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本文以果子狸外周血淋巴细胞离体培养,制备染色体标本,分析染色体G带带型,结果显示每对染色体的G带带型特征及分布情况,可识别同源染色体对,达到准确地配对。  相似文献   

3.
采用压片法、空气干燥法及C分带技术,对褐斑大蠊的减数分裂、染色体组型及C带带型进行了研究。雄虫的核型2n=26+x;雌虫的核型2n=26+xx。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粒,在长度上呈递次变化。减数分裂的情况与一般规律相符。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615小鼠标准染色体组型与G带染色体核型,提供可靠的细胞遗传学背景资料。方法成年615小鼠8只,雌雄各半,提取骨髓细胞,制片,镜检。确立615小鼠体细胞染色体数目。选择10个典型细胞测量染色体基本数据。G带染色。结果615小鼠的染色体数目为40条,XX为雌性,XY为雄性。所有染色体均为中部着丝点。X染色体相对长度仅次于第1对染色体,Y染色体的相对长度在第4对染色体和第5对染色体之间。G显带条数与小鼠有很大差异,接近于大鼠。结论615小鼠的核型为2n=40=2×19m+(x)m+(y)m,G显带共262条。  相似文献   

5.
豚鼠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骨髓染色体制备法,对本中心培育的Zmu-1,DHP白化豚鼠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染色体数目为2n=64,组型为2(m)+6(sm)+24(st)+30(t),X为较大的亚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最小的端着丝粒染色体,与其它豚鼠种群的比较表明,本中心豚鼠染色体组型已发生较大变异。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GTG,C带和银染方法报道了豚鼠体细胞染色体核型、G带、C带和N带,根据较清晰的带纹和染色体类型,进行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分组,建立了标准的豚鼠染色体核型。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成虫的成熟节片,采用秋水仙素—低渗处理—空气干燥法技术.对孟氏裂头绦虫染色体数目、组型和C分带的作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孟氏裂头绦虫生殖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7(n=9、3n=27),可配成9组。组型是由12个中央着丝粒染色体,6个亚中着丝粒染色体,6个端着丝粒染色体和3个亚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Giemsa 显带技术研究了苦参的C—带带型。结果表明:多数染色体都显清楚的末端带,着丝点带。少数显中间带。某些带纹具杂合性。三对SAT染色体,整个随体被浓染。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人类体细胞染色体组型的分析,目的是为其它动物体细胞染色体组型分析提供较为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C_(57)黑鼠和昆明白鼠都是常用的实验动物。作者为探讨 C_(57)黑鼠和昆明白鼠不同种之间在 G、C 带分布上有无种群之间的差异,对 C_(57)黑鼠和昆明白鼠染色体的 G、C 带进行了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比格犬染色体组型、C-带分型、Ag-NORs显带的研究张文志,荣俊清,张贞姬,刘学领,孙金海(解放军三0二医院动物实验中心,北京)比格犬是目前国际医学生物学药学界公认的理想实验用犬。该犬具有性格温顺,容易调教,遗传性疾病少,实验重复性好等特点。尤其适...  相似文献   

12.
本文首次报道了厉螨科格氏血厉螨染色体组型及其C—带、G—带的研究。结果表明格氏血厉螨染色体组型为:n=5,2n=10。为单二倍体性决定系统,雄性体细胞具有5条染色体,雌性体细胞具有10条染色体。常规染色下未见明显的着丝粒。C—带研究显示单倍体组除最大的第一号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外,其余4条均为端部着丝粒染色体.G—带染色单倍体组中期分裂相约有24条深带。尚讨论了单二倍体系统的形成机制、染色体的多态性及分带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14.
虎纹蛙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染色体组型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它们在遗传过程中是相对稳定的,研究各种动物的染色体组型,其染色体数目、形态等特征可作为鉴定动物种类的指标。方法:以虎纹蛙(RanatigrinarugulosaWiegmann)的骨髓和精巢为材料,制备了虎纹蛙骨髓细胞染色体及精巢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标本,选择形态完好的中期分裂相进行拍照放大,用常规统计方法测量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等。结果:虎纹蛙体细胞染色体数2n=26,NF=52,可配成13对同源染色体,其中5对(Nos.1~5)为大型染色体;8对(Nos.6~13)为小型染色体。全套染色体可分为A组(No.1)、B组(Nos,2~5)和C组(Nos.6~13)。在No.6的长臂远端区域可见次缢痕。同时精母细胞减数分裂中期Ⅱ显示具有13个二价体,与体细胞染色体对数相符。结论:该蛙染色体的类型、次缢痕的分布是与亚种或其他蛙种区别的极为重要的标志  相似文献   

15.
小鼠脾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及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鼠脾细胞培养制备染色体及组型分析生物学教研室(046000)倪春娟苗聪秀张联珠小鼠是医学研究中常用的实验动物之一,其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历来受到人们的重视,尤其是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和转基因动物技术的兴起,制备小鼠染色体更成为研究工作者极其常用的实验手段...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银星竹鼠染色体数、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着丝粒指数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银星竹鼠的二倍体染色数2n=50。染色体按其长短及着丝粒位置可分为A、B、C、D组。A组:NOs 1~7,染色体较大,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B组:NOs 8~15及X染色体,其中NO。9为st,NOs 8、13、X为M,NOs 10、11、12、14、15为SM染色体。C组:NOs 16~22,染色体较小,均为亚端着丝粒染色体。D组:N0s 23~24及Y染色体,为端着丝粒染色体。  相似文献   

17.
18.
虎纹蛙的染色体的组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染色体组型具有物种的特异性,它们在遗传过程中是相对稳定的,研究各种动物的染色体数目、形态等特征可作为鉴定动物种类的指标。方法:以虎纹蛙(Rrana tigrina rugulosa Wiegmann)的骨髓和精巢为材料,制备了虎纹蛙骨髓细胞染色体及精巢生殖细胞减数分裂染色体标本,选择形态完好的中期分裂相进行拍照放大,用常规统计方法测量染色体的相对长度、臂比和着丝粒指数等。结果:虎纹蛙体细胞染  相似文献   

19.
中华按蚊染色体核型、C带及G带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蚊虫分类学中,多线染色体和核型研究已成为常用的手段,作为核型分析更进一步的方法——分带技术,国外已有许多报道并显示出一定的作用(Baimai,1984;Rai,1980),但国内未见报道,我们以中华按蚊为材料,进行Giemsa C带与G带研究,现将操作技术与观察结果作初步报道。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体外短期培养,空气干燥法技术,研究了泡状带绦虫染色体组型和生殖细胞的减数分裂。泡状带绦虫染色体数目为18(2n=18,n=9),染色体组型由7对中部着丝粒,一对亚中部着丝粒和一对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组成。观察了该虫第一次减数分型前期的形态学特征和单倍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