。分别于骨折后第1、3、5、8周拍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同时尾静脉取血并留取血清,用ELISA方法检测2组血清中BMP-2、TNF-a、IL-1水平。结果骨折后第1、3、5、8周X线片观察NC组骨折愈合好于DM组;DM组骨折后血清BMP-2浓度显著低于NC组,而血清TNF-a与IL-1浓度显著高于NC组。结论糖尿病大鼠骨折后血清BMP-2减少、TNF-a和IL-1增加与其骨折愈合差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测定骨形态发生蛋白-7(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7,BMP-7)、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碱性成纤维细胞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水平变化,探讨丹参促进骨折愈合在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方法 选取72只新西兰大白兔,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6只,制作左前臂桡骨骨折模型.实验组肌注丹参注射液(每天1次,每次2 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每天1次,每次2 mL),至术后28 d.2组分别于术后第1、2、3、4、6、8周选取6只大白兔,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ELISA法检测其血清BMP-7、TGF-β1 和bFGF浓度,处死后取以骨折处为中心的4 mm组织标本,HE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BMP-7、TGF-β1和bFGF在局部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①术后第3、4周X线片显示,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骨痂生成量增加,且达到骨性愈合的时间较早.②ELISA法检测结果显示,术后第4周实验组BMP-7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第2周实验组bFGF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第3周实验组TGF-β1血清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③HE染色结果显示,术后第3、4周实验组骨痂形成增多,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数量均较对照组多.④术后第3周实验组BMP-7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术后第2周实验组bFGF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术后第3周实验组TGF-β1免疫组化平均光密度值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丹参注射液能促进骨折愈合过程中BMP-7、TGF-β1及bFGF生长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s 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50例骨折延迟愈合(A组),50例骨折正常愈合者(B组),50例健康志愿者(C组),检测3组血清s ICAM-1、VCAM-1、BMP-2水平及红细胞聚集、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 A组血清s ICAM-1、VCAM-1均高于B组及C组,而血清BMP-2则低于B组、C组(P<0.05);A组的红细胞聚集程度低于B组及C组(P<0.05);A组的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电泳指数均高于B组及C组(P均<0.05)。结论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s ICAM-1、VCAM-1水平升高,BMP-2水平降低,并且微循环状态较差,积极干预可避免或者降低高危人群发生骨折延迟愈合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水平与肝纤维化的关系,评价其对判断肝纤维化及诊断肝硬化的价值.方法用酶免疫法测定 123例各临床型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同时用ELA及RIA法检测血清透明质酸(HA )、粘层蛋白(LN)、Ⅳ型胶原(Ⅳ- C)、Ⅲ型前胶原肽(PⅢP)水平.其中30例慢性肝炎患者同时行肝组织穿刺活检.比较各组肝炎之间血清TGF-β1水平的差异,分析其与HA 、LN、Ⅳ- C、 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及肝组织病理纤维化程度分期和炎症活动分级的相关性.结果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者(P<0.05),并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而逐渐增高;血清TGF-β1水平与四项肝纤维化指标呈正相关关系.肝组织炎症活动时,血清TGF-β1水平明显升高(P<0.05),但在各级之间无明显差异,两者间无相关性;而血清TGF-β1水平与肝组织纤维化呈正相关(r=0.612,P<0.05).在肝纤维化程度S0-1与S2-3之间血清TGF-β1水平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进入肝硬化后血清TGF -β1升至较高水平,明显高于非肝硬化者(P<0.05).结论血清TGF-β1水平与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的发展程度有关系,且不受肝组织炎症程度影响.可作为一种肝纤维化诊断的辅助手段之一,与血清HA、LN、Ⅳ-C、PⅢP四项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可进一步提高肝纤维化血清学诊断的准确性;但不能替代肝穿病理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6.
