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地佐辛在急诊创伤镇痛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急诊创伤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经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1例,均行急诊手术治疗,观察组术后给予地佐辛镇痛,对照组仅给予同剂量安慰剂.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术后舒适度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2、4、8h观察组VA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均明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4、8h观察组BCS评分同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76%、3.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急诊创伤患者术后给予地佐辛,镇痛效果显著,可提高患者舒适度,且其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地佐辛给药剂量及时间对抑制舒芬太尼全麻诱导时诱发呛咳的影响。方法:选择全麻下择期手术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5组:对照组(C组)、0.1 mg·kg-1地佐辛1 min组(0.1 D1组)、2 min组(0.1 D2组),以及0.05 mg·kg-1地佐辛1 min组(0.05 D1组)和2 min组(0.05 D2组),记录患者舒芬太尼注射后1 min 内呛咳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每组患者在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后均有部分患者出现呛咳反应,0.1 D1组、0.1 D2组、0.05 D1组、0.05 D2组舒芬太尼静脉注射后患者呛咳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C组,C组、0.05 D1组、0.05 D2组其气管插管后1 min血压、心率显著低于0.1 D1组、0.1 D2组,与其他时点相比无显著差异。各组出现呛咳反应的时间、术后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无显著差异。结论:0.05 mg·kg-1地佐辛静脉预注1~2 min可显著减少全麻诱导时期舒芬太尼(0.5 μg·kg-1)给药后所致呛咳反应的发生率,同时可维持气管插管血流动力学的平稳。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地佐辛复合依托咪酯用于全麻插管患者在诱导时减轻依托咪酯肌颤副作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全麻插管患者随机分为D组(地佐辛)、F组(芬太尼)及N组(氯化钠),均采用气管插管全凭静脉麻醉,依托咪酯诱导,术中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间断给予维库溴铵维持麻醉,诱导前10min分别静注:实验组1为地佐辛0.1mg/kg,实验组2组为芬太尼1μg/kg,对照组为氯化钠5mL,记录各组患者在全麻诱导过程中肌颤发生例数及给药时(T0)、插管时(T1)插管后5min(T2)患者血流的动力学指标(HR、SBP、DBP)和SpO2及BIS值。结果 D组(地佐辛)的肌颤发生例数明显低于F组(芬太尼)及N组(氯化钠)(P<0.05),心率、血压及BIS值的变化在T1明显低于F组及N组(P<0.05),F组与N组间无显著性差异,SpO2在T0、T1、T2时间点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地佐辛诱导前静注对减轻依托咪酯的肌颤副作用和维持血流动力学平稳方面有显著作用,是一种值得推广的诱导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地佐辛应用用于人工流产的镇痛作用。方法对100例早孕妇女术前肌肉注射地佐辛观察镇痛效果,及其对子宫收缩情况、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情况。结果镇痛有效率98.0%,子宫收缩良好,出血量无增加,术后离院时间短。结论地佐辛应用于人工流产术中的镇痛,可有效的缓解人流术时的疼痛,安全、方便、镇痛时间长,易于被孕妇接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使用不同剂量地佐辛进行全麻诱导,观察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评价其用于麻醉诱导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全身麻醉患者8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F,D1,D2,D3四组,每组20例,每组诱导前均输注乳酸林格氏液8mL/kg,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05 mg/kg。F组给予芬太尼3μ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D1组给予地佐辛0.10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D2组给予地佐辛0.15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D3组给予地佐辛0.20 mg/kg,顺苯磺酸阿曲库铵0.15 mg/kg,丙泊酚2 mg/kg诱导,随后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维持,脑电双频指数(BIS)值降到60以下行气管插管,记录术前(T0)、诱导后(T1)、插管即刻(T2)、插管后1 min(T3)、插管后5 min(T4)五个时间点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BIS值、经皮血氧饱和度(SpO2)。