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护士对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提高护理质量。方法成立品管圈,依据PDCA循环(计划、实施、检查与处置)的程序来实施品管圈步骤。结果实施品管圈后护士对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从42.1%提高到92.3%,活动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对重型颅脑损伤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促进了良肢位摆放的规范化,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并提升护士对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方法:组建品管圈,按照品管圈的十大步骤,利用相关质量管理工具,开展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活动,并进行质量追踪。结果:实行品管圈后,良肢位摆放的合格率较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护士的工作热情,发挥护士的管理潜能,促进良肢位摆放的规范化,有效降低了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致残率,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有利于护士对良肢位摆放相关知识的掌握,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质量的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为活动主题,按照PDCA循环方法,通过现状分析,找出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结果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从30%提高到82%,护士专业知识、团队精神、责任心、解决问题能力等无形成果平均提高1.7分。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护士与患者对良肢位相关知识的认识,提高了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促进患者偏瘫肢体功能更快更好的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依从性的影响。方法成立品管圈组织,对本科室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制定对策、运用PDCA循环的原则实施对策和效果确认,分析比较开展品管圈活动前后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并发症发生率及医生对护理效果满意率等情况。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及医生对护理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活动前,偏瘫肢体并发症发生率较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品管圈活动能较好地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良肢位摆放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5.
【】 目的: 探讨利用“品管圈”活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的使用率,促进偏瘫患者康复。方法: 成立“品管圈”小组,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执行不力的原因进行要因分析,提出目标,制定改进措施,开展活动。结果: 偏瘫患者良肢位使用率由活动前的21%提高至活动后的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 05) ,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结论: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的使用率,对患者的早期康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提高中风患者良肢位摆放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定"提高中风患者良肢位摆放规范率"为活动主题,运用质量管理工具对良肢位摆放不规范的原因进行统计分析,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与措施,并将干预前后患者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开展品管圈活动后,良肢位摆放规范率较活动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开展品管圈活动后圈员解决问题能力、责任心、沟通协调能力、团队凝聚力4个方面的评分均高于活动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提高了中风急性期患者良肢位摆放的规范率,有效降低了中风急性期患者肢体挛缩畸形的发生,提升了专科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专案改善活动在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4~6月偏瘫患者10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选择2016年7~9月偏瘫患者100例作为试验组,成立专案改善小组,确定"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的活动主题,采用专案改善的方法,进行现状调查、设定目标、分析原因、制定实施对策、检查效果等,对对照组患者进行调查,分析导致良肢位摆放有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制定相应的对策并进行效果验证。结果:试验组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住院患者的满意率均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专案改善活动能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有效率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合格率。方法:选择2013年3~5月神经内科偏瘫患者46例作为对照组,采取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选择2013年6~9月神经内科偏瘫患者48例为观察组,通过对对照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低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进行良肢位摆放。比较两组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合格率。结果:观察组患者良肢位摆放合格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持续质量改进方法能提高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合格率,对提升专科护理内涵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急性期偏瘫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1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为2015年3月的53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采用一般专科的护理措施;实验组为2015年6月的63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由品管圈质量控制小组调查现状,发现问题,认真分析,制定良肢位摆放流程图并制定良肢位评价标准,组织科室人员知识培训,使用康复图片及微视频在病房循环播放,每日督查,防止肩关节半脱位、骨盆后倾、髋关节外展、踝关节跖屈内翻等现象,提高肢体功能的恢复。比较2组患者的不良体位发生率以及评估无形成果。结果实验组的良肢位摆放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施品管圈后,圈员的QCC手法运用、团队精神、脑力开发、沟通协调、活动信心、责任感、荣誉感等方面均得到提升。结论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及康复图片视频,有利于患者良肢位摆放的有效性,预防了不良体位的发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的早期恢复。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品管圈护理管理模式对偏瘫患者提高良肢摆放准确率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品管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良肢摆放准确率和品管圈活动前后圈员的能力评分。结果试验组患者良肢摆放准确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开展活动后,圈员各项能力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开展活动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通过开展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对良肢摆放的准确率,提升圈员整体素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良肢位摆放错误中的作用。