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并制定针对性护理干预。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出生的新生儿394例为研究对象,记录有无窒息史与缺氧史、新生儿性别、是否母子血型不合、胎龄、排尿次数、出生体质量、母乳喂养频率、排出胎便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下降率及开奶时间等相关资料,其中132例出现高胆红素血症的作为发生组,262例未发生的作为未发生组,对影响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两组母子血型不合、体质量下降率、窒息史与缺氧、排尿次数、母乳喂养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母子血型不合、体质量下降率>7%、窒息史与缺氧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加强针对性护理干预,以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5,(21):4885-4886
选取398例新生儿,将其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72例新生儿作为观察组,326例未发生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两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结果观察组在胎龄、出生体重、孕产妇年龄、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症、颅脑血肿、窒息或宫内窘迫、开奶时间、母子血型(ABO或Rh)及胎便排出时间方面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孕产妇年龄、胎膜早破、妊娠合并症、颅脑血肿、窒息或宫内窘迫、开奶时间、母子血型(ABO或Rh)及胎便排出时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影响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的相关因素较多,及时正确监测、控制其高危因素,能有效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机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导致足月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制定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泰安市中心医院产科进行分娩的260例产妇及其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记录产妇围产期资料、分娩情况、新生儿情况,同时监测新生儿胆红素值,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足月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及制定护理对策的关系。结果:本次研究足月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总发生率为33.8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产妇围产期情况中分娩方式及胎儿窘迫均为足月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均P<0.05);新生儿情况中头颅血肿、开奶时间、母乳喂养频率、排尿次数、血型不合及胎便排出时间均为足月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儿窘迫、开奶时间、胎便排出时间及血型不合均为影响足月新生儿是否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影响因素(OR>1,均P<0.05)。结论:该院足月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偏高,还有很大的降低空间。导致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较多,其中,减少开奶时间、减少胎儿胎便排除时间、预防性诊断血型不合并及时治疗及加强围产期综合护理是降低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李俊华  刘坚  张婧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10):1259-1261
目的研究新生儿围生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为预防新生儿围生期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分析围生期因素与血胆红素的关系,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危险因素。结果血清胆红素浓度在性别、胎次和分娩方式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胎龄、出生体质量、1min Apgar评分、围生期并发症、开奶时间及胎粪排出时间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胎龄小于37周、出生体质量小于2.5kg或大于或等于4.0kg、1min Apgar评分小于7、有围生期并发症、开奶时间大于24h和胎粪排出时间大于24h均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新生儿围生期高胆红素血症影响因素包括胎龄、出生体质量、1min Apgar评分、围生期并发症、开奶时间和胎粪排出时间,应积极进行预防。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围产期因素及其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住院治疗的1983 例新生儿临床资料,探讨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因素,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方法分析新生儿胆红素血症围产期的危险因素.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新生儿性别、胎次、产妇年龄和分娩方式无明显相关性,而与新生儿胎龄、出生时体重、围产并发症、开始喂奶时间和胎粪排出时间相关;Logistic 回归分析以高胆红素血症为应变量、危险因素为待选变量,结果显示胎龄<37 周、低出生体重、围产窒息、宫内窘迫、感染、出血、开始喂奶时间>24h 和胎粪排出时间>24h 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P<0.05 ).结论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围产期危险因素为胎龄<37 周、低出生体重、围产窒息、宫内窘迫、感染、出血、开时喂奶时间>24h 和胎粪排出时间>24h.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影响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选自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3 826例新生儿,其中因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入院的患儿320例。进行回顾性及描述性分析,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中,保护因素有胎龄和出生体重,OR值(95%CI)分别为0.73(0.54,0.98),0.31(0.12,0.79);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性因素有胎膜早破、感染因素、母子血型不合,OR值(95%CI)分别为1.32(1.01,1.71),1.51(0.96,2.38),2.42(1.02,3.78)。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与多种相关因素有关,根据相关危险因素积极治疗制定诊治方案,积极预防感染,重视产前相关检查及生后胆红素监测,有助于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生长发育影响。  相似文献   

7.