结果:各组内T1时刻的SBP,DBP明显低于其余四个时刻点(P<0.05),各组内T2时刻的HR明显高于其余四个时刻点(P<0.05)。T1时刻D1组的SBP和DBP高于D2,D3,F组(P<0.05),T1时刻F组的SBP和DBP低于D1,D2,D3组(P<0.05),T2时刻D1组的SBP和DBP高于D2,D3,F组(P<0.05)。T3时刻D3组的SBP,DBP,HR低于D1,D2,F组(P<0.05)。T0时刻的BIS值明显高于其余四个时刻点(P<0.05),其余各时刻点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0.2 mg/kg用于全麻诱导可有效抑制气管插管造成的应激反应,提供稳定的血流动力学。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地佐辛在预防和减少全麻术后躁动方面的有效性。方法随机选择全麻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A(实验)组、B(对照)组,每组各30例。于估计手术缝合皮肤结束前约30min时A组给予静推地佐辛0.1mg/kg,B组以同样速度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按照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标准给患者在缝合皮肤结束至拔除气管导管期间进行评分。结果 A组躁动发生率明显小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变化。结论地佐辛用于全麻患者,可有效减少全麻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地佐辛在全麻苏醒患者的应用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本院外科于2008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18例进行全麻手术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59例患者使用丙泊酚2.2mg/kg,瑞芬太尼4.3μg/kg进行全麻诱导,术中间断性吸入七氟烷(1%~3%)维持血流动力学的稳定,于手术结束前15min停止七氟烷的吸入,前5min停止丙泊酚与芬太尼的注射,等待患者苏醒,观察组59例患者除使用与对照组一样的麻醉方式、用药之外,在全麻苏醒期加用地佐辛。比较两组在全麻苏醒期各项指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等的差异。结果观察组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地佐辛可缩短手术治疗患者的全麻苏醒时间和拔管时间等,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有助于提高麻醉安全性,值得在临床麻醉中广泛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地佐辛预防全麻苏醒期躁动的效果.方法 选择ASAⅠ~ Ⅱ级择期手术患者80 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观察组患者于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静脉注射地佐辛注射液0.1 mg/kg,对照组患者不静脉注射地佐辛.结果 两组患者的躁动评分:对照组患者躁动的发生率高于观察组(P<0.05);两组患者的呼吸恢复时间、睁眼时间、拔管时间,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地佐辛可有效地预防全麻苏醒期兴奋躁动的发生,剂量采用0.1 mg/kg时苏醒质量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地佐辛在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镇痛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开颅手术患者52例,完全随机分为地佐辛治疗组和安慰剂治疗组,各26例,分别给以地佐辛和安慰剂,在术后0、1、4、8、12、24、36、48 h观察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 2组患者疼痛评分入监护室时相似(P>0.05),术后1~48 h,地佐辛组患者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安慰组[1 h:(2.9±0.8)分比(4.5±0.9)分,4 h:(3.2±1.1)分比(6.1±1.1)分,8h:(3.3±1.1)分比(6.5±1.2)分,12 h:(4.5±1.0)分比(7.6±0.7)分,24h:(5.1±1.1)分比(77.9±0.9)分,36 h:(4.9±0.9)分比(7.6±0.9)分,48 h:(3.1±1.0)分比(5.8±0.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镇静评分在术后1 ~48 h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h起,地佐辛组患者评分明显优于安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9.2%(5/26)比23.1% (6/26)] (P >0.05).结论 地佐辛具有较强的镇痛作用,用于颅脑损伤术后镇痛效果满意,而副作用轻微,可使患者避免疼痛引发的应激反应,平稳度过术后急性期,安全性高,是一种理想的术后镇痛药物.  相似文献   

10.