李科伦  赵政  陈学文  滕红林 《中华全科医学》2014,(11):1778-1779,1824
目的 研究分析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及微循环指标的变化情况。方法 选取乐清医院自2010年3月—2013年5月进行诊治的50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作为A组,同时选取同时期50例骨折正常愈合患者为B组,以及同时期50名健康人员为C组,然后将3组的血清sICAM-1、sVCAM-1、BMP-2及微循环指标进行比较,并比较A组中不同分型及病因者的血清sICAM-1、sVCAM-1、BMP-2以及微循环指标值。结果 A组的血清sICAM-1、sVCAM-1值均高于B组及C组,血清BMP-2则低于B组血清BMP-2值,局部微循环指标值低于B组及C组,而A组中不同分型及病因者的血清sICAM-1、sVCAM-1、BMP-2以及微循环指标值也存在明显的差异,P均<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与骨折正常愈合患者以及健康者比较,其血清sICAM-1、sVCAM-1明显升高,BMP-2明显降低,且微循环状态也相对较差,且不同分型与病因者也存在明显差异性,临床对症治疗中应针对上述变化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苏氏接骨胶囊(简称Su)对大鼠胫骨干骨折早期愈合的促进作用及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6周龄雄性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假干预组、Su剂量140 mg/(kg·d)组(Su-140组)和Su剂量280 mg/(kg·d)组(Su-280组)。分组建立胫骨干闭合骨折髓内钉固定模型,术后第2天开始给予相应的药物干预。造模后10 d,过度麻醉心脏取血并处死各组大鼠。对大鼠患肢胫骨进行取材后,通过X线对骨折愈合情况进行初步检查;通过Micro-CT技术计算骨痂的骨体积分数(BV/TV)、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数量(Tb.N),并对骨痂进行组织形态学观察;通过免疫组化技术观察骨痂中BMP-2的表达,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CR)定量检测血清BMP-2的含量。[结果]骨折造模术后10 d,假干预组、Su-140组及Su-280组3组大鼠的骨折断端均可见骨痂形成,骨折端愈合尚稳定,部分标本骨折断端稍有微动。经X线观察Su-280组骨折端愈合情况好于Su-140组及假干预组,Su-140组优于假干预组。Micro-CT检测结果提示,Su-140组和Su-280组的BV/TV值均高于假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Tb.Th和Tb.N 2个参数,Su-140组与假干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Su-280组与假干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Su-140组与Su-280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或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u-280组骨痂内有大面积的BMP-2表达区域,Su-140的表达区域较少,假干预组更少;RealTime-PCR结果显示,3组间BMP-2的含量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其中Su-280组与Su-140组和假干预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Su-140组和假干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苏氏接骨胶囊能促进大鼠胫骨干骨折的早期愈合及BMP-2的表达,且随药物浓度的增加,骨折愈合越快,其机制可能为Su促进BMP-2的表达,进而诱导成骨细胞及胞外基质的分化增殖,促进骨形成及骨愈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探讨黄韧带骨化的发病机制。方法:取30例腰椎管狭窄症行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病人的黄韧带,正常对照10例取自因急性腰椎外伤行后路探查减压术的青壮年黄韧带。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肥厚黄韧带标本BMP-2、TGF-β及IGF-I的表达。结果:BMP-2、TGF-β及IGF-I在肥厚的腰椎黄韧带中阳性表达,而在正常黄韧带中不表达。结论:黄韧带骨化可能基于黄韧带组织的肥厚、胶原纤维增生及软骨细胞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密骨方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转化生长因子(TGF)-β_1与骨折愈合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146例老年骨质疏松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100例与对照组46例。所有患者都采用髓内钉内固定治疗且顺利完成手术,对照组术后均给予止痛药、抗生素等常规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密骨方口服,疗程3个月,记录骨密度、TGF-β_1、炎症因子变化与骨折愈合情况。结果:实验组的骨折愈合时间(13.32±1.29)周,少于对照组(14.25±1.53)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髋关节骨密度高于对照组,也高于术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TGF-β_1都高于术前,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IL-6与TNF-α都低于术前,实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密骨方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能促进TGF-β_1的分泌骨折愈合,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促进恢复骨密度。  相似文献   

11.
