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曦  吴朝阳 《海峡药学》2023,(7):101-102
目的 优化在静脉配置中心管理流程存在的问题,从而减少成品药出现差错率。方法 我院于2019年7月实施优化静脉配置中心各环节管理流程,对实施前后三年抽取的4、5、6三个月份的药品差错进行对比。结果 实施后静脉配置中心药品差错发生率较实施前降低,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医院静脉配置中心实施优化管理流程可降低药品差错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配置环节中应用精益管理的效果。方法 抽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期间我院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收到的医嘱3000组,2022年1月—2022年6月(未实施精益管理)期间的1500组医嘱为对照组,2022年7月—2023年1月(实施精益管理)期间的1500组医嘱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的细胞毒性药物调配过程中各个环节差错发生率、药物配置时间、药物残余液体量、病区医护工作人员对调配中心配置环节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细胞毒性药物调配过程中各个环节差错发生率均比对照组低(均P <0.05);观察组药物配置时间用时比对照组短、药物残余液体量比对照组少(均P <0.05);病区医护工作人员对观察组的满意度更高(P <0.05)。结论 在静脉用药集中调配中心配置环节中实施精益管理可降低配置环节差错率、提高配置工作效率、减少浪费、提高病区医护工作人员对配置环节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浅析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在老年内分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于2020年7月至2020年月12间实施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纳入同时间段内分泌科室收治的80例老年患者作为观察组,纳入干预前(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的80例内分泌科老年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时纳入同时间段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职护士共36名,评价两种护理管理模式的干预效果。结果 观察组违规操作占比、药物配置差错情况占比均低、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老年内分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管理中应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方法可降低违规操作与药物配置差错情况,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果分析(HFMEA)在减少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成品核对差错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HFMEA的工作流程,选取在静脉用药调配过程中易出现错误的环节(成品核对),成立评估小组,创建相应的流程图,分析流程中的失效模式及原因,寻找并执行改进方案,并比较HFMEA实施前后PIVAS成品核对环节差错数量差异。结果对PIVAS实施HFMEA管理后,成品核对各环节出错率均明显下降(P<0.05)。结论应用HFMEA可细化PIVAS工作流程,减少操作差错为临床用药提供了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5.
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及控制措施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爱江  毛静怡 《中国药房》2008,19(34):2715-2716
目的:为保障临床用药安全,避免药疗差错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相关规定,对2006~2007年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并针对性地制定了控制措施。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内差率为0.04%,差错率为0.001%,主要发生在医师医嘱、护士录入医嘱、药师排药、护士配置、成品核对等工作环节。结论:可通过构建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提高药师审方能力、加强工作人员的管理、加强核对制度等措施降低差错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方法按照GMP规范标准,从6个方面对配置中心的每个工作岗位进行管理。结果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各个工作环节建立并实施复核和记录制度,可以实现有效的管理,保证输液成品的质量。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多环节复核和签字制度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避免差错事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在静配中心实施精细化管理后集中配置化疗药物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静配中心在应用常规管理模式期间(2021年1~12月)出现的化疗药物配置问题,于2022年1~12月构建并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进行改正与完善。比较实施精细化管理模式前后的配置工作效率相关指标,配置差错事件发生率,配置人员防护知识及操作技能的评分,配置中身体污染及周围环境污染的次数。结果 实施后的配置工作效率显著提升,审方时间、配置时间、摆药时间、送药时间均短于实施前(均P <0.05)。实施后的配置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降低(P <0.05)。实施后配置人员防护知识及操作技能评分显著高于实施前均(P <0.05),同时配置中身体污染及周围环境污染的次数也更少(均P <0.05)。结论 在静配中心集中配置化疗药物中实施精细化管理后效果良好,促进配置工作效率进一步提升,减少配置差错事件及污染事件的发生,提高配置人员的专业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静脉药物用药安全,减少静脉药物配置差错。方法成立静脉药物配置专项质量管理小组,通过分析原因,寻求对策,落实措施,多方位实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品质管理的提升。结果通过品质管理,药物配置差错由原来的0.05%降至0.0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质量管理小组进行的品质持续性管理,能有效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各环节差错率,减少药物配置差错,为临床用药安全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药品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科学、有效地管理药品的方法。方法:从8个方面介绍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践经验及体会。结果:在各个工作环节建立并实施双复核制度,可以实现药品完全相符,以保证输液成品的质量。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药品多环节的管理是保障临床用药安全,避免药疗差错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0.
唐华兰  朱春梅  林集 《中南药学》2013,(12):941-943
目的 减少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发生率,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 通过分析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主要工作环节出现的差错,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结果 采取措施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发生率由2010年0.076%降至2012年0.030%,其中未出门差错率由0.074 5%降至0.029 5%,而出门差错率由0.001 5%降至0.000 5%。结论 通过对药师审方、摆药、药品配置、成品核对等环节采取防控措施,能有效的降低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率,确保了临床用药的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门诊西药房药品管理和发放差错的原因与对策。方法 抽取2021年1—6月医院未实施门诊西药房加强管理前的21名药房工作人员的药品发放记录500条(实施前),另抽取2021年7—12月实施门诊西药房加强管理后同组工作人员的药品发放记录500条(实施后)。比较实施加强管理前后药品发放的差错类型、差错率、投诉率、合理用药率及工作人员工作满意度和工作质量评分。结果 药品发放出现的差错类型主要包括剂量差错、药品名称差错及用药不对症几方面,实施加强管理前后总差错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71,P=0.687);实施后投诉率为0.60%,低于实施前的3.20%(χ2=9.067,P=0.003);实施后合理用药率为99.40%,高于实施前的97.40%(χ2=6.352,P=0.012); 21名工作人员实施加强管理后工作满意度为95.24%,高于实施前的61.90%(χ2=6.929,P=0.020);实施后工作人员书写质量、工作态度、药品掌握程度、调剂质量等各项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 <0.05或P <...  相似文献   

12.