王燕  李海英 《安徽医药》2015,36(11):1378-1380
目的 探讨地佐辛对全麻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选取全麻手术患者140例,根据病历单双号随机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67例)。观察组患者在手术结束前30 min给予5 mg地佐辛静脉注射;对照组给予5 mL 0.9% NaCl溶液静脉滴注。对两组患者拔管前5 min、拔管时及拔管后5 min进行躁动评分和镇静评分;于拔管后10 min对两组患者舒适度进行评价;记录两组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结果 拔管前5 min、拔管时以及拔管后5 min观察组患者躁动评分分别为(1.11±0.13)分、(1.13±0.11)分和(0.44±0.05)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镇静评分分别为(1.82±0.14)分、(2.18±0.30)分及(2.63±0.21)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拔管后10 min观察组患者Bcs舒适度得分为(2.73±0.21)分,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拔管时间、睁眼时间以及呼吸恢复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术前给予地佐辛静脉注射可以有效降低手术患者全麻苏醒期躁动,提高患者舒适度,并且不会抑制患者的呼吸,临床应用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在全麻诱导中使用舒芬太尼及芬太尼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我院自2011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行全麻诱导的患者76例。舒芬太尼组(S组)38例,给予舒芬太尼1μg/kg;芬太尼组(F组)38例,给予芬太尼5μg/kg。观察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1min(T1)、气管插管后5 min(T5)、气管插管后10 min(T10)时的动脉压(MAP)、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结果 S组与F组在T1、T5、T10时段相比,MAP、SBP、DBP、HR均显著降低,与T0时段比较,也显著下降,在统计学上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F组在T1、T2、T3、T4时段,MAP、SBP、DBP、HR下降程度高于S组。结论应用舒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能更有效维持气管插管期间血流动力学稳定,其影响小于芬太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射联合无通气快速诱导在急诊饱胃患者全麻中应用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37例拟行全麻下急诊手术的饱胃患者,诱导前静脉给予顺式阿曲库铵0.02mg/kg预注射,面罩吸入纯氧3min后行静脉快速诱导,诱导期间不实施正压辅助通气,观察并记录诱导前后HR、SpO2、BP的变化及诱导过程中呛咳、呕吐、反流、误吸的发生率。结果 T0、T1、T2与T3各时点的SpO2分别为(97.62±1.46)%、(99.78±0.48)%、(99.70±0.85)%和(99.92±0.28)%。诱导过程平稳,气管插管前后SpO2无显著变化;诱导过程中无缺氧、呕吐、反流、误吸发生,且插管条件较为理想。结论对非困难气道的急诊饱胃患者全麻诱导中应用顺式阿曲库铵预注射联合无通气快速诱导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施正元 《江苏医药》2012,38(7):827-828
目的观察右旋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M)在全麻诱导中的镇静效应及对丙泊酚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40例全麻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D组以DM 1μg/kg稀释成10ml静脉泵注8min;C组以生理盐水为对照分别。给药后20min开始泵注丙泊酚0.4mg.kg-1.min-1,芬太尼1-2μg/kg和维库溴铵0.8-1.0mg/kg。记录用DM前(T0)、用DM后3min(T1)、6min(T2)、9min(T3)、18min(T4)以及插管前(T5)、插管结束后1min(T6)、插管结束后3min(T7)的脑电双频谱指数(BIS)、MAP和HR。记录诱导期丙泊酚用量。结果与T0比较,D组T3和T4时的BIS值从94.6±2.7分别下降至84.9±9.0(P<0.05)和71.7±11.6(P<0.01)。D组T6和T7时BIS值略低于对照组(34.1±6.9和38.0±8.1vs.43.0±27.3和40.7±9.7)。与T0比较,D组T4时HR明显降低[(67.7±16.0)次/分vs.(57.2±11.6)次/分](P<0.01);与T5比较,D组T6、T7时的MAP和HR均无显著性变化(P>0.05)。与T5相比,C组T6和T7时的MAP均明显升高[(77.3±13.5)mm Hg vs.(94.4±20.0)mm Hg和(92.4±14.8)mm Hg](P<0.01)。D组丙泊酚最小诱导量和丙泊酚诱导总量均明显低于C组[(1.4±0.3)mg/kg vs.(2.4±0.3)mg/kg和(3.3±0.3)mg/kg vs.(4.5±0.2)mg/kg](P<0.01)。结论麻醉诱导前用DM 1μg/kg可以产生明显的镇静效应,减少诱导时丙泊酚用量,无呼吸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全身麻醉诱导药伍用麻黄素防治诱导期低血压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全身麻醉诱导药的基础上配伍麻黄素,以探讨全身麻醉诱导期用药合理性,防治全身麻醉诱导期低血压的发生。方法:选取择期手术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常规全身麻醉诱导组(对照组)30例,全身麻醉(全麻)药配伍麻黄素诱导组(配伍组)30例。两组均在全麻诱导前及诱导后3min监测HR、BP和SpO2的变化。结果:对照组诱导后3min较诱导前BP显著降低(P〈0.001);配伍组诱导后3min较诱导前BP无显著减低(P〉0.05);相对于对照组,配伍组诱导后3minBP显著提高(P〈0.001)。结论:在全麻诱导中配伍麻黄素能有效预防全麻诱导期低血压发生,是较好的全麻诱导药的伍用方法。  相似文献   

15.
