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B细胞激活因子(B cell activating factor belonging to the TNF family, BAFF), 又称 TAIL-1 (TNF-and apoptosis ligand- related leukocyte-expressed ligand 1),BLyS (B lymphocyte stimulator) ,THANK(TNF homology that activates apoptosis, nuclear factor-κB and c-Jun NH2-terminal kinase),zTNF4或TNFSF-13b,是TNF家族新成员,1999年由Mukhopadhyay等克隆而成。 相似文献
2.
CD69与系统性红斑狼疮T、B细胞活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系统性红斑狼疮 (SLE)是以T、B淋巴细胞功能改变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许多临床症状被认为是B细胞功能亢进所引起 ,而T细胞活化是继B细胞功能亢进、细胞因子分泌、抗体产生、补体活化后的反应[1 ] 。因此 ,T细胞介导的免疫参与SLE病理过程。CD6 9抗原的表达在细胞活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但它的功能仍不清楚。我们利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患者外周血中T、B细胞上CD6 9抗原的表达 ,以阐明CD6 9抗原在SLE患者体内活化中的作用 ,以及与SLE发病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1 .病例选择 :31例SLE患者均符合 1…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人重组B细胞刺激因子(rhBly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的影响. 方法 分离22例SLE患者和20名健康志愿者的外周血细胞,分为3组:rhBlys 加抗IgM抗体组、抗IgM抗体组和培养基组.培养72 h收集B细胞及培养上清.MTT法检测B细胞增殖,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IgG、IgM和抗ds-DNA抗体浓度. 结果 ①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在rhBlys与抗IgM抗体的协同作用下,增殖显著增强(0.36±0.15对比0.21±0.05,P<0.01),强于单用抗IgM抗体组(0.36±0.15对比0.24±0.08,P<0.05);②SLE患者外周血B细胞在rhBlys与抗IgM抗体的协同作用下,IgG、IgM和抗ds-DNA抗体分泌显著增强,强于培养基组(1 207.04±200.84对比801.16±116.22,P<0.01;375.11±78.20对比208.15±47.96,P<0.01;159.27±42.65对比102.21±32.54,P<0.01);也强于单用抗IgM抗体组(1 207.04±200.84对比926.54±134.64,P<0.05;375.11±78.20对比236.50±53.72,P<0.05;159.27±42.65对比114.16±33.25,P<0.05);③SLE患者B细胞的增殖和培养上清IgG、IgM和抗ds-DNA抗体的分泌均高于健康对照者. 结论 本实验结果进一步证实Blys是B细胞强共刺激剂,Blys与抗IgM抗体对B细胞的增殖和分泌功能有协同增强的作用.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相比可能存在B细胞数量上的异常或本身免疫耐受的缺陷.这为干预Blys在SLE患者B细胞增殖和分泌功能中的作用,寻找新的治疗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4.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2020,(1):48-52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危及生命。B细胞对自身抗原的耐受丢失,进而产生自身抗体是该病的重要发病机制。目前,糖皮质激素与细胞毒类药物、钙调蛋白酶抑制剂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然而,仍有部分患者对治疗反应不佳或反复复发。近年来,特异性针对B细胞耗竭的治疗方案逐渐成为SLE治疗的一个重要策略和研究方向。利妥昔单抗的应用更佐证了这类疗法的可行性及可观前景。本文就B细胞在SLE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B细胞耗竭理论在相关基础和临床研究中的进展作一综述,为进一步探讨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治疗此类疾病的可行性和研究方向提供科研设想依据。 相似文献
5.
树突状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是目前所知功能最强的专职性抗原呈递细胞 (antigenpresentingcell,APC) ,其体外抗原呈递能力是巨噬细胞的 10~ 10 0倍[1] 。DC不仅是机体免疫应答的始动者 ,而且在诱导免疫耐受 ,调节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方面 ,均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来已有文献报道 ,DC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本文就DC的分化和功能及其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1 DC的分化、发育及其表面分子根据DC的来源 ,可将DC分为髓系来源的DC及淋巴系来源的DC两大类 ,两者均起源于体内的多能造血… 相似文献
6.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典型的临床表现多样,能针对自身组织产生多种抗体的自身免疫性疾病。SLE针对自身抗原产生多种自身抗体的现象,不仅表现在不同人种的人群中,同时也表现在各种鼠模型中。研究表明固有B淋巴细胞的高度活动可能参与狼疮疾病的整个过程。过去的研究主要认为由于T淋巴细胞的监察功能的缺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CD5 B细胞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活动中的作用及相关性。方法利用流式细胞分析法对57例SLE患者和35名正常人群外周血CD5~ B细胞进行检测,并且同时检测抗dsDNA抗体、抗核抗体(ANA)、抗心磷脂抗体(ACL)、补体C3、C4。结果SLE患者CD5~ B细胞水平[(2.1 0.4)%]与正常人[(1.5±0.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动期SLE患者CD5~ B细胞水平(2.5±0.5)%显著高于稳定期(1.4±0.5)%;CD5 B细胞与dsDNA、ANA、抗心磷脂抗体(ACL)升高呈正相关,与补体c3呈负相关。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5~ B细胞明显升高,与SLE疾病活动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9.
