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在胸外科患者术后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4月在河南省胸科医院接受胸外科手术的107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分对照组(53例)和观察组(54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FMEA。比较两组术后康复情况(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尿管拔除时间)、护理满意度[纽卡斯尔护理服务满意度量表(NSNS)评分]、并发症发生风险[护理前后风险系数(RPN)值]及术后肺部感染率。结果观察组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尿管拔除时间均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护理后,两组RPN评分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RPN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NSN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肺部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胸外科患者术后实施FMEA能促进患者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提高护理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降低重症监护室新生儿中心静脉感染发病率的措施。方法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中心静脉插管、维护及移除等关键环节,实施包括再教育、实践改善、审核和结果评估的干预方案。结果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鉴别出五个有助于中心静脉感染的常见失效模式,包括污染物、次优的医疗环境、文件的失误、敷料完整性的评估、设备问题、理论知识的缺乏。在实施了适当的干预方案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内每1000人/天中心静脉感染发生率由2.6降低至0.8。结论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有助于减少新生儿中心静脉感染的发生;有助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的质量改进和完善。  相似文献   

4.
史晓丽  顾英  郭丽萍 《吉林医学》2014,(34):7678-7679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和效应分析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后预防肺部感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筛选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15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法治疗骨折,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78例。对照组行临床基础护理措施,观察组接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感染发生及RPN指标、住院时间、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发生肺部感染2例(2.56%),对照组发生19例(24.36%),两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RPN值、住院时间及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应用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术后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对改善患者预后、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提高临床护理满意度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索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居家腹膜透析(腹透)患者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1-6月该院腹透中心管理的居家规律腹透3个月及以上、年龄18~75岁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患者的管理进行风险评估,制订具体改进措施,比较该管理模式实施前后风险优先指数(RPN)值,以...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术后切口护理流程中的应用情况.方法 采用非同期对照实验选取2016年2月-2018年5月2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56例作为A组,行常规术后切口护理流程;将2018年6月-2019年2月手手术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新生儿60例作为B组,行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  相似文献   

7.
目的运用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骨牵引针道感染的潜在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和探讨,以降低针道感染的发生率。方法将191例行骨牵引治疗的患者按住院号单、双分为对照组(95例)和试验组(96例)。对照组按常规方法对患者进行护理;试验组应用HFMEA模式对针道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根本原因分析,改进整个护理操作流程。分析比较干预后两组患者事先风险数(RPN)及感染发生率。结果试验组5个危险因子的RPN低于对照组;对照组感染发生率为3.15%(3/95),试验组感染发生率为1.04%(1/96),试验组针道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MEA模式分析骨牵引针道感染原因准确,采取的控制感染措施能有效降低骨牵引针道感染风险。  相似文献   

