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大学生归因方式问卷,共抽取了170名在校大学生,研究当代大学生在正性事件及负性事件上的归因特点,结果表明:大学生在对正性事件归因时,倾向于做出内在的、整体的、持久的归因;在对负性事件归因时,倾向于做出内在的、局部的、暂时的归因。提出了归因训练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大学生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EMBU)和归因方式问卷(ASQ)对248名16~22岁的大学生进行测查。结果具有悲观归因方式的大学生与乐观归因方式的大学生相比,回忆出较多的过度保护,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和较少的情感温暖,悲观的归因方式与父母的偏爱无明显关系。结论大学生归因方式与早期教养方式有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与父母教养方式及自身人格特质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某高校161名大一到大三学生为被试,对其归因方式、人格特质及父母教养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大学生人格特质中精神质分数越高其归因总分越低(r=-0.215,P<0.01),外倾性分数越高其归因总分越高(r=0.180,P<0.05),神经质分数越高其内控归因的分数越高(r=0.284,P<0.01);②父母的惩罚严厉等因子分越高其大学生归因总分越高(r=0.176,0.165,P<0.05;r=0.271,0.241,P<0.01;r=0.280,P<0.001);③父母感情温暖理解因子分越高其大学生人格特质中的精神质、神经质的分数越低(r=-0.160,P<0.05;r=-0.263,-0.264,-0.240,P<0.01),其外倾性分数越高(r=0.199,P<0.05;r=0.230,P<0.01);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因子分越高其大学生人格特质中精神质和神经质分数越高(r=0.197,0.178,P<0.05;r=0.257,0.208.0.268,0.267,0.299,P<0.01)。结论大学生倾性人格特质及父母的惩罚严厉、过度干涉、拒绝否认等教养方式易形成外控型归因方式,而高精神质的人格特质易形成内控型归因方式。  相似文献   

4.
张哲  马璐 《校园心理》2016,(6):402-403
通过调查分析大学生归因方式和创造性倾向的关系,创造性倾向在是否独生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创造性倾向总分与人际能力、人际情景、人际运气、人际外控、人际内控和学业外控存在相关。经回归分析,只有人际外控维度对创造性倾向的预测力最好但不是很高,因此归因方式及其维度可能对创造性倾向有一定影响。其他学者可以进一步验证或者排除归因方式从其他方面研究促进创造性倾向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归因方式及灵活性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方便取样,选取山东省某大学279名在读大学生,运用自评抑郁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ANAS)、乐观量表(LOT-R)及归因方式问卷(ASQ)对心理健康状况、归因方式及灵活性进行调查。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在ASQ的正性事件普遍维度和负性事件的内外维度上以及归因灵活性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生得分均高于女生。正性事件内外维度及归因灵活性得分与SDS、SAS及PANAS负性情绪得分均呈负相关(r=-0.42~-0.14,P0.05或0.01),与PANAS正性情绪和LOT-R得分均呈正相关(r=0.20~0.31,P0.01);负性事件内外维度得分与SDS、SAS及PANAS负性情绪得分呈正相关(r=0.38、0.26、0.33,均P0.01),与PANAS正性情绪和LOT-R得分呈负相关(r=-0.17、-0.29,均P0.01)。回归分析表明,正性事件内外维度与抑郁相关(β=-1.42,P0.05),归因灵活性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及乐观度相关(β=-6.12、-5.49、-1.84、2.49、1.67;P0.05或0.01),负性事件内外维度与抑郁、焦虑、负性情绪、正性情绪及乐观度相关(β=4.72、3.09、2.63、-1.45、-1.17;P0.01)。结论:倾向于把正性事件归因为外在的和暂时的、把负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持续的和普遍的个体会体验到较高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倾向于把正性事件的原因归结为内在的和持久的、把负性事件归因为外在的和暂时的个体会体验到较高的正性情绪,有着较高的乐观水平;归因灵活性得分低的个体抑郁、焦虑情绪较高,正性情绪、乐观度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考察坚韧人格、归因方式与学习动机的关系。方法通过对某师范学院大一至大三180名学生的问卷调查,采用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来研究坚韧人格、归因方式及学习动机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①挑战(β=0.235,t=2.573,P0.05)和韧性(β=-0.196,t=-0.763,P0.05)直接对能力追求有显著影响,挑战(β=0.202,t=2.746,P0.01)直接对利他取向有显著影响;②整体性对利他取向(β=0.316,t=3.291,P0.001)、求知兴趣(β=0.151,t=2.04,P0.05)有正向的预测作用;③归因方式在大学生坚韧人格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过程中起到了中介变量的作用。结论①坚韧人格对大学生学习动机有显著影响;②归因方式对学习动机具有良好的预测作用;③在学习动机不强学生的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培养他们坚韧人格的形成,也需要对归因方式进行一些指导和调整。  相似文献   

7.
