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评估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方面的作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来我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消化系统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估后选出86例符合试验条件的受试者进行试验。试验前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试验组实行PDCA循环护理模式,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质量,同时记录患者各项病理指标的变化。结果①护理干预前,两组受试者临床评分之间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②PDCA循环模式干预后,两组患者病情均有所好转,试验组患者各方面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1)。结论 PDCA循环模式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控制中的作用效果显著,能够大幅度提高患者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分析PDCA循环在消化内镜检查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确诊为消化系统疾病患者84例,所有患者均行消化内镜检查。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比较两组干预前后两组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护理质量及护理满意度。结果护理干预后两组病情均有所好转,观察组患者各项病理指标水平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明显较对照组高,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消化内镜检查护理中运用PDCA循环模式可有效提高护理质量,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效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患者的护理安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消化内镜护理风险及 PDCA 循环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4年3月在我院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50例病人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措施;2014年4月本科室开展了 PDCA 循环护理模式,选取2014年4月—2014年6月进行消化内镜检查的50例病人作为观察组。通过对护理质量的考核及调查问卷的形式,比较两组病人的护理质量情况,同时观察两组病人干预前后各项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经护理质量考核,观察组病人各方面的护理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干预前,两组病人的生理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病人各项生理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消化内镜室通过护理风险评估及应用 PDCA 循环模式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的责任心,加强其风险意识,使护理质量获得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5.
PDCA系统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为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随着医院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利用全国数字化医院的优势,我院自2005年将PDCA循环与信息化有机结合,对我院现有的软件(HIS系统)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和整合,使医院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6.
护理质量是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离开质量监控,就意味着管理工作失控,质量控制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的生命线。PDCA管理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来的,其特点是大循环套小循环,相互促进且螺旋式上升。它注重的是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  相似文献   

7.
PDCA系统是在一切管理活动中,为提高管理质量和效益所进行计划、实施、检查和处理等工作的循环.随着医院数字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利用全国数字化医院的优势,我院自2005年将PDCA循环与信息化有机结合,对我院现有的软件(HIS系统)资源进行了充分利用和整合,使医院护理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护理质量是护理业务技术管理的核心,是衡量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标志[1],也是护理管理的重点.在各项管理工作中,离开质量监控,就意味着管理工作失控,质量控制是管理的基础,是管理的生命线[2].PDCA管理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来的,其特点是大循环套小循环,相互促进且螺旋式上升.它注重的是细节量化、环节监控、全程互动[3].我院在实施质量控制活动中,采用PDCA工作方法,不断改进和完善本院护理工作,使护理质量得到可持续性改进,本文将一些做法进行了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冼晓慧 《妇幼护理》2022,2(17):4041-4043
目的 分析在消化内镜检查中用基于 PDCA 循环模式护理对护理缺陷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选择医院 2019 年 6 月至 2021年 12 月实施消化内镜检查的 64 例患者,按照组间基线资料可比的原则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32 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 PDCA 循环模式护理。结果 观察组护理质量的各维度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缺陷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消化内镜检查应用基于 PDCA 循环模式进行护理,能够改善护理质量,减少护理缺陷发生,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索PDCA循环管理法在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方法一是计划(PLAN),认真收集资料,严谨制定计划;二是实施(DO),认真落实计划措施;三是检查(CHECK),重视检查措施效果;四是处理(ACTION),根据检查结果肯定成绩、找出问题、制定下一轮计划。结果通过PDCA在护理质量中的有效应用,使质量监控规范有效。结论PDCA循环管理法应用于质量控制中是保证护理质量监控准确、高效适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模式在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分别于PDCA循环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选取150例病人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护理质量考核情况及病人满意度。[结果]实施PDCA循环模式后,急诊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低于实施前,护理质量考核结果和病人满意度高于实施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PDCA循环管理模式应用于急诊科风险事件管理中,降低了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提高了护理服务质量和病人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分析在消化内镜护理中运用PDCA循环模式的效果.方法:选择2019年4月至2020年9月本院收集的50例行消化内镜患者,将其随机抽取分为两组,研究组患者25例,采用PDCA循环模式,对照组患者25例,采用优质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依从性进行对比,并分析两组纠纷率、投诉率、出错率、风险事件发生率差异.结果:与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稽留流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入住我院的稽留流产患者148例,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PDCA循环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焦虑、抑郁评分,并在出院前评估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稽留流产相关知识认知度、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再孕的心理准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对稽留流产相关知识认知度、护理满意度、对相关健康知识掌握情况及再孕的心理准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DCA循环护理模式能够明显消除稽留流产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护理满意度和患者的再孕信心。  相似文献   