8.
范玉云  关丽冰  邓莉  曾桂花 《吉林医学》2023,(12):3626-3629
目的:探讨骨结核住院患者为其组织开展基于失效模式以及效应分析的护理管理相关工作预防跌倒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选择广州市胸科医院骨科病区2020年5月~2023年5月随机抽取的100例住院骨结核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为,根据患者的住院号先后顺序在计算机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其中对照组(2020年5月~2021年11月收治)组织开展常规的预防跌倒护理管理对策,观察组(2021年12月~2023年5月收治)组织开展基于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的预防跌倒护理管理对策,对两组患者的跌倒事件发生情况、预防跌倒相关知识掌握情况、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展开统计学计算。结果:经过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跌倒发生率较对照组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后得出观察组的预防跌倒知识掌握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管理后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住院骨结核病的患者重视基于失效模式及效应分析的护理管理相关工作,不仅能够降低跌倒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防跌倒知识掌握度,还能够获得较高的护理满意度值,有效提升医疗...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模式(failure modeand effectanalysis,FMEA)分析病人入院的潜在高危因素,对入院流程进行改造,提高病人满意度;方法:成立FMEA小组,绘制病人入院流程图,找出前三位个潜在失效模式,计算危机值,制定改进措施,比较实施前后危机值;结果:三个失效模式实施FMEA管理后危机值均较实施前显著降低,病人满意度提高;结论:FMEA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能前瞻性地发现病人入院流程中的潜在危险因素,以最大限度减少护理不良事件。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对腹股沟疝患者日间手术及术后社区康复的影响。方法:选取择期行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行常规护理管理,对照组行HFMEA管理。比较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再次入院情况。结果: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再次入院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MEA可有效改善腹股沟疝日间手术患者康复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心外科手术患者,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后对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率产生的影响。方法选取该院心外科手术患者758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完成心外科手术患者的随机分组。 A2组(对照组379例):给予常规护理;A1组(观察组379例):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结果 A1组心外科手术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为96.83%,A2组为64.12%,A1组手术患者高于A2组患者明显(P<0.05)。结论针对心外科手术患者,临床给予手术室护理干预,能够显著降低完成手术后出现下呼吸道感染的概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无创正压通气(NPPV)治疗心脏术后急性呼吸衰竭(ARF)的疗效.方法 将笔者医院收治的147例心脏术后ARF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差异予以分组,其中对照组73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74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NPPV治疗,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经治疗后两组SBP、HR、RR、pH值、PaCO2、PaO2、SV、EF及CVP差异均较为明显,且观察组各项均较对照组优(P<0.01);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0.54%,较对照组76.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有选择地给予心脏术后ARF患者行NPPV治疗,疗效显著且预后理想,该法值得临床采纳.  相似文献   

13.
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衣原体感染状况,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用ELISA方法对呼吸道感染患者血清进行肺炎衣原体血清抗体IgG和IgM的检测,结果采用SPSS 10.0软件包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结果 91例呼吸道感染患者肺炎衣原体抗体IgG阳性者为58例,阳性率为63.7%;IgM阳性者为9例,阳性率为9.9%。男性和女性IgG和IgM阳性率均无统计学差异。﹤40岁组和≥40岁IgG阳性率分别为52.5%和86.7%,两者具有统计学差异;IgM阳性率分别为4.8%和14.3%,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在有呼吸道症状的病例中,肺炎衣原体感染率较高,应对肺炎衣原体感染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4.
于小五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27):3702-3703
本文从儿童患者呼吸道感染的病原学特点出发,提出了临床医生在使用抗生素方面应特别注意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保证儿童用药的合理性。1儿童呼吸道病原学特点90%以上儿童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为病毒,以鼻病毒、冠状病毒为主(60%)。此外,有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EB病毒、埃可病毒等。细菌感染约占10%,以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其次为大肠杆菌、厌氧菌、肺炎克雷伯菌等。肺炎支原体近年来有上升趋势,占儿童肺炎病原体的10%~20%,在肺炎支原体流行期间可高达30%以上[1],其次还有肺炎衣原体、真菌等。2抗生素在呼吸道疾病中的应用指征诊断为细菌性感染者,方有指征应用抗生素。普通感冒常不需要应用抗生素,当症状持续7d~10d无改善或反而加重,或伴发热、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时,中耳炎出现全身、局部症状较重,有高热、耳痛、哭闹、鼓膜充血膨出、外耳见血性脓液时,才应用。鼻窦炎细菌感染的指征:非特异性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即流涕、鼻塞伴咳嗽)持续≥10d~14d而无改善或较严重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和体征,即发热≥39℃、鼻分泌物持续呈黏液脓性、面部肿胀、鼻塞并压痛、头痛和上颌...  相似文献   