[方法]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通过主题选定、现状调查、目标设定、原因分析、制定并实施对策、检讨与改进、标准化等措施管理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良肢位摆放。[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良肢位的错误次数有改善,腕关节和踝关节的错误次数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圈成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升。[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可降低脑卒中病人急性期良肢位摆放的错误次数,并且圈员的综合能力亦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3月收治于我院的脑卒中偏瘫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等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良肢位摆放知识的口头讲解与良肢位摆放行为的观察督导等常规护理;试验组则加用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干预,对两组干预后的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结果:试验组偏瘫观察对象干预后良肢位摆放依从性、正确性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护理标识工具的设计与临床应用,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依从性与正确性,降低偏瘫后肢体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良肢位摆放标识护理在脑卒中偏瘫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良肢位摆放标识护理实施前(2016年1月—2016年6月)收治的43例脑卒中首次发病致偏瘫病人为对照组,选择良肢位摆放标识护理实施后(2016年7月—2016年12月)43例脑卒中首次发病致偏瘫病人为观察组,对照组病人接受常规良肢位摆放护理,观察组在常规良肢位摆放护理基础上加用良肢位摆放标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后良肢位摆放依从率、正确率、关注度评分、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病人干预后良肢位摆放依从率、正确率和关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偏瘫病人采用良肢位摆放标识护理可提高病人的良肢位摆放依从率、正确率与关注度,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品管圈活动在改进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护理质量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16年1月成立品管圈活动小组,确立"提高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护理质量"为主题,采用自行设计的《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调查表》进行现况调查,原因分析,确立改善重点,设定目标值,制定对策实施,对比品管圈活动实施前后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护理质量改进的效果.结果 品管圈实施后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不合格率低于实施前(P<0.05),不合格率由25.4%降低至8.2%.结论 品管圈活动有效降低了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知识掌握不合格率,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改进,同时还提高了护士沟通协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良肢位摆放标示牌的设计及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6月—12月良肢位摆放标示牌使用前住院的46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照组,选取2018年1月—6月良肢位摆放标示牌使用后住院的48例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患者入院当日接受良肢位摆放的口头宣教、良肢位摆放视频播放、实际良肢位摆放的演示及良肢位摆放行为的督导与观察等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增加良肢位摆放标示牌的使用讲解及临床应用。评价并比较两组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依从率、正确率及偏瘫后肢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依从率与正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偏瘫后肢体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良肢位摆放标示牌的设计及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中的应用,可显著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依从率与正确率,降低偏瘫后肢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培训护理人员良肢位摆放技能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训练中的作用.方法 对神经内科20名护理人员进行为期18 d的良肢位摆放集中培训.结果 培训后护理人员对良肢位摆放考核合格率显著提高(P<0.01),患者并发症显著减少(P<0.05).结论 临床护理工作中有必要让护理人员掌握良肢位摆放技巧,以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偏瘫患者并发症,为康复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良肢位摆放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 2014年1月~2015年6月选取早期应用良肢位摆放护理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组,选择同一时间内仅在护理的后期使用良肢位摆放的45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在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肢运动能力。结果 2组患者护理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和患肢运动能力评分明显增高(P0.05),而且研究组患者提高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良肢位摆放可明显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康复护理效果,有利于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开展品管圈活动对降低气管切开患者导管痰痂堵塞发生率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小组,通过现状调查、要因分析、拟定对策、实施、效果评价等步骤开展品管圈活动。结果:实施品管圈后观察组气管切开患者导管痰痂堵塞率、Ⅲ度痰液形成率、重新置管率低于对照组(P0.05),护士综合能力有所提高。结论:开展品管圈活动能提高护士防止气管切开堵管相关知识及操作技能,规范护士气道护理行为,降低了患者痰痂堵塞率,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有效改进,保证了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专案改善在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正确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制定《良肢位摆放考核评价标准》及《患者/家属良肢位摆放知识认知度调查表》对神经内科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情况进行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根因分析并制订改善方案:创新应用固定肩、手、膝、踝部位的护理器具,落实相关培训与宣教,细化操作流程等。比较两组改善前后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及患者/家属对良肢位摆放知识认知度。结果良肢位摆放正确率由改善前的65.0%提高至改善后的92.5%,认知度评分由改善前的(2.00±0.99)分提高至改善后的(5.54±1.53)分,两组改善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专案改善,有效提高了偏瘫患者的良肢位摆放正确率及患者/家属的认知度,促进了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率。方法:成立品管圈,通过品管圈活动规范康复护理干预流程,统一宣教内容等。结果:实施品管圈活动后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率、满意度与实施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品管圈活动可以提高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护理知识知晓率和护士综合能力,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