目的:降低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细胞毒药物调配过程中的差错和溢出风险。 方法:利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危害分析(FMECA)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宿迁第一人民医院 PIVAS 细胞毒药物在药品领用、医嘱审核、贴签摆药、药品配制、成品核对和分拣外送等流程中的失效模式进行分析并评估其危害等级。 通过比较改进措施实施前后风险优先值(RPN)和差错事件评价整改效果。 结果:找出 15 个高等和中等危害等级的失效模式,并积极实施改进措施。 改进措施实施后 15 项失效模式 RPN 平均降幅 54. 4%,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降。 结论:运用 FMECA 对细胞毒药物调配各环节进行风险防范管理,可有效减少细胞毒药物调配差错,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提高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方法 :将条形码扫描技术应用于PIVAS配药前、配置后成品输液配送前及病区工作人员签收成品输液等环节,总结条形码扫描技术在PIVAS工作中的各项功能及分析其应用前后的效果。结果:条形码扫描技术具有输液配置核对、打包核对、病区签收核对、工作量统计等功能;其在我院使用后输液日平均配置数由53组升至61组,日平均差错数由0.6组降至0.03组,日均药品浪费组数由0.02组降至0.01组,日均查找相关信息时间由4.2小时降至0.5小时,月配置工作量统计平均时间由8小时降至0.5小时。结论:我院PIVAS使用条形码扫描技术后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在风险控制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贺晨曦 《抗感染药学》2020,17(2):223-226
目的:探究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优化院内感染控制管理对患者静脉输液质量及降低医院感染率的影响。方法:抽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间PIVAS 1586例患者资料(优化管理前);另抽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实施优化管理后的1865例患者资料(优化管理后);优化管理前后PIVAS工作人员均为25名;比较优化管理前后静脉输液质量及医院感染率的差异。结果:与优化管理前相比,优化管理后化疗药物的包装、输液配制质量及操作台环境的满意度均较高(P<0.05),院内感染发生率低于优化管理前(P<0.05)。结论:PIVAS实施优化院内感染控制管理,有效提高了静脉输液质量,遏制了院内感染的发生,保证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规范化管理对肝病手卫生执行情况的影响。方法为提升本科室工作人员手卫生执行情况,特开展了规范化管理,内容为改进监督管理机制、实行全员培训等,对比管理前、后医护人员手卫生知识知晓率及洗手情况。结果与实施前相比,工作人员(工勤人员、医师与护士)的手卫生知识知晓率明显得到提高(P <0.05),监测合格率、手卫生消毒及洗手方法等较实施前,均有提高(P<0.05)。结论肝病科实施规范化管理,能显著提升医护人员洗手依从性,使就医更加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静脉用药调配中心输液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性和合理性。方法通过分析静脉配置中心2013年1-6月配置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差错,总结相关经验,整理防范措施。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6个月共配置输液490140袋,各类差错363起,差错率为0.074%,主要是电脑系统不完善、医嘱不合理、排药核对差错、配置差错、成品审核差错。结论对差错进行总结分析,并实施整改措施,能有效降低各类差错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安全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用药安全管理的作用和成效. 通过重点环节管理、质量管理、人员培训三个方面阐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安全管理的措施. 这些措施在降低差错发生的风险,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保障静脉输液用药的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施效果。方法: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于2013年1~12月实施常规护理管理模式(常规阶段);2014年1~12月实施优化护理管理模式(优化阶段),比较两阶段护理管理效果。结果:优化阶段工作人员健康知识掌握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阶段,差错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阶段,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化护理管理模式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实施效果良好,可显著提高工作人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减少差错事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摆药差错现状及原因。方法 将2020年9月~2021年3月期间静脉药物调配中心839 522份静脉药物调配记录做出回顾性分析,分析静脉药物调配过程中发生差错的原因,并提出有效防范干预措施,以确保临床用药准确性和安全性。结果 本次分析839 522份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记录,共534份差错率,占总比为0.06%,包含审方差错3.56%,贴签摆药核对59.36%,配置差错25.84%,复核差错3.18%,其他差错8.05%。结论 经分析后得知,静脉药物调配中心摆药差错的主要原因为配置差错、医嘱审方差错、排药差错等,通过建立健全严格的配置和操作规范,加强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用药管理等,可明显降低差错率,确保患者治疗安全,对医患双方均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如何做好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管理,使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向着良性轨道上发展,以促进医院基层单位的良性管理。方法通过在配置中心的工作实践,分析总结了我院开展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管理工作过程中的一些环节。结果落实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确保了静脉药物配置质量,提高临床药物治疗的合理安全。结论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加强指导工作人员的思想品质和道德修养,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充分发挥药品配送微机化管理的作用,充分发挥配置中心集中配药的优势,推动临床药学的发展,确保患者用药有效、安全合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