15.
目的:讨论引起儿童呼吸道反复感染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相关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2月-2013年2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206例作为观察组,并以同期人院体检的206例非呼吸道感染儿童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详细比较和统计学分析。结果:单因素考察结果显示:营养不良、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微量元素缺乏、先天性心脏病、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肺炎、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为发生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重要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其中营养不良、胃食道反流、支气管哮喘、慢性炎症、鼻炎、扁桃体炎及过敏史7项指标为反复上呼吸道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儿童为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群体,且存在致病因素复杂的典型特点。明确呼吸道感染反复发作的主要病因是保障患儿临床治疗水平和预后生活质量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16.
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疾病的免疫功能监测及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患儿免疫功能的变化及疾病的防治。方法:46例RRTI患儿在采取中西医结合防治措施前后,进行了临床观察、实验室检测PHAST及血清IgG、IgA、IgM含量,并与正常儿组比较。结果:RRTI组患儿PHAST阳性率明显低于正常儿组。女童血清IgG含量明显降低,男童血清IgA含量明显增高,男童血清IgM含量增高。中西医结合防治有效率达76.1%。治疗后,除女童血清IgG含量仍稍低外,其余各组均无显著性差异,但PHAST反应改变不大。结论:RRTI患儿存在广泛的免疫功能损害,中西医结合防治措施具有调节免疫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血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联合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WBC)在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73例呼吸道细菌性感染患儿与47例呼吸道病毒性感染患儿.此外,研究纳入50例健康的儿童作为研究对照.分别检查上述各组患儿全血hs-CRP与WBC水平,并进行分析.结果:细菌性感染组hs-CRP、WBC水平分剐为(18.25±4.32) mg/L、(13.55±1.05)×109L-1,病毒性感染组hs-CRP、WBC水平分别为(4.05±2.91) mg/L、(7.97±2.11)×109L-1,健康组hs-CRP、WBC水平分别为(2.97±0.75) mg/L、(7.05±1.95)×109L-1,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细菌性感染组hs-CRP、WBC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hs-CRP≥8mg/L时,hs-CRP诊断细菌感染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6.30%、50.68%、56.16%、83.56%:WBC≥10× 109L-1时,hs-CRP诊断细菌感染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2.19%、68.49%、65.75%、83.56%.结论:hs-CRP与WBC对诊断及鉴别儿童呼吸道感染具有较高的指导价值,其中hs-CRP在诊断细菌性感染时具有更高的灵敏度、特异度以及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早期诊断和疗效判断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急性呼吸道细菌感染组75例,病毒感染组70例,健康儿童60例CRP含量和白细胞计数。结果 与病毒感染组、对照组相比较,细菌感染组CRP明显升高(P〈0.01),细菌感染组治疗前后CR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时,血清中CRP有助于疾病的早期鉴别诊断,动态检测其变化对疗效判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临床住院患者呼吸道真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分析常见真菌种类及耐药特点,及时为临床提供合理用药的依据。方法: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平板进行鉴定分型,用ATB FUNGUS3真菌药敏板条进行药敏试验,用Whonet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对2007年11月-2008年10月期间的住院患者送检的2 563例呼吸道标本进行真菌培养,共有230例培养出念珠菌,阳性检出率为9.0%。其中白色念珠菌142例(61.7%),热带念珠菌36例(15.7%),克柔念珠菌26例(11.3%),光滑念珠菌26例(11.3%)。念珠菌各型对5种抗真菌药物敏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两性霉素B(100%),5-氟胞嘧啶(98.2%),伏立康唑(95.7%),氟康唑(88.7%),伊曲康唑(87.0%)。结论:目前引起我院患者真菌感染的念珠菌仍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其次是热带念珠菌。这些念珠菌对两性霉素B、5-氟胞嘧啶、伏立康唑较敏感;对氟康唑、伊曲康唑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不同的检验方法对尿路感染诊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40例疑似尿路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患者120例。对照组采取单独尿八联检验,实验组采取尿八联与定量尿培养联合检验,对比分析两组的检验结果。结果实验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约登指数为0.845明显高于对照组0.465(P<0.05),真实性较高。结论尿八联与定量尿培养联合检验可提高尿路感染诊断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较高,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