彭好  蒲友华  胡波  刘定远  袁涛 《华西医学》2012,(9):1369-1371
目的探讨围产期各种相关因素与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5月85例产科出生足月高间接胆红素血症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升高(依据其小时龄)达到全国新生儿学组干预推荐方案光疗标准、且结合胆红素<34μmol/L,即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同时按同性别同年龄阶段出生抽取85例无高胆红素血症足月儿按1︰1配对作对照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的方法,筛选高间接胆红素血症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引起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的围生因素包括胎龄、产式、窒息、开奶时间延迟、胎粪排出时间延迟、喂养方式、出血、低血糖、红细胞比容和出生体质量下降。其中引起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独立的高危围生因素为胎龄、开奶时间延迟、低血糖、出血、红细胞增多症和出生体质量下降。结论临床对具有多种高危围生因素的患儿应提高对其发生高胆红素血症可能的预见性,及早采取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提出有利于早产儿喂养成功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12年6月~2013年10月本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收治的156例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早产儿的性别、胎龄、分娩方式、出生体质量、胃出血、宫内窘迫、高胆红素血症、缺氧缺血性脑病、围生期感染、颅内出血、使用肺表面活性物、使用氨茶碱、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母亲妊高症、胎盘异常、胎膜早破、脐带异常、开奶时间等18个可能与喂养不耐受有关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53例早产儿发生喂养不耐受,发病率为33.97%。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出生体质量、胃出血、宫内窘迫、使用氨茶碱、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胎盘异常、开奶时间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胃出血、宫内窘迫、使用氨茶碱、胎盘异常、开奶时间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危险因素(P0.05),胎龄和产前使用糖皮质激素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P0.01)。结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影响因素很多,应有针对性地采取护理措施改善早产儿的喂养耐受性。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危险因素的Logistic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0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在我院产科出生的活产婴儿为研究对象,监测生后黄疸出现至消退。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1)全年共分娩活产婴儿4349例,失访213例,实际观察婴儿4136例,生后出现黄疸的婴儿3954例(95.60%);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595例(14.39%)。(2)经多元回归分析,早产(OR值2.136,95%CI1.281~5.123)、胎膜早破(OR值1.672,95%CI1.025~6.369)、头颅血肿(OR值1.892,95%CI0.636~5.657)、低出生体重(OR值1.985,95%CI2.031~5.359)、剖宫产(OR值1.501,95%CI1.698~5.236)、窒息(OR值1.867,95%CI1.220~4.123)、母亲患妊娠期糖尿病(OR值1.723,95%CI2.013~5.017)、母子血型不合(OR值2.823,95%CI1.524~4.421)、同胞有高胆红素血症者(OR值2.378,95%CI0.867~4.523)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高危因素。结论: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症状,95.60%的新生儿出现黄疸;14.39%的新生儿患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科医生进驻产科爱婴区查房、对存在高危因素的婴儿重点监测是早期发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预防核黄疸的最有效医疗预防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ABO溶血症 (ABOHDN)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之一 ,如不早期干预 ,有发生胆红素脑病的可能。为避免高胆红素血症造成的胆红素脑病 ,减少或不采用换血疗法 ,我们于 1999年 1月至 2 0 0 1年 7月在我院出生的 315 6例新生儿中 ,对 82例母子血型不合的高胆红素血症  相似文献   

11.