胸腺来源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免疫耐受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研究者普遍认为,高表达的CD25分子是调节性T细胞的可靠标记,而Foxp3则是CD4^+调节性T细胞的最特异胞内分子标记。寻找合适的表面分子标记物将是对调节性T细胞进行深入研究的关键步骤。近期的一些研究表明,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降低和,或功能缺失。调节性T细胞的这种变化可能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 lymphocyte stimulator,BLyS,又称BAFF,TALL-1,THANK,zTNF4)是1999年发现的肿瘤坏死因子(TNF)超家族的第13位成员,是B细胞激活的共刺激因子,也是B细胞存活关键因子,在体液免疫中起重要的作用。动物实验显示,BLyS遗传缺陷小鼠成熟B细胞和循环免疫球蛋白水平明显降低,过度表达BLyS的BLyS转基因小鼠表现出B细胞过度增生和狼疮样病变,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常见的、以多脏器损害为主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免疫学特征是多克隆B淋巴细胞活化、大量自身抗体产生和炎性细胞因子释放增加。目前研究认为B细胞不仅是抗体分泌细胞的前体细胞,还具有分泌细胞因子调节抗原提呈细胞和T细胞,参与次级淋巴器官的发育和生发中心形成等生物学功能,B细胞生物学异常可导致SLE等自身免疫病的发生,针对B细胞的治疗已取得显著疗效。本文将从SLE患者的B细胞异常及靶向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CD154在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B淋巴细胞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D154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异常表达及其在狼疮发病中的作用机制。方法16例活动期SLE及14名正常健康人,分离外周血CD19阳性B细胞,以流式细胞仪荧光抗体标记检测其CD154的表达,并体外观察抗CD154抗体对外周血B细胞的增生及IgG分泌的影响。结果①活动期SLE外周血B淋巴细胞中CD154阳性率(36±17)%及表达强度(364±238)均显著高于正常健康人,后者分别为(10±8)%,124±97%(P均<0.001);②体外单独培养,活动期SLE外周血B淋巴细胞自身即可异常增生并分泌IgG,[3H]-TdR掺入及体外培养上清液IgG浓度与正常人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0.0001和0.001)。抗CD154抗体可显著抑制活动期SLE外周血B淋巴细胞的异常增生及IgG的异常分泌,[3H]TdR掺入及体外培养上清液IgG浓度与对照抗体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值分别为0.027和0.034)。结论CD154在活动期SLE的B淋巴细胞中有异常表达,其异常调控可能是导致分泌自身抗体B细胞克隆增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调节性T细胞与系统性红斑狼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一种典型的伴有多器官损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虽然SLE病因复杂,但是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在狼疮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受损,正常的自身免疫耐受不能维持,因此很多自身抗原成为靶抗原,自身反应性的T、B细胞增加,产生过多的自身抗体,导致器官和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14.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嗜血细胞综合征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系统性红斑狼疮伴嗜血细胞综合征2例滕玉芬古丽娜武丽群宋小芸嗜血细胞综合征(hemophagocyticsyndrome,HS)临床多以发热、淋巴结、肝脾肿大、全血细胞减少为特征。骨髓显示组织细胞异常增生,有吞噬自身细胞现象。HS往往继发于细菌、病毒感... 相似文献
15.
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EE)中的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125例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并与狼疮活动程度和临床表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125例SLE患者血清平均Blys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0.72±0.18)ng/ml vs(0.34±0.10)ng/ml,P=0.0031];SLE患者血清平均Blys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积分呈一定程度相关性(r=0.73,P=0.018);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与抗dsDNA抗体滴度呈正相关,而与血清IgG、补体、蛋白尿、白细胞、血小板计数,以及皮疹、关节痛、口腔溃疡、脱发、发热等临床表现等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血清Blys水平升高,与狼疮活动呈一定相关性,但不能准确反映病变部位及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17.
系统性红斑狼疮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成钢 《国外医学:内科学分册》1998,25(10):438-440
本文总结近几年来对狼疮动物模型以及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病人的研究发现,阐述细胞凋亡、凋亡基因或自身基因与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关系,着重于自身反应性T、B细胞克隆的激活,自身隐蔽抗原的释放,自身抗体的产生及其致病作用等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8.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亚群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中CD5+B细胞亚群水平,以探讨CD5+B细胞亚群在SLE疾病活动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双色流式细胞分析法对44例SLE患者和19名正常人群外周血CD5+CD19+,CD5-CD19+细胞亚群进行检测,同时检测患者抗dsDNA抗体,C3和C4水平.结果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5+B细胞水平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P<0.01);静止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5+B细胞较正常人群明显下降(P<0.05),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CD5+B细胞水平与疾病活动指数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研究证实,活动期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CD5+B细胞水平明显升高,与SLE疾病活动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20.
B淋巴细胞刺激因子(Blys)是肿瘤坏死因子配体超家族成员,可刺激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及分泌抗体,对机体的免疫应答、尤其是体液免疫应答起着关键性作用。Blys缺陷或过量表达均可引起机体免疫失衡,诱发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StysmRNA可能是SLE疾病活动性的一个有用的生物学标志,Blys拮抗剂为SLE的治疗带来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