艺术专业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艺术专业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方法 用多维度多归因量表、幸福感指数量表对分层整群抽样选出来的1~3年级的324名艺术大学生小团体施测得到有效问卷320份.结果 ①大学生的外控归因和主观幸福感都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城市学生更偏向于外控,而且幸福感普遍高于乡村学生.②大学生在外控归因和幸福感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更偏于外控,但女生更多地感觉到幸福.③归因方式与主观幸福感存在非常显著的相关.结论 归因方式是影响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为了探讨大学生归因方式、人际关系满意度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研究人际关系满意度的中介作用.方法 选取来自南京3所大学的471名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生活满意度量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进行施测.结果 ①大学生人际归因在能力、努力归因方面与人际关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考察大学生的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的基本状况以及大学生归因方式与内隐自尊的关系.方法 对61名大学生进行多维度—多归因因果量表测试与内隐联想测验.结果 大学生内、外控得分差异显著(t=7.766,P<0.001);大学生内隐自尊效应显著(t=-11.175,P<0.001);大学生内隐自尊与归因的总体情况呈显著负相关(r=0.317,P<0.05),与成功事件的内控归因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r=0.450,P<0.001);努力(t=2.076,P<0.05)和能力因素(t=2.261,P<0.05)高分组的内隐自尊高于低分组.结论 大学生倾向于做内控归因,并且内隐自尊呈积极状态;大学生越倾向于把成功归因于内在因素,其内隐自尊越高;高内控归因水平的大学生内隐自尊体验高,而外控归因水平高低不影响大学生内隐自尊水平的变化,反映着大学生自我认知的成熟.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归因方式与人格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探索归因方式与人格的关系。方法:对大学生进行归因方式问卷(ASQ)和卡特尔16项人格问卷(16-PF)的测定。结果:高敏感性、忧虑性、紧张性,焦虑,感情用事,心理健康的个性因素分低的大学生倾向于具有消极的归因方式.这些人格特征是消极归因方式的核心人格。高怀疑性、忧虑性,焦虑.专业成就者个性因素分和新环境中有成长能力的个性因素分低的大学生倾向于以宿命归因事件。结论:消极归因方式的核心人格为高敏感性、忧虑性、紧张性,焦虑,感情用事,心理健康的个性因素分低。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社交失败归因与心理健康研究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了解大学生社交失败归因与心理健康的关系。方法 :对 173名大学生施测了SCL - 90、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和社交失败归因问卷。结果 :大学生社交失败归因由三个因素构成 (自我个性特征的偏差、他人偏离的行为与特征、自我社交技能的缺乏 ) ;社交失败归于他人原因的心理健康水平偏低 ;归因与心理症状水平存在不同程度相关 ;归因与特质应对有一定相关。结论 :大学生社交失败归因倾向影响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大学生的应对方式,为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SSS)对1196名大学本科生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大学生的积极应对(1.94±0.45)处于中等偏上水平,消极应对(1.34±0.53)处中等偏下水平.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恋爱对积极应对影响的差异达到统计学显著水平(P<0.01,P<0.05).社会支持与应对方式呈显著性相关.家内支持、家外支持因子均进入积极应对、消极应对回归方程.结论 大学生的应对方式受性别、年级、专业、是否恋爱、是否独生因素的影响,家内与家外支持是影响大学生应对方式的个体内部心理因素.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人格特征、父母教养方式与其成就动机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大学生成就动机状况,探讨父母教养方式、人格特征对大学生成就动机的影响。方法采用成就动机问卷、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对15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艾森克人格问卷的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3个维度与大学生的成就动机存在显著的相关。②精神质、神经质、内外向3个维度与父母教养方式量表的各维度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③大学生成就动机与父母教养方式大部分维度不存在显著的相关。④大学生人格特征,尤其是神经质、内外向两个维度是预测其成就动机的关键变量,父母亲情感温暖理解和过分干涉以及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母亲过度保护是预测个体人格特征的关键变量。结论大学生父母教养方式对其人格特征有显著影响,大学生人格特征对其成就动机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人格特征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其应对方式、人格特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Y—G性格测验对282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①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相关显著.在总分及各维度上与积极应对呈显著正相关.在总分及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上与消极应对呈显著负相关;②时间管理倾向与抑郁性、循环性、自卑感、神经质、主观性、非合作性.