15.
PDCA循环管理在护理病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DCA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是广泛应用于质量管理的标准化、科学化的循环体系,由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戴明于1954年根据信息反馈原理提出的[1]。为了提高护理病历记录质量,减少护理病历存在的缺陷,我们将PDCA循环管理应用于护理病历质量控制的工作中,通过两年(每年为一轮)的循环管理,护理病历记录质量明显提高,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计划阶段1.1分析现状我院在2003年经多次质控检查发现,护理病历记录中存在一些明显的问题。因此,提出了减少护理病历缺陷,提高护理质量的工作重点。1.2分析护理病历存在的…  相似文献   

16.
PDCA管理循环模式在社区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PDCA管理循环是美国管理学家戴明先生提出的,其保证体系的基本方式是以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ek)、处理(Acdon)的科学程序进行管理循环。本文根据PDCA管理循环模式制定计划,建立护理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实施护理关键流程管理,定期对护理安全质量、服务质量、业务技术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改进,完善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增进PDCA下一次循环活动,为社区护理服务的健康和可持续性发展提供质量保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采用焦点管理循环(FOCUS-PDCA)模式进行消化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改进,提高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方法 分别随机抽取FOCUS-PDCA模式实施前后某三甲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40件消化内镜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目测法、ATP荧光检测法及细菌培养法评估消化内镜清洗消毒和管理效果。结果 目测法结果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内镜总体不合格率为2.1%和5.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ATP荧光检测法结果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内镜总体不合格率为5.8%和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清洗消毒后细菌培养法结果显示,观察组及对照组内镜总体不合格率为1.7%和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施FOCUS-PDCA后内镜清洗消毒间物体表面不合格率显著低于实施前(P=0.017)。结论将FOCUS-PDCA模式应用内镜清洗消毒质量改进中可提升内镜清洗消毒合格率,有较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于病人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病人进行测评。[结果]出院时,干预组病人HAMD评分为11.06分±3.57分,HAMA评分为8.87分±5.41分,低于对照组(13.72分±5.77分,10.88分±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基于PDCA循环的集中管理模式在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2020年淄博市市立医院软式内镜的清洗消毒情况,其中2018年11月至2019年10月采取常规管理措施进行软式内镜清洗消毒,作为对照组;2019年11月至2020年10月采取基于PDCA循环的集中管理模式进行清洗消毒,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管理实施后,院感知晓率、软式内镜损坏率、内镜操作标准规程执行率、内镜及附件清洗清洁率、空气合格率的差异。结果实施基于PDCA循环的集中管理模式后,观察组科室内全体医护人员的院感知识知晓率为95.6%、内镜操作标准规程执行率为97.8%高于对照组;职业暴露率为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6.7%,观察组科室内全体医护人员的手卫生正确率为91.1%、执行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6.7%、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清洗消毒过程中的内镜损坏比例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空气合格率96.8%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PDCA循环的消毒集中管理模式在软式内镜的管理中能够提高医护人员院感知识知晓率,不仅能够强化其风险意识,还能够有效控制软式内镜消毒的质量,以保证软式内镜的清洁,减少软式内镜的损坏;为此类项目的综合应用和有效推广,提供了一定的管理经验。  相似文献   

20.
吴春玲  孙宁 《护理研究》2017,(6):2162-2164
[目的]探讨PDCA循环护理模式在2型糖尿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60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干预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与护理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护理模式,于病人入院时和出院时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及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对病人进行测评。[结果]出院时,干预组病人HAMD评分为11.06分±3.57分,HAMA评分为8.87分±5.41分,低于对照组(13.72分±5.77分,10.88分±6.3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DCA循环护理模式可改善2型糖尿病病人焦虑、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