袁萍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4,(12):1736-1738
目的:研究及观察血清及耳积液多项细胞因子与中耳炎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中耳炎患者为观察组,同期治愈后仍存在耳积液的60例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血清及耳积液白介素-8(IL-8)、降钙素原(PC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转化生长因子-β2(TGF-β2)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分别检测及比较,并比较观察组中急性、慢性及分泌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检测结果,并以Logistic分析处理上述血清及耳积液指标与中耳炎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及耳积液IL-8、PCT、TGF-β1、TGF-β2及TNF-α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慢性及化脓性中耳炎患者的检测结果高于急性及分泌性中耳炎,且经Logistic分析处理显示,上述血清及耳积液指标与中耳炎有密切的关系,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耳炎患者的血清及耳积液多项细胞因子呈现高表达状态,且与本病患者的分期及分类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接骨宝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骨形态发生蛋白-2(BMP-2)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表达及分布情况,探讨接骨宝对实验性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表达的影响和促进骨折愈合的机制。方法:制作40只兔桡骨骨折模型.随机分为接骨宝组及对照组,术后1d接骨宝组即喂服接骨宝,对照组喂服白开水。分别于术后1、2、3、4、5周取样,随后进行组织学切片及BMP-2免疫组化染色,并采用图像分析系统对BMP-2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①在骨折愈合过程中。两组在骨痂处的BMP-2含量的总体变化趋势相同,均为早期高后期低,用药组的BMP-2高峰值出现在第2周.对照组出现在第3周;②接骨宝组在整个愈合过程中BMP-2的含量均高于同期的对照组。结论:接骨宝能影响骨折愈合过程中BMP-2的合成、分泌、分布和衰减,进而调节成骨细胞、软骨细胞的分化,促进骨细胞的成熟,增强破骨细胞的活性,加速骨折的修复和塑形,缩短了骨折愈合的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稳定或不稳定骨折愈合过程中巨噬细胞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 - 2 )的分布与作用,探讨不同力学条件下骨折愈合的细胞与分子机理。方法:60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固定组和非固定组,每组30只。麻醉后,采用三点弯曲法造成右胫骨中段闭合性骨折模型。固定组行髓内钉固定,非固定组不做任何固定。处理后不同时间取材行组织学及免疫组化检查和分析,测定骨折愈合过程中骨折断端巨噬细胞分化抗原(CD68)和BMP - 2阳性细胞计数和浓度值变化。结果:两组CD68表达第1天均为阳性,第2天下降,第4天达到高峰,以后下降,第8天固定组表达消失,第1 0天非固定组表达也消失。固定组CD68计数均高于非固定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两组BMP - 2表达第4天均存在,第8天达高峰,以后下降,第2 8天仍有表达。其中第4、5、8天固定组BMP - 2计数均高于非固定组,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第1 4、2 1、2 8天非固定组BMP - 2计数均高于固定组,差异有显著性(P <0.0 5)。结论:骨折处力学条件能影响胞外基质分子的表达和巨噬细胞的迁入,并改变参与骨折愈合的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巨噬细胞在软组织和骨愈合中都是一个重要因素。BMP - 2在骨折愈合和骨改建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梦媛  任安  尹长森  李红旗 《安徽医学》2018,39(12):1443-144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与血清胆红素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T2DM患者203例,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78例)与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125例),比较两组患者之间血清胆红素水平的差异,并对DR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DR组患者的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和间接胆红素水平分别为(9.91±3.55)、(3.35±1.25)和(6.55±2.72)μmol/L,均低于NDR组,而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10.77±4.85)年、(9.19±1.78)%、(4.25±0.72)和(2.61±0.66)mmol/L,均高于N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总胆红素是DR的保护性因素(P<0.05),而病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胆红素可能在DR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保护性作用,应重视胆红素的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interacting protein 1,GIT1)影响骨折愈合的具体机制?方法:分别取 GIT1基因敲除小鼠和同窝野生型小鼠制作股骨骨折模型,每组30只?造模成功后2周,免疫组化检测骨痂区软骨细胞矿化及p-Smad1/5/8表达量?分别取2组小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予以10 ng/mL的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刺激后检测Smad1/5/8磷酸化水平和核转入能力;取C3H10T1/2细胞,分别用1 μg pGL3重组质粒和1 μg GIT1-siRNA共转染细胞,荧光报告素酶技术检测细胞内GIT1蛋白对BMP2转录水平的影响?结果:与同窝野生型小鼠相比,GIT1基因敲除小鼠软骨内骨化减弱,骨痂区软骨细胞堆积,骨折愈合延迟,p-Samd1/5/8表达水平明显减少;与GIT1基因敲除小鼠相比,BMP2可明显提高同窝野生型小鼠BMCs中p-Samd1/5/8核转入能力;GIT1蛋白表达的缺失可明显降低BMP2的转录水平?结论:GIT1可通过调节Samd1/5/8的磷酸化及BMP2信号转导影响骨折部位的软骨内骨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骨折延迟愈合患者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检测意义。