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针刺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随机)、对照(非经穴点针刺)、单盲(第三者评价盲)研究方法,将7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观察组针刺百会、膻中、中脘、气海、关元、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冲、太溪、肝俞、脾俞、肾俞;对照组选择非经穴点进行针刺。每周治疗3次,共治疗14次。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治疗前后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测量,并对脱落病例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脱落6例,最终完成64例,每组各32例。与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VAS积分均显著降低(观察组P0.001,对照组P0.01)。观察组疼痛减缓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针刺治疗可有效缓解CFS患者的疼痛程度。经穴点的特异程度高于非经穴点。  相似文献   

2.
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科学研究常涉及对疼痛的定量评价,其中以疼痛相关量表最为常用。文章总结、分析近10年来发表在Pub Med上的高质量针刺治疗慢性疼痛的RCT研究中慢性疼痛量表使用情况,以期为今后研究中疼痛测评量表的选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针刺和艾灸治疗躯体疼痛的临床试验为研究对象,借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主要研究指标,系统评价针刺和艾灸两者之间镇痛效果的差异。方法:以Pubmed、Science citation index、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Google schola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为主要检索数据库。以考克兰偏倚评价方式来评估各文献的偏倚,治疗前后VAS的变化为主要观察指标。根据治疗后不同时期的VAS,分成1、2、3、4周,分别合并相同时期的研究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出的382篇经过筛选后,对8篇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进行研究,其中有1篇文献分成3个研究分别纳入。纳入文献的偏倚风险主要被认定为偏倚不清,主要源于分配方案隐藏、选择性报道等方面的信息不全。采用随机效应模型分析,治疗后第1[合并MD=0.19,95%CI(-0.13,0.5),P=0.05]、2[合并MD=-0.12,95%CI(-0.91,0.68),P=0.77]、4[合并MD=0.00,95%CI(-0.71,0.07),P=0.99] 周VAS变化数据提示针刺和艾灸对躯体疼痛的镇痛效果不存在统计学差异。敏感性分析发现,任何一组在固定、随机效应模型上不存在明显差异。结论:因为所纳入研究本身质量较低,符合要求的研究太少,通过分析针刺和艾灸的镇痛效果的比较,无法得出两者之间孰优孰劣的判断,尚待更加科学、规范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证明两者镇痛效果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心理干预对针刺所致疼痛程度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20例用针刺方法治疗视疲劳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在实验前均进行耐痛阈、心率(HR)、血压(BP)测定,观察实施心理干预后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所得值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耐痛阈、心率、血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视觉模拟评分法所得值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针刺前后心率(HR)、血压(BP)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心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针刺所致疼痛,提高治疗效果,增加舒适感。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局部刃针闭合松解配合针刺远部腧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00例颈源性头痛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给予药物治疗:美洛昔康片7.5 mg,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10 mg,睡前口服。观察组采用局部刃针闭合松解配合针刺远部腧穴治疗。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及治疗2周后两组的头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反应颈椎活动功能的颈椎活动度(ROM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7.33 ± 1.97)、(1.87 ± 0.70),对照组分别为(7.15 ± 2.06)、(3.29 ± 1.14),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 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 < 0.05)。②观察组治疗前后ROM评分分别为(2.90 ± 0.36)、(1.23 ± 0.48),对照组分别为(2.87 ± 0.51)、(1.43 ± 0.63),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ROM评分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 < 0.05);治疗后两组间比较,差异亦有显著性(P < 0.05)。③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50例中,痊愈26例,显效17例,有效5例,无效2例;对照组50例中,痊愈20例,显效12例,有效13例,无效5例,两组比较,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 局部刃针闭合松解配合针刺远部腧穴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针刺治疗偏头痛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量表在评价疼痛时是比较直观的,常用的疼痛强度评价量表共有5种,每种量表都有其适用性,比如,Wong-Baker面部表情疼痛量表虽然很直观,但是可能更适用于儿童、老年人和理解程度低者。选择合适的量表得出对疼痛强度的正确评价可以为针刺治疗偏头痛的有效性提供依据,也可以使针灸科研更加规范、严谨和科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平衡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患肢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患肢疼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平行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平衡针刺法治疗。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镇痛药物使用次数及使用天数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平衡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患肢疼痛可显著减轻疼痛程度、改善生活能力水平、减少镇痛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骨质疏松症腰背痛采用针灸结合蜡疗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从我院骨质疏松症腰背痛患者中选取72例,并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均为36例,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4.44%,与对照组患者的75.00%相比,P〈0.05;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骨密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骨密度均优于治疗前,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骨密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治疗骨质疏松症腰背痛上针灸结合蜡疗临床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9.
平衡针治疗脑卒中后肩痛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Bai Q 《中国针灸》2010,30(11):921-923
目的:观察平衡针法与常规针刺治疗脑卒中后肩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平衡针组和常规针刺组,每组30例。平衡针组应用平衡针法,穴取肩痛穴;常规针刺组采用常规针刺法,穴取水沟、内关、通里、足三里、悬钟等穴并循经配穴。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疗效。结果:平衡针组第1次治疗前后VAS评分分别为5.62±0.46、5.00±0.31,常规针刺组分别为5.52±0.65、5.22±0.29,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其改善程度平衡针组优于常规针刺组(P0.05)。两组治疗10次(1疗程)后VAS评分平衡针组为3.75±0.67,常规针刺组为3.77±0.62,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平衡针法与常规针刺法治疗脑卒中后肩痛均有显著的止痛效果,且平衡针法的即时止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贺氏火针疗法配合毫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按照是否同意火针治疗分配到火针组和毫针组各60例,毫针组给予毫针针刺双侧肾俞、大肠俞、悬钟、申脉、昆仑、环跳穴,留针30 min,每周3次.火针组在毫针组基础上选取双侧肾俞、大肠俞、阿是穴,予贺氏火针点刺,每周2次,在毫针治疗之前进行.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及Roland-Morris功能障碍调查表评分,并进行疗效评价.结果 火针组临床显效率为75.0%,毫针组为41.7%,火针组明显优于毫针组(P<0.01).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 明显降低(P <0.05或P<0.01),且两组间比较火针组较毫针组改善明显(P<0.01).结论 贺氏火针疗法配合毫针治疗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效果肯定,可明显改善患者腰痛症状和功能障碍,疗效优于单纯毫针治疗.  相似文献   