思维外向性等人格特质间存在不同程度的负相关.与攻击性、一般活动性.支配性、社会外向性等存在不同程度的正相关.结论: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人格特征有显著相关.时间管理倾向受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高师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探讨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群体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洛阳师范学院331名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大学生的应激源、应对方式问卷以及心理健康(SCL-90)自评量表.对他们的应激源、应对方式和心理健康进行评定分析。结果①大学生压力感受较重的两个应激源是学习与人际交往、社会发展及未来前途。②大学生对各种应激源及采用的应对方式与其心理健康均有显著的正相关。③应对方式是作为应激源与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而存在并发挥作用的。结论大学生应激源、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有显著相关,应对方式是应激源和心理健康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大学生乐观人格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生活定向测验(LOT-R)与应对方式问卷(CSQ)对某高校31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大学生乐观人格在生源地、是否独生子女、是否贫困生等方面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性别(t=4.315,P0.01)和年级(F=4.013,P0.01)上存在显著性差异;2乐观者在乐观因子、解决问题、求助上显著高于悲观者,悲观者在悲观因子、自责、退避和合理化上显著高于乐观者;3乐观人格与成熟积极的应对方式(解决问题、求助)呈显著正相关,与不成熟消极的应对方式(自责、退避、合理化)呈显著负相关;4幻想是大学生普遍的应对方式。结论:大学生的乐观人格特质对应对方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方法采用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与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对224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①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相关显著,在总分及各维度上与积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P<0.01),在总分及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上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负相关(P<0.01);②高低时间管理倾向在积极应对方式和消极应对方式上均差异显著(t=-4.54,P<0.001;t=2.90,P<0.01);③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感和时间效能感都对积极应对方式有显著预测作用(P<0.001),但只有时间监控感对消极应对方式有预测作用(β=-0.227,P<0.001)。结论时间管理倾向在大学生压力应对方式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大学生应对方式、疏离感与心理健康之间的内在作用机制,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干预提供实证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广州某5所高校的305名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应对方式量表、大学生自我疏离感量表和症状自评量表,对他们的应对方式、疏离感和心理健康进行模型设定和验证。结果:1应对方式对自我疏离感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2=0.245,F=15.92,P0.001);2自我疏离感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2=0.275,F=115.11,P0.001);3应对方式对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R2=0.137,F=20.12,P0.001);4自我疏离感在工具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效应(χ~2/df=3.63,RMSEA=0.093,CFI0.900,IFI0.900);5自我疏离感在防御性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之间起中介效应(χ~2/df=3.70,RMSEA=0.094,CFI0.900,IFI0.900)。结论:大学生自我疏离感是应对方式作用于心理健康的中介因素。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方法 采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EMBU)对22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①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各分量表上不存在性别差异;②父亲惩罚严厉、父亲过分干涉、父亲拒绝否认、母亲过分干涉、母亲拒绝否认、母亲偏爱被试分量表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③将家庭教养方式的几个因子对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总分进行回归分析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的预测作用.父母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的积极影响,父母的拒绝否认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的消极影响.结论 大学生家庭教养方式对时间管理倾向有显著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