包明胜  鲁清 《安徽医药》2007,11(12):1075-1076
目的比较依托咪酯与异丙酚用于老年患者全麻诱导期间的血液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年龄在60~75岁、ASAⅠ~II级的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摘除手术的老年病人40例,随机分为E、P两组(各20例)。E组:麻醉诱导给予咪唑安定0.06 mg.kg-1、芬太尼4μg.kg-1、阿曲库铵0.6 mg.kg-1、依托咪酯0.3 mg.kg-1;P组麻醉诱导给予咪唑安定0.06 mg.kg-1、芬太尼4μg.kg-1、阿曲库铵0.6 mg.kg-1、异丙酚0.5 mg.kg-1。结果E组诱导后2 min血压及脉率与麻醉前比较无明显变化(P>0.05),P组诱导后2 min血压及脉率较麻醉前下降明显(P<0.05)。插管后2 min与诱导后2 min相比,二组SBP上升明显(P<0.01~0.05),E组DBP和HR明显上升(P<0.05)。结论依托咪酯有益于血液动力学的稳定,尤其利于老年患者,但在抑制气管插管所致的心血管反应方面明显弱于异丙酚。  相似文献   

16.
乌拉地尔预防全麻诱导中血压升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乌拉地尔预防全麻诱导引起的病人血压升高的效果。方法:选择30 例择期手术气管内全麻病人( 男性18 例,女性12 例,年龄57 a ±s11 a, 体重62 kg ±7 kg) , 用乌拉地尔在麻醉诱导前按0 .4 mg/kg 加入5 % 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10mL进行静脉注射。观察病人收缩压(SBP) 、舒张压(DBP) 、平均动脉压( MAP) 、心率(HR) 和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 。结果:与基础值相比,注射乌拉地尔后SBP,DBP,MAP,均有不同程度下降( P< 0 .05或P< 0 .01) ,HR 和SPO2 无明显差别( P> 0 .05) 。气管插管时SBP,DBP,MAP 和SPO2 无明显差别( P> 0 .05) , HR 升高( P< 0 .01) 。结论:全麻诱导前用乌拉地尔可以预防全麻诱导中血压升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全身麻醉下甲状腺手术患者呛咳反应的影响.方法 分析2015年10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全身麻醉下实施甲状腺部分切除术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咪达唑仑进行围术期镇静,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比较干预后两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总时间,并统计两组呛咳发生率及呛咳评分.结果 观察组恢复自主呼吸时间、拔管时间及麻醉恢复总时间分别为(11.4±1.5) min,(18.2±1.9) min和(35.5±3.2)min,均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5.5±1.9) min,(26.9±2.6) min和(40.9±3.6) min(均P<0.05);观察组呛咳发生率为27.5%,低于对照组的92.5% (P<0.05);观察组呛咳评分为(1.5±0.2)分,低于对照组的(3.1土0.4)分(P<0.05).结论 对于甲状腺手术患者,围术期使用右美托咪定,能有效促进患者术后恢复,早期拔除气管导管,且减少呛咳反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七氟醚吸入在小儿麻醉诱导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本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全麻下行手术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七氟醚组和氯胺酮组,观察记录给予麻醉后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停药至清醒时间(睁眼或体动)。结果七氟醚组停药至清醒时间明显短于氯胺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七氟醚组疼痛反射消失时间、睫毛反射消失时间与氯胺酮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醚在小儿麻醉诱导起效快,对患儿呼吸循环影响小,术后麻醉苏醒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全麻状态下依托咪酯和丙泊酚对患者血液流动学及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选取本院2014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择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14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Group 1组(n=70,予丙泊酚进行麻醉诱导)和Group 2组(n=70,予依托咪酯进行麻醉诱导).详细记录两组患者在麻醉诱导期间血压及心率变化,注射引发疼痛、呼吸暂停及肌阵挛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Group 1组与Group2组在各时间点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58.341、201.276,P<0.05).Group 1组50.00%患者均未感觉到麻醉诱导引起的注射疼痛反应,而Group 2组96.00%患者无麻醉诱导引起的注射疼痛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43,P=0.032).Group 1组全部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均未发生肌阵挛现象,而Group 2组有44例(62.86%)患者在麻醉诱导后未发生肌阵挛现象,26例(37.14%)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发生肌阵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782,P=0.028).Group 1组有38例(76.00%)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出现呼吸暂停,Group 2组有33例(66.00%)患者在麻醉诱导后出现呼吸暂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981,P=0.612).结论 麻醉诱导期间,依托咪酯较丙泊酚具有较好的血压及心率稳定性,不易诱发注射疼痛,对于血压及心率不稳定的患者是一个较理想的麻醉诱导制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