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2年9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78例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中骨折正常愈合的39例患者设为对照组,而39例骨折延迟愈合患者为观察组,将两组患者骨折后1、4、8及12周的血流变指标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骨折后1周两组患者的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IGF-1、ALP水平比较,P均>0.05,而骨折后4、8及12周观察组血流变中的血液黏度指标、红细胞相关指标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血清IGF-1及ALP水平则低于对照组,P均<0.05,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其血流变及血清sICAM-1、sVCAM-1水平呈现较高的趋势,而血清IGF-1及ALP水平则较低,其对骨折延迟愈合有较佳的反应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外周血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剂配体(RANKL)和护骨素(OPG)水平的变化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OPF)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2010-2012年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科住院的RA患者384例为RA组,年龄16 ~ 82岁,平均(49±14)岁;并根据RA组年龄和性别构成匹配入选158名健康人为对照组,年龄24 ~ 76岁,平均(50±11)岁.严格按照OPF定义并参考X线片判断两组OPF发生情况,以双能X线骨密度吸收法测定其骨密度(股骨区+腰椎2~4),酶联免疫法检测外周血RANKL和OPG水平.比较两组发生OPF的情况、外周血RANKL和OPG水平、骨密度值及其骨质疏松发生率.结果 384例RA患者OPF发生率21.35%(82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80% (6/158)(x2=25.371,P <0.01).与健康对照组比较,RA患者外周血RANKL水平(0.150±0.143比0.1叭±0.066,t=4.178,P<0.000 1)、OPG水平(0.457±0.293比0.359 ±0.216,t=3.347,P=0.001)和RANKL/OPG比值(0.41 ±0.35比0.34±0.20,t=2.111,P=0.036)均明显升高.327例RA患者在各测定部位的骨密度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1),骨质疏松发生率为37.00%(121/327),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的13.92%(22/158)(x2=27.291,P<0.01).发生OPF的RA患者组较无OPF组具有更高的骨质疏松发生率(x2=38.186,P<0.01)、更大的年龄(t=4.377,P<0.01)、更长的病程(t=2.612,P=0.009)、更高的RANKL水平(t =3.554,P=0.01)、更高的RANKL/OPG比值(t=2.651,P=0.010)、更高的健康问卷评分(t=2.418,P=0.016)、更低的血清游离钙水平(=2.183,P=0.030)、更低的血红蛋白水平(=2.125,P =0.036)、更高的双手X线Sharp评分(t=2.747,P=0.007)、更差的X线分期构成(x2=7.856,P =0.049)、更高的糖皮质激素使用率(x2 =9.066,P =0.003).服用糖皮质激素的RA患者具有更高的骨质疏松发生率(x2=7.489,P=0.006)和OPF发生率(x2=9.066,P=0.003).logistic Regression (Backward LR法)分析显示,年龄(OR=1.029,P=0.039,95% CI:1.001 ~1.057)和骨质疏松的发生(OR=3.159,P=0.001,95% CI:1.562~6.385)、RANKL/OPG比值(OR =3.516,P =0.013,95% CI:1.305 ~9.647)为RA患者发生OPF的危险因素.结论 RA患者OPF发生率为21.35%,约是正常对照组的5.6倍,年龄、病程和外周血RANKL/OPG比值是RA发生OPF的危险因素,也与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摘要]目的 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SF)水平与血尿酸(SUA)水平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年8月至2022年9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T2DM患者400例,根据SF的四分位数水平将其分为4组:Q1组(<75.9ng·mL-1)、Q2组[(76.0-141.0)ng·mL-1]、Q3组[(141.1-244.4)ng·mL-1]、Q4组[(>244.5)ng·mL-1],比较不同SF水平组SUA水平、高尿酸血症(HUA)患病率的差异。此外,T2DM患者分为高尿酸血症组(HUA)和非高尿酸血症组(NHUA),比较两组之间SF水平及高铁蛋白血症患病率之间的差异。Spearman相关性分析、线性回归分析T2DM患者SF与SUA之间的相关性。以T2DM是否合并HUA为因变量,性别、年龄、体质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甘油三酯、SF为协变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T2DM患者HU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T2DM患者Q1组SUA水平[(306.64±80.16)μmol·L-1 ]显著低于Q2、Q4组[(333.16±75.93)μmol·L-1和(341.62±98.19)μmol·L-1,P均<0.05],不同SF水平组间HUA患病率无统计学差异性。HUA组SF水平[159.80(103.60-290.25)ng·mL-1]显著高于NHUA组[130.00(69.43-236.75)ng·mL-1,P<0.05],高铁蛋白血症的患病率(18.33%)高于NHUA组(17.35%),但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Spearman相关性分析提示SUA水平与SF正相关(rs=0.110,P=0.02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提示T2DM患者SF与SUA水平独立正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2DM患者SF水平与HUA独立正相关(OR=1.002,P=0.044)。结论 T2DM患者SF水平与SUA密切相关,SF是T2DM患者HUA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多项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白细胞介素(IL)及前列腺素E2(PGE-2)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关系。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为观察组,并以同期的40名健康人员为对照组,然后将两组的多项血清MMP、IL及PGE-2水平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不同分期与分型患者的检测水平,并将其与疾病的关系以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处理。结果:观察组的多项血清MMP、IL-6、IL-8及PGE-2均高于对照组,IL-3及IL-12均低于对照组,且其中T型与未缓解期患者的多项血清MMP、IL-6、IL-8及PGE-2均高于B型及缓解期患者,IL-3及IL-12均低于B型及缓解期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经Logistic回归分析处理显示上述指标均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结论: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的多项血清MMP、IL及PGE-2均呈现异常的状态,且受分型与分期的影响均较大,其均与疾病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