<正>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针对重症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严重的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进行外周动静脉同步换血可快速、有效的改善症状。我科于2014年3月7日收治1例母婴血型不合溶血病(RHE不合)患儿,换血过程中发生动脉痉挛,经及时治疗、合理护理,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患儿,女性,出生11h,系3胎3产,胎龄39+4周,经阴道自然娩出,生后无窒息及抢救史,Apgar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对于新生儿黄疸的影响.方法 将在本院行剖宫产出生的100例足月正常新生儿根据出生时间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研究组给予早期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初次胎便排出及转黄时间,黄疸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研究组初次胎便排出时间与胎便转黄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7月至2017年12月在我院出生的新生儿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3例。对照组采取新生儿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包括健康教育、预测评估、喂养护理、早期药物干预、预防性光疗、出院随访。比较两组新生儿不同日龄的经皮胆红素值、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家长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新生儿出生第3,4,5天的经皮胆红素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首次排胎便时间、首次排黄便时间均早于对照组(P0.05),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预防性护理干预有助于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与早期评估、干预有关,对促进血清胆红素分解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结局影响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调查和分析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结局的影响。方法:将560例在本院出生的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280例。对照组新生儿接受常规护理;干预组对新生儿行常规护理,并对家长进行连续6 d的宣教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新生儿出生1~6 d后经皮测胆红素结果、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出生24 h内排胎便情况。结果:两组新生儿出生1~6 d后经皮测胆红素结果、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出生24 h内排胎便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对新生儿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家长进行宣教护理干预能够明显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了解本地区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方法 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 ,对出生后 1周内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 2 79名患儿做葡萄糖 6磷酸脱氢酶 (G6PD)定量测定和HDN血型血清学检验。结果 在 2 79名患儿中 ,G6PD缺乏的有 5 2名 (1 8.6 4 % ) ,G6PD缺乏的男性患儿显著多于女性 (χ2 =4 .4 1P <0 .0 5 ) ;母子ABO血型不合的HDN有 77名 (2 7.6 % ) ,母 /子血型O/A(B)二种组合的患儿HDN发病率极显著多于母 /子血型A(B) /B(A) 4种组合的患儿 (χ2 =2 9.4 9P <0 .0 1 ) ;母子Rh血型不合的HDN有 1名 (0 .36 % )。结论 G6PD缺乏和母子ABO血型不合所致的HDN是本地区新生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病理因素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47例不明原因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观察组)和56例同期分娩健康新生儿(对照组)的临床资料。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新生儿性别、胎龄、产次、出生体重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出生后第4天的体重下降率、开奶时间、母乳喂养率、排便次数分别为(2.87±0.94)%和(2.10±0.70)%、(4.012±1.01)h和(3.07±0.81)h、66.07%和23.40%、(2.34±0.94)次/d和(3.82±1.32)次/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可能与新生儿生理性体重下降的程度、开奶时间、喂养方式、排便次数有关。加强指导新生儿早期合理喂养,避免新生儿高胆后素血症发生的风险因素,动态监测胆红素,对及早预防、适时干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HB)的危险因素及早期护理干预对策.方法 选取78例新生儿HB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可能影响新生儿发生HB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并将78例新生儿HB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抚触护理和游泳,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早产、低体重、胎膜早破、头颅血肿、剖宫产、妊娠期并发症、宫内窘迫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哭闹时间、睡眠时间及黄疸指数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加强对新生儿HB高危因素的管理,以降低HB的发生率,抚触和游泳护理有利于HB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8.
刘春丽  刘甜甜 《妇幼护理》2023,3(2):347-349
目的 研究综合预防性护理对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5月到2022年5月在我院出生的80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综合预防性护理.对比两组的胆红素水平、首次排胎便与排黄便时间、负性情绪、每日摄奶量和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结果 第4、5、6d起,研究组经皮胆红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排胎便与首次排黄便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家属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第2d起,研究组摄奶量大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高胆红素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新生儿护理中采取综合预防性护理,能够降低高胆红素血症发病率,增加摄奶量,改善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新生儿黄疸多项指标的影响。方法 将本科室收治的80例新生儿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实施早期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新生儿的初次胎便排出及转黄时间,新生儿经皮胆红素测定指数及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早期护理干预观察组黄疸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第一次排胎便时间及转黄时间早于对照组(P<0.05)。结论 早期护理干预可降低新生儿黄疸发生率,减轻新生儿黄疸的程度,缩短持续时间,从而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倪海燕  缪小燕 《妇幼护理》2022,2(3):668-670
目的 评估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中多功能鸟巢式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 2020 年 01 月至 2021 年 12 月期间在我 院治疗的 60 例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密封信封抽选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 30 例。对照 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多功能鸟巢式模式护理。比较两组胃肠功能和光疗适应情况,、血清胆红素水平以及身体功能恢 复情况。结果 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摄入奶量、大便次数、睡眠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增多(P<0.05);而哭闹时间比对照组显 著减少(P<0.05)。观察组的血清胆红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并且黄疸消退、黄疸持续、胎便转黄时间及第一次 胎便排出时间均比对照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 多功能鸟巢式护理模式可促进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身体功能恢复,降低 其血清胆红素水平,改善其胃肠功能情况与光疗适应情况,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