11.
头针治疗丘脑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索针刺治疗丘脑痛的可能性,观察头针和体针治疗丘脑痛的疗效差异。方法将80例丘脑痛患者随机平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头针配合体针方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体针方法治疗。持续治疗28d,于治疗14d和治疗28d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14d后与治疗前比较MPQ各项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8d后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更显著(P〈0.01);两组患者治疗28d后与治疗前比较TCD各项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2.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7.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复发率治疗组为0%,对照组为15.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治疗丘脑痛有较好疗效,头针与体针并用治疗丘脑痛疗效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综述针刺对中风后肩痛的研究进展。[方法]查阅近年来有关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的有关文献。[结论]针刺治疗中风后肩痛具有广阔的研究价值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泻瘀止痛针刺法治疗急性期带状疱疹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带状疱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常规口服盐酸伐昔洛韦、维生素B1,治疗组三棱针点刺患部水疱皮肤的阿是穴,电针相应疼痛节段的夹脊穴。观察两组患者疼痛改善、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发病率等情况。结果:治疗组在治愈率、显效率以及有效率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第1次后、治疗第4次后及治疗结束后治疗组疼痛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后遗神经痛发生率方面优于对照组。结论:泻瘀止痛针刺法治疗带状疱疹急性期临床疗效显著,在改善疼痛和降低后遗神经痛方面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14.
放血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放血联合针刺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AG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8例AGA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40例。治疗组采用放血联合针刺治疗,对照组口服秋水仙碱片和依托考昔片,观察周期为1周。在治疗前、治疗后1 h、4 h、1 d(疗程第2日)、3 d、7 d(全疗程结束之后次日)6个时间点进行疼痛强度自我评定以及功能障碍、红肿、拒按程度等评定;治疗前以及疗程结束后次日晨检测血尿酸(SUA)。结果:治疗后1 h,治疗组各种症状积分均降低,和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好转(P0.05),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从治疗后4 h开始,对照组的疼痛较治疗前改善(P0.05),红肿、功能障碍等症状较治疗组改善不明显;疗程结束时,两组SUA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但未达到正常水平。结论:放血联合针刺能迅速改善AGA红、肿、热、痛的急迫症状,在1 h即时疗效上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5.

Background and objective

Electrical stimulation and acupuncture points as nonpharmacological methods have been the focus of pain reduction in different patients. This study is aimed at determining the effects of transcutaneous electrical nerve stimulation (TENS) on the acupuncture points of pain in patients under mechanical ventilators.

Materials and methods

This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linical trial study was conducted on 50 patients undergoing mechanical ventila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s of Imam Reza hospital in Kermanshah, Iran, in 2017.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into intervention and placebo groups.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ENS electrodes were placed on points Hegu and Zusanli. Pain severity was measured using the Care Pain Observation Tool scale, and the dosages of narcotics and sedation intake were record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the Social Sciences (SPSS) software, version 19.

Results

The level of pain in patients decreased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ham group, and this decline was significant during certain hours (p < 0.05). The amount of analgesic and sedation drugs used was less significant in the intervention group than in the sham group (p = 0.01; p = 0.04).

Conclusi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se of TENS on acupuncture points can decrease the level of pain and opioid consumption in intubated patients under a mechanical ventilator.  相似文献   

16.
针刺治疗胃癌痛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党文  杨介宾 《中医杂志》1995,36(5):277-280
通过对48例胃癌痛患者的临床观察,结果表明:针刺(包括毫针组、穴注组)并意守病所法治疗胃癌痛有较好疗效。在治疗2月后,毫针组、穴注组的镇痛长时有效率与西药组相似(均在81%左右),而长时显效率明显优于西药组。各组均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毫针组、穴注组均能对抗化疗所致毒副作用,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显示的高粘稠状态,使胃癌患者减低的红细胞CuZnSOD活性升高。根据临床研究结果,我们认为,针刺止胃癌痛与针刺后PLEK升高、细胞免疫功能改善及生活质量提高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身痛逐瘀汤联合针刺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中风偏瘫后肩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肩关节功能锻炼,包括等长练习,在肩活动范围内运动,从不同的角度完成等长练习(健侧上肢作阻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中药内服身痛逐瘀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简化Fugl-Meyer量表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且观察组较同期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液黏稠度(低切、中切、高切)指标较治疗前、同期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明显改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中药内服治疗中风偏瘫后肩痛效果理想,其可通过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8.
头电针对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晓虹  赵煜  刘耀  刘军  李清玲 《四川中医》2009,27(2):113-115
探索电针头穴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对90例血管性痴呆患者随机分为头电针组、针药结合组及西药对照组共三组进行6周的治疗观察,根据治疗前后的MMSE量表和ADL—R量表评分结果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电针组及针药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对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智能改善均起到积极作用;但单独针刺组与针药结合组间疗效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电针头穴对血管性痴呆的认知功能有明显改善作用,其机制需要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用计算机和人工方法进行文献检索,对所有符合标准的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的随机对照试验(RCT)和半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所有试验结果采用RevMan4.2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针灸疗法在缓解疼痛、提高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优于对照组,但纳入的研究均为低质量文献。结论研究结果提示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可能有效,但由于纳入研究存在选择性偏倚和测量性偏倚的高度可能性,影响了论证强度,尚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结论。  相似文献   

20.
陈立早  聂红军 《针灸临床杂志》2013,(12):20-22,F0003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肩周炎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刀治疗,通过观察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 Visual Analogue Scale )和Constant-Murley肩功能评定标准,探讨其疗效。结果:视觉模拟评分和肩关节功能评分两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比对照组显著改善(P<0.05)。结论:超声引导针刀治疗肩周炎